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轉型就是死,疫情把餐飲人逼成跨界高手

做餐飲,洞察力才是第一生產力!

疫情,逼瘋了很多餐飲老闆:很多原本不做外賣的餐廳,被迫走上了外賣之路;很多原本只是做堂食的,外賣做了,電商也做了;還有一些餐飲老闆,在朋友圈賣菜賣雞,做了微商……

他們的轉型是迫不得已的,但是也讓他們發現了餐飲的無限可能。

風會熄滅蠟燭,也能使火越燒越旺。

疫情這場颶風,刮滅了許多餐飲人的夢,卻也讓一部分像火一樣的餐飲企業逆流而上,轉型求變,為自己殺出了一條路。

復工在即,部分餐企已搶先行動

如果前段時間,全國幾乎所有的餐企幾乎都停擺,大家的重心是“止損”,把庫存處理掉,把減免房租談下來,把人員開支安排好。那麼近期,復工在即,餐飲企業就進入了另一階段戰疫。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在這場戰疫中成為最早賺錢的餐飲老闆也一定不是好老闆。

在過去的這些天,那些“優等生”同行們,都做了哪些嘗試呢?

轉型,再回首我已不僅僅是餐飲人

1)大廚變帶貨主播,9天直播外賣收入12萬元

一場疫情,把全民都逼成了大廚;而把大廚,逼成了主播。

安徽阜陽的餐飲品牌楚天嬌有6家餐廳,因疫情全部閉店,數百號員工大部分都在家裡。

2月2日,老闆收到自己關注的美食公眾號主的直播預約推送,看完美食直播後,一個通過直播推廣餐廳的想法閃過他的腦海。

直播創建後,餐廳全體員工把生成的直播二維碼發朋友圈和親友群裡,第一波觀看的粉絲就是全體員工和他們微信裡的親朋好友。

不轉型就是死,疫情把餐飲人逼成跨界高手

第一次直播的23份外賣訂單讓大家很驚喜,到了晚餐前的第二次直播,總計110份的兩個團餐訂單更堅定了創始人孫虎做下去的信心。

功夫不負有心人,截止2月12號,楚天嬌9天直播19場 ,外賣訂單量從第一天午餐的23、晚餐的110開始,一路上揚至1000份,9天共賣出盒飯4270份,收入約12萬元。這讓楚天嬌“意外”成為疫情期間全國少有的還在盈利的餐飲企業,成功渡過艱難期。

隨後西貝、雲海餚、花舍咖餐廳等都加入了直播陣營。

2月14日,西貝大廚王若飛在豆果美食第一場直播有五萬多人觀看,西貝“牛大骨”賣出533份,西貝的半成品“香辣羊蠍子鍋”更是售出了684份。

同時直播的花舍咖餐廳,主打的半成品菜‘大黃魚’賣出了600多份,董事長鄭金豔表示:“對直播結果很滿意,讓我們更有動力研發新的半成品菜餚,隨後也會根據大廚的‘帶貨能力’給予獎勵。”

不轉型就是死,疫情把餐飲人逼成跨界高手

2)大廚轉型成講師,做菜變網課

劉強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發佈總廚師長、魯菜大師,他去年與短視頻結緣,在下廚房APP通過直播與粉絲互動,後來做了錄播的收費課程,疫情期間,更是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現在已經錄製了22個菜品,其中最受歡迎的是黃燜雞課程,已經有3007人次購買(19.9元/課),其他課程不少都在2700人次左右,收入還是比較可觀的。”

“視頻拍攝成本比較低,人力方面只需要我+助手+攝像三人,備好食材,即可開始。所以相對而言入手快,成本低,收效還不錯。”劉強說。

3)賣飯厲害,賣菜也是一把好手

眉州東坡是最早一批在餐廳門口賣菜的企業,本是為了處理進貨的庫存,可優秀的企業,跨起界來溜到自己都沒想到。

忙而有序的把庫存處理完了之後呢?發現顧客居然已經習慣在他們家買菜了!於是,眉州東坡正式由一個賣飯的,華麗轉身變成賣菜的:

不轉型就是死,疫情把餐飲人逼成跨界高手

種植基地鮮蔬現摘,空運到京。不但每家門店都可以買到新鮮蔬菜,還上線了自己的平價菜站小程序,顧客隨時可以線上買菜。這妥妥地是要向生鮮領域進軍呀!

不轉型就是死,疫情把餐飲人逼成跨界高手

4)2B變2C,硬生生打出一條新業務線

值得餐飲人借鑑的,還有鄭州一家做食材供應鏈的B2B企業蓮菜網,在疫情中,成功轉型,發展了2C業務。

蓮菜網依靠B2B模式快速發展,將魯班張、阿五黃河達大鯉魚、煜豐汴京烤鴨等鄭州市場上90%的品牌餐飲店發展成為了蓮菜網的服務對象。

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斷擴散,B端餐飲市場短期內難以好轉,而且企業短期內也復工無望,公司必須加快轉型自救,否則,倉庫內的數百萬元備貨將全部報廢。

“大年初二,我們在高管群內討論做C端,大年初三,我們就開始召開碰頭會安排實施,當天中午開始接受訂單。”蓮菜網負責人說。

經過初期的摸索之後,他們也逐漸摸索出C端市場的經驗,一是不做單個菜品的零散供貨,只做集裝箱供貨。

此前,他們在面向B端餐飲客戶時,都是先由客戶根據自身的單個菜品需求量下單,但在C端市場,這種模式卻會嚴重加大公司的運營成本;再一個,即便是每天的訂單量都在激增,公司仍嚴格控制訂單數量,“我們測算後發現,按照公司的目前人手,每天控制3000單,是一個能做到的相對沒問題的服務範圍。”

隨後幾天,訂單量一旦到達3000單範圍,公司就立即停止接單。不過,這也讓公司的每天截單時間不斷提前,從最初的2個小時截單,到現在,剛過10點半,訂單就不得不截止了。

“即便疫情結束,公司也會保留C端業務,並執行和B端不一樣的運營服務標準,直至建立一個遍佈鄭州社區的合作網絡。這也算是危中有機吧。”

疫情過去,你是收拾狼藉,

還是已經建好了新家園?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我們終將會戰勝疫情。當疫情過去,你是傷痕累累,還是早已精神抖擻,建好了新家園?

早一步行動,就早一天跨出磨難;多一種嘗試,就多一份可能。

願疫情過去時,你已經變得更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