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家鄉三河之風景名勝 勝境靈山

勝境靈山


靈山,雖不像西湖、桂林天下皆知,也不像泰山、玉泉中外馳名,但在京東卻也頗有盛名。尤其在三河市,有“靈泉漱玉”之稱,號稱三河八景之最。


靈山本是燕山分脈到此融結,突兀成峰。山雖不高,峰巒卻特別秀麗,東面與整個燕山相接,其餘三面都是平原。山頂正中有一古塔,名為靈山塔,建於遼代,距今一千餘年。塔身5級,高13米,形為八角,磚木結構。塔基下部砌磚為牡丹、芍藥花樣,其花形葉脈,雍容大方;塔基上部砌磚為連雲圖案,線條花紋,曲回跌宕。塔簷角上掛有風鈴,輕風一吹,叮噹作響,悠揚悅耳。北山坡一片古柏,鬱鬱蔥蔥;南山坡喬灌相間,碧綠成蔭。南山腳下,靈山中學掩映叢林之中。靈山之麓,三面有泉,從石竇沙垠湧出,水清而甘,夏涼冬溫,飲後沁人肺腑,周身清爽。淙淙泉水,匯成一條小河,名為小清河。小清河像一條玉帶環繞靈山九十九曲注入洳河。小清河兩岸,垂柳婆娑,輕拂水面;水底沙石似瑪瑙碧玉,圓滑光潔,紅黃白綠,分外好看;冬天清晨,泉水湧處,紫煙升騰,小河上面,潮霧迷漫,人若來此,如在雲海之中,令人心曠神怡。如不畏疲勞,登上靈山山頂,極目遠望,眼前展現出一片江南景色,恰似在北國的天幕上出現了一個個江南特寫鏡頭:古老的燕山山脈綿亙起伏,層巒疊嶂;一望無際的平原河渠縱橫,稻菽如毯;條條柏油公路車輛如梭,往來不絕。俯首山下,層林如帶,蝶舞鳥鳴,使人感到清幽妙雅,如入仙境一般。如此自然美景,引來歷代文人墨客詞頌詩詠。現錄前人詠“靈泉漱玉”三首如下:


可愛的家鄉三河之風景名勝 勝境靈山


其一:

稻畦荒圃似江南,為有流泉出地甘。

石漱千珠寒雨落,山圍一境碧天涵。

浣來衣冷和秋月,汲處瓶香帶夕嵐。

安得鑿渠通郭繞,不煩符調及僧庵。

其二:

巖流銀漢脈,靈液漱成川,

誰琢一痕玉?能通三面泉。

法雲噓絕壁,驟雨瀉晴天,

所冀穿渠遍,常滋郭外田。

其三:

靈山三面出靈泉,眾水成溪注野田。

穿石冷冷鳴玉碎,含沙汩汩濺珠圓。

煙巒雲樹幽人宅,雞鳴桑麻世外天。

到此宦情清若許,何須洗耳慕高賢。



靈山,不但景色優美,而且物產豐富,有的很有特色。據《三河縣誌》記載:“城北十五里有靈山焉。隨地湧泉,涓涓不息,蜿蜒與洳河(城北錯河一段稱洳河)合。附近居民恆汲以灌園,所產蔬菜較他處鮮美……”靈山的白菜、黃瓜在京東很有名氣。黃瓜,分春、秋兩種,春黃瓜頎長,秋黃瓜粗短,瓜味清甜爽口,汁液黏稠鮮美。過去,小清河兩岸瓜架排排,果實累累,夏秋兩季,人們推車挑擔,把瓜運往集市出售,或串鄉叫賣。更為奇者,靈山黃瓜長得相當快。據說,頭天晚上把架上的嫩瓜攔腰折斷,再原茬對好,第二天早晨就能癒合,而且和膠粘錫焊一般。種瓜人說,這是靈山水好之故,到底什麼原因,沒人做過科學研究。再一特產就是靈山大葉煙。靈山大葉煙一是產量高,每畝可產七八百斤;再就是質量好,煙色紅黃,灰白火亮,氣味清香,解乏提神,在京東頗有盛名,銷路極廣,很受煙客的歡迎,被河北省列為名優特產。


靈山青山碧水讓人迷戀,流傳的許多神奇動人的故事,更使人神往。據傳,很久很久以前,靈山一帶還是一塊平原,人們在這裡辛勤勞作,過著男耕女織的幸福生活。忽然有一天,這裡來了一條青龍,獨霸了這塊地方。這條青龍神通廣大,能夠呼風喚雨,稍不隨意,就大發脾氣,要麼吐出洪水,沖毀莊田;要麼就滴水不出,旱死田裡禾苗。從此,老百姓的生活苦極了。為了生存,開始人們抬著整豬整羊、鮮果糕點去向青龍求救,但總滿足不了青龍的貪慾,人們仍舊受著旱澇災害的威脅。這時,有一個小夥子把鄉親們叫到一起說:“看來青龍是不會發善心的,我們只有把青龍鬥倒,才能有好日子過。”


