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有必要買重大疾病險嗎?為什麼?

廣漂肖姐


先給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經歷,上個月參加了一個朋友的追悼會。才37歲,從確診胃癌到匆匆去世,一年不到,就花了家裡80萬。他的妻子說,確診之後第一次化療就花了10萬,後面一直住院,然而光是住院費每個月就要1萬多。癌症病人的藥費單據永遠看不到盡頭,一支抗癌用的鉑藥4000元,一個月三次;後來病情變化,用上了進口紫杉醇,一次1萬元多。

也是什麼都不懂,以為大病醫保可以報銷醫藥費,可是由於很多藥物是進口,統統不能報銷,只能自費。他吃了5個月的藥,花光了家裡的積蓄;治病半年,已經把車賣了,下一步就賣房子了。可治病不是投入了就一定有產出的事,即使做了這麼多的努力,人還是沒留住。只留下追悼會上痛苦的父母妻女和一病歸零的家庭。

一場大病,直接摧毀了一個家庭的幸福。兩代人奮鬥起來的家業,看似堅實,結果不到一年就崩塌了。
生活看似安定,卻往往毀於一瞬,令人忍不住感慨,保險真的是太重要了。


重疾險的作用

重疾險給給付型,患重疾直接賠付保額,比如買了50萬保額重疾險,不幸患癌症便可以直接獲賠50萬,這筆錢對以下幾個情況能起到很好的幫助:

  • 醫保外的治療費用
  • 持續康復費用
  • 失去工作的收入損失補償

重疾險保什麼

重疾、輕症、中症、身故/全殘

  • 重疾:通常會危機生命,治療過程花費你巨大,高發重疾包括惡性腫瘤、腦中風後遺症等。

無論保險產品宣稱保障多少種疾病,60種也好,80種也好,120種也好,佔所有重疾理賠案95%以上的25種重大疾病,銀保監會都已經規定所有大陸重疾險必須包含,而且疾病定義和理賠標準都必須保持一致,保險公司不得修改。所以重疾這一塊我們重點關注病種的質量而不是數量。
  • 輕症:病情不重,治療費用不大,病種沒有統一,高發輕症包括不典型心肌梗塞、冠狀動脈介入手術等。

輕症這塊我們關注兩點:一是高發重疾對應的高發輕症是否齊全,二是賠付的比例。
  • 中症:病情介於輕症、中症之間,病種沒有統一,目前含中症的產品不多

  • 身故/全殘:含壽險責任的重疾險,除了疾病,還可以賠償身故、全殘

學霸說保總結

一場重疾會給家庭帶來鉅額的財務損失,同時,患病期間帶來的收入銳減也給經濟帶來巨大壓力。預防突發,需要我們選對[重疾險],讓重疾不再[重]。點這裡

https://ceping.275.com/mini/?gid=45396

測一下自己適合買什麼保險。


學霸說保


關於重疾險的四個謠言

1,重疾險是報銷醫療費的,是解決看病錢的。重疾險從來就不是報銷醫療費的,和住院的花費多少,沒一分錢關係。舉例子,山東東營某先生通過同學買了20萬重疾險,兩年後確診主動脈夾層瘤,需要手術,急需20萬,他給同學打電話說能賠嗎,同學說能,他拿著診斷結果去保險公司申請理賠,結果被告知賠不了,必須做完手術才能賠,他說沒錢怎麼做手術啊,說了提前給付的重大疾病金額,他同學已經做到了營業部經理,竟然不懂條款。提前給付是相對於主險的壽險來說的,而不是說看病前就給理賠。重疾病種中,有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失語,小王過年回家,在村裡被一個🧨給震聾了耳朵,去醫院診斷為不可逆的耳聾,保險公司賠了一筆保額,可小王在在醫院只花了一個掛號費,檢查費,一共45塊錢,那他憑什麼能拿到幾十萬的保額呢?重疾保額根本不是賠治療費的,

是大病後期的康復費用,

是大病後家庭的收入損失,

2,重疾險理賠門檻太高,謠言是真的嗎?

