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行記:安仁古鎮,川西壩子走出“四川王”家族


川行記:安仁古鎮,川西壩子走出“四川王”家族

【安仁古鎮:川西壩子走出的“四川王”家族/嘉禾夫子】


知道安仁古鎮的人,估計遠沒有聽說大地主劉文彩的人多。

這得益於38年前的小學二年級的課文《收租院》,文中的劉文彩,是萬惡的舊社會吃人不吐骨頭的惡霸地主,六零後七零後,都知道他。

劉文彩就在這大邑縣安仁鎮,而他在新中國解放前夕就死了。事實上,在安仁比他狠比他名頭更響的,並非一區區劉文彩,而是同為劉氏家族的另外兩位牛人:劉湘、劉文輝。堪稱一門劉氏三強,卻命運各異,結局不同。

驅車280多公里,從康定直抵大邑安仁,夜幕降臨了古鎮。這裡是成都平原上的田野村莊,四望一馬平川,與之前川西北的崇山峻嶺,山高路險,已是迥然不同的兩種景象。


川行記:安仁古鎮,川西壩子走出“四川王”家族


川行記:安仁古鎮,川西壩子走出“四川王”家族


川行記:安仁古鎮,川西壩子走出“四川王”家族

在杜家庭院客棧放下行李,出門覓食,走過沒有路燈一片漆黑的仿古街上,店面緊閉,沿街擺滿石雕物件石獅子石槽,直到千米外的大新街,才看到燈火通明的店家,店招水牌寫著“遊血旺、黃雞肉、石磨豆花、文彩排骨、莊園魚絲”,大概齊古鎮的小吃都彙集在這條街了吧?

【1】

有時候,初到一些地方,事先做些功課,才可以避免錯過一些不錯的人文勝景。比如,我們在甘孜的時候,雖然知道百公里外有個亞青寺,卻沒有去,回來才發現,亞青寺真是個值得一去的藏傳佛教聖地。眼前的安仁,卻是無須做太多功課,劉氏家族的名頭,早已被大邑旅遊官方包裝宣傳的淋漓盡致,名氣在外了。

我們聽了售票窗口工作人員的建議,劉氏莊園、劉文輝公館、民國老街樹人街兩館一街,得先從劉文輝公館看起。


川行記:安仁古鎮,川西壩子走出“四川王”家族


川行記:安仁古鎮,川西壩子走出“四川王”家族


川行記:安仁古鎮,川西壩子走出“四川王”家族

劉文輝是劉氏家族的兩大軍閥之一,曾歷任國民革命軍第24軍軍長、陸軍一級上將、民國四川省主席、西康省主席,解放後任國家林業部部長,是另一軍閥劉湘的叔叔,大地主劉文彩的弟弟。數百年前,劉氏家族祖上打清初自安徽移民四川大邑,做夢也沒想過,這數百年後,其劉氏子弟會用槍桿子稱霸四川一方。

要說劉文輝,還得從劉湘說起。

【2】

劉氏祖先移民大邑後,世代務農經商,至第七代劉宗賢起始有科舉功名,劉文輝為其第九代,而劉湘則是第十代後裔。劉湘自少時,即自主考入四川陸軍速成學堂,因此步入軍旅。在軍閥混戰內戰頻發的1913年起,因善於見風使舵、計謀多端,聯合川系各軍閥,驅逐了駐川滇軍、黔軍,最後漸漸一步步升至軍中高位。到了1921年,劉湘擔任川軍總司令,已成各路川軍首腦人物。最後成為名副其實的“四川王”,是在劉湘又兼任民國四川省主席、陸軍一級上將、重慶大學首任校長、抗戰第七戰區司令長官的時候,此時,劉湘已是川蜀各路軍閥擁戴的“霸主”。

1937年盧溝橋事變,劉湘率先通電全國抗日,並親自帶領川軍出征,最後病死於出川抗戰途中,臨終劉湘留下一句名言:“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在今天,縱覽劉湘的一生,雖然其發跡于軍閥混戰時期,遇外寇入侵國難當頭,卻能振臂而起率軍奮力抵抗,不失為熱血好漢一條,足為後人敬仰。


