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闹市却很少有人记起的毛公馆


身居闹市却很少有人记起的毛公馆


“毛公馆”跟王伯群故居、王家烈虎峰别墅,以及后来已被拆除的周西成会宾楼一起,被外界称为贵阳的“民国四大建筑”。

在中华北路主大街中段,穿过一个百米左右的小巷子,沿着一个小斜坡往上,尽头一个宽敞的大院子就是“毛公馆”。但是比起贵阳现存的其他民国建筑,“毛公馆”显得残破不堪。如今的大院已看不出任何历史文化古迹的痕迹,“毛公馆”周边已经被两个小高层建筑包围,大院边是一栋富丽堂皇的银行办公大楼和一栋证券大楼,相比起来,“毛公馆”的存在显得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


身居闹市却很少有人记起的毛公馆


毛公馆修建于1926年至1930年之间,是贵州军阀毛光翔的私宅。1929年第二十五军军长、贵州省主席周西成在与龙云、李晓炎的战斗中死于镇宁,按照桐梓系接班顺序,毛光翔随即被推为二十五军军长、贵州省主席,并于当年在贵阳宣布就职。不久毛家公馆竣工,毛光翔入住,一直到他离任,可以说,毛光翔当选省主席期间的是非功过,大都孕育于此。

1932年毛光翔下野,1935年3月,蒋介石带着宋美龄和一批亲信、将军飞抵贵阳企图围歼红军,蒋介石的行营,就设在毛家公馆。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故宫博物院等单位的19557箱文物,除2900箱留存南京外,其余的分三路紧急迁移,南线的80箱运到贵阳后,最初就存放在毛家公馆。

毛家公馆,见证了军阀统治、红军长征、抗战中文物西迁等历史,是一个蕴含丰富的政军舞台。

身居闹市却很少有人记起的毛公馆


解放后,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阳市水电局、农业局等单位先后在这栋建筑里办公。据说毛公馆在上世纪50年代还非常漂亮,楼板油漆光亮可鉴,屋檐雕龙刻凤,连玻璃都雕了花。

毛公馆一直没有得到良好的修缮和保护,也没有完全从闹市区中拆除。毛公馆在开始设计和修建时,就效仿欧式建筑风格,却又保留中式土木建筑的传统,是中欧式建筑结合的古老建筑,分为主楼、跨楼和厢楼,主楼为三层,跨楼和厢楼为二层,砖木结构、青砖青瓦、宽走廊、深屋檐、大圆拱门,镶有五彩玻璃窗、木质扶手和地板,这被认为是在特定环境中幸存的贵阳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身居闹市却很少有人记起的毛公馆


“毛公馆”经历80年的风雨,基本保留建筑原貌,2006年8月贵阳市文物管理部门呼吁:“毛公馆”旧址亟待保护。

毛光翔(1893—1947)贵州桐梓人,1913年进入贵州陆军讲武堂,在护法战争中建战功,1925年任川南边防军总司令,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副军长兼贵州省军事厅厅长。1929年周西成(第二十五军军长、贵州省主席)在与云南军阀支持的李燊的战斗中死于黄果树附近。毛光翔被推为二十五军军长,贵州省主席。10月13日在贵阳就职,六广门附近的中欧式建筑就是他的官邸。1932年毛光翔其在贵州的军政职务被王家烈取代,其退出贵阳去赤水,1947年病故于桐梓。

如今的“毛公馆”年久失修导致雕木蚀化、瓦片零落,虽然身居闹市却很少有人记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