是真的,這個是真的,門檻高就是為了讓重疾賠收入損失,而不是醫藥費,如果一旦賠出去了醫療費,這款重疾險就會賠穿,結果就是停售,條款不改的結果就是保費貴出一大截。

原來腦中風有的不限制有後遺症,如今99%的重疾險都要求有後遺症,還需要180天后。在醫院的合理花銷,那是醫療險要做的,重疾險和醫療險分工明確,所以重疾險的理賠門檻,嚴格是有必要的。

3,謠言:重疾險沒有用。

重疾險的發起人,巴拿德醫生的初衷也不是為了報銷醫療費,心臟移植後的女病人,不能工作,但還需要養家餬口,重疾保額是她養家的錢,如果有一筆錢給到她,她就不用犧牲健康,拼命工作,最後死掉了。

前面提到的小王,如果還有一個同行的小李,兩個都被震聾了,小王有50萬重疾,小李沒有,結果能一樣嗎?

再看看水滴籌那些患者,他們需要的後期治療費用,他們的家庭的破產,除了重疾險,哪個能做到改善現狀,哪個能給一筆錢?

4,謠言:重疾險,病種的條款治療方式太落後,開胸,開腹,開顱等,異體移植等,片面理解,重疾險25種是行業標準,其他的各家公司各不相同,尤其是輕症中症,但是如今先進的治療方式,比如激光,介入手術,微創,鎖孔,創傷小的治療方式,程度較輕的症狀都在輕症或中症中,賠付的比例有的20%,有的45%,有的60%,有的70%,各家公司均不一樣。如果真要說落後,那是行業統一標準的那25種,25種之外已是相當先進了,注意挑選。人人都有醫保和農合,每天那麼多水滴籌,醫保算落後嗎?

商業車險中,除了車損險,還需要三責,醫療險是用來報銷醫療費的,車損是用來報銷修車費的,如果開車撞了別人的車或者撞了人,車損險能賠嗎,不能。

那你說,重疾是賠收入損失的,那麼孩子沒有收入,還需要買嗎?需要,而且保額要高,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如果孩子出了險,做父母的收入不受影響嗎,即便是父母是做生意的老闆,不用固定上班,如果孩子病了,父母的生意真的不受影響嗎?



超級險微鏡


首先,重疾險很有必要,因為現在重疾發病率很高,就拿我來說,身邊這樣的是發生的太多太多。。。。。

我同事78年的,去年年底查出來甲狀腺癌。

我們一個課長,40來歲今年乳腺癌,10月份做的手術。

今年四月,原先公司的一個同事,90年的一個女生,確診淋巴癌晚期。

我同事的同學,97年的小夥子,結腸癌復發後不幸離世。

我客戶的兒子,今年26歲,今年下半年突發腦幹出血,搶救了七天離世。

其實,你可以看看朋友圈的眾多水滴籌,輕鬆籌,也可以關注當地的生活訂閱號,這種事很多。


保有所依


重大疾病保險肯定是有用的。生活水平雖然在不斷的提高,但是健康問題也不容忽視。當罹患重大疾病,如果沒有保險做後盾,對於普通家庭來說無疑是個災難,現在一旦進了醫院,花錢簡直如流水,而重大疾病保險給予我們的就是這樣一個保障,在治病的同時,可以有效的保障家庭的經濟情況。這種保險的保障範圍十分的廣,保障額度也很高,受到很多人的重視。

我們知道重疾險種類不少,大致分為消費型和終身型產品,我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大致知道自己要選擇什麼類型的重疾險,終身或消費,同時要清楚重疾險的核心內容就是“重疾”+“輕症”。

以上是關於重疾和輕症的解釋,對於重疾險而言,並不是保障的輕症越多越好,縱觀很多產品,雖然保障的輕症很多,讓你誤以為保障的夠全面,其實對於我們而言,很多輕症種類是我們接觸不到的,比如埃博拉病毒等,看一個產品輕症保障是否全面,要看那些常見的輕症有沒有保障在內,比如極早期的惡性病變、輕微腦中風、不典型的心肌梗、較小面積的III度燒傷、視力嚴重受損、冠狀動脈介入手術、主動脈內手術、腦垂體瘤、腦囊腫、腦動脈瘤及腦血管瘤;同時要了解賠付比例和次數,以及是否具備豁免責任等。所以在這;裡建議在投保重疾險的時候一定要認真研究保險條款,不明白的一定要問保險顧問。

