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人说“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古庙比荒坟还可怕吗?

上官馨雪


荒坟不可怕,古庙也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人。

在传统观念里,古庙和荒坟都不是什么好人待的地方。很多民间故事中,古庙和荒坟往往会成为“不干净”的地方。比如,电影《倩女幽魂》中,男主角就先后在古庙和荒坟里,遇到了女鬼小倩。

从无神论的角度出发,世界上并没有鬼,一切都是自己吓自己。

既然世界上没有鬼,为什么还会有“宁宿荒坟,不居古庙”的说法呢?细细推敲下来,不难发现这句俗语中,古人的两个大智慧。

大智慧一,古庙容易成为恶人扎堆儿的地方。

俗话说,鬼也怕恶人。

这个世界上虽然没有鬼,可是却有比鬼更可怕的东西——恶人。在古代,恶人往往都是一些居无定所的地痞流氓、山匪恶霸等等;就像现如今很多城市里的天桥、过道一样,很容易成为社会闲散人员聚集地。

在这里,并不是有意抹黑天桥,也不是故意抹黑社会闲散人员。但是,古庙和天桥这些地方在夜幕降临之后,的确存在着极高的危险因素。

荒坟就不一样了,恶人虽恶,脑子缺不抽筋。坏事做多了,本来就会遭报应,怎么还会往这么晦气的地方去呢?

古人的“趋利避害”心理,在本能上自然避开古庙。

如果古人远行,在天黑之后找不到正经住宿的地方,他们宁可露宿在荒草狐地的荒坟,也不会去古庙里遮风挡雨。

大智慧二,古庙的“古”,多因年久失修易塌。

古代的建筑不同于现代建筑,古代的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如果长时间无人居住,就会因为缺乏维护,很容易成为危房。

尤其是古代的庙宇,往往比普通民居更高,在无人维修之后,更加容易坍塌。

这样的房屋,一般人还真不敢去住。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农村最破最旧的老房子,有谁会没事儿钻进去呢?除了一些胆儿比较肥的人,恐怕真没几个人敢进去。不敢进的最大原因,就是不想承担“房子忽然塌了”的风险。

相对于古庙,夜里的荒坟虽然有些“瘆人”,却不至于要命。

因此,古代很多行脚路人,宁可住在荒坟,也不愿意到古庙里遮风挡雨,为的就是能够多活几天。


祗树


“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是句非常有年代感的俗语。它的意思并不是古庙比荒坟更可怕,而是说古庙比荒坟场看似安全,实则更不安全。

出门在外,“食、宿、行”三大要件,对于现代人而言皆非难事,带个手机和充电宝,万事大吉。唯有档次高低不同而已,但是都能哪怕最低档次也能保障你出行无虞。


但是古人不同,真的非常不方便。因为古人安土重迁,出远门除了做生意、逃荒、赶考、徭役,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公差。

出公差的,路途之上有官道、驿站,凭火牌,可以畅游全国,食宿往往不太需要太多担忧。唯独需要考虑的是驿站与驿站之间隔着距离,莫要天黑前赶不到下一个驿站。

但是对于普通百姓出行,那就真的考验人了。


因为要做好露宿荒郊野外的准备;而且还要做好忍饥挨饿的准备;当然这些其次,一定要结伴而行。因为野路之上除了狼虫虎豹,还有绿林强盗。不论遇上谁,这趟是死是活,就都得纯靠运气了。

由于普通百姓走官道要花钱,所以只能跋山涉水,半夜之间仍在路上也是常事,前有古刹,后有乱葬岗,任凭君选。没一处是好去处,这时候,这句老话就起了作用,“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

这是古人智慧的集中体现。因为这句话能流传下来,就证明这句话是经过历史检验的。


崇山峻岭之中,深宅古刹可以以避风寒,所以凡是走道之人,皆愿意选择此地,以求庇护。但同时劫道强人、绿林好汉也是喜欢以此为根据地。

很多武侠故事或是聊斋故事,通常月黑风高杀人夜的故事都发生在深宅古刹。原因很简单,好人坏人在野外都会选择这些可以避风寒的地方。

那深宅古刹自然就是戏份最多的地方。陌生人在一起,风高月黑,彼此打量一番,必有邪念生出。更何况万一真的遇上劫道强人?


