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孙杨无知、无视。这无知、无视是偶然的吗?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日报》刊出一篇评论《无视规则将会承担相应后果》,评论说:评论者认为,毋庸讳言,孙杨不配合药检取样的决定是错误的,其行为构成了“兴奋剂违规”。其原因可能有二:第一是无知,第二是无视,并指出,国际体育领域的仲裁、调查、裁决等机构还是比较公正的,至少在程序公正的意义上如此。文章最后说:其实,规则也是法治的基础,“按规则做游戏”也是法治的原则。人类社会犹如体育赛场,各行各业的社会生活犹如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要想维持良好的运转,首先就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则体系,其次还要保证这些规则具有绝对的权威和效力。前者叫做“有法可依”;后者叫做“有法必依”。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政府官员,都必须严格地“按规则做游戏”,这就是法治的精神。

文章说的无知,是指“孙杨可能并不完全知晓上述规则的内容以及违反该规则的后果。”无视,是指“他可能未给予该规则足够的重视,没有严格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

但是回头看看多少年来,孙杨的“无知”难道仅仅只停留在“不完全知晓上述规则的内容以及违反该规则”上?他的“无视”所体现出来的唯我独尊、桀骜不驯、有恃无恐,也难道只在本次“砸毁监测样品容器”以“暴力抗检”中表现出来?

兴奋剂检查是反兴奋剂机构为保障体育竞技公平和健康的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它合规、合法。而这样的手段就是规矩,就是法则,任何人也不能逾越和挑战;敢于挑战它,无视它,否则,伤痕累累的只能是挑战者。

挑战规则,必然要付出代价,孙杨但是想到这个了吗?

孙杨这种无知、无视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吗?

显然,答案不是。

这是长期积累的下来的。

身怀绝技,又少年成名,荣誉环绕,风光无限,站在高出却不避寒冷,忘乎所以,是过分的自信,是超出规范的张扬,是我自高高在上、鹤立鸡群之后的你拿我又奈何的傲慢和乖张,以至于桀骜不驯的心理在作祟。

这些可以在他过去成长的历程上找到痕迹。

在2011年上海世锦赛上,孙杨一战成名;一年之后,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以及2013年世锦赛上,孙杨又摘金夺银,被誉为了中国男子游泳界的“菲尔普斯”。时间只有两年,孙杨便成为了横空出世的泳坛奇迹。

但是,到2013年11月3日下午,在杭州,一辆保时捷与一辆公交车发生追尾事故,驾驶人是孙杨,而他竟然没有驾照,书无证驾驶,被公安交警依法出罚款2000元,并处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与此同时,孙杨的主管单位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又出手,对对孙杨作出“三停”处罚,即停赛、停训、暂停一切商业活动。几天后,即11月6日,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也对孙杨开出了“三停”罚单。

少年成名,被荣誉鲜花所包围、被媒体狂棚、被商界所宠,孙杨忘乎所以,不能自持,无证驾驶,对规矩和法律的尊重和敬畏在哪里?

砸碎血样瓶的“暴力抗检”,这有恃无恐的心理难道不如出一辙吗?

不能自持还有, 2011年8月,孙杨被拉去参加一个签约仪式,因为成为某饮料的代言人,孙杨极度不满,竟而炮轰游泳中心:“最气愤的是带我去北京的领导知道一切,却把我当白痴一样蒙在鼓里。”孙杨被拉去签约,就是再怎么不合理合情,你一个小小年纪的孩子,不去理解事情原本,却稀里糊涂又无所顾忌的“气愤”,哪里来的底气?

还有,据多方报道,在2012年12月,孙杨于云南昆明海埂基地参加冬季集训在走出游泳馆后,孙杨不仅拒绝记者采访,而他的“随行人员在路上抢夺记者相机,强行将图片删除,并喝斥记者”:“我他×的不想发火,信不信我把相机砸了!”而孙杨怎么做呢?报道的原话是:“孙杨视而不见。”小小年纪居然便有了“随行人员”,类似于那些张扬而充满戾气的明星们,而且,他如果不默,这些“随从”敢这么放肆爆粗口吗?或者,随从们的作为就是孙杨指使。

少年孙杨,即如此傲慢,这是健康的成长吗?

还有,据当时报道,“继无证驾驶被曝光后,国家游泳队队员又爆料,孙杨在国家队里几乎没有朋友。2010年海外特训成绩提高后,孙杨就完全不把其他队友放在眼里,欺负、排挤队友。”

这就不是以年轻人正常的心理了,更不应该是一个身怀绝技、要成就事业的人所具备的健康心理了。

孙杨那时候是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必然是年轻人嘛,引导、教育、批评、管教,让他接受约束,懂得做人做事,健康成长,是必须的。

那么有人这样引导、教育、批评了吗?

当然会有,最重要的是两个人:首先是他的父母,其次是教练。

那么,父母做到了吗?

据报道资料,2012年9月,参加大运会的孙杨在天津工业大学首练,孙杨的母亲只将央视记者留下,其他记者全部被赶了出去。而训练结束,这位母亲还在高声阻止记者的拍照,“甚至拿起了手里的瓶子砸向记者”:“别拍了!烦死了!讨厌死了!”

母亲如此傲慢、乖张,能不能对孙杨予以管教,显而易见。

母亲做不到,那么教练做到了吗?

还是依据报道,孙杨的教练是朱志根,他带孙杨超过10年,情同父子。但是结果怎么样呢?

2012年奥运会,孙杨大放异彩,立即与教练有了矛盾。为什么以前没有矛盾?是因为孙杨籍籍无名,成名之后必然的膨胀吗?

矛盾还不止于此。

2013年2月,孙杨谈恋爱,朱志根批评他会影响训练,面对撞带了自己10多年、恩重如山的教练,孙杨的态度不是听从,而是顶撞。正因如此,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对孙杨做出处罚:扣发一个月的训练津贴,并暂停孙杨的一切社会商业活动,包括个人代言。

4月20日,在训练中,孙杨居然与教练朱志根发生冲突,冲突激烈到什么程度?竟然惊动了警方。

所以,到了2014年4月,朱志根因身体健康原因,请辞,不再做孙杨教练,由张亚东接管。

有这样桀骜不驯的弟子,教练怎么来教他成长?

父母做不到,教练做不到,谁来管教他、引导他?

再没有。

没有管教、没有约束,其自信满满、自我膨胀、有恃无恐、舍我其谁、谁拿我怎么样的心理,必然疯狂滋长。那么,一切激烈的行为,都是一种必然。

从2010年到现在,是将近10年的时间。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无疑是其成长的最重要、最不可轻视的黄金期,唯有好好把握,才能健康成长。但是孙杨在这10年中,显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教育、约束,没有养成正确而良好的成就事业、待人待物的心态,没有铸就不事张扬、低调做人做事,敬畏、尊重一切规矩、法规以及对他人对事的心理,那么,他的一系列乖张而极端的行为,都在情理之中,我们无需惊诧。

既然CAS国际仲裁法庭已宣布了禁赛8年的处罚结果,我们所有人都在希望孙杨能够出面应对,拿出有力的证据,为自己讨回公道,继续在泳坛上展现自己的才华,为游泳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但是,我们要说的是,即使这次申诉成功,力挽狂澜,讨回了公道, 28岁的孙杨,已经不再是懵懂少年,真该好好回视一下自己的过去,好好反思自己,反省自己,审视自己。因为你还要继续比赛,还要面对泳坛上的一切规则、法规。

即使有一天告别泳坛,还有人生漫长的路要走。如果不去反省、反思,一定还会出现类似的、叫人头疼而后悔不迭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