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心法師》:從存在主義哲學觀來探討生命的抉擇與意義


我們都孤獨,卻不知為何而孤獨。---大衛·福斯特·華萊士

你是否曾幻想過,若是自己可以不老不死,百毒不侵,那該有多好?

《無心法師》中,無心便是這樣一個“人”,準確地說,他不算是人,因為他沒有心,他不老不死,永遠年輕,每隔百年,就會睡上一覺,醒來就會忘了之前發生的故事,然後繼續忘情地投入到下一個百年中。

這是一部捉妖題材的網絡劇,與其他驚悚捉妖劇不同的是,《無心法師》的原著者尼羅,筆下的無心,雖然外表年輕英俊,卻有一顆看淡世事的淡泊之心,以及一個 看似逗比,實則蒼老的靈魂,作者在開場的平淡敘述中湧動著波瀾壯闊的洪流。

我長得像人,卻不是人,因為我沒有心,我不知道我從哪裡來,也不知道要往哪裡去....

一段蒼涼的獨白在天地間迴響....

無心不但可以不老不死,身體任何器官即使缺失,也能馬上還原,他的血還可以除妖,擁有強大的法術,這麼完美的人設,原本可以過著瀟灑愜意的人生,然而,他卻一心求死,想從這個世界解脫,何解?

接下來,我將以存在主義哲學觀為出發點,來和大家探討生命的抉擇與意義。在這裡,基於存在主義哲學觀其中的三大命題,我們來展開討論。


《無心法師》:從存在主義哲學觀來探討生命的抉擇與意義


命題一:自我覺察的能力。

什麼叫做自我覺察?

當你發現對於如何活著 ,你有更多的選擇的時候,自我覺察能力就開啟喚醒模式。

自由,選擇與責任的認知,構成了自我覺察。自我覺察的能力越強,我們的自由的可能性就越高。

《無心法師》中,無心的靈魂三連問,正是一個自我覺察的開端。我是誰?意味著對自己身份的探索,我從哪裡來,我要去往哪裡,這是對於生命意義的探索。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各種複雜關係的世界,總是會被一些外在的事情干擾心緒,當心頭充滿各種負面情緒的時候,我們會誤以為那些情緒就是我們自己,進而陷入到這些情緒當中焦頭爛額不可自拔。

而當我們跳出這些情緒的怪圈後,會發現,情緒來來去去,而我們自身的覺知如同一隻眼睛一般,看著它們如同浮雲一般在天空飄來飄去。

當我們真正具備了自我覺察能力後,會發現,自身與萬事萬物的聯繫,以及會清醒地看到,周遭的事情,是如何步步為營,控制我們的心智,當你親自看到這一整個過程後,你在面臨這些紛擾時,將會變得更加從容淡定,進而做到,既知來路,便曉去路!

命題二:自由與責任

匈牙利詩人斐多菲在《自由與愛情》中寫道:自由,愛情!我要的就是這兩樣,為了愛情,我犧牲我的生命,為了自由,我又將愛情犧牲。

《無心法師》中,無心看似身體可以自由穿行在不同的朝代,但是精神世界卻是備受折磨,連死的權利也沒有!看著身邊人一個個離自己而去,即使他們一生無災無難,最後也會壽終正寢。自己空有一身本領,卻也無能為力,因此自己活著的意義受到了嚴重的挑戰。

從某個角度講,他是不自由的,甚至比任何人都不自由!如此看來,永生,未必是件好事!

自由,是存在主義的觀點之一,也就是說,人活著,就會有擁有對於自由的無限渴望,自由,並不僅僅指身體上不受控制,更深刻的內涵在於精神!


《無心法師》:從存在主義哲學觀來探討生命的抉擇與意義


真正的自由意味著我們得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還得對我們的行動以及沒有采取行動負責。

而現實中,很多人通常會用宿命論來綁架自己的精神,認為一切都是天意,自己被命運奴役著,毫無辦法。

●我的原生家庭太糟糕,所以我成了這個樣子!

●我控制不了我自己,認命吧!

●我從小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一定要找一個可以保護我的人,讓我不受傷害!

●他把我害得好慘,我好痛苦,他沒有得到報應,我只有一直痛苦下去了!

●我這一輩子就這麼著吧,沒有好爹媽,沒有好工作,好對象,人生沒希望了!

在我們身邊,可能會聽到這樣一些自暴自棄的話,彷彿自己人生的希望全部寄託在自己控制不了的人和事上,所以,就會一直縮在自己的殼裡,當遭受的打擊多了,就會演變成一種“習得性無助”,即使希望就在眼前,也變得無動於衷,沒有跳脫出來的勇氣!

一位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維克托.費蘭克爾說過:“在任何特定的環境中,人們還有一種最後的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

當你發現,其實人生沒有絕境,在任何時刻我們都有選擇的自由的時候,就不會面對一個看似無法解決的問題使勁地去鑽牛角尖,內心就會得到喘息的機會,進而獲得解放!

而當我們發覺自己是有選擇的,後面就緊跟著責任二字。我們要為自己所做的每一個選擇負起責任來,當一個人老是為自己的處境來責怪別人,怨天尤人,就會心生恨意。

在很多的武俠劇中,經常有這樣的場面:一個小孩子,從小父母被殺,於是環繞在這個小孩子身上的使命只有一個:復仇。除此之外,生命再無其他活著的意義!

當他歷經生死,終於報得大仇後,原以為可以釋懷,卻不知仇人的子女也會上門尋仇,於是冤冤相報何時了的戲碼循環上演,一輩子就處在殺與被殺的驚懼中。

其實,在很多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心魔”,這個“心魔”會以不同的面貌來折磨著我們,仇恨,嫉妒,恐懼,擔憂,虛榮....,當這些詞語紮根在我們心中的時候,我們忘記了,所有導致我們痛苦的根源並不是外在事物所造成的,而是我們對待事情的看法和信念所決定!