而古人出门身上少不得盘缠,因为那是唯一可以换来食宿的东西。但是古人没有手机支付,也不要过于信任古代的票号,基本上通存通兑,那也是清末的事情了。

所以古人习惯把铜钱用绳子穿好,盘起来捆在腰间,夜间夜不取下来,目的就是确保安全。把银子剪得碎碎的,缝在被褥里、衣角里、纳在鞋底里。总之出门在外,鸡蛋不会放在一个篮子里。目的也很明确,即便一处失了,还有另一处可用,不至于最终山穷水尽。

但是也正因为此,如果在古刹之中,遇到强人或是心怀歹意之人,必取你性命,然后脱干抹尽,细细收罗。


但是你若选择去乱葬岗,则不一样了。大家都怕鬼神,越是做坏事之人越怕鬼神。所以一般强人不会去乱葬岗。挖坟掘墓的也不希得去,因为这都是“荒坟”所在,葬的原本都是些“路死骨”,没又银钱可挖。

唯一担心的便是野狗子出没,但是由于久荒,尸骨早就被啃干净了,野狗子也早就不出没了。

所以看似安全的深宅古刹,实则因为有歹人而不安全;看似最危险的乱葬岗、荒坟场却因为没人愿去,却是最安全的地方。




炒米视角


关于“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这个说法我曾听爷爷提过,爷爷年轻时曾有过类似的遭遇。

据爷爷所说,他年少的时候和同村的伙伴一起去邻村看戏,回来时天已经黑了,山路不好走,他们就决定留宿在邻村村外的一个庙里。他们从小也听大人说过晚上不要留宿在庙里,但是当时没有其他选择,他们一行几人便在那庙里找了个地儿睡下了,谁知道刚睡下便被闯进来的几个人给堵住了。那几个人看起来不好惹的模样,后来他们几个被抢走了身上仅有的一些财物,连爷爷新买的外衫都被抢走了。爷爷几个人被吓得一身冷汗,再也睡不着了,天刚蒙蒙亮便立马起身回村了,后来回想才发觉是遇到盲流子抢东西了,果然这黑夜的庙宇容易窝藏一些不轨之人,怪不得说晚上不要留宿庙里呢!



之前听爷爷讲这事儿的时候,我只当是平常事,不过是遇到抢东西的罢了,但其实细想,古人“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是有一定依据的。

首先,荒坟不仅不可怕反而适合夜宿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鬼神之说信则有不信则无,对于内心坦荡荡,没做过什么亏心事儿的人来说,荒坟实在不是什么值得害怕的地方。但是反过来想一想,什么样的人最怕鬼神呢,当然是做过伤天害理的坏人了!出门在外,大家最怕遇到的就是打家劫舍图谋不轨的坏蛋,而很多时候是怕什么来什么,特别是在社会不安稳的时期,拦路打劫的人有很多。在这个时候,走夜路的人在哪里落脚便是最重要的事了,你还别说,这个时候最安全的地方就是荒坟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做坏事儿的人他不敢来,他亏心啊!亏心事做多了当然害怕鬼敲门,所以那些做尽坏事的人是绝对不会到荒坟来的,这里就是野外落脚的最好的地点。



另外,坟地一般地理位置是很不错的,适合在更深露重的夜晚留宿。坟地一般处于高岗上,因为高岗地的地下水位都比较低,不易积水,坟地这样的地方肯定是不能积水的。所以在以前夜晚赶路的人都会找一片地势较高的高岗去休息,免于湿气侵体。这两点加起来,荒坟既是高岗地,又没什么坏人出没,虽然可能不是很舒适,但是却是图安全的人必选的。

其次,古庙看似安全实则危险重重

  • 古庙里易发生争斗和惨案

与荒坟比起来,很多人都认为古庙是一个好得不得了的留宿之地,至少能够遮风挡雨抵御风寒。其实大家都错了,在野外深夜,古庙是很危险的,赶路的行者旅人会想到来这里躲避风雨、歇息留宿,那些坏事做尽、打家劫舍的歹徒当然也会想到这样的地方,在这样的地儿,他们才能得到好处,所以在古庙这样的地方周边,常常隐匿着种种危险。被抢夺财物还是小事,无非是破财消灾,但是很多时候遇到那些残忍的歹徒,那是可能连命都要丢在这里。