川行記:安仁古鎮,川西壩子走出“四川王”家族


川行記:安仁古鎮,川西壩子走出“四川王”家族


川行記:安仁古鎮,川西壩子走出“四川王”家族

1917年,經劉湘引進,自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的劉氏家族第二號人物劉文輝,也正式進入了軍中。身為劉湘“么爸”的劉文輝,就這樣在侄兒的扶助下,迅速在軍中發展壯大,並從駐防宜賓開始,劉文輝就將哥哥劉文彩任命為船捐局和菸酒公賣局長,官兵兄弟勾結,共同斂財,不斷壯大自己的勢力。在北伐期間,劉文輝被蔣介石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軍軍長,從此劉文輝通過各種手段,抓住各種機會,打壓其他小軍閥,佔領地盤、兼併軍隊,迅速擴張軍力。到後來,其實力幾乎與最先出道的族侄劉湘相等,二劉共同平分了四川屬地,並且,兩人都先後擔任過四川省主席,是實際上的四川統治者,至此,劉氏家族兩大軍閥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四川王”。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為爭奪地盤,擴充實力,二劉從暗鬥到明爭,自家人互相傾軋,最終於1932年爆發了二劉爭川之戰,歷時一年多的拉鋸戰,以劉文輝的失敗告終,他從成都平原退駐藏彝回漢蒙滿聚居的西康地區,最後在1939年就任西康省主席,從四川王,變成了西南王。大邑安仁的劉文輝公館,就是在這兩年後的1941年落成的。

【3】

如今的劉文輝公館是安仁古鎮開放的參觀項目之一,即使是大熱天,也一樣遊客滿滿。位於安仁民安村的劉文輝公館有兩個大門,中西結合的門頭雕花設計,高大氣派,門楣中間,分別寫有“履中蹈和”、“進德修業”四個大字,是主人書以明志的傳統文人風範。如今的公館被做為劉文輝舊居陳列館,

從長長的甬道進去,超過8000平米的公館分為南北兩個三進獨立院落,是傳統的川西民居建築。裡面的160個房間,有部分被做為展覽室,分別為“西康風情”、“四川軍閥混戰”、“積極聲援抗戰”等主題,展示著相關的歷史圖文和物品。


川行記:安仁古鎮,川西壩子走出“四川王”家族


川行記:安仁古鎮,川西壩子走出“四川王”家族


川行記:安仁古鎮,川西壩子走出“四川王”家族

劉文輝退踞西康的十年裡,實力遠不如此前。因此在蔣介石意圖控制四川的時候,他選擇了親共,以求自保,並於1949年12月9日率部起義,解放後歷任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國家林業部部長。但是在我看來,同是四川大軍閥,同為劉氏族人,劉文輝遠不如率領川軍出川抗戰的劉湘,來得胸懷開闊、英名千秋,令人敬佩。

我們在成都武侯祠和錦裡的時候,走到了劉湘墓園,其規模和氣派,顯示了世人對一位抗日將領應有的尊重。

走完一圈,基本能把民國時期的劉氏家族幾位梟雄的歷史,看個八九不離十了。

【4】

劉氏莊園博物館,是整個安仁老公館的核心代表建築。

劉氏莊園被稱做“川西建築文化精品”,佔地面積達七萬多平米,建築面積也有兩萬多平米,多達350多個房間。1932年,劉文彩倚仗著弟弟劉文輝的勢力,大肆收刮財產,為自己建造了這座規模宏大的莊園,成為整個四川甚至國內都屈指可數的大地主莊園。

走進莊園,七座長方形、方形、梯形、菱形等各種造型的雕花門樓,高牆夾巷,亭臺樓閣,雕樑畫棟;各種格子窗柵,雕花門鏤刻著飛禽走獸、奇花異草、吉祥博古圖案等藝術裝飾,多達數百種;花園院落重重疊疊,佈局複雜,分區明確。莊園內有三個花園,被分為大廳、客廳、接待室、帳房、繡樓、僱工院、收租院、糧倉、秘密金庫、水牢和佛堂,望月臺、逍遙宮、花園、果園等。據說,那個水牢,其實是當年放置鴉片煙土的潤煙庫。而關於惡霸地主劉文彩的種種令人髮指的惡行,則是當年為了階級鬥爭需要編寫的故事。


