吓坏网友的“大明风华”朱元璋,竟长着两幅面孔

前几天,话题#被大明风华的朱元璋吓到#被冲上热搜。

按不住寂寞的鹿鸣点开图片,看到了里面太祖洪武爷那俊朗的"回眸一望",也不禁被吓了一跳。


吓坏网友的“大明风华”朱元璋,竟长着两幅面孔

《大明风华》明太祖朱元璋回眸

只不过鹿鸣老师倒不是被"朱元璋"容颜吓到,而是被鹿鸣的朋友——《大明风华》这部剧里,扮演朱元璋的演员徐翔吓了一跳——你说你徐翔这么一英俊的小伙,是咋狠下心来把自己捯饬成这样的?

吓坏网友的“大明风华”朱元璋,竟长着两幅面孔

帅气的徐翔

《大明风华》里朱元璋的图一出,网络热议不止。一方面,很多网友高呼"神还原",颇有点"南薰殿御真"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怒斥其丑化"千古一帝"朱元璋,为洪武爷大鸣不平。

其实历史上关于朱元璋的长相,一直是纠缠不清的,鹿鸣就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聊聊朱元璋到底长什么样。

朱元璋,是有两张脸的

历朝历代,都有为帝王画像的传统,早在孔圣人那年代,孔子带着南宫敬叔,俩人千里迢迢跑到成周洛阳求学,沿途访问了周庙,在里面就见到了"尧舜之容,桀纣之象"

只不过那个年代的画像,画风跟后世相去甚远,而且强调故事性,还有那么点"左图右史"连环画式的感觉。

秦汉以降,给帝王名臣作画像不仅变得常见,而且还有体系有规范,比方说汉宣帝的时候,就曾经在麒麟阁

"画图汉烈士",搞得很是宏大。

皇帝的画像,一般都叫"御像""御真""御形",不仅当朝会去画下来,留作纪念,后朝也会将前朝君主的画像加以整理收藏。自宋元以来,形成了一个收藏帝、后画像的传统。

历代帝后图像,明代藏于内库,崇祯三年的时候,画历代明君贤臣图,置于文华、武英两殿。到了清朝乾隆十四年(1749年)的时候,把这些个收藏全部转移到了南薰殿。南薰殿所藏历代帝王画像中,皇帝像一共63幅,以朱元璋的"存像"最多。一共是立轴12、册页1,共计13幅,是历代皇帝中拥有画像最多的一位,电视剧里面朱元璋的外形,其实就是从南薰殿的画像中选取的。

吓坏网友的“大明风华”朱元璋,竟长着两幅面孔

绢本、设色,纵六尺三寸,横三尺一寸,画坐像高五尺二寸。凤眸龙颐,黑痣盈面,服冕垂


吓坏网友的“大明风华”朱元璋,竟长着两幅面孔

纸本、设色,纵三尺三寸,横二尺,画半身像。皮弁,织金,盘龙袍。


吓坏网友的“大明风华”朱元璋,竟长着两幅面孔

《明太祖半身像轴3》:纸本、设色,纵三尺四寸,横二尺,画半身像。皮弁,盘龙袍。

跟电视剧里分明一模一样有没有?

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朱元璋,是有两张脸的。

吓坏网友的“大明风华”朱元璋,竟长着两幅面孔

电影《邪不压正》中的廖凡


除了这种长得像是"鞋拔子""猪龙"一类的御真之外,还有非常"正经",非常帅气的画像,就是下面这张:

吓坏网友的“大明风华”朱元璋,竟长着两幅面孔

绢本、设色,纵八尺五寸,横五尺一寸,画坐像高四尺八寸。乌纱折上巾,黄袍,紫面,虬须,与前面像面目逥异

因此在学术界里,关于朱元璋的相貌,其实也是有

"正相""异相"两种争辩。

但是无论如何,在整容技术还没有产生的明朝,一个人是不太可能长出两张脸的。

人有古怪能,必有古怪像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异人必有异象,几乎所有的古代帝王,特别是开国之君或是传奇领袖,都有一些常人所不具的外貌与形体特征,这在各种帝王本纪中屡见不鲜。

《太平御览》中,孔子说"黄帝四面",孔圣人都说黄帝长着四张脸;《论衡校释》中说"尧眉八彩""舜目重瞳"。跟朱元璋一样出身于草莽的刘邦,也是"隆准、龙颜、美须,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吓坏网友的“大明风华”朱元璋,竟长着两幅面孔

汉高祖刘邦

隋文帝杨坚也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有奇表",据说杨坚"受禅"称帝之后,南陈后主陈叔宝对北方这个邻居颇感兴趣,派遣使者出访之际,命人"窃图隋文帝状",偷偷画了副隋文帝肖像带给自己,结果肖像拿回来,陈后主一看,吓得"大骇",急忙大声高呼:"吾不欲见此人!"