  • 古庙年久失修会有坍塌的危险。



相传,朱元璋早年参加起义军后曾遭到官府捉拿,打扮成乞丐模样的朱元璋仓皇逃窜,逃到一个古庙藏了起来。不料官府的人也找到了这个地方,料定朱元璋没处逃跑定会帮在这里,这可是藏身的好地方,于是便要进去搜查。可是还没进去门口就有人捂着脑袋出来了,原来是这破庙落下来的瓦片砸到了脑袋上,这行人顿觉的晦气,再看这门上蜘蛛网还在,便想这破庙这么破败定不会有人,便离去了。朱元璋死里逃生,连忙除了古庙,谁知他刚出去门身后的古庙便轰然倒塌,朱元璋吓得失魂落魄。

所以说“不可夜居古庙”的说法是很多先人实践过后得出的结论,为后人作出提醒。


小姐姐讲史


“宁可夜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这句话我有着切身的感受。几乎成了我童年的阴影!


小的时候喜欢缠着父亲讲一些历史故事。有的时候父亲也会讲一些关于自己的早年经历和事迹。父亲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大多数人一样去山西经营过砖窑。那个年代只有绿皮车沟通着全国的交通和各个省之间的长途运输。父亲都是从济宁邹城先去山东德州,然后坐一夜的火车赶往山西太原,然后前往晋中榆次等地。往返的时候也是先从山西太原坐车抵达德州,然后再转客车到达济宁邹城。

相传有一年,火车抵达德州之时已是下午。然后乘坐客车到达邹城时。夜色已经很晚。月亮已经挂在半空,时间大约是晚上9:00~10:00左右。然后从邹城车站往我们家大约有30公里的路程。父亲没有选择留宿在县城里,而是直接背起行李便往家赶。

走了大约十几公里之后,时间大约到了半夜。因为坐了一夜的火车,然后又不停的转车。父亲感觉比较累,便找了一个路边的高岗把行李一放,枕在行李上睡了一觉。

直到东边拂晓,休息了几个小时的父亲醒了,发现周边就是一个乱坟岗。其实也不算是一个乱坟岗,实际上是某一个姓氏的林地。一个个坟墓按次序排列着。

父亲发现自己在坟墓地里睡了一夜,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可后怕的。而且父亲告诉我:其实在更早的以前人们赶夜路累了之后,一般都会选择一块高岗地休息。而高岗地因为地下水位较低且不易积水,而往往都是别人的坟墓林地(备注:在平坟运动以前,广大的农村拥有着大量的各个姓氏的坟墓林地)。也就是说人们并不害怕夜宿乱坟岗。但是却让小时候的我感到后背发凉!



反而恰恰相反的是,以前的人在夜晚行走太累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之时,即使周边有一些古庙破屋也都不会贸然进去的。这是因为古庙破屋尽管看起来可以遮风避雨,有所遮挡,但是往往被一些无家可归的乞丐们占据或者当地的“响马”(麻子)常常光顾。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人在异地他乡赶夜路贸然进入古宅旧庙。很有可能会被欺负甚至被抢夺财物,严重的还有生命危险。


以上真的不是危言耸听。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治安远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好。当一个人远行至异乡时,如果不幸冒犯了当地的地痞流氓,或者被当地的土匪响马盯上。即使被人抢走财物,杀害性命真的也很难被人发现。而你的家里人也只会认为你远走他乡之后再无音信,是死是活下落不明而已。纵然报官都是徒劳无用的。

因此,中国的古人便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宁可夜宿乱坟岗,不可乱入山神庙”。其实是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在异地夜行之时,切莫与当地人发生任何的冲突也不要被当地的流氓土匪盯上。想要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夜宿在乱坟岗便基本上不会与当地人打交道。这样也就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



珞珈山的猫


中国有句老话,叫:“宁宿荒坟,不住荒庙”。

大意是说:出门在外,如果晚上找不到落脚的地方,宁可睡在荒草狐地的野坟,也不要到可以遮风挡雨的古庙睡觉。

与之类似的话还有“一人不进庙,两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木”等等。

这些话都有一个共同点:人性的恶。

那么,“宁宿荒坟,不住古庙”这句话里所表现的“恶”,究竟是如何体现的呢?

