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愛發脾氣,父母應該如何教育?

wiuyo


經常會有寶媽在群裡問這樣的問題:孩子太犟、愛發脾氣怎麼引導?

說到如何管教愛發脾氣的孩子,那麼我們必須要弄清楚愛發脾氣的孩子跟普通性格的孩子之間的行為和心理差別,我用這樣幾個小案例來把不同性格的孩子對待同一件事物的態度做一個區分:

普通孩子:

江江正在看電視,媽媽做好飯喊江江:“江江別看了,來幫媽媽把碗筷準備好,把椅子擺放好,準備吃晚飯了。”此時的江江一邊答應著,一邊很輕鬆地把自己的注意力從電視那邊轉移到幫助媽媽整理餐桌上,然後愉快地過來幫助。

稍微難對付一點的孩子:

對於比江江稍微難對付一點的孩子,自己在看電視,媽媽喊他過來幫助整理餐桌的時候,他會說:“我不管,我要看電視!”或者是抱怨“你不能自己整理嗎?每次都是在我看到最精彩的地方喊我。”對付這類孩子,通常媽媽需要夾雜一些威脅,比如說:“你再不過來幫我忙,罰你這一個星期都不能看電視!”這個時候孩子也許會一邊生悶氣,一邊極不情願地來給媽媽幫助。

愛發脾氣的孩子:

對於愛發脾氣的孩子來說,想要讓他把注意力從電視上轉移到媽媽要讓他做的事情上,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一般情況下這樣的孩子容易陷入固定的思維模式裡,最終做出挑戰性的行為。他不會像上面稍微難對付一點的孩子一樣,用威逼利誘的手段就能讓他屈服,對於愛發脾氣的孩子,一旦他認定的事情,哪怕你威脅他,他寧願不看電視也不會去給你幫助,更多時候可能會用哭鬧不止來抗議很久。

愛發脾氣的孩子跟普通孩子之間的區別在哪?

有的媽媽可能覺得自己孩子脾氣不好,但有的孩子雖然表露出來很不好溝通的樣子,但實際上他自己心裡有數,行為上還是會按照媽媽要求的去做,只不過表現出很不情願的樣子,但結果卻是好的。但是愛發脾氣的孩子則不然,他有可能會隨時隨地發火,但是這種“脾氣”只是表現在肢體和語言上的過激行為。

如果我們想有效地管教好愛發脾氣的孩子,那麼我們一定要了解為什麼這些孩子會有挑戰性的行為,如果能明白這點的話,我們就在孩子管理的問題上有更清晰的瞭解,制定出更嚴格的應對策略。

孩子為什麼會有挑戰性行為?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事:孩子弄壞了東西,家長質問孩子:“我是不是跟你說過讓你不要碰這個東西?你為什麼還要碰?”孩子說:“我不知道。”我們在聽到孩子這樣回答的時候,往往以為孩子是為了推脫故意這樣說,所以聽到這樣的回答大人一般都會抓狂。

然而,他說的很可能就是事實,他自己也搞不明白自己是什麼樣的心理特點,為什麼明知道不能碰還偏偏去碰,然而孩子的好奇、好動天性決定了他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但是卻也分析不出自己有這種行為的原因。

所以此時如果你以為孩子是推脫,那可能會大發雷霆,認為孩子是在挑戰自己的權威。可是如果你理解了孩子關於好奇的天性,可能會對孩子有較多的理解和容忍。所以可以這樣說,大人的理解方式決定了自己的干預手段。

《情商》一書的作者丹尼爾戈爾曼博士把孩子的挑戰性行為稱作“神經綁架”。什麼是“神經綁架”呢?

就是說孩子在犯錯的時候,自己的大腦彷彿被鎖定了一樣,無論別人怎麼耐心解釋,就是無法解鎖。而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他的正常思維離家出走,大腦被鎖定了,神經細胞被綁架,無法更清楚有效地思考。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孩子是缺乏靈活性與挫敗忍耐力的,他無法正確解讀自己的挑戰性行為,挫敗忍耐力又太低,所以才會引發一系列的行為,比如突發性的衝動、挑戰性行為以及肢體和語言上的衝撞等等。

雖然引發這些行為的事件一般都是一些小事,可是卻給他人帶來了很嚴重的傷害和負面影響。

那麼如果說我們是要管教孩子的發脾氣行為,不如說我們幫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那麼我們如何幫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呢?