關於重疾險賠付標準也是一個要點,這裡給大家羅列下:

以上是介紹的局部內容,如果大家有重疾險方面的問題歡迎來諮詢。


慧擇保險


重疾險是有必要買的。

意外險只推薦1年期消費型綜合意外險,保費每年幾百塊,就可以有很高的保障了。意外險保費只跟職業相關,和年齡關係不大,買1年期的,如果以後收入提升了,還可隨時更換其他更高保障的險種。

其他的長期意外險,百萬返還型意外險都不建議購買:首先,每年的保費高,雖然返還,其實就是多交了錢給保險公司投資,然後把幾十年後保費返還而已。其次,長期意外險,百萬返還型意外險這些險種,基本上要麼保額普遍不高,要麼就缺斤短兩,比如只保全殘責任的,缺少意外醫療的,只報銷社保內用藥,自費藥就保了。

下面說說重疾險:重疾險費率與人的年齡還有身體狀況密切相關。年輕的人買保費相對較低,年老的人買就保費高,而且容易出現保費倒掛,相對不划算。身體健康的人買重疾險可以標體費率通過,而另外身體有狀況的,比如肥胖、乙肝、三高、結節等患者買重疾險就不那麼容易了,容易被保險公司拒保、加費、延遲。

所以買保險最好在年輕健康時買,因為你還有選擇的權利。不然等到年老或者出現狀況時才買,多半已經被保險拒之門外了。


微語醉傾城


我是小小的九兒,保險非專業,白話侃一侃。

1. 假設重疾保險有用,問題: 什麼時候才能用?

2. 接上,肯定是發生重疾時候才用,問題: 且不說什麼時候發生,咱就說說會不會發生?

答案是什麼,你敢肯定不會發生嗎?

第一,10年前,你對癌症這樣的病有所瞭解嗎?是不是都覺得是好遙遠好遙遠的,或者都是來自電視劇呢?但是,現在呢,誰的身邊沒有幾個得癌症的親朋好友,難道是他們作惡太多老天懲罰還是他們有什麼惡習?

第二,朋友圈越來越多的眾籌和水滴籌,發現沒有,不是小孩子就是正值壯年的家庭頂樑柱,要是有保險誰會去眾籌?!

我也不敢肯定就一定會發生,但是未來,哪怕是明天怎麼樣,我們都不知道,我們懼怕的就是對未來的未知,風險始終存在,就是不知會不會來,那我們是不是就應該未雨綢繆呢?為自己做個保障也不為過吧。

那我們每個人都有社會醫療保險,還買什麼重疾險?

要明白,社會醫療保險是出院才可以報銷的,而且可不是全國通保的哦,跨了區域就沒用了,報銷都沒人管了。但是保險公司重大疾病保險,全國通保通賠,而且提前給付,是不是還解決了前期費用問題。

重疾險有沒有用呢?還是有一定作用的。
花開花落,辛離一生~


小9保


重疾險當然有用了,只要患合同規定的重疾,確診後保險公司會按照投保人購買的保額一次性賠付。問題是這種保險對患重疾理賠的各種條件比較苛刻,只要有一條不符合,保險公司就拒賠,所以重疾險的保障範圍還是很小的,如果想保障好,最好再購買些住院醫療險和意外險,這樣就相對完善了,這裡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如實告知。在購買保險時,銷售人員為了讓你的保險順利通過審核,以便於他拿提成,往往會誘導你隱瞞以往病史,這樣雖然可以順利通過審核,但一旦發生理賠時,保險公司就會以你沒有如實告知而拒賠,這就是保險坑人的地方,也是一些保險銷售人員缺德的地方。所以購買保險時,一定不能聽銷售人員忽悠。


