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濟南防疫春耕實現“雙贏”

科技助力,濟南防疫春耕實現“雙贏”

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3月5日早上7點多,位於槐蔭區吳家堡街道的濟南明裡農業生態園一片忙碌景象。看著封溝機、覆膜機等高效率農機,農場負責人杜忠存露出了笑容。當前正值春耕生產的關鍵時期,農時緊迫。機械化、智能化耕作不僅高效快捷,成為春耕生產新趨向,更成為防疫春耕“雙贏”的法寶。

□ 本報記者 王健

網上“教學”滿足農技需求

“楊老師,您看我們這土質適宜種植辣椒嗎?”3月2日,在濟南市鋼城區艾山街道紙坊村的田間地頭,村民魏紹明正在跟蔬菜種植專家楊汝強視頻通話。

今年,紙坊村流轉了300多畝土地準備規模種植辣椒,魏紹明也有一畝多地打算種辣椒。第一年種,他心裡實在沒底,就撥打了12345市民服務熱線求助。鋼城區農業農村局接到魏紹明的求助之後,第一時間聯繫了蔬菜種植專家楊汝強。考慮到疫情,區裡建議楊汝強對農戶進行網上“教學”,及時解決疫情期間的農業技術需求。

疫情期間,農技人員採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提供技術服務。他們充分利用微信群等平臺推送各種農業生產信息,並通過圖片和視頻診斷田間病害;他們還深入田間地頭“問診把脈”,切實解決農技推廣“最後一公里”問題。

為方便農戶購買農資,濟南各農資公司還推出“無接觸種植”服務平臺,農戶可根據需求通過平臺選購農資產品,下單後約定地點,實行錯時、無接觸交貨等辦法把肥料、農藥、種苗送到種植戶手裡,保證農戶按時春耕種植。

農作物“自動播種”

“受疫情影響,很多工人不能來大棚工作,為了能及時給瓜農供應瓜苗,我購進了三臺‘自動播種機’,還在每個大棚裡都設置了‘噴灌機’,隨時為瓜苗均勻澆水。”在章丘高官寨瓜苗基地,負責人韓方田介紹,他的瓜苗基地有60多個大棚,年均生產的1000多萬株瓜苗全部供應給當地瓜農。

在章丘大蔥核心產區繡惠街道,大蔥全程機械化項目也在順利推進。牽引式育種機、移栽機、收穫機等機械化設備貫穿章丘大蔥種植生產的全過程,成為產業振興的“金鑰匙”。

在濟陽區垛石鎮安子坡村土地流轉的小麥種植區,2臺農藥噴灑機正在加緊作業。2臺農機、2個人,2天時間完成了全村1400畝的小麥除草工作,有效降低了疫情傳播風險。在平陰縣孝直鎮土豆播種現場,播種機正在田裡來回“跑”,一趟能種兩壟土豆,比人工快20倍以上。

一部手機“玩轉”農田管理

“現在通過手機APP,坐在家裡就能看到小麥的長勢。”長清區歸德街道大壯家庭農場負責人趙建打開手機APP,隨時能看到自家700多畝小麥的生長情況。據悉,這款手機APP上的農情監測、精準氣象服務、在線課堂教學等信息一應俱全。疫情期間,長清區納入智慧農業管理的冬小麥新增1萬畝。

商河縣種糧大戶曲來國同樣使用APP管理農田。這套智慧農業系統通過衛星遙感來觀測地面農作物,利用多普勒紅外線進行數據收集,第一時間給出指導意見,怎麼管理、怎麼打藥和怎麼澆地一目瞭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