川行記:安仁古鎮,川西壩子走出“四川王”家族


川行記:安仁古鎮,川西壩子走出“四川王”家族


川行記:安仁古鎮,川西壩子走出“四川王”家族

1965年,官方組織的大型泥塑群像《收租院》,由四川美院集體創作,以交租、驗租、風谷、過鬥、算賬、逼租、反抗的七組群像,表現了地主惡霸欺壓、剝削農民收租的全過程,共塑造了114個真人等身尺寸的人物。七十年代,《收租院》被收入了小學二年級的課本,成了整整一代人成長時的深刻記憶。大邑安仁的劉文彩地主莊園,就這樣聞名全國。

甚至,一度收租院的名氣遠在劉氏莊園之上,許多人為了一睹萬惡的舊社會,而前來參觀收租院。

莊園背後的劉氏軍閥家族,反而被世人所忽略。

【5】

安仁古鎮的老街,就是樹人街、紅星街、裕民街。位於劉氏莊園與劉文輝公館之間的安惠裡,也值得一看。這條步行街頗有成都錦里老街的趣味,兩條步道店鋪中間,蜿蜒著小橋流水,林蔭鳥鳴,花草點綴,明顯的川西古鎮風貌,但是,商業氛圍蓋過了人文的風韻。

坐下來,點了一碗涼糕吃,米糕加紅糖水做成,冰鎮以後入口,涼涼的滑滑的甜甜的口感,這是我們在川西最愛的小點心。

而老公館匯聚的樹人街和裕民街,則是條旱街。這條街的周圍,分佈著民國時期的十幾座公館,沿街均以劉氏家族為核心興建的宅院、商街、學校、茶樓,人們走過的腳下街石、所見的建築,到處都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雕樑畫棟,青磚重瓦,那些公館建築背後,無不隱藏無數歷史無法言說的神秘真相。


川行記:安仁古鎮,川西壩子走出“四川王”家族


川行記:安仁古鎮,川西壩子走出“四川王”家族


川行記:安仁古鎮,川西壩子走出“四川王”家族

這200多米的裕民街,即為劉文彩獨資修建的商街,他還建起了文彩中學(今安仁中學)、同慶茶樓、星廷戲院、米市等等。關於安仁,流傳著一句話,叫“三軍(長)九旅(長)十八團(長)”,這裡提及的那些旅長團長們,就是古街上那些老公館的主人。略舉幾座公館如下:

劉元瑄公館,樹人街,民國二十四軍中將副軍長、代軍長,1949年率部起義後任西康軍區副司令員、省政協副主席。

劉元琥公館,樹人街,民國西康省高等法院、雅安法院法官。

陳月生公館,樹人街,民國二十四軍136師軍需處長。

劉體忠公館,樹人街,民國二十四軍137師團長。

樂述言公館,紅星街,民國川軍總司令劉湘表兄,民國二十一軍軍需處長、第二預備軍交通處長、少將。

餘不盡述。

【6】

老街上的老公館,多已破落,有些被改為客棧、商店,有的大門緊閉,無緣得見。安仁中學現在是孔裔學館,大門鐵欄圍起,不看也罷。

梧桐樹蔭下,一家“遊血旺”老店,正當飯點,人們裡裡外外排著長隊,店裡一座難求。

樹人街上茶館小吃店不少,目測就這家遊血旺最旺。本想進去嚐嚐古鎮風味,但是被這些鍥而不捨堅持不懈的吃客們嚇到了,心有不甘的離開,臨走安慰自己說:那些擺到門口層層疊疊、一摞一摞的碗碟小吃,大太陽底下曬著,街上灰塵飄著,肯定不乾淨!


川行記:安仁古鎮,川西壩子走出“四川王”家族


川行記:安仁古鎮,川西壩子走出“四川王”家族


川行記:安仁古鎮,川西壩子走出“四川王”家族


其實前一晚,我們也點了古鎮的石磨豆花,遠沒有之前在閬中所吃的豆花魚好吃,關鍵是那家店的婆婆,態度漫不經心,敷衍太過,大概是婆婆早已疲於見客,或者因為我們點菜太少,提不起精神給個好臉色。

假如還來安仁,樊建川的抗戰博物館得去看,那家遊血旺得去吃,紅星街上健康泡菜店得去嘗。

地主排骨、莊園魚絲、玉清鴨蹼,不知哪道菜,是當年的“四川王”餐桌上的最愛?


川行記:安仁古鎮,川西壩子走出“四川王”家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