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导论(耶鲁公开课)第12 约书亚记以色列民族的形成和土地

第12讲 约书亚记,以色列民族的形成和生活的土地

课代表提示:课堂笔记太长,我将主要内容加了黑体,不耐烦看全篇的看黑体就行。

一.申命记的主题

1. 以色列是被上帝选中的,是神圣holy的民族这个概念上节课讲到是在申命记里第一次提到

A. Holy指的是与普通的一般的分离,这也是指以色列要与其他民族分离,与不符合上帝崇拜的习俗分离,因此申命记强调了去除迦南等异族崇拜,但也有学者认为,申命记成书时还没有迦南,反映了以色列内部对社会因素的争论,这些因素与申命记中记载的唯耶和华崇拜不相符。

B.被选择的优越性也意味着义务和责任。分离也意味着分开到侍奉上帝遵守他的律法,尤其是圣洁律法,拒绝异教习俗,

2. 对天意的忧虑,以色列被选择并非因为自身特殊品德和功绩。

被“选择”概念中的道德危机,申命记多次强调,摩西警告以色列人他们继承迦南之地并非凭借自己力量或自身的正义美德,相反,上帝选择以色列人是出于对他们祖先无意识的爱,这种选择完全是上帝自愿的,以色列不应该以此自大。申命记7:6-8“因为你归耶和华你身为圣洁的民,从地上的万民中拣选你,耶和华选你做自己的子民,并非因你们的人数多于别民,耶和华专爱你们,拣选你们,原来你们的人数在万民中是最少的,只因耶和华爱你们,又因要受他向你们列祖所起的誓,就用万能的手从为奴之家救赎你们,脱离埃及王法老的手”。另一方面,他强调正是迦南人的极大罪恶, 上帝将他们逐出并给以色列人一个机会,但是这是有条件的,正如对迦南人一样,不要让他失望,否则他也会驱逐你

3.申命记第8章上帝对以色列的眷顾和关系在圣经中多次用隐喻表现出来。申命记中的语言一方面像夫妻间的关系,一个人单纯的爱另一个人,不是因为这人完美,而是盲目的爱的选择,另一方面进一步发展了父母与子女这一形象

。申命记32:10用老鹰和雏鹰的形象代表上帝和以色列人的关系

二.申命记的总结

1. 申命记是摩西五经叙事的顶点,但并不是叙事的终结,因为申命记结束时还未到达应许之地,有人认为是故意这样设计的,因为最终成书是在流放时期,申命记表明了对Torah律法的坚信。

2. 申命记是更宏观长远作品的开篇,既从申命记开始到列王纪结束

3. 对来源理论和摩西五经的总结:

A. 学者们认为不同的资料来源构成了摩西五经,学者们对时间有很多争论,其中最常被误判和诽谤的是P材料,我希望之前我们在P材料介绍上所多花的时间能让你们欣赏P材料。P材料是一个转型,是从古老以色列宗教仪式传统向象征性习俗的转型,以传达基本的道德信念,神圣信念,给人一种社会公共伦理。任何的个人行为都会对作为整体的社会产生影响。

B. 反牧师反仪式的欧洲新教在过去几个世纪的圣经研究历史中地位显著,对P材料给予了负面评价,他们认为P强调宗教的仪式化,代表了以色列宗教晚期的退化,因为这远离了真正的崇尚精神的宗教,以色列早期宗教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自然的宗教形式,与上帝关系亲密无障碍,学者们认为公元前586年当耶路撒冷陷落人们被流放到巴比伦时,牧师利用当时人们汹涌的情感和挫败感罪恶感,建立了新的身份认同和宗教感以强调人们的原罪,宗教纯洁性和遵守律法,而这些是回归上帝之路。进而对人们实行控制。他们也将自己写入以色列历史故事中。

C.新教的这一设想,其实是由神学偏见推动的而非由历史证据证明的,起源明显是清教与天主教紧张关系和犹太教分离主义在以色列历史中的体现,这一观点也遭到一些学者的反对,反对的学者找到依据认为P材料出现在流放晚期。基本所有学者都认可P材料成形于公元前6世纪既流放和流放后期,申命记和摩西五经的大部分都是这样