《聊斋志异》中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

相传,有个名叫王五的布商,常年外出卖布行走江湖。有一年,走到青州地界,天色将黑却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就在王五想着晚上在哪里落脚时,忽然看见一座荒庙,此庙门墙破烂、草木伶仃。

王五心下想:倒也是个遮风避雨的好去处,就进了这座寺庙。

进去之后才发现,这座荒庙里竟然还有一个和尚!王五心中还激动了一下,毕竟,荒山野岭一个人住在庙里也挺瘆人的,有个和尚陪着,也能壮壮胆。

和尚见有生人过来,也是热情之至,佛号不止,忙请王五入庙。两人互相问候一番之后,和尚双手合十,道:

“今如有善信,暂起山门,亦佛面之光。”

什么意思呢?施主啊,您看我这荒庙,山门被人偷走了、佛祖也掉漆了,您能不能行行好、施舍一些,好让佛祖脸上有光?

和尚都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这儿又是人家的一亩三分地,王五怎敢拒绝呢?想也没多想,便答应捐资修庙。和尚见王五说话如此干脆,衣着又十分阔绰,料定他身上还有很多银子。于是,和尚领着王五进了寺庙之后,指着庙里的大小殿宇,说,这些都需要捐钱修缮,您看您能不能再捐些?

王五这时才缓过劲儿来:“这和尚分明是讹上我了!”

不过,毕竟是和尚的地盘,谁知道这些大殿后面,是不是还藏着和尚的同伙。王五卖布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也见过不少场面。遇到这种情况,只能坚决拒绝,然后麻溜儿离开就行了。

谁知,王五拒绝的话还没说完,和尚不知从哪里拿出一柄戒刀,威胁王五将钱交出来。王五无奈,只好把钱全部拿出来,并恳求和尚放他生路。和尚却恶狠狠地说:

“君竭资实非所愿,得毋甘心于我乎?不如先之。”

意思是说:看你这么不情不愿的,肯定对我怀恨在心,这要是让你走了,那还了得?不如送你上路吧,下辈子当个好人。

王五临死之际,方才想起,很久以前,长辈们对他说过的一个忠告——宁宿荒坟,不住荒庙。

出门在外,走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一个人睡在荒坟,顶多就是跟狼虫虎豹打交道,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若是睡在荒庙里,且不说这荒庙年久失修,随时都有塌方的可能,一旦遇到歹人,跑都跑不掉啊!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也曾有过和王五差不多的经历。《徐霞客游记》记载:

1618年,徐霞客孤身一人前往南直隶徽州府齐云山时,天降大雨,他无处落脚时,恰好看到一处荒庙,便住了进去。荒庙里除了他,还有五个和尚。夜深时,徐霞客被五个和尚团团围住,欲杀之而劫财。

谁料,这五个恶和尚虽然常年行恶,这回却啃了个硬骨头——他们死也没想到,徐霞客是个练家子,且有高强的武艺。徐霞客常年游历在外,也算是“阅人无数”的老江湖,岂是这几个恶和尚所能比拟?

三下五除二,徐霞客就将这五个恶僧拿下,次日将他们押赴衙门处置。

试想一下,如果徐霞客没有高强的武艺,怎能孤身闯荡江湖数十年而毫发无损?即便如此,不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徐霞客依旧不敢随意睡在荒庙。

细细想来,单是《水浒传》里,发生在荒庙里的“故事”,真真不能算少。

比如说,林冲上梁山之前,风雪山神庙杀死陆谦;武松上梁山之前,在一个古庙里差点被孙二娘给剐了;武松在去梁山的路上,又在蜈蚣岭的一座破庙里,杀了几个恶人;赤发鬼刘唐落网,也是在一座破败的荒庙等等。

看来,荒庙的可怕,早在明朝就已经深入人心了。

荒庙本身并无可怕之处,真正让人害怕的,是出没在荒庙里的歹人。就像在一座城市里,如果不是万不得已,谁会天桥底下过夜呢?