  • 1、幫助孩子提升語言處理技能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會發脾氣,正是因為不知道該如何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心理。我們之所以能夠及時有效地解決當前遇到的問題,更多時候是在我們之前看到或者使用過的經驗基礎上,再根據當前發生的事情進行一系列的調整,而孩子本身缺乏語言技巧,就很難調用存儲於語言之中的過往的解決方法來解決當前的問題。

那麼我們作為父母,就要幫助孩子調整自己的語言技巧,整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幫助孩子找到正確處理事情的方法。

舉個例子:

媽媽:林林,你為什麼剛剛在籃球場上跟你的好朋友發脾氣呀?
林林:他是籃球隊隊長,他不想讓我上場。
媽媽:所以你很生氣是吧?
林林:是的。
媽媽:我覺得如果是這樣,你直接跟他說你想上場,相信他一定會給你機會的。
林林:他不肯讓我上,我踢了他一腳。

媽媽:後來呢?
林林:後來我們就鬧翻了。
媽媽:其實你可以直接跟他溝通,效果肯定比現在要好。

教孩子用一些基本的情感用語,孩子才能更準確、高效地描述他的煩惱和需求,更快地提取儲存於大腦裡更合適的解決辦法。

  • 2、幫助孩子提升知識技能

很多孩子急躁、易怒、暴跌是因為自身知識技能較少,處理事情的能力不足,導致自己疲憊不堪,所以容易發脾氣。

有的孩子善於調節自己的情緒,所以這種易怒的情緒會停留比較短暫,而有的孩子的這種情緒則比別的孩子要強烈許多,忍受挫敗的能力和處理事情的靈活性也會大打折扣,所以很難發展出適當的技能來應對靈活性和忍耐力。

當孩子發怒時,他頭腦裡的化學反應只是原因之一,更多的是平時日積月累的壞情緒,比如跟同學關係不好、跟家人溝通有問題、學習成績上不去、經常忍受老師和家長的批評等等,這些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所以積壓到一定的程度,遇到一點小事就爆發出來。

針對這些深層次的原因,我們要儘量幫助孩子緩解人際關係中的衝突,讓孩子學會體諒別人,同時學會與人合作,一旦孩子學會與人相處和合作,就會體驗到與人相處的樂趣,交到好朋友以補充人際關係空缺,再加上知識能力方面的提升,孩子就會變得更加自信,從而緩解他愛發脾氣的習慣。

  • 3、幫助孩子提升認知靈活性技能

孩子的思維模式有限,不像大人一樣能夠多角度考慮問題,在孩子的眼裡一向都是非黑即白,所以他們很難用客觀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一切,而且很多孩子非常喜歡可預測和成規律的做事方式,比如每天自己的物品要放在固定的位置,從家裡到公園必須只走這一條線路,到了什麼時間就要做什麼事情......如果不按照他的固有規律來,他就會變得躁動不安。

我們要幫助孩子調整思維認知,讓孩子多緯度看待事情,比如從公園回家的路,我們可以帶孩子走新路邊走邊觀察路邊風景的不同,讓孩子知道換一種思維方式也許會接觸到更多的新鮮事物。

對待愛發脾氣的孩子,我們一定不能跟他硬碰硬,要知道孩子發脾氣一定是在某種程度上覺得情感受到了傷害,或者是想表達的東西無人表達,從而變得惱羞成怒,我們一定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從而幫助孩子改變暴躁的性格。


陪寶寶寫日記


看來家家都有個愛發脾氣的熊孩子。

我女兒3歲,動不動就愛發脾氣,動不動就跟我冷戰。

人家每次發脾氣都還可有理,好像每次發脾氣都是我的錯。

  • 自己在那玩的時候叫媽媽,我沒有第一時間搭理人家,就開始發脾氣。

  • 自己專心的堆積木沒堆好也要發脾氣。
  • 跟小朋友玩生了氣回來也要跟自己發脾氣。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但是愛發脾氣的小朋友有個特點,發脾氣的時間特別短,如果又有另一件事吸引到他,他立馬就會把令他發脾氣的事情給忘掉。所以我家小朋友發脾氣的時候我一般採取兩種措施。