當理清這些來龍去脈後,就會意識到,我們若是愛惜自己,就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來!

何必拿別人的錯來懲罰自己?這實在是不夠明智的做法!


《無心法師》:從存在主義哲學觀來探討生命的抉擇與意義


命題三:追求自我認同和他人的關係

尼采曾說過這樣一段話: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劇本,你不是你父母的續集,不是你子女的前傳,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對待生命你不妨大膽冒險一點,因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這個世界上真有奇蹟,那只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在來找我諮詢的來訪者中,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些問題:他會怎麼看我?他還在乎我嗎?我在他眼裡算什麼?我要怎麼做才能讓別人認可我?....很多人關注的點不在自己身上,而是把自己的價值攀附在“得到別人的認可”上,似乎只有當得到別人正面的回應後,才會感覺到自己活著還有意義,否則就會容易失眠,抑鬱,空虛。

20世紀的基督教神學家Paul Tillich相信,覺察生命的限制會讓我們得以欣賞終極關懷。這句話告訴我們,我們的生命確有限制,而且作為一個人,我們必將會有一死,必然將有一個人獨自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刻,對於無法避免的事實,我們唯有接納!

很多來訪者會說,【我害怕我會發現自己毫無價值,我的存在之中空無一物,我會發現自己脫離開了別人,就只是一個空殼子,空空洞洞,如果我脫下了自己的面具,裡面什麼都不存在】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空虛感,當我們獨自一人的時候,緊閉在家,這種空虛無意義感就會悄悄襲來,所以會產生“我不能忍受自己一個人,太孤獨了”這樣的感覺。

因為無法忍受,所以需要依靠他人給予的力量和關懷抵禦孤獨,然而,越是看重什麼,就越容易被那些所要挾,由此我們變得在乎周圍眼光,在乎他人看法,變得患得患失,缺乏安全感,這些現象的起因,源自於我們需要藉助他人來確立自己在這個世界中的地位和存在價值。

但是,要知道,過度地在意,就會衍生出另一個詞語---失去自我!

存在主義者主張人類部分的處境是體驗孤獨。當我們認識到,除了自己以外,不能依賴任何人來肯定自己時,孤獨就產生了。

我們必須獨自賦予生命的意義,獨自決定自己應該如何過活。試想如果一下,如果我們在孤獨的時候,無法容忍自己,那我們如何能夠期待任何人因我們的相伴而感到充實?

在我們想要和任何人建立穩固的關係之前,我們必須先和自己建立良好的關係。我們必須學會去傾聽自己,在我們想要穩穩地站在別人面前之前,必須先做到獨自地站起來!


《無心法師》:從存在主義哲學觀來探討生命的抉擇與意義


人類存在的本質在於意義和目的的追尋

在《無心法師》的四部中,每一部的剛開始,都是這樣的場景:無心孤獨而茫然地行走在人世間,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沒有親人,沒有朋友,他的內心世界是荒蕪的,對自己還活著這個事實感到既無奈又厭倦,經歷了若干朝代,居然沒有找到讓自己死去的辦法!

一個人若是連死的權利都沒有,其實也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當死成為了一種奢望,活著便失去它應有的珍貴和價值!就好比一個人從小就生活在金山銀山裡,那麼他會對奮鬥,對賺錢這回事就失去了興趣。

在捉妖途中,偶然間,他遇到了自己每一世的意中人,併產生感情,真心地付出只為讓心愛的人展露歡顏,全心全力保護自己的愛人成了他活著的最大使命,然而事與願違,每每到最後,都是以生死離別告終,經歷了一番塵世的輾轉,無心終又變回了一個孤家寡人!

在無心看來,永生真的是一種折磨,而通常這種折磨從不被外人所理解,這種“不被理解”更進一步讓他感到了無比的孤獨!

由此,我認為,我們真的該慶幸,我們不是無心,現實中的我們僅有一輩子可以活,向死而生,才真正會讓人體會到生命的價值!


《無心法師》:從存在主義哲學觀來探討生命的抉擇與意義


人活著有意義嗎?

曾經有人問過周國平老師這個問題。周國平老師斬釘截鐵地說:沒有。但是我們可以在沒有意義的世界創造出相對有意義的生活。

我認為,世界上有兩件事情可以讓我們體會到生活的價值。

第一件事是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第二件事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並且可以賴以為生。

深以為然!

意義的創造來自於一個人和有價值事物之間的約定,這樣的承諾提供了生活的目的,讓人覺得活著值得!

我也喜歡Vontress所闡釋的方式,即生命的意義是整個人生中不斷掙扎追尋的過程:某一天覺得有意義的事情,隔天可能就沒有意義。一生都覺得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到臨終躺在床上時,可能又沒有意義了。

結語:人只要活著,就會有許多的痛苦和糾結,我們這一輩子的終極訴求是,在不斷地統整自我中,去尋找一種讓自己心理平衡的方式,如果我們有宏觀視角,會發現,在宏大廣闊的宇宙中,我們如同一隻螞蟻一般,而且生命很短暫,只有三萬天,我們所執著的一切,最終都會化作歷史洪流裡的塵埃,湮沒在紛紛擾擾,前赴後繼的時代更迭中!

而即使人人終有一死,面對短暫的生命,我們依然是有選擇的,一種是抱持悲觀主義態度,可以什麼也不做。另外一種是樂觀主義態度,自己愉悅自己,滿足自己!

你會怎麼選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