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佛系,这就是为什么你越来越不喜欢看朋友圈

每一代人都需要面对一些“特有的”问题,以前可能是温饱,可能是工作,或许还有环境问题。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些关于“幸福”的烦恼。

幸福美好的生活千篇一律

学业有成、找一份好工作,升职加薪、找到一位美丽的伴侣,做一个称职的父母?这些(种种)目标成为我们脑海中的美好生活打上了标签,成为了当代年轻人拼搏的动力,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随着社交软件的普及,年轻人很容易受到身边人价值观的影响,当他们看到朋友圈中那些旅行、美食、自拍之后,他们很容易其与自己的处境进行比较。

德国慕尼黑学生会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分析学家佩特拉·霍勒(PETRA HOLLER)在她的工作中发现,这已经慢慢的成为困扰当代德国年轻人心理问题的原因。


被迫佛系,这就是为什么你越来越不喜欢看朋友圈

年轻人的心理压力很大

“在以前,学生只会在班级或者身边的社交圈内进行比较,但如今这种范围已经扩展至全球”她说。

社交软件中的网红门似乎每天都在享受美好的生活,洛杉矶街头豪车的发动机在轰鸣、加勒比蓝色的海面上一位身材盎然的美女从游艇跳入水中、与朋友在电音节的霓虹中迷离或是手拿一支色彩诱人的冰淇淋,这些视频在油管和ins上面都拥有数以万计的评论,也给年轻人留下了美好生活的刻板印象。

被迫佛系,这就是为什么你越来越不喜欢看朋友圈

这种照片通常少不了墨镜

如果你点击ins上的#goodlife标签,你会发现检索出的1610万张图片拥有许多共同特点,蓝天、沙滩、明媚的阳光还有一个注视远方的背影。

“这会对那些没有消费能力的年轻人心理造成压力。”霍勒说。

没有人愿意把痛苦的瞬间发到朋友圈中,相反,朋友圈记录的是每一个人某一个时刻的美好瞬间(并不代表时时刻刻),但是当所有人把这些瞬间发到朋友圈的时候,很容易引起一些奇怪的错觉;“所有人都生活的非常美好,那我呢?”。

很多人会在这种比较中引发对自身的不满和不安,尤其是在特定的人生阶段中比如高中毕业、大学毕业、30岁、40岁,“我是否已经被社会抛离?”似乎很多人都有这种担忧。

“比较”贯穿始终

这种影响是长期的,在年轻的时候或许会因为物质与他人比较,之后进入30岁,朋友圈没有人再晒美照,取而代之的是晒娃、晒公司。温馨的家庭场景、高端的工作场合成为了又一个比较的模板,让这种因比较带来的不安感一直向前延续。


被迫佛系,这就是为什么你越来越不喜欢看朋友圈

食物也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这种不安的想法之下,很多学生会选择通过借贷,提前过上看起来精致的生活,在朋友圈中找到安全感。另一些年轻人不可避免的开始进行自我优化的过程以求快速达到人生的高潮。

这种现象在国内尤其明显,除了白给“一个小习惯成就你一生”、“30岁前实现财富自由”、“马X的成功之路”、“某某大学毕业年薪100万”等网文流量之外,更养活了一大批成功学公众号、博客、出版商,它们在贩卖焦虑的同时赚的盆满钵满。

在这些“大V”的带领下年轻人开始为自己的生涯制定KPI,一个个时间节点和考核标准达成了某种社会公示共识,细致到何时谈恋爱、何时转到100万、何时生孩子。

这些标准让人们成为人生KPI的俘虏,被恐惧和不安控制。仿佛只有实现目标之后他们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相反很多年轻人在没能如期达到目标的时候产生许多心理问题。

看起来他们不碰朋友圈,其实只是想要摆脱压力从而被迫佛系

被迫佛系,这就是为什么你越来越不喜欢看朋友圈

慕尼黑学生会是获得联邦认可的第三方公共服务机构(Studentenwerk),为包括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大、慕尼黑美术学院在内的15所大学、129000多名学生提供经济、社会、健康和文化等后勤工作指导。它的服务范围包括,提供食堂(自助餐厅)、住宿(转租)、财政援助、课程咨询、心理咨询、助残等服务。

佩特拉·霍勒是德国慕尼黑学生会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分析学家,她的工作就是通过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慕尼黑院校的大学生们提供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如何才能获得幸福美好的生活

通常社会学家使用诸如财富,教育,地位和资源分配等概念来判断生活质量:较高的收入,更多的教育,更好的社会交往被认为是幸福感的指标,但这并不意味着你需要将此作为竞争的指标,因为即使你跑的再快,依然无法脱离社会结构化带来的压力——总有人比你更快

相反如果能从工作、教育中获得尊重、欣赏,你的行为可以影响家人、同事时,当朋友圈中分享的照片不在有更多炫耀的元素时,才意味着你与外界达到了平衡并且找到了最好的生活。

需要意识到的是,关键在于选择!

你不一定、也不需要拥有美好生活的全部,你只需要在面对家庭与工作、金钱与欲望、自我与群体之间,乃至健身、睡懒觉、打游戏、学习、婚姻与爱情种种问题时,做一个顺从内心且微微偏向于社会认知的选择、保留生活中的那一点小确幸、留有一点自己可以达到的小目标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