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當年的國營照相館嗎?知道攀枝花的第一個國營照相館在哪嗎


“看這裡,眼睛不要眨,笑一笑,一、二、三。”當你想起這句話覺得分外熟悉的話,那裡一定還記得伴你成長歲月中的“國營照相館”。

那時的工作照和許多生活中比較重要的時刻,如結婚、滿月、全家福照、分別和畢業紀念等等,很多人都會選擇去照相館留影。

還記得當年的國營照相館嗎?知道攀枝花的第一個國營照相館在哪嗎

為什麼叫“國營照相館”呢?因為那時,賓館、飯店、理髮、美容、住宿等等,當然包括攝影照相都是由國家經營。

攀枝花還在1971年專門成立了飲食服務公司,將行業劃細經營,實行專業化管理,將上述行業進行統一管理。照相業從那時才開始可以開展藝術人像、結婚照、服裝照等服務,在這之前受“破四舊”影響,是不能照生活照的。

還記得當年的國營照相館嗎?知道攀枝花的第一個國營照相館在哪嗎

專業化的攝影公司成立後,每天門庭若市,來拍照的人,絡繹不絕,常常擠滿了整個負責接待的屋子,有時甚至排到大街上去了。

還記得當年去炳草崗相館照相時,穿上了一套最好的的確良衣服,踏上一雙才買的涼鞋,那時還小,還騎了一個兒童三輪車做道具,按現在的話講,那真是帥的一比!

還記得當年的國營照相館嗎?知道攀枝花的第一個國營照相館在哪嗎

我還特別好奇那臺對著我的“大塊頭”,那臺被攝影師推著帶長長電線的座式照相機,特別想知道攝影師把腦袋蒙在布里,在裡面能看到啥,可惜,直到現在也沒見過那時的座式照相機成像的樣子。

當時照相館很吃香,又是國營單位的鐵飯碗,所以能去到哪裡上班很榮耀。

但剛去的新員工是不能動相機的,作學徒也要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一般一年後才開始在暗房從事相片沖印、漂水、烘乾上光等工作,而學照相真正出師,一般至少要三年才行。

還記得當年的國營照相館嗎?知道攀枝花的第一個國營照相館在哪嗎

在1986年,攀枝花全市有河門口、東風、瓜子坪、荷花池等等13個市區經營網點,從業人員有76人,攝影業初期使用的也是座機相機。

1990年以後,服務項目有所擴大,開展彩色生活照、藝術照、快照、婚紗照、擴圖加工。

還記得剛推出藝術照時,姐姐和學校好多女孩子都流行去拍,穿上各種電影裡才能見到的服裝,化上妝,戴上各種裝飾,簡直美得不像話,完全看不出本人平時生活的模樣。

還記得當年的國營照相館嗎?知道攀枝花的第一個國營照相館在哪嗎

隨著光學技術的發展,傻瓜相機、攝像機、錄像機紛紛出現、照相也不一定要去照相館了,此時的照相館生意就越來越冷清。

於是1989年,原市飲食服務公司與水產公司合併成立新公司,此時的攝影公司,雖然也隨著時代發展攝影、錄像、結婚、滿月全過程錄像等服務,同時增配服裝、美容美髮服務,但起色不大。

進入90年代,民營經濟迅速壯大,攝影業競爭日益加劇,國有照相館主渠道地位逐漸喪失,市場份額逐漸減少。

還記得當年的國營照相館嗎?知道攀枝花的第一個國營照相館在哪嗎

1995年,攀枝花市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陸續展開,產權轉讓、租賃、分塊搞活、出售、拍賣、兼併、破產、重組和地方經濟民營化為主要形式的改革在商貿企業中全面推進,攝影業也在其中。

2004年末,攀枝花全市國有、集體流通企業基本完成民營化改革。

2005年,全市有攝影網點80個,從業人員105人,而原國有攝影網點隨企業改制全部退出了市場。

還記得當年的國營照相館嗎?知道攀枝花的第一個國營照相館在哪嗎

時代的大潮席捲而來,曾經攀枝花那些熟悉的照相館相繼關門或改換門庭了,這其中就有攀枝花的第一個照相館——“河門口照相館”。

當年這個還在南街口的河門口照相館,排隊照相的人流從二樓門口可以一直排到一樓公路上去。

後來的1986年,照相館搬到了原街心花園的八角亭下,那就更不得了了,穿著喇叭褲、白裙子,戴著各式帽子的愛照相的西區年輕人,基本都有一張在八角亭下的照片,擺著自己喜歡的pose,露著青春洋溢的笑臉。

還記得當年的國營照相館嗎?知道攀枝花的第一個國營照相館在哪嗎

猶如總要過去的青春一樣,河門口照相館經歷了輝煌,隨後迎來了人生的漸漸退場。

1995年,河門口照相館留下1個老職工看守,其他去河門口商場,賣百貨或當保管員。

1999年,照相館徹底關閉。那份令人扼腕嘆息的傷心,甚至令一些原來的攝影師徹底想忘掉和攝影有關的一切事情,不至於被傷害得越來越深。

還記得當年的國營照相館嗎?知道攀枝花的第一個國營照相館在哪嗎

但快速向前的社會,不會有一絲停留,轟隆隆開進中,許多事物都被粉碎殆盡,煙消雲散。

國營照相館,這個現在年輕人極為陌生的一個名詞,卻成了那個年代的集體記憶,無法被抹去!

許多人青春燦爛或幸福滿滿的模樣都被定格在那一刻,直到永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