简直令人无法直视。

到隋文帝底是"丑"得令人无法直视,还是因为"奇"得令人不敢直视,恐怕只有陈后主自己知道。

话说回来,在史料中又是怎么记载朱元璋的呢,《明史》里面的说法,当年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出了点事故,差点被开刀问斩。结果郭子兴一看他,"奇其状貌,留为亲兵。"一下子就把朱元璋收为亲兵心腹,估计是多半是折服在了朱元璋的伟岸之下,而朱元璋死后,编修的《明太祖实录》,更是记载:"(郭子兴)见上状貌奇伟异常人,因问所以来。"

吓坏网友的“大明风华”朱元璋,竟长着两幅面孔

郭子兴(1302年-1355年),定远(今安徽定远)人,是后来使朱元璋后来能崛起的关键人物。

但是有意思的是,无论是朱元璋自己生前在回忆这件事的时候,还是他生前的史料文献,都没有提到他容貌奇伟这件事。比如朱元璋就曾经说。自己当时投军:"良久得释,被收为步卒。入伍几两月余,为亲兵。"差点还被砍了脑袋,很是历尽了一番艰辛;后来朱元璋给郭子兴修庙,上面的碑文记载这段故事,则是说郭子兴"间召与语,异之,取为亲兵。"把洪武爷叫到身边聊了会天,发觉这个人很有意思,这才提拔的他。

至于为啥后来给朱元璋安上"长相奇特"的帽子,估计是在皮囊跟灵魂之间,人们还是选择了皮囊。

"丑帅"的"两面派"

即便是相貌奇特,也是奇特的十分极端,他既可以是"奇帅无比",也可以是"奇丑无比"。明朝的张瀚在《松窗梦语》里面,写他有一次见到武英殿里朱元璋的御真图,"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鼻直唇长,面如满月,须不盈尺,与民间所传奇异之象大不类。"俨然是一个美男子,八成就是这张。

吓坏网友的“大明风华”朱元璋,竟长着两幅面孔

美男子朱元璋

至于民间为什么会有"奇异之象"呢,张瀚给出的答案是"相传太祖图像时杀数人,后一人得免。意者民间所传,即后一人所写,未可知也。"

这就是民间传说所谓朱元璋"杀画师"的故事。

只不过明朝的"政府画像"明明是既有帅的,又有丑的,当年杀画师这件事,八成也是泼的脏水。至于"异相"也是非常有意思了,有说"奇骨贯顶"的,有说"五岳俱附,日月丽天",脸上的五官恨不得长到了一起,再加上脸上长满了麻子,确乎一副骇人的异相。

至于同一个人,为什么会生出"正相"与"异相"两种脸?朱元璋又到底长得是什么样呢?胡丹教授在《相术、符号与传播:"朱元璋相貌之谜"的考析与解读》一文中,就曾经考证道:

"洪武十八年(1385年)进士山阴人陈思道,仕至礼部侍郎,此人生平'有二异'",其一就是'貌酷肖御容'。然查张岱《越中三不朽图赞》所收《陈行父公像传》所存陈思道官服像,其面容并无奇异处。"

似乎太祖爷的面貌,似乎确实没有那么"嚣张"。

至于朱元璋又为何会变成这样一个"两面派"呢?按胡氏所言:

"明中期以后,本朝太祖的形象,变异速度加快,在大众观念中的"人格"发生分裂方面,他是雄才大略的旷代圣主和明君,另一方面,他又是超级嗜血的暴君和凶徒,在野史、笔记、口传、戏剧中出现了大量描写他无知、猜忌、多疑、滥杀的故事。"。

按照历史学中一个热门的词,就是"公众记忆的重构"。人们不仅重构了他的故事,也重构了他的形象,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一种近乎于造神的运动。按照《金刚经》的说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朱元璋的这一张张脸,可能就是像徐翔那样,脸上化的妆戴的面具罢了,真正摘下面具解读背后的故事,这方是历史学者该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