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群雄都在“薅羊毛”,曹操為何脫穎而出?

東漢末年,豪傑並起,全天下都知道,朝廷快要完蛋了。

身處亂世之中,各地牧守的第一反應是薅東漢朝廷的羊毛。春晚小品中白雲大媽說的,一邊織毛衣一邊薅羊毛,叫“薅社會主義羊毛”。漢末群雄薅羊毛卻薅出新高度,開創了一個英雄時代。

漢末群雄爭霸,得益於東漢末年天下州郡的“私有化”。面對黃巾起義後的四方兵寇之禍,中平五年(188年),漢室宗親劉焉就給漢靈帝出了個主意:“刺史改牧,選清名重臣以居其任。”

東漢地方建制是州、郡、縣三級。按東漢官制,州刺史是監察官,不常置,而州牧是擁有軍政大權的封疆大吏,當中央衰弱時,有割據一方的權力。

劉焉提出這個建議完全是出於私心,就是為了薅羊毛。史書記載,他眼見天下大亂,早想借機跑到外地另謀發展,一開始選的是交州(今兩廣至越南中部)。此地在東漢末年不是經濟特區,而是落後的煙瘴之地,好處是和中原戰亂離得遠,可以宅在家避避風頭。

可是劉焉本人迷信圖讖,聽到有人攛掇他說,“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他就找機會跑到益州(今陝西省南部和四川、雲南兩省)當州牧。益州這個地盤被他的兒子劉璋繼承,又在多年後被

劉備所奪取。

東漢末年,群雄都在“薅羊毛”,曹操為何脫穎而出?

▲東漢末年,大漢天子失去號令天下的政治權威【劇照】。


劉焉前腳剛走,東漢就迎來至暗時刻。第二年,西涼軍閥董卓進京,一個群雄逐鹿的時代就此開啟。

1

董卓當時的官職是幷州牧,率領著自己在涼州經營多年的軍隊,駐紮在河東觀察形勢。

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死後,鬥爭近百年的外戚和宦官兩大集團又一次在京城幹上了。不同的是,這一次雙方之中沒有贏家,讓隔岸觀火的董卓撿到便宜。董卓得到外戚何進的命令,率軍趕到洛陽,發現宦官和外戚早已兩敗俱傷,正好讓他薅了一把朝廷的羊毛。董卓進京後獨攬朝政,才一個月就廢了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漢獻帝)。

董卓權傾朝野,也不是沒做過好事,為了撥亂反正,他還為黨錮之禍中受宦官迫害的名士平反昭雪。但是,他這把羊毛薅得太狠了,大漢就你董老闆說了算,天下群雄肯定看不下去,紛紛表示不服,尤其擔心董卓

“倚王室”而“臨天下”

東漢末年,群雄都在“薅羊毛”,曹操為何脫穎而出?

▲董卓進京獨攬大權,擅行廢立,引起天下怨憤【劇照】。

東郡太守橋瑁以朝中三公的名義起草檄文,率先發出呼籲:討伐董卓,起兵救國(“企望義兵,解國患難”)。關東州郡響應號召,團結起來,推選袁紹為盟主。可這幫人表面上同仇敵愾,實則心存異志,只想著趁亂薅羊毛,沒幾個人敢真正和董卓交手,都在後方置酒高會,瓜分地盤。

在當時被視為閹宦之後的曹操倒是成了大漢忠臣。他放著董卓表薦的驍騎校尉不當,棄官跑到陳留(在今河南開封)拉起了一支幾千人的軍隊,在與關東豪傑結盟後,獨自率兵西進解救獻帝,欲扶大廈之將傾,結果遭到董卓手下徐榮的大軍阻擊。自己初次創業,就遭到社會的毒打。

關東聲勢浩大,硬碰硬恐怕也不是對手,董卓惹不起躲得起,他一把火燒了洛陽,穿過函谷關,劫持獻帝遷都到了長安。此時的董卓,只想躲在長安暗中觀察,等風波過後再接著找關東群雄算賬。董卓築起華麗的郿塢,這座塢堡高厚各有七丈,囤積了多年的糧食。他還想著,

“事成雄踞天下,事不成,守此足以終身。”

董卓這第一把羊毛薅得太狠,不僅引起關東州郡的不滿,本來從他這裡得了不少好處的士族也對他有意見。初平三年(192年),以司徒王允為首的朝中大臣,策反了董卓手下的大將呂布,合謀將董卓殺死。

董卓勢力就此分裂,此後,其餘黨形成多股亂兵,在關中燒殺搶掠。獻帝淪為人質,百姓流離失所,正如遭此劫難的蔡文姬在詩中所說:

欲死不能得,欲生無一可。

彼蒼者何辜?乃遭此厄禍。

董卓,就是薅羊毛的失敗典型,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還把集體搞垮了。

2

在董卓之後,想薅東漢朝廷羊毛的,還有出身四世三公的

袁紹袁術兄弟。

袁紹也不是個老實人。關東聯軍起兵時,袁紹與曹操就有過這樣一段對話。

袁紹問曹操:“如果討伐董卓不順利,我該怎麼辦?”

曹操就反問:“足下以為該如何?”

袁紹迷之自信,說“吾南據黃河,北阻燕、代,兼併戎狄之眾,向南可以爭奪天下。你看這事兒能成不?”

眼見董卓廢立皇帝,袁紹為了更好地薅羊毛,想另立朝廷與之抗衡(“帝立既非紹意,竟不能從”),他看中的是宗室中頗有名望的幽州牧劉虞

袁紹就與冀州牧韓馥前去勸說劉虞,說要不請你出來當皇帝,我們為你打call。

劉虞不是羊毛黨,是大漢的忠臣。他斷然拒絕,厲聲呵斥:“今天下崩亂,主上蒙塵,我蒙受國恩,未能一雪國恥。如今諸位各據州郡,理當勠力同心,為漢室盡忠,不應該圖謀不軌啊!”