记者李满


之前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在乾隆那会,也就是公元1741年,山西芮城县的一座古庙中出现了一件怪事。

这座古庙是专门供奉刘关张三兄弟的,平时不开门,只有在祭祀时候才会开上一会,然后就会立马锁上。据说是因为这座古庙镇压着一个怪物,连和尚都不敢在这里久呆。

有一天,一个赶羊人路过这里,正好赶上太阳落上的时候,他看见前方有一个古庙,便把羊拴在门口,自己打算在这里过夜。

看管古庙的人说这里不能住,但是赶羊人累了一天,不想再继续往前走,最终决定就在这过夜了。

深夜,赶羊人睡得正香的时候,石像下突然发生巨响,赶羊人朦朦胧胧中看见一个绿色的身影一闪而过。

第二天,赶羊人发现自己的羊全都死了,有些甚至没有了血肉。他立马报了官,知县派人前往古庙查看,最后发现石像下有古怪,命人掘地三尺,结果挖出了一口棺材,里面躺着一个全身绿毛的怪物。知县下令把这口棺材烧了,火起后,这绿毛怪身上发出怪响。此后,再也没人敢在古庙中过夜。

这只是一个民间故事,可不可靠不得而知,但是却能充分地感受到其中的惊悚,这个故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告诉人们不可以在古庙过夜。

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古庙中很可能镇压怪物或者是居住着怪物。

在古人眼里,破落的古庙中有可能镇压着极其可怕的怪物,因为镇压怪物,所以这里才会破落,而且怪物们也都比较喜欢找这些已经破落不堪的古庙居住,在这里可以吸收残余的精华。

我们都知道《聊斋》里的小倩,她居住的就是古庙,和她一起的还有树精等其他怪物。

正是因为古人认为这些妖魔鬼怪喜欢聚集在古庙中,所以才不敢在这里过夜。

第二、古庙之所以为古庙,则是因为没有神明在这里了,因此也就没有人来供奉,所以久而久之这里就被荒废了。

在古代,很多赶路人没地方过夜,往往都会选择这样的地方勉强度过夜晚。所以,也就有为非作歹的人看中了古庙,可以打家劫舍,并且也没多大风险。因为这些赶路人几乎都不是本地人,就算抢劫也没有人保护他们。

第三、信仰。

古庙虽然已经荒废,但曾经确实有过神明。因为对神明的信仰,便觉得不可以侵犯神明,如果住在古庙,那就是冒犯了神明,所以便有了不能居住在古庙的说法。

既然不可以住古庙了,那为什么可以住荒坟呢?

这只是一种对比,让人们觉得晚上住古庙比住荒坟更可怕。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说在夜晚的时候,孤魂野鬼都会外出,荒坟也就比较安全一些了。

总的来说,古人的这句俗语,其实无非是想告诉大家,一个人出门在外,时刻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只有安全才是第一位。


理科男读历史


说起俗语,很多人会嗤之以鼻。因为俗语大多是,人们口口相传,毫无科学依据,都是一些鬼神之说。但是俗语文化,既然能够传承千年,就说明其中,也是有可取之处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则俗语。为什么古人说:“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这里面隐藏的是古人的智慧。

“荒坟”和“古庙”,有什么说头?

大家有所不知,古代的举子们,为了谋求功名,就要上京赶考。而在多数读书人之中,大多都是家境贫寒。为了考试,就要提前来到京城。

而在路上,就要面临三个选择。第一,就是住客栈。但是大多数穷人,根本没钱住客栈。因此就剩下另外两个选择。一个是住荒坟,一个就是住古庙。

古代由于通信很不方便,很多古人死在路上,无人问津,这也是很常见的事情。而他们的尸体无人认领,自然就成为了荒坟。

而古庙的产生,就是人们为了鬼神之说,心中有信仰的,就建造古庙来请愿。古庙中一般不是神就是佛。但是由于地处偏僻,很多古庙变得十分冷清,甚至荒废掉。

提起古庙,很多人就想起了《倩女幽魂》中的兰若寺。聂小倩和宁采臣,就是在这里认识的。荒坟和古庙,很明显是前者更加吓人。那么为何还会有,“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的说法呢?

