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的婆姨女子們為什麼愛吃雜麵?

陝北人最愛吃雜麵,也最講究吃雜麵,特別是陝北的婆姨女子們,更有一種說不清、道不盡的喜歡勁兒。每逢親家母登門、或女兒們回坐孃家,不用說,這頭一頓飯包準是雜麵。

陝北的婆姨女子們為什麼愛吃雜麵?


陝北人喜好雜麵大概有兩層意思:一是雜麵性柔軟,形綿長,一縷縷,一記記,能寄予一種情誼和念意;二是雜麵擀好了是女人的一種“誇單”。早些年陝北人家娶媳婦,除了講究門路、腳道之外,再就是看這女子針線活和做茶飯怎樣,針線活是看黑條絨鞋納得花哨不花哨,做茶飯就是看能不能把雜麵擀的薄亮而細長。兩樣若都是上乘,人們就都會誇說“看人家,布鞋納的花撲欏欏的,雜麵擀的長格延延的,真的好手段”,這話,在陝北鄉間常能聽得到,這也是婆姨女子們最希望和最喜愛聽的話。


陝北雜麵種類很多,有小豆的,有豌豆的,還有扁豆和蔓豆的,豌豆雜麵是其中的上品。在陝北鄉間,家家戶戶每年除種植穀物外,大都在自留地種一畝半分地的豌豆。豌豆株很矮小,但屬莖蔓作物,枝生力很強,它的葉片很像一種鳥羽,花兒碎小,有白色和紫色兩種。每年收割豌豆一般在農曆六月間,收穫了豌豆即可做成豌豆雜麵。先將篩選好的豌豆曬乾,再用石磨拉成豆瓣,去皮後,用溫開水將豆瓣兌上少許小麥,攪勻,滲一兩天後,再按比例加入適量的沙蒿,即可上磨。磨好後的新豌豆雜麵按慣例,應家人聚全美美地吃一頓,家業大的,由婆婆在眾媳婦中指定做茶飯最好的那個媳婦擀雜麵。擀雜麵很有竅道,它不像擀白麵那麼簡單,而是要左右輪番摺疊地去擀,工夫不到的,擀薄了開了窟窿,擀厚了,像牛皮一般,影響食慾。只有摺疊恰當,手力用勻,才能把雜麵擀的薄如窗紙,切細切好。


陝北鄉間有這樣一段順口溜:“六月六走外家,外婆外爺不在家,炕上坐個小妗子,擀的雜麵長唰唰,煮在鍋裡突碌碌轉,撈在碗裡蛇蟠蛋,吃在肚裡棉花蛋。”它的本意是誇妗子的,可後來卻演繹成了一種擀吃雜麵的規範。陝北人吃雜麵最喜歡兩種吃法,一種是在撈入碗裡的熟雜麵上澆上小麻香油,再加入陝北黑醬,攪拌均勻後就可吃了。這叫“香油雜醬麵”。另一種是叫“羊湯臊子雜麵”,它的臊子湯是以燉羊肉湯為主料,配上蔥花、花椒粉、姜粉、辣椒和西紅柿醬等調和做成的。

陝北人中吃雜麵最多的是“坐月子婆姨”,雜麵水性綿軟,易消化,還含有維生素蛋白質、胡蘿蔔素等人體所需元素,對恢復產後體虛很有效益。吃雜麵最少的是肚囊不好的人,因其有活氣驅風之功效,吃後最容易放屁,有失體面,特別是大眾場合。

近年來,陝北雜麵已不僅僅是鄉間農人們飯桌上的食物了,城裡人、外域人也挺喜歡吃。一些加工廠家相繼開發推出的雜麵掛麵面市後,聽說在北京等地還很受顧客的青睞。這種掛麵我吃過幾次,但我總覺得不如手工擀做的雜麵那麼綿潤爽口,那麼原裝原味,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