1.冷處理

他發脾氣的時候先不跟他說話,讓他自己先獨處一會,給他時間冷靜。他願意跟我說話的時候我再詢問他惹他發脾氣的原因。

2.大人做其他事情來吸引他引導他忘記讓他發脾氣的事

這樣往往很有用。比如藏貓貓了,扮鬼臉了,我每次這樣做都會引得我女兒破涕為笑。

小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大人一定要正確對待,不能他發脾氣,我們大人也發脾氣,這樣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小孩子發脾氣背後的原因我們也要去了解,不是誰生來就會發脾氣的,發現他發脾氣的原因,慢慢加以引導,他的脾氣是會慢慢改變的。

都說愛發脾氣的孩子聰明,我認為愛發脾氣的孩子都特別感性,更值得父母去好好愛護,好好改變。

我是金豆媽媽,育兒路上,你我同行。

金豆麻麻加加油


大家好,我是愛答問題的大一羊。

這個問題,我想很多家長都會發出疑問,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這麼乖巧聽話,自己的孩子難道是上天派來折磨自己的嗎?

很多家長或許迫切想要一個立竿見影的辦法,能將自己的孩子管教得服服帖帖,即懂事又聰明好學,成為自己的驕傲,

但擁有這樣的孩子,做父母的你們又做了什麼?

想起從前的一件小事,一件很小卻讓我很後悔的事。

那一次我帶著侄子,和幾個朋友出去玩,當時一共帶了四個孩子,都是男孩,我侄子在裡面最大,十一歲,那幾個孩子分別是九歲七歲和五歲。

到了公園,我侄子開始瘋跑,我拼命叫他並且嚇唬他,如果再亂跑,我就把他扔在公園裡,還說,如果他不聽話以後絕不帶他出來玩。

公園裡的人特別多,我怕他跑丟了,這樣的話我說了不下於十來次,每次我都叫得嗓子要啞了,直到最後終於惱了。

我揪著他耳朵問他,為什麼他一點話都不聽,什麼時候才能像另外幾個孩子那樣乖乖的聽話呢!

我侄子翻著眼睛看我,說了一句:“你對我,像對那三個孩子那樣時,我就會聽話!”

我聽得心裡特別不是滋味,是的,一路上我在不停的罵他吼他,而對別人的孩子卻是溫言甜語,甚至他們犯了錯誤,我也是柔聲勸說,再不曾有半點惱意。

冷靜下來才發現,儘管他比別人大上一兩歲,但他也還只是個孩子。

接下來,我努力剋制住自己,不再吼他,而我發現,侄子竟然真的變成了別人家的孩子,懂事而又聽話!


知心小楊姐


我女兒現在就是正在經歷這個可怕的三歲,動不動就不高興繃著臉叫了也不理,一點小事就嘰嘰歪歪,尤其是上了幼兒園之後感覺這種情況更甚,不過在幼兒園也學到的很多好的東西,孩子的情況有時搞得我很火大,求助該怎樣做


三葉草151563152


孩子愛發脾氣,父母可以先判斷一下,他為什麼而發脾氣。找到原因,對症下藥,就方便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一般來說,孩子發脾氣可能是有這幾方面的原因:

