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刷《霸王別姬》,看懂了之前沒明白的細節


再刷《霸王別姬》,看懂了之前沒明白的細節

今天再刷《霸王別姬》,僅僅看到兩個主角剛剛成人,大戲還沒算開始,就又品出很多細節的絕妙之處。

兩個孩子的眼淚究竟幾層意思?

小豆子(程蝶衣)和小癩子逃跑後在戲園子看角兒唱戲,他們倆都哭了,今天再看,才發覺他倆哭的不是一回事。

這是程蝶衣成人之前,很讓人動容的一個細節片段。相信很多刷過劇的人都有同感。

他們既然逃跑了,怎麼又鬼使神差跟著人流去看戲。

當然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個伏筆,交代了程蝶衣一生逃不掉的宿命。


再刷《霸王別姬》,看懂了之前沒明白的細節

這出戏唱的正是《霸王別姬》,小癩子哭著說:“他們怎麼就成角兒了,這得挨多少打啊。”讓無數觀眾,跟著哭了一回,感慨了一回。感嘆舊社會歷史背景下的心酸。我一直覺得,小豆子哭是因為小癩子說出了他心中的感想。現在細細想來,他倆哭得完全兩碼事啊。

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成角兒,小癩子就代表著一類,以至於後面上吊而死,也說明他是被淘汰的那一類。他哭的痛心,是因為看到這一輩子如何努力也成功不了的悲哀。

從細節上看,臺上的霸王一出場,小豆子就哭了,他不是為命運哭泣,也不是為捱打哭泣,他是想到了師哥,想到了此生篤定的愛之追隨——一輩子從一而終。另一方面,他發現了藝術的美,從這一刻起,他就開始犯痴了,紮下了不瘋魔不成活的種子。他的人生目標就此建立。


再刷《霸王別姬》,看懂了之前沒明白的細節

這兩個人同時受到震撼,一個生無可戀,一個則有了命運的企盼。

一個鏡頭細節就展現了這麼多的內涵,經典電影的魔力不僅來源於視聽,還來源於觀眾對於故事深層的思考和感受。


聲音的作用

聲音在一部電影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一部片子出彩,聲音的比重佔至少50%,甚至會更多。除了背景音樂,一些呼應的聲音效果,不僅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也會讓劇情意蘊況味持久。

再刷《霸王別姬》,看懂了之前沒明白的細節


影片中,小豆子被他娘切掉手指,有一個磨剪子鏘菜刀的聲音。這個設置有什麼作用?其後這個聲音又響了兩次。按手印的時候和手打到鮮血血淋淋的時候,每一段磨剪子鏘菜刀的聲音,都讓人有意無意回憶起蝶衣那個斷指的日子,那個第一次與以前的生活徹底決裂的瞬間。

聲音成了另一種敘述。聲音帶著思緒和情感,帶回到特定的場景說明這是一場不能反抗的宿命。

冰糖葫蘆的叫賣聲也是一樣。

小賴子說冰糖葫蘆最好吃,接著響起冰糖葫蘆的吆喝聲。這時候,小癩子的命運和冰糖葫蘆叫賣聲連接就建立了。

當小豆子和師哥為死去的小癩子送行,場外的冰糖葫蘆音效又一次響起。把人們觀影的重點拉回到小癩子活著的時候。電影的聲音有時候完全可以替代閃回的鏡頭,甚至比鏡頭裡再回憶的效果更好。反覆強調的特定聲音能夠表達更多的情感。


透明的水晶香爐道具在說什麼?


再刷《霸王別姬》,看懂了之前沒明白的細節


小豆子被公公抓去,因為緊張和害怕需要小解,張公公為什麼拿一個晶瑩剔透的香爐給他?

香爐純美無暇,正暗喻了小蝶衣的身心純潔,無限美好。但那一刻,卻用來接受汙穢。觀眾從心底生出悲涼。之前被接受,唱了滿堂彩,在少年蝶衣的心裡是美好的,但是剛剛建立的美好隨著尿液的四濺,預示著毀滅給人看,也暗喻了小蝶衣被玷汙,從此不再純潔。這種隔著屏幕感受的壓抑和撕裂,正是這個完美的水晶香爐帶來的。

精美的作品,每一個鏡頭都不會浪費,《霸王別姬》中,小到一個小小的道具安排,都經過巧妙的構思。

襁褓裡的嬰兒只是想交代四兒這個人物嗎?

再刷《霸王別姬》,看懂了之前沒明白的細節


小豆子從公公家出來,看見了襁褓中被扔掉的嬰兒,這個設置,是我之前沒有看明白的。為什麼要這個時候出現嬰兒,為什麼蝶衣在無助和崩潰的情況之下還是抱起他。難道只是為了埋下四兒背叛的伏筆?

今天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從他抱起這個嬰兒的那刻起,已經明顯地顯露了他內心的母性。預示著他徹底而完全認同了自己女性的角色變化,包括身體和心靈。這個鏡頭的存在價值是一種證明。

再刷《霸王別姬》雖然只看到張國榮,張豐毅兩個主角出場之前,但對這幾個細節的感受和思考還是讓我有了新的理解。電影演繹,濃縮了關於影像,聲音,道具,等等太多的藝術元素。1000個觀眾,會有1000種理解,對於經典電影每一個細節鏡頭所表現的情節,意蘊。細細品味,才能顯現出電影更加迷人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