看似无法理解,其实蕴含古人智慧

古人之所以会选择荒坟,也不建议去住古庙。原因大抵有三点。

第一、古人信仰鬼神之说,认为到了夜间,是鬼神肆意横行的时候。而古庙,便成为了它们的聚集所在。

第二、古代多有强盗、小偷之类的人,过往的考生住宿在古庙之中,很有可能被强盗洗劫一空,甚至惹来杀身之祸。

第三、古庙大多年久失修,要是运气差,赶上个刮风下雨。古人住在古庙之中,很有可能面临坍塌的危险。

而荒坟却大有不同。荒坟虽然听起来吓人,阴气重。却正是因为,古人都敬畏鬼神,住在荒坟才更加安全。那些强盗、小偷也都不会去那里。

而且荒坟地处广阔,也没有庙宇的塌陷危险,反而极为安全。至于荒坟的可怕,哪里有什么鬼神呢?其实就是人们的内心作祟。

古人认为“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听起来匪夷所思,细细品味,其实也蕴含了古人的智慧。从上述三点来看,古庙的确比荒坟更加危险。只是人们始终,难以将对鬼神的敬畏忘掉。所以真到选择的时候,都不免要再犹豫一下。


十点历史君


古庙是否比荒坟可怕,看看徐霞客和朱元璋的古庙遭遇,应该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徐霞客古庙遇险

1618年,徐霞客为了增补《游白岳日记》中的游记内容,孤身一人前往南直隶徽州府齐云山婺源段莘的祥光路。因祥光路上有“五里建亭,十里设庙”之说,共有亭20余座,庙10余座,还有“天下祈福地,如愿齐云山”之称。

一日,徐霞客来到一座必经的进香古庙,该庙始建于元朝初年,位于辞香亭的前方。相传,庙旁有一片水塘,水塘边有一个隐秘的藏宝洞,洞中藏有无数珍宝。后来,多有人前来寻宝,结果均“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正所谓:“财宝动人心。”依旧有不死心者,不远千里来到此处寻宝。不知从何时起,又是从哪里来了五个假和尚,也是寻宝之人。由于盘缠用尽,寻宝成空,随心生歹念,占据古庙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

徐霞客可是走南闯北、阅人无数的“老江湖”,初打交道,便看出几人对自己心存歹意,随心生警惕。虽说他是旅行家、文学家和地理学家,但他同样也有一身武艺,要不然岂敢孤身一人“独行天下”。

正当徐霞客打算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时,突然冲进来五个大汉,将他围在了中心,想要将他拿下。谁知,徐霞客武艺高强,反将五人打翻在地,并交予不远处的溪口镇公署进行处置。

假如,徐霞客是一个普通的过路人,必然被这五个歹徒所害。因此,可以说,古庙是歹徒占据的主要窝点,凶险万分。

朱元璋古庙脱险

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参加起义军后,曾一度失利,并遭到官府缉拿。

一日,朱元璋化装成乞丐,刚从凤阳城中逃出,不幸被一名想领朝廷赏银的叛徒出卖,进而遭到官兵的追捕。

逃跑途中,朱元璋想到了一处古庙可以藏身,立急奔了过去,并躲到了神像后面,门口破损的蜘蛛网竟然奇迹般被蜘蛛迅速“修补完整”。不久,庙外传来官兵的脚步声和说话声。有人说,逃犯应该没有进庙,庙门上的蜘蛛网还在;有人说,管他了,进去看看也无防。说着,就有人向庙门方向走去,没走几步,竟然惨叫一声,抱着鲜淋淋的脑袋退了回来。原来,由于古庙常年失修,大风吹过,房檐瓦片突然掉落,正好砸在了那名官兵的头上。

众人一看,感到这里实在晦气,急忙转身返了回去。

朱元璋心知已经安全,随后走出古庙,准备另谋去处。谁知,当他刚刚走出庙门,就听身后连续传来“咚嗵”之声。当他回头一看,吓得连呼侥幸,原来是庙顶突然坍塌。

身为“逃犯”的朱元璋,也将避难之所选在了古庙。可见,古庙多为罪犯栖身之所,极为凶险。同时,由于古庙年久失修,极易发生坍塌事件,更是危机重重。反观荒坟,最多只是受点雨露风霜之苦,却无人身安危之险。因此,相比之下,对于出门在外,又错过宿处的异乡客来说,荒坟反而比古庙更加的安全。