D. 也有证据表明,P材料包含了更早的流放前材料。P材料强调公共道德,流放后期牧师则更多地倾向于个人道德,P材料的很多部分并没有呈现一个中央圣所,这一概念直到Josiah改革公元前622年才出现,这个时间成为学者进行时间考据断代的分水岭。没有中央圣所,到处献祭的内容属于公元前622年以前,强调中央圣所在公元前622年以后。最重要的是,P材料没有对联姻的禁止,也没有使用圣洁律法或语言来标记以色列与异族间不可分隔的界线。用圣洁语言来划分以色列与其他国家的界线,是流放后期的特色。

F. 我个人认为,没有一个所谓进化或退化过程的体系,从JE材料崇尚精神的宗教到申命记P材料迷恋仪式,也许更应将这3个材料看成3条明确的同时期的关于以色列传统和经历的线索,从他们各自的角度叙述。几个世纪来,这些材料在以色列社会的不同圈子里传播,在不同时期都非常明晰。JE中有一些非常古老的片段,最终成形于中央圣所之前,申命记包含了以色列陷落(公元前722年)前的北方传统,最终结束流放,有很多章节明显是从流放者角度写的。P材料包含了很多古老传统。

G. 每一个材料都是复杂的,多层次的,都有他特别要强调的,有他独特的安排,视角,有时候他们互相补充,有时候则互相矛盾互相对峙,多样性并没有被最后的编辑者简单化同质化,就这样被保留下来促使人们反思,争论

三.圣经的第二个主要部分《先知书》Prophets

1. 分前先知书和后先知书二个部分,前先知书包含约书亚记Joshua,士师记Judges, 撒母耳书1-2Samuel, 列王纪1-2King.

2. 这部书是以神学为基础对以色列历史的记叙,从征服迦南开始,到公元前587-586年被巴比伦人攻陷

3. 后先知书是一系列书的合集,每一部都以一个人名字命名旨在讲述这些人的预言,这些先知总是在以色列历史的关键节点发表预言,因此我们只有在懂得这些特别的历史性危机才能明白他们的话,从约书亚记到列王记提供了这些信息,告诉我们国家的重大转折,帮我们锁定不同的先知。

4. 前先知书包含了很多就资料,由后来人编辑,他们研究了这些资料,有些是口头的,有些是皇家档案,佚名的编辑们将这些材料放在一起,,以将旧材料构建框架或联接起来,使他们具有相同的线索,在这一编辑过程中,他们用同一主题,同一语言,这些特点和假设与申命记有很多共同点。有学者猜测,申命记和这些书形成一个整体,申命记向后回望总结了摩西五经,也同时展望了新的历史叙述,J,E,P在此告一段落。

5. 由于从约书亚记到列王纪的解读性历史是建立在申命记的观点之上的,我们将这群编辑称为申命记历史学家或申命记学派。作为整体单元,是在公元前622年后编辑的,它呈现并坚持宗教的集中化。列王纪中最后一个有时间可考的时间是在公元前562年犹大王约雅斤Jehoiachin被从巴比伦释放,因此这部作品可能是在这个时间后不久完成

四.申命记学派的主要特点

1.

申命记学派认为以色列能居住在应许之地取决于以色列人是否遵从与上帝的契约。这一认定会影响他对以色列历史的解读和评价他们的国王。Kaufmann用“历史哲学historiosophy”这个词来描述这一材料,历史学家通常只是简单的记录历史事件,有可能为了试图表明因果关系而在记录时有所选择。而历史哲学在历史中体现了更多的意识,致力于探明事件的意义,从历史实践中得出哲学性思想性的结论,指出历史图景中的宏大目的,不仅仅是说发生了什么,而是要阐明为什么会发生,对今天有何意义。因此申命记学派记叙的历史不是简单的以色列耶路撒冷陷落的历史。

