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蹬鼻子”容易“上脸”?心理学上的“登门槛效应”给你答案


为何“蹬鼻子”容易“上脸”?心理学上的“登门槛效应”给你答案

有社会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经典而又有趣的实验:

他们派了两个大学生去访问加州郊区的家庭主妇。首先,其中一个大学生先登门拜访了一组家庭主妇,请求她们帮一个小忙:在一个呼吁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名。这是一个社会公益事件,每年死在车轮底下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不就是签个字吗,太容易了。于是绝大部分家庭主妇都很合作地在请愿书上签了名,只有少数人以“我很忙”为借口拒绝了这个要求。

为何“蹬鼻子”容易“上脸”?心理学上的“登门槛效应”给你答案

两周后,另一个大学生再次挨家挨户地去访问那些家庭主妇。不过,这次他除了拜访第一个大学生拜访过的家庭主妇之外,另外还拜访了另外一组家庭主妇。与上一次的任务不同,这个大学生访问时还背着一个呼吁安全驾驶的大招牌,请求家庭主妇们在两周内把它竖立在 般的经验,这个有点过分的要求很可能被这些家庭主妇拒绝。毕竟,这个大学生与她们素昧平生,要求她们帮这么大的忙,真的有些难为她们。

实验结果是:第二组家庭主妇中,只有17%的人接受了该项要求,但是,第一组家庭主妇中,则有55%的人接受了这项要求,远远超过第二组。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不会拒绝人们提出的没有什么伤害性的小要求。而其后如果向我们提出小要求的人再次提出较大的要求时,我们竟然也会鬼使神差般地答应。连我们自己也很惊讶,原本我们并没有准备答应别人这类事情啊!

为何“蹬鼻子”容易“上脸”?心理学上的“登门槛效应”给你答案

对此,心理学家的解释是,人们都希望给别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好印象。为了保证这种印象的一致性,人们有时会做一些理智上难以解释的事情。在上面的实验中,答应了第一个请求的家庭主妇表现出了乐于合作的特点。当她们面对第二个更大的请求时,为了保持自己在他人眼中乐于助人的形象,她们只能同意在自家院子里竖一块粗笨难看的招牌。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小要求之后,如果他人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高一点的要求,那么,这个人就倾向于接受更高的要求。这样逐步提高要求,就可以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心理学家把这种对别人提出一个大要求之前,先提出一个别人很容易接受的小要求,从而使别人对进一步的较大的要求更容易接受的现象称为“登门槛效应”。

“登门槛”也是一种常用的谈判洗脑术,利用“登门槛效应”给他人洗脑,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洗脑说服效果。在与他人进行谈判时,如果我们想要他人帮我们达成某种心愿,不妨先提出一些比较小、看起来无害的要求,然后再逐步提出符合自己最终期望的要求,这样不仅有助于我们心愿的达成,还能有效地对他人施加影响。比如,很多孩子会向妈妈要求,可不可以吃颗糖果?当妈妈答应他的时候,他可能会提出进一步的要求,那可不可以喝一小杯果汁呢?这时,妈妈就有可能被小孩子的“登门槛”给洗脑:已经拒绝了孩子的一个要求了,怎么好意思再拒绝孩子这样小的要求呢,在这种情况下妈妈通常是会答应孩子的请求的。

为何“蹬鼻子”容易“上脸”?心理学上的“登门槛效应”给你答案

法国民国民间传说《石头汤》,就很好地体现了登门槛效应。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一个穷人来到一个富人家门前避雨。富人家的厨娘见他可怜,好心地让他进入厨房避雨。

进入厨房后,这个穷人又可怜兮兮地恳求厨娘:“我可不可以在厨房的炉子上烤烤衣服?”厨娘见他全身都湿透了,就答应了,让他坐在炉子前烤火。

穷人好几天没吃饭了,肚子饿得咕咕叫,但他羞于向厨娘开口要点儿饭菜,于是便对厨娘说::“您能不能把小锅借给我,让我煮些石头汤喝?”石头还能煮汤?厨娘的好奇心顿时被勾了起来。为了看他怎样煮石头汤,厨娘把锅借给了他。

借到小锅后,穷人马上找了一块石头,放在盛满水的锅里煮了起来。刚煮了一会儿,他又请求厨娘说:“麻烦您再给我加点盐好吗?”于是,厨娘又给了他一些盐。接下来,穷人又要来了香菜、薄荷,最后甚至要来了一些碎肉沫。他把这些材料放进锅里,煮成了一锅香气扑鼻的石头汤。

为何“蹬鼻子”容易“上脸”?心理学上的“登门槛效应”给你答案

汤煮好了,穷人把石头从锅里捞出来扔掉,美滋滋地喝起了这锅“石头汤”。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会不禁发出一声感叹:这个穷人太聪明了。他很清楚,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他直接请求厨娘给他一碗汤喝,肯定会遭到拒绝。所以,他调整了一下自己要求的顺序。先是请求锅,再是请求盐。这两点都是非常好做到的,没有什么难度。但是正是这两个小小的要求在厨娘心中建立起了一种责任感。所以,后面的香菜、薄荷和肉沫也不能被拒绝。可如果这个人先向女主人提出香菜、薄荷和肉沫的要求,那么他就根本没有可能有美味的汤喝了。

这就是“登门槛效应”的洗脑威力。

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每当低一级的需要被满足时,人们自然就会产生高一级的需要。而“登门槛效应”就是针对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这个情况出现的。当我们一下子将最终目标提出来的时候,无论人们是否已经达到这个层次的需求,都会觉得自己的领地被狠狠地侵犯了,心中不由自主地就会生出拒绝的念头。

因此,在涉及双方利益的谈判过程中,我们绝对不能一上来就提大要求,而要根据对方的承受能力提一些无关紧要的小要求,减少对方心中的戒备。只要我们提出的要求看起来对于他人不构成威胁,并在他们的承受范围之内,他们就很容易进入登门槛效应的循环,我们也就能够通过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动最终达成自己的愿望。

为何“蹬鼻子”容易“上脸”?心理学上的“登门槛效应”给你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