祥子谈历史


一是古庙阴森恐怖。古庙一般都设在荒山野岭,好点的还有点香火,差点的什么都没有。只有几尊面目恐怖的泥身塑像在那里,让人恐惧无比。蒲松龄《聊斋志异》里就有不少关于进京赶考的人夜宿古庙而发生种种怪异事情的故事。因此,有些人宁愿在坟头上睡一觉,也不愿在古庙里住一宿,这是有原因的。

二是古庙容易有是非。尽管古庙小,和大的寺庙不同,但毕竟有些香火,比如香客送来的贡品、食物,捐献的钱财衣物。这样就容易让贼惦记。特别是在古代,一些劫匪毛贼都藏匿于古庙,一旦有人住进来,就会遭到抢劫,甚至会丢了身家性命。因此,民间就有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的说法,算是给人提醒。

三是古庙阴气太重。许多古庙因长期得不到修缮而破败不堪,塑像残缺不全,灰尘、蜘蛛网到处都是,阴气特别浓,而且空气流通不畅,甚至会有有毒气体。这样的话,一些人就不可能在这里居住。荒坟呢?虽然也可怕,但还算“接地气”,空气也不错,有的还能看到不远处的灯光,而且小偷劫匪也不愿意关顾一个荒坟,相对就比较安全一些。因为成年人都知道,人死如灯灭,什么都不会存在,更不会有鬼神。

这是我的理解,非喜勿喷。


戏品聊斋



关于“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这个说法我曾听爷爷提过,爷爷年轻时曾有过类似的遭遇。

据爷爷所说,他年少的时候和同村的伙伴一起去邻村看戏,回来时天已经黑了,山路不好走,他们就决定留宿在邻村村外的一个庙里。他们从小也听大人说过晚上不要留宿在庙里,但是当时没有其他选择,他们一行几人便在那庙里找了个地儿睡下了,谁知道刚睡下便被闯进来的几个人给堵住了。那几个人看起来不好惹的模样,后来他们几个被抢走了身上仅有的一些财物,连爷爷新买的外衫都被抢走了。爷爷几个人被吓得一身冷汗,再也睡不着了,天刚蒙蒙亮便立马起身回村了,后来回想才发觉是遇到盲流子抢东西了,果然这黑夜的庙宇容易窝藏一些不轨之人,怪不得说晚上不要留宿庙里呢!

之前听爷爷讲这事儿的时候,我只当是平常事,不过是遇到抢东西的罢了,但其实细想,古人“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是有一定依据的。

首先,荒坟不仅不可怕反而适合夜宿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鬼神之说信则有不信则无,对于内心坦荡荡,没做过什么亏心事儿的人来说,荒坟实在不是什么值得害怕的地方。但是反过来想一想,什么样的人最怕鬼神呢,当然是做过伤天害理的坏人了!出门在外,大家最怕遇到的就是打家劫舍图谋不轨的坏蛋,而很多时候是怕什么来什么,特别是在社会不安稳的时期,拦路打劫的人有很多。在这个时候,走夜路的人在哪里落脚便是最重要的事了,你还别说,这个时候最安全的地方就是荒坟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做坏事儿的人他不敢来,他亏心啊!亏心事做多了当然害怕鬼敲门,所以那些做尽坏事的人是绝对不会到荒坟来的,这里就是野外落脚的最好的地点。

另外,坟地一般地理位置是很不错的,适合在更深露重的夜晚留宿。坟地一般处于高岗上,因为高岗地的地下水位都比较低,不易积水,坟地这样的地方肯定是不能积水的。所以在以前夜晚赶路的人都会找一片地势较高的高岗去休息,免于湿气侵体。这两点加起来,荒坟既是高岗地,又没什么坏人出没,虽然可能不是很舒适,但是却是图安全的人必选的。