2. 申命记学派的主要特点

A. 对圣地耶路撒冷选择的信仰

B. 对大卫王选择的信仰。摩西五经前4部从未提到过王的概念,只有在申命记中提到会出现一位国王拥有立法权,这再一次显示了申命记和后面圣经文本的联系,他是在以色列已有了君主时成文的,

为君主制提供了依据

C. 强调耶和华先知预言家如Elijah和Elisha,这些先知被当作宗教纯洁运动的英雄和胜利者,他们反对任何形式的将耶和华宗教与其他因素的混合

D. 对犹大王的偏爱,与之相对应的是北方王国国王则是个很坏的形象,这表明编辑来自南方,北方因保持对抗中央圣所的传统而被鄙弃

E. 对迦南人的负面描述

五.以色列的地理特征

1. 约书亚记和士师记开始了申命记学派的历史故事,记叙了以色列部落如何征服迦南地以及早期定居,为了更好的了解这段历史和以色列的部落形式,了解当地的地理是很有必要的

2.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过去的4000多年里,为了争夺这一小块被称为迦南或以色列或巴勒斯坦的土地,发生了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数量的战争,这块土地长约150英里(240公里),宽约70英里(112公里)古代战争的目的是因为它位于通向古近东任何地方的要道可以从这里通往埃及,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这片土地本身并无多少价值,但有3条主要道路穿过这里,商队驮着金子,谷物,香料,纺织品和其他货物在这些地区间奔走,控制了这块古代高速公路地带就控制了财富。因此这一地带成为双刃剑,和平时期这里繁荣,战乱时期这里直接成为战场, 这也解释了众多统治者占领这一地区的原因。埃及人,亚摩利人,以色列人,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希腊人,托勒密人,赛琉西人,罗马人,等等等等

3. 丰富的地理多样性有3种主要地理形态以条状从北往南分布

A. 最西段约20-30英里(32-48公里)宽是地势低洼的海岸平原,是进出埃及的通道,这个地区在号称出埃及记时期由埃及控制

B.向东是低矮的山地矮小的山丘被一些东西向山谷截断,这些山谷土地肥沃,耶斯利山谷Jezreel和美历多平原Megiddo与之相连,是此地最肥沃的地区,也是以色列历史上大部分血腥战争发生的地方

C.再往东是约旦大裂谷Great Jordan Rift Valley,贯穿整个国家南北,约旦河流过这条裂谷,他在北部的加利利海高处发源,流过大约65英里(104公里)进入死海。大裂谷的最北端是被冰雪覆盖的黑门山Hermon Mountain, 是以色列的最高点,海拔10000英尺(3048米),中央地区大约是海拔4000英尺(1219米),耶路撒冷海拔2500英尺(762米),当你往东向裂谷行进,海拔急速下降,当到达加利利海已是海平面以下700英尺(213米),死海则是海平面以下1300英尺(423米),是地球陆地表面最低点。往北河流被茂盛的植被环绕,但南下到死海都没有生物,因为水里有25%的盐和矿物质,传说中索多玛Sodom和蛾摩拉Gomorrah旧址就在这里。死海周围是半沙漠化地带,称之为朱迪亚荒地Judea Wilderness

4. 这种地理多样性对以色列历史影响巨大,统一非常困难,每个地区的人都发展出各自特点的经济和文化,肥沃的土地上有定居的农民,有半游牧民和城市居民。商人在通商道路上进行广泛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这就是我们将在约书亚记中读到的地理设定。

六. 约书亚记

1. 约书亚记分为2个部分:

A. 前12章表现了侵略和占领。第2章约书亚派探子侦察土地,第3章渡过约旦河,第6章耶利哥Jericho战役,由2部分交织而成,1个故事是约书亚带士兵绕城7次,另一个故事是祭司抬着约柜绕城13次。第8章艾城Ai胜利,第9章基遍人加入以色列。第10-11章另外2次战役。11章末是总结 10:40“约书亚击杀全地的人,就是山地,南地,还有低地,高原,山坡的人和那些地的诸王,没有留下一个,将凡有气息的尽行杀灭”。11章强调约书亚完成了自摩西始的使命。

B.13-21章以色列支派最后结合起来,按宗族分土,

23章是告别演说,24章在士剑Shechem重申契约

2. 第一部分 2-12章

A. 侵略者以色列作为有组织的联盟由12个指派组成,在约书亚的军事指挥下在关键战役中取得胜利,迦南人全部被消灭。第一部分包含了理想化叙述,以色列人在较短时期内占领了中央山地,将腓力士人Philistines逼到海岸平原的狭窄地带。这部分的胜利表达了一个观点,如果没有耶和华,以色列不可能获胜。耶和华在每一场战役中都现身,约柜是他现身的标志,在以色列人前面行进。胜利之后,各支派在示剑订立契约只崇拜耶和华,做他的子民