仁者樂山123


如果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大家要購買重大疾病險。

我們在社會飛速發展的當今,很多人都面臨各種生活、工作方面的壓力,高壓、快速的生活節奏是我的身體健康面臨著極大的挑戰,有的朋友會說我還年輕,根本就不需要購買保險產品,我想說不同的年齡都需要購買保險,他也許不能給您的帶來很大的利益收益,但是他能為您提供一份保障,雪中送炭。

購買重疾險的原因

隨著壓力和年齡的增長,我們會慢慢地進入疾病的高發期,當您進入50歲,購買重疾保險產品,會產生很高的保費,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您的投保期限選擇的品種會變就少,需要您用5年左右的時間支付他人10-20年需要支付的錢。進入疾病高發期,只有購買了保險才能在發生重大疾病時,由保險公司提供保障,有的優質保險公司還有安排醫院、預約知名醫生等相關服務,您就可以用別人的錢來看病,而不是用您的辛苦錢傾囊就醫。

現在重大疾病的患病率在不斷上升,患病年齡越來越低齡化,建議大家儘早購買重疾險,這樣既可以得到保障,在保費支出上還可以減輕經濟壓力,在投保順序來講,最應該投保的就是家庭中的重要支柱,愛是一種責任,你的決定就可以給他一生的健康保障。#女神理財大賽#


理財小乖


  重疾險有沒有必要配置,這個話題很大,大到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世界觀。小到可以影響家庭生活。如果我們有能力把疾病的風險分攤出去,或者自我承擔消化,有用不完的錢,那重疾險對您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如果自身的收入能力還有家庭責任與家庭債務非常繁重,那重疾險很有必要配置,理由如下:

  1.重疾險是給健康人準備的,提前以小額儲蓄轉換准入保險,年齡越小我們轉換的風險保費就越低。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細胞衰老與疾病風險也會凸顯

  2.重疾不再重,目前醫療技術發展迅速,很多重疾在輕症階段就可檢測出來,並花費很少就可治癒。但風險是不等人,不知何時會來臨,來臨哪種。所以,在輕症重疾身故責任都覆蓋的條件下,適當的做一些防守的動作是有利於保護我們家庭財富不縮水

  3.一旦風險來臨,會產生很多連帶的隱形風險。比如工作收入的損失,時間的損失,社保外自費藥等康復費用的非報銷支出。如若躺在病床上,家人的生活還要繼續,日常的開銷會動用家底,孩子的教育支出,老人的養老支出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倒貼。這對於家庭財富狀態是非常不利的影響

  所以,重疾險有木有必要配置?在合理的保費支出條件下是很有必要配置的。很多人都在出現問題時才想起當初為何沒有配置重疾險。社會案例很多,就像您看到的眾籌一樣。未雨綢繆,生活才能從容,才會更有尊嚴

  望有所幫助


麥芽口腔騎士團


俗話說:人吃五穀雜糧,難免不得病。生病是一種正常的現象。生命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走向衰亡,而疾病既是生命衰老的提示符,也是證明書。所以,生病沒什麼可怕的,要勇敢地正視它的存在。


對於普通家庭來說,最大的風險便是疾病風險。如果是一般的小病還好,無論是家裡儲備的資金,還是普通的醫療保險都能夠應付得下來。萬一遇到重大疾病,弄不好就是傾家蕩產,人財兩空。人們常說,醫院就是吸血鬼,醫院就是碎鈔機。無論你有多少錢,只要進了醫院,那都不是錢,剩下的只有賬單和數字。所以,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才是亟待治理的貧窮之根。


所以說,為自己為家人買一份重大疾病保險很有必要。其實,買保險也是一種投資,是一種最有價值的投資。這種投資的重點在於可以幫你分擔風險,將風險化解掉。如果你有重大疾病保險,那麼躺在醫院裡你心裡有底,知道自己可以安心的治病,有保險託底,而不至於拖累家人,影響家庭的生活。如果沒有保險,那麼你的內心是煎熬的,每花一分錢你的心都在流血,自然也會影響你的治療效果。所以,普通人都應該購買一份重大疾病保險。如果不能買長期險,買消費型的也好,至少有一份保障。這也是對自己、對家人負責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