其次,古庙看似安全实则危险重重
  • 古庙里易发生争斗和惨案

与荒坟比起来,很多人都认为古庙是一个好得不得了的留宿之地,至少能够遮风挡雨抵御风寒。其实大家都错了,在野外深夜,古庙是很危险的,赶路的行者旅人会想到来这里躲避风雨、歇息留宿,那些坏事做尽、打家劫舍的歹徒当然也会想到这样的地方,在这样的地儿,他们才能得到好处,所以在古庙这样的地方周边,常常隐匿着种种危险。被抢夺财物还是小事,无非是破财消灾,但是很多时候遇到那些残忍的歹徒,那是可能连命都要丢在这里。

相传,朱元璋早年参加起义军后曾遭到官府捉拿,打扮成乞丐模样的朱元璋仓皇逃窜,逃到一个古庙藏了起来。不料官府的人也找到了这个地方,料定朱元璋没处逃跑定会帮在这里,这可是藏身的好地方,于是便要进去搜查。可是还没进去门口就有人捂着脑袋出来了,原来是这破庙落下来的瓦片砸到了脑袋上,这行人顿觉的晦气,再看这门上蜘蛛网还在,便想这破庙这么破败定不会有人,便离去了。朱元璋死里逃生,连忙除了古庙,谁知他刚出去门身后的古庙便轰然倒塌,朱元璋吓得失魂落魄。

所以说“不可夜居古庙”的说法是很多先人实践过后得出的结论,为后人作出提醒。

小的时候喜欢缠着父亲讲一些历史故事。有的时候父亲也会讲一些关于自己的早年经历和事迹。父亲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大多数人一样去山西经营过砖窑。那个年代只有绿皮车沟通着全国的交通和各个省之间的长途运输。父亲都是从济宁邹城先去山东德州,然后坐一夜的火车赶往山西太原,然后前往晋中榆次等地。往返的时候也是先从山西太原坐车抵达德州,然后再转客车到达济宁邹城。

相传有一年,火车抵达德州之时已是下午。然后乘坐客车到达邹城时。夜色已经很晚。月亮已经挂在半空,时间大约是晚上9:00~10:00左右。然后从邹城车站往我们家大约有30公里的路程。父亲没有选择留宿在县城里,而是直接背起行李便往家赶。

走了大约十几公里之后,时间大约到了半夜。因为坐了一夜的火车,然后又不停的转车。父亲感觉比较累,便找了一个路边的高岗把行李一放,枕在行李上睡了一觉。

直到东边拂晓,休息了几个小时的父亲醒了,发现周边就是一个乱坟岗。其实也不算是一个乱坟岗,实际上是某一个姓氏的林地。一个个坟墓按次序排列着。

父亲发现自己在坟墓地里睡了一夜,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可后怕的。而且父亲告诉我:其实在更早的以前人们赶夜路累了之后,一般都会选择一块高岗地休息。而高岗地因为地下水位较低且不易积水,而往往都是别人的坟墓林地(备注:在平坟运动以前,广大的农村拥有着大量的各个姓氏的坟墓林地)。也就是说人们并不害怕夜宿乱坟岗。但是却让小时候的我感到后背发凉!

反而恰恰相反的是,以前的人在夜晚行走太累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之时,即使周边有一些古庙破屋也都不会贸然进去的。这是因为古庙破屋尽管看起来可以遮风避雨,有所遮挡,但是往往被一些无家可归的乞丐们占据或者当地的“响马”(麻子)常常光顾。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人在异地他乡赶夜路贸然进入古宅旧庙。很有可能会被欺负甚至被抢夺财物,严重的还有生命危险。

以上真的不是危言耸听。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治安远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好。当一个人远行至异乡时,如果不幸冒犯了当地的地痞流氓,或者被当地的土匪响马盯上。即使被人抢走财物,杀害性命真的也很难被人发现。而你的家里人也只会认为你远走他乡之后再无音信,是死是活下落不明而已。纵然报官都是徒劳无用的。

因此,中国的古人便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宁可夜宿乱坟岗,不可乱入山神庙”。其实是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在异地夜行之时,切莫与当地人发生任何的冲突也不要被当地的流氓土匪盯上。想要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夜宿在乱坟岗便基本上不会与当地人打交道。这样也就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