B. 对于迦南的迅速胜利,约书亚记和士师记中的一些元素不一致。约书亚记10:36-39讲述了征服南部几座城市包括希伯来和底壁Debir, 但士师记中这些城市并未被征服,是在约书亚死后才征服的。约书亚记12:10讲述了打败耶路撒冷国王,士师记1:8-21则是犹太人打败了耶路撒冷国王且并未将原住民耶布斯人驱逐出境,直到200年后大卫王时才占领了耶路撒冷。士师记第1章列出了迦南人未被驱逐的地方。

C. 考古学证据也与约书亚记相矛盾,在古近东摧毁一座城市后会在废墟上建立新城市,因此可以看到高起的土丘,代表着一层层被摧毁再重建的城市。根据圣经的记录,考古学家试图找到这样的证据,但事实上并没有大规模占领的证据。对耶利哥和艾城的考古发现公元前200年这2座城市被摧毁,因此在约书亚时期,耶利哥根本没有城墙。在据说是被约书亚和其下一代攻占的可辨认的20处遗址中,只有夏锁Hazor和伯特利Bethel可以看到当时的摧毁层,但有意思的是,约书亚记中描述夏锁被攻陷与圣经中其他描述相矛盾。在士师记第4,5章中它仍是迦南城市

D. 由此可见,约书亚记2-12章是思想性构想,民族国家以色列的形成实际上比书中描述的更复杂。

3. 学者们提出的以色列形成的3种模式

1) 移民模式

A.存在于平原上的主要迦南城市都是有城墙来加强防御的,以色列人进入并占领人口稀少的中央高地,并逐渐掌握平原地区,即从高地一路南下,我们确切知道的是,在铜器时代末,铁器时代初既

公元前1200年,这是地中海地区的大动荡时期,当时迈锡尼文明陷落,特洛伊战争,希梯人Hittites侵略了小亚细亚既现在的土耳其北部。这些动荡产生了大量移民,很多移民从希腊大陆或希腊岛屿起航,进入这一地区,这在古老的资料中也被屡屡提及,被称为海上来客。

B.有一部分人居住在Perasta 或Pelasta就是巴勒斯坦Palestaine或腓力人Philistine的由来,这就是现在的加沙地带Gaza Strip。这里发现了5座城市,在士师记中被多次提到,加沙Gaza, 阿什克伦Ashkelon, 迦特Gath,阿什杜德Ashdal和以哥伦Ekron。

C.移民模式的主要观点是,希伯来人的定居大约发生在公元前13世纪后叶,希伯来人利用了当时的动荡,以及埃及的衰落,进入并占领了中央高地。

D.这一模式被考古学家的发现所佐证。考古学家在中央山地确实发现了几处遗址,他们是在公元前11-13世纪建立的。这被认为是以色列人遗址,同时在公元前1204年Merneptah Stele梅连塔碑文中埃及法老吹嘘清除了以色列,这显然是一种宣传,但也证明了在那个时间在迦南以色列人确实存在,在这些遗址中发现的使用器具也和当时迦南人使用的形制一样,但是

没有猪骨(以色列人不吃猪)。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遗址都是和平建立的

2) 反抗模式

A.以色列是从迦南内部社会革命而起。我们有一些信函证据可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由迦南人写给埃及法老(法老当时仍掌控迦南),其中有很多关于各派纷争的抱怨,这些后来确实引起了迦南的混乱和颠覆,这些人被称为哈比鲁人Habiru或阿比留人Abiru,他们不是一个民族而是一个奋起反抗的边缘群体。

B.有学者认为以色列人逃出埃及后与这些反叛者连手建立了居住地,崇拜让他们解放的神耶和华而非法老

3) 逐渐融合模式:

A. 以色列人就是迦南人,逐渐建立了独立身份并在中央高地定居

B.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没有解释他们为什么与原有的族群分离,也许是因为叛逆,也许是被来自海洋的移民驱赶,他们为何开始崇拜耶和华也不清楚,但正是这点是他们有别于其他迦南人。这一崇拜也许来源于自埃及逃来的奴隶,有些学者将出埃及记作为这一观点的证据

