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天津人还串门儿吗?

现在人们常常爱把一些事儿与“文化”挂钩,如“食文化”、“茶文化”……其实,对天津人来说,串门儿曾是一种文化。随着电话、电脑的普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串门儿正愈来愈淡出我们的生活。人们不串或串门儿少了,难道人情就该淡漠吗?

如今,天津人还串门儿吗?

天津人传统上是很看重邻里关系的,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住过大杂院的人都有这体会。

那时天津大杂院特多,小一点的院子三户五户,中不溜的十户八户,还有的大院子里竟然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不锁门,外面有亲戚朋友来,也是不期而至,因为没有电话、手机,没法儿事先约定。那时候,胡同里各院街门都不上锁,有的干脆就敞着街门,往往是主人隔窗看见来人进了院子,才大呼小叫:“哟,三舅来啦!”“四姨儿来啦!”一阵欣喜,那亲热劲儿就别提啦!

如今,天津人还串门儿吗?

在院里有威信的长者,说话有分量的人,解决家庭纠纷在行。知道谁家打架闹和,不孝父母,说一个,服一个,说两个好一双。院里有那快人快语,办事果断、利落、真砍实凿,串门儿去的户多面广的人。胡同几乎没有不去的地儿,管的闲事自然也多。谁家砌墙、盖鸡窝、搭间小棚子或红白喜事……别人跟她一念叨,齐活。她心里有数,到时一句话连人带家什都到位。

串门儿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儿,都聊什么呢?您想吧,大到国际国家事儿,小到家雀草莽,长篇阔论,无话不说,而且还经常抬上两句,真是乐此不疲。


如今,天津人还串门儿吗?

不过串门也有规矩:

1、时间的选择:

一般选在晚上七点半至九点半时间段,闪开晚饭时间,不能影响邻居的正常吃饭。张三跑李四家聊聊,王五到赵六家坐坐这就开始了。加上那会儿也没有电视消遣,那就凑到一起询个话题、长个经验,互相交流一下信息,当然彼此联络感情或者帮忙解决一下家庭纠纷也在其中。


如今,天津人还串门儿吗?

2、要轻敲门:

到谁家串门儿必须先敲门,绝对禁止蔫不唧儿地推门进。敲门还要讲究轻敲,有节奏地敲。不能让对方有鲁莽、害怕、心跳的感觉。重垫话是大声喊话的意思,起到自报家门让对方知道谁来了,有所准备。喊完话,还要等屋里有了回应得到允许才能进门,过去住的房子都小,一间屋子半间炕的,要是人家妇女擦擦洗洗的,您贸然进去多尴尬呀?!

3、辈分要分明:

是大敬大,是小敬小。在串门儿者的眼中,大小辈分要分明,应受到同样的尊重。是叔称叔,是弟称弟,禁喊绰号、小名。

4、正事闲白要分清:

串门儿时先说正事,后闲聊。串门儿是形式,用举手之劳为院里的邻居解决点难事、烦心事是荣幸,是正道。扯闲篇是一种娱乐方式,但语言行动都要讲究文明,注意对晚辈人的不良影响。

如今,天津人还串门儿吗?

5、“三不串”:

串门讲究“三不串”:专指男性而言,一是寡妇门不能串,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您一大老爷们黑灯瞎火的往人家寡妇屋里一坐扯东唠西?您倒是痛快了可屋外头的人不知道你干嘛哪,备不住就会有些猜疑,一传十十传百,您还让不让人家寡妇出门了?所以说您这是给人家添乱。

二是只有姑娘在家您不能串,您去了也没劲,跟个大姑娘家也没个聊头儿呀。所以您一敲门,屋里面答应您:“谁呀?”“我,你二伯”,“哦,是二伯呀,我爸妈都没在,您有什么事吗?”这时您就得知趣儿,说声:“没什么事儿,等他们回来再说吧。”这才有个长辈样儿。


如今,天津人还串门儿吗?

三是新结婚的您别去串,洞房花烛夜还没新鲜几天哪,那工夫比金子还贵,您要是闲着没事往小两口屋里一坐,看看新媳妇聊聊家长里短?看您不招人瞪!会说您怎么这样不懂事,白活这么大岁数。人家小两口吃罢晚饭恨不得把屋里的灯都灭了,点个8瓦的小灯管聊聊我我恩恩爱爱,这就是人家谢客的信号,您可得明白事儿,别露怯。

反正,我留恋串门儿。只是“拉门就进”似乎不大可能了——家家都有防盗门,不敲门你也进不去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