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工作」金民卿:越是在重大困難面前,越是需要發揚團結奮鬥精神

有一首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歌曲——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這首歌體現了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優秀精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勝利的優良傳統,也能體現當代中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越是在重大困難面前,越是在事業發展的關鍵時期,越是需要發揚團結奮鬥的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當前,全國各族人民正在黨的領導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為戰勝新冠肺炎疫情而努力奮鬥,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團結奮鬥精神就顯得特別重要。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綿延不斷的發展歷程中,孕育了萬眾一心、同舟共濟的團結奮鬥精神

早在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的初始階段,傳說中的中華先祖黃帝就以會盟合符的形式,把各個部族統一起來形成早期形式的民族共同體,鍛造了團結統一、休慼與共的觀念胚胎。隨著統一性國家政權的建立,這種團結統一的觀念逐步固化到國家治理層面,形成了大一統的國家治理思想。天子為“天下共主”統一管理天下事務,各分封諸侯管理地方事務,維護統一的權威,形成了“天下一統”局面。大一統的政治理念把思想觀念和治理實踐結合起來,作為一種民族精神長期以來熔鑄到中華民族發展的血脈之中,構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

「理论工作」金民卿:越是在重大困难面前,越是需要发扬团结奋斗精神

在長期歷史發展進程中,中國大地上總體上以團結統一為大方向大趨勢,反對和抵制分裂、渴望和維護統一成為中華民族思想的深層精神追求和內在價值尺度。在重大民族危機出現之時,“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的意識被突出地加以強調,不同民族、不同政治力量捐棄前嫌,一致禦敵。在重大災難、重大危機面前,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共渡難關。

鴉片戰爭後,外國列強大肆入侵,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危機,各族人民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只有把本民族的命運同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命運緊緊連接在一起才有前途和希望,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得到了進一步強化,團結統一、共同發展的思想紐帶更加牢固。

中國共產黨忠實地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寶貴精神財富

中國共產黨成功的一個重要秘訣就是靠團結。毛澤東講過:“團結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強大的敵人,任何困難的環境,都會向我們投降。”在獨立領導中國革命之初,毛澤東在井岡山上制定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其中第一條強調的就是步調一致、行動聽指揮,形成團結統一的集體力量。

「理论工作」金民卿:越是在重大困难面前,越是需要发扬团结奋斗精神

在領導全黨實現思想和政治上成熟後,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突出強調團結勝利的主題,提出全黨要“團結如兄弟姊妹一樣”“團結得像一個和睦家庭一樣”。

思想自覺是實踐發展的基礎。在長期的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人就是靠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和萬眾一心的精神,把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緊緊團結起來,戰勝了敵人的殘酷封鎖、無情的自然災害、嚴重的內部分歧,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徹底勝利。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也曾遭遇敵對勢力的長期封鎖,遭遇像“三年自然災害”那樣的嚴重災難,但是黨始終自覺保持團結統一,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了重重困難,把一個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家建設成為強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毛澤東曾寫下“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的豪邁詩句。

2019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招待會上總結道:“團結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風險挑戰、不斷走向新的勝利的重要保證。”

中華民族的團結奮鬥精神,已經熔鑄於當代中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當中,彰顯了顯著的制度優勢,發揮出強大的治理效能

在創立社會主義制度之始,中國共產黨人就創造性地繼承和發揚團結統一的民族精神、大一統的政治理念,根據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理論,依據中國社會發展的實踐邏輯和未來趨勢,去除傳統文化和治理理念中的特定時代烙印,尤其是封建專制主義的糟粕因素,保留其集中統一、維護大局、維護團結、反對分裂等合理因素,賦之以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的當代性意義,使之與社會主義國家團結統一的制度取向、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夢想等結合起來,在國家制度創建、治理體系完善、治理能力提升的過程中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重要特徵和鮮明優勢: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的科學理論,保持政治穩定,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的顯著優勢;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堅持黨指揮槍,確保人民軍隊絕對忠誠於黨和人民,有力保障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顯著優勢等。

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中,各級黨委和政府都堅決服從黨中央的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以高度的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形成了全國一盤棋的優勢,把強大的社會動員能力和制度優越性充分釋放出來,在短時間內集中各方面資源,團結凝聚起各方面力量,支援疫情嚴重地區,較好地克服了醫療物資短缺的難題。這些制度優勢及其發揮的治理效能是其他制度都無可比擬的。

新時代弘揚團結奮鬥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當代中國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方位,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在此重大歷史關頭,我們依然面臨著許多風險挑戰。在國內,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深刻變化,引發了思想文化領域的新問題新挑戰,給黨和國家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

在黨內,四大挑戰長期複雜,四大危險尖銳嚴峻,黨必須要加大全面從嚴治黨、進行自我革命的力度。

在國際上,一些勢力對我國的封鎖圍攻有增無減,企圖遏制我國發展的勢頭,我們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就需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團結奮進,共創輝煌。

在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影響團結統一、阻礙共同進步的因素非常複雜甚至非常嚴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一些人在個人、集體和國家利益的關係上,過度強調個人利益優先,過分強調個體自由意志,過分強調局部利益,走向了極端個人主義、本位主義,嚴重衝擊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嚴重削弱甚至取消集體主義價值觀。

一些人往往把個人同社會、集體、國家對立起來,過分誇大個人理性,把國家政府置於懷疑乃至對抗的地位,過分強調個人的唯一性、至上性,把個人的局部性認識作為判斷的標準,不論國家、政府做出什麼樣的決策,總是自以為是地認為,這些決策是不合理的、不全面的、不理性的。

因此,國家、政府做出的維護整體利益、民眾利益的決策都成為他們批判的對象,發出違背統一決策、甚至違背法律的雜音噪音。

例如,在疫情非常嚴重,需要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共克時艱之時,政府做出應急決策,對一些地方和特定人群進行隔離,這是保護絕大多數群眾生命的合理決策,但是有些人完全不顧人民利益而以所謂的人權為幌子,聲稱這是“侵犯個人人權”“限制個人自由”,在微博、微信上肆意攻擊;一些人對於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對口支援方式,亂加指責,說是政府傷害了他們的利益,用他們這一部分納稅人的錢去做不該做的事情等。

對於這些影響團結統一、危害全國大局、阻礙發展進步的思想和做法,決不能聽之任之,而要理直氣壯地加以反對和糾正。

歷史和現實昭示人們,什麼時候我們能夠保持團結統一、共同奮鬥的精神,什麼時候我們的事業就能夠順利發展,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就有光明的前景。只要全體中華兒女、全國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同心同德,艱苦奮鬥,就沒有任何艱難困苦能夠動搖我們發展進步的決心和信心,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撼動我們偉大祖國的地位,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前進的步伐。

在新時代的歷史條件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凝聚起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強大歷史合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作者:金民卿,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審核:段利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