C.希伯来在这一时期还不是一个团结的民族,很多因素进入了最后的混合从而出现了以色列民族。迦南人退出并建立了自己的居住地,用一种持续性的物质文化建立了一种农业生活方式,埃及的逃奴和一些外国入侵者摧毁又定居,甚至有一些外国人被当地社群接受。我们读到米甸人Midianites订立契约进入社群,Kenites订立契约进入社群。考古学家支持民族融合的观点而非征服或大规模移民。因为这一时期显示的是与过去的连续承接而非完全断裂。

D.这一社群中的一些因素接受了逃离埃及的传奇故事,他们认为这是耶和华所为,耶和华是南方宗教中的神,这些融合的群体团结起来成为崇拜耶和华的以色列,这个群体并不排外,将出埃及记纳入自己国家的历史故事中。希伯来族群那时仍在形成之中,但以色列部落的社会形态因土地自然划分为分离的地理区域不断发展强化。这一族群吸收了当地人的特点,我们已在宗教意向和体系中看到了民族融合的情况,耶和华的形象让我们联想到帐篷居住者EI,他是半游牧且居住在帐篷里的希伯来人及祖先的神,也是迦南万神殿中的神,耶和华也与迦南定居者万神殿中的Baal神相仿,在士师记中,有一座和上帝订立契约的神庙,叫做“Temple to the God Covenant”或”Baal Berit“(Berit就是契约),意为上帝之约神殿或Baal契约神殿。

E. 总之,文化,宗教,道德因素的融合,迦南当地的农耕者,希伯来半游牧人,从埃及逃跑的奴隶,反抗者群体哈比鲁人,所有这些汇集在一起,形成新政治宗教现实,这就是以色列

4. 如果是这样,为什么约书亚记中对以色列的形成有完全不同的描述?将之描述成上帝带领下的外部征服战争?

A. 在约书亚记的征服战争中,军事技巧并不比宗教仪式准备和纯洁更为重要,以色列人和祭司绕耶利哥城6天,带着约柜吹着7只号角,然后城墙坍塌了,征服被描写成上帝的奇迹胜利,约书亚记24:12 “是上帝将敌人驱逐而不是刀和弓“

B.为什么要说迦南被彻底摧毁了?国家身份的确立和独立的主张是基于和他者的区别,如果以色列人实际上大部分是迦南人,从大团体中分离,坚持唯一崇拜耶和华,那么没有加入他们的迦南人对于新的耶和华崇拜就是一种威胁,紧张的手足之争再次出现在公元纪年初期,一些犹太人与其他人分开,创立自己作为基督徒的身份,对他们的犹太同胞用破坏性和煽动性的言辞来对抗。

C.我们不能忽略圣经文本中的另一个声音,他使得这幅图像更加复杂,在约书亚记第1章,伴随着对以色列征服理想化的描述,伴随着摧毁所有迦南人的呼声,也描述了对迦南各个群体的联盟。一位迦南妓女成为耶利哥战争中的女英雄,她宣布对耶和华的崇拜并将城市交到了约书亚手中,另一个群体是基遍人,他们诱骗以色列人签约,以色列人后来觉得应该遵守合约而接受了他们。这就是为了解释以色列中包含众多迦南人的原因,而非所有的迦南人都被消灭了。

D. 约书亚记第23章,约书亚的告别辞多次重申保存身份的明确性在于摒弃别神和旧神,专信耶和华,遵守摩西五经的所有律法,第24章的中心思想是对于上帝代表以色列的无上大能举动的恰当回应,是不与其他民族掺杂和对五经的绝对遵守。23:7-8,禁止通婚仅针对迦南人,而非所有以色列之外的人,原因是宗教纯洁,想象下公元前6世纪就是申命记成书的时期,以色列人被流放到巴比伦,他们试图解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悲剧,他们为什么失去家园,对照约书亚记23,24章,用保持对耶和华的信仰来解释他们的命运,我们将在学习列王纪时再讨论这点。


旧约导论(耶鲁公开课)第12 约书亚记以色列民族的形成和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