袁紹另立皇帝的計劃沒有得逞。在揚州稱雄一方的袁術,和他哥互相不對付,聯合河北的公孫瓚鉗制袁紹,袁紹就暗中勾結荊州牧劉表,讓他對抗袁術。關東各州郡趁亂擁兵自重,分成兩大集團開始鬥爭,似乎沒一個人關心漢獻帝的死活。

東漢末年,群雄都在“薅羊毛”,曹操為何脫穎而出?

▲袁紹另立皇帝失敗,之後又錯失“挾天子”的時機【劇照】。

袁紹還想著另立一個朝廷方便薅羊毛,袁術薅得更狠,眼見漢室衰微,竟然在壽春(今安徽壽縣)僭號自立,自己當了皇帝。

袁術的天子夢也沒做太久,他稱帝后,一時成了眾矢之的,前為呂布所破,後為曹操所敗,就連曾經投靠他的孫策也與之決裂。袁術割據的江淮之地在天災人禍下鬧得殘破不堪,最終釀成士卒凍餒、人民相食的人間慘劇。袁術兵敗之後眾叛親離,軍糧只剩下麥屑三十斛,出身世家大族的他甚至連想喝口蜜水都沒有,心中憤恨難解,嘔血而死。

他沒把羊薅禿,先把自己氣死了。

東漢末年,群雄都在“薅羊毛”,曹操為何脫穎而出?

▲當時有一句讖文:“代漢者,當塗高也。”袁術認為,這是稱帝的吉兆【劇照】。

3

漢末群雄中薅羊毛的成功典範,是曹操

雖說曹操剛一起兵就遭到董卓部將當頭棒喝,但他敗而不餒,此後幾年經營兗州(今山東西部和河南東部)、東征徐州(今山東東南和江蘇北部)、平定豫州(今河南東南和安徽北部),有了自己的地盤和兵馬。到了興平二年(195年),漢獻帝這頭羊送到了他的眼前。

東漢末年,群雄都在“薅羊毛”,曹操為何脫穎而出?

▲曹操起兵【劇照】。


這一年,漢獻帝跑了。他從關中幾經輾轉逃到洛陽,與曹操的地盤不過咫尺之遙。

史書記載,獻帝回到洛陽場面那叫一個慘。洛陽宮室早已焚燒殆盡,荊棘叢生,百官只能在斷壁殘垣之間居住,尚書郎以下的官吏出去覓食,有的餓死在廢墟中,有的被亂兵所殺。獻帝向各方軍閥求助,就連逃亡徐州的呂布也得到獻帝的詔書,但是他當時窮得叮噹響,實在脫不開身帶兵勤王。

曹操聽到了獻帝的呼喚。他的謀士毛玠早就勸他“奉天子以令不臣”,同時“修耕植,畜軍資”,可成霸王之業。此時,荀彧也建議他“奉主上以從人望”

迎奉漢獻帝的過程有幾分曲折。曹操要從大本營去見漢獻帝,必須經過張楊楊奉的地盤,他們一個駐紮在河內(在今河南北部),一個帶兵駐紮在梁縣(在今河南中部),都是護送獻帝東歸的功臣。

這時,一個叫董昭的人出手相助。董昭本來是袁紹手下,此時剛跳槽,要去投奔中央朝廷,他先幫曹操遊說張楊,開通道路,之後又以曹操的名義寫了封信給楊奉,說:“現在的形勢非一人可平定,楊將軍在京城做主,我做你的外援。你有兵,我有糧,我們互通有無,正好合作。”楊奉得書大喜,就放曹操進軍洛陽。

到了洛陽,董昭又對曹操說,這裡由不得你一個人做主,不如把皇帝遷到許縣(今河南許昌)。

曹操就說,這是個好主意啊,可楊奉怎麼肯放我們過去呢?董昭說:“楊奉就是個草包,我們寫信敷衍他,再送些禮物就行,等他反應過來已經遲了。”次年,曹操迎奉天子到許縣,楊奉才知上當受騙,卻被曹操大軍打得找不著北。

史學家呂思勉對此評價道:“所謂皇帝,在事實上如其略有可以利用之初,想做一番事業的人,還是要利用他的,這不過是政治手腕的一個方便。”不管是挾天子,還是奉天子,受“乃心漢室”的正統觀影響,曹操利用漢獻帝,也就掌握了最好的平臺,不但能對州郡牧守發號施令,還能吸引大量人才。

此後,曹操憑藉雄厚的政治實力,以漢相之名征戰四方,晚年受魏王之號,位極人臣,距離皇位僅有一步之遙。也許,這才是薅羊毛的正確姿勢。

東漢末年,群雄都在“薅羊毛”,曹操為何脫穎而出?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劇照】。


4

薅羊毛之心人皆有之。

董卓擅行廢立,袁紹圖謀另立,袁術自立為帝。這三個梟雄要麼錯失了最好的平臺,要麼把大好的機遇砸手裡了。

曾經有一個薅羊毛的機會擺在他們面前,他們沒有好好珍惜。

袁紹的謀士多次勸他迎獻帝。董卓還沒玩脫時,沮授就勸袁紹“迎大駕於西京”,到長安搶皇帝;曹操迎天子都許後,田豐又建議袁紹“早襲許,若挾天子以令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但袁紹呢?不聽不聽就不聽。

曹操教我們如何在亂世中恰到好處地薅羊毛,也告訴我們,一個好平臺有多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