可愛的家鄉三河之風景名勝 勝境靈山



鄉親們同意了小夥子的看法,就組織起來,在小夥子的帶領下跟青龍打起仗來。可是,青龍本領很大,結果幾次都被青龍用洪水打敗了。小夥子一看不成,決心到外地去學武藝。他告別了鄉親們,來到五臺山當了和尚,修煉了整整七七四十九年,練就了一身好武藝,並借來了托塔天王的寶塔回到了家鄉,又把鄉親們組織起來去找青龍算賬。青龍哪把鄉親們放在眼裡,身子一擰,巨口一張,剛要吐出洪水,小夥子一個箭步衝上前去,大喝一聲:“孽障,休得逞能,今天叫你知道我們的厲害!”說著,祭起了寶塔,一下子壓在了青龍的頭上,寶塔燃起了熊熊烈火,燒得青龍“嗷嗷”亂叫,只好向小夥子和鄉親們討饒,小夥子對青龍說:“只要你答應我們三個條件就能了你。第一,四季送清水,澆灌瓜菜田;第二,吐出腹中寶,珠玉獻人間;第三,不許再霸道,永遠聽調遣。三條不應允,跟你沒個完!”青龍被寶塔壓得喘不過氣兒,身上都燒焦了,只好答應了三個條件。青龍被征服了,年長日久,龍頭變成了挺拔俊秀的靈山,寶塔至今壓在它頭上。後邊蠕動的身子變成了起伏連綿的燕山支脈。從古至今,年年代代,青龍始終按照人民的意志,日夜噴吐著清泉,滋潤著靈山這塊土地。從此,珍珠瑪瑙滿坡,翡翠碧玉遍地。靈山富起來了!


但是,在舊社會,財富並不屬於勞動人民。滿山金銀裝入了財主的腰包,遍地珠寶流進了富豪的倉庫。歷代統治階級的殘酷壓迫和剝削,使靈山人民依舊過著悲慘的生活。據縣誌記載,清朝同治元年正月,統治階級打著祭神的旗號,大興土木,增修靈山寺的正殿、配殿、戲樓和神龕座,大量搜刮民脂民膏,動用民工數百人,用了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到同治二年四月十五日才算完工。從此,每年陰曆四月十五日被定為靈山廟會。此日一到八方香客到此拜佛進香,遠近商人到此兜攬生意,各行藝人到此演戲說唱。山上山下,人如潮湧,熱鬧非常。據老年人講,靈山寺氣勢雄偉,殿宇軒昂,建在靈山西坡半山腰上;戲樓在西南山腳下,人們可坐在山坡上看戲;正南山腰是宏偉的山門,有石階直通山頂寶塔。可惜,這些勞動人民創造的燦爛文化遺產,除了山頂寶塔以外,其餘大部分被侵華日軍燒燬,在山頂修起了屠殺靈山人民的炮樓。


可愛的家鄉三河之風景名勝 勝境靈山



回首往事,不禁使人陣陣心酸。靈山泉水甜,為什麼人民那樣苦?靈山地方富,為什麼人民這樣窮?祖祖輩輩,人們拜過仙,可換來的是更苦;人們求過官,可得來的是更窮。歷史的長河洗清了人民的頭腦,鬥爭的實踐教育了人民,靈山人民逐漸懂得了這樣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靈山人民舉起了紅旗。抗日戰爭時期,栲栳山民兵兩次衝上靈山山頂,搗毀了日寇的炮樓,狠狠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氣焰,鞏固和擴大了冀東抗日根據地。靈山,在中國革命的歷史畫卷上,也曾留下光輝的一筆。


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上,靈山人民緊緊跟著共產黨,以主人翁的姿態,用勤勞的雙手擎起致富的藍天,隨著東部礦區開發治理的不斷深入,相信靈山將變得更加美麗、富裕!


臨泃君記:

  1. 上述文章寫於何時已不知曉,但是90年代後期,靈山就沒有小清河也沒有泉眼湧水了,現在福成和中冶在做礦山治理,高速北邊也樹立上了牌子,寫著“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希望能在有生之年還能看到靈泉漱玉!
  2. 其中關於小清河的傳說,我有一個單獨篇目的故事,叫做《三河歷史文化故事之小清河的故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後翻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