1.他想要的東西沒有得到。

症狀:平時,孩子想看電視,想玩手機,想買玩具,想買零食……家長不同意,孩子就因此哭鬧、發脾氣。

家長被鬧的不行了,就滿足了孩子的慾望,給了他想要的東西。從此以後,但凡孩子有想要而沒有得到的東西,他就會通過哭鬧、發脾氣來向家長索要。

藥方:孩子習慣已養成的話,試著用“七兩”忽視+三“兩安慰”來解決。讓他先哭鬧上一陣,冷處理一下,再送上著暖心的語言安慰他的情緒。

記得千萬得狠狠心,多忽視幾次,當他知道發脾氣是沒法滿足他的慾望的時候,這個藥方就發揮了應有的效果。

2.他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

症狀:很多父母平時忙,沒有什麼時間和孩子相處。即便有時候父母和孩子在一起,也有可能是在打著電話,或者是刷著手機,並沒有全身心陪著孩子。

孩子希望父母陪他,但是得到回應,這是孩子就會莫名其妙的發脾氣、哭鬧。

藥方:要讓孩子從哭鬧和發脾氣中停下來,只需要父母“十分”的陪伴。當你放下手機,放下工作,跟他玩一小會親子游戲,例如枕頭大戰那一切的脾氣都會煙消雲散。

3.他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

症狀:他搭好的積木被弟弟一腳就踢壞了;他畫的一幅畫塗顏色時有一點兒塗壞了;他在學習的時候,明明沒有做這件事,可是老師以為他參與了……

孩子也有孩子的小煩惱,孩子也有孩子的小委屈。沒有人理解,他只好用憤怒的脾氣來表達。

藥方:“九分”的同情心糅合“一分”的擁抱,理解和支持的感受,他在發洩完之後就能夠安靜下來。

下次再遇到事情的時候就知道找父母來傾訴。

任何人都有可能情緒失控、發脾氣的時候,孩子也不例外,我們家長要知道這是正常的表現。

當孩子出現情緒波動的時候,只有我們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對症下藥,就有可能幫孩子解決他總愛發脾氣的毛病。



放飛的香片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這樣一個問題,孩子和大人是一樣的,也有自己的脾氣和個性,但是如果不能控制自己,隨性而來,這就不屬於個性了,而是“壞脾氣”了。孩子脾氣不好表現是多方面的,比如不講道理,動不動就吵架,習慣打人,不明原因的哭鬧,究其原因,除了孩子因為生病等生理因素外,大部分還是和家庭教育有關。

1. 家長過分的疼愛。

我們常說慣子如殺子,家裡所有的人都以孩子為中心,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一種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如果孩子的無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發脾氣,而如果家長此時為了安撫孩子答應他的要求,那麼以後,他就會習慣以發脾氣的形式來獲得想要的東西,這是最糟的情況,很多家庭都有這樣的問題,尤其是爺爺奶奶等隔代人對孩子更為溺愛。

2. 教育觀點不一致。

在我們孩子沒出生時,我和愛人就達成了一致,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必須意見一致,如果對某件事父親鼓勵,母親阻止,爺爺同意,奶奶不讓,就會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剛容易做的事卻又被阻止,這種挫敗感會讓孩子心理煩躁。

3. 父母要求太高。

望子成龍的心態使很多父母都寄予孩子過高的期望,如果達不到要求輕則訓斥重則動手,這種不僅會讓孩子感到不滿,而且你的行為也會被孩子模仿,自己作為父母如果都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氣,如何指望培養出良好脾氣秉性的孩子呢。

話說回來,如果孩子的脾氣不好,從小處說可能對人際關係有影響,往大了說,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人生,因此,家長可以採取以下方法來管教孩子的脾氣。

1. 先溝通再開導。

孩子不像大人顧及那麼多,只要不開心想發脾氣,馬上就會釋放,而很多時候這種“壞脾氣”對人傷害很大,既包括心理也包括身體上的,因此,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避免和正面衝突,訓斥責備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先冷靜下來問題孩子原因,溝通是解決問題的前提,然後再進行慢慢開導。

2. 向孩子表明立場。

父母在平時的生活中,就要給孩子慢慢滲透你對他的所作所為的立場,這裡並不是說要跟孩子動武,而是要告訴孩子,你這樣做我是喜歡的,你那樣做,我是反對的,我很生氣,同時,你要給孩子講明道理,為什麼我會這樣,這樣做一是可以告訴孩子你對他的行為的態度,二是讓孩子漸漸體會到“壞脾氣”對別人的傷害和別人對“壞脾氣”態度。

3. 分享“壞脾氣”

剛剛提到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多是因為需求得不到滿足,我們經常在商場裡會看到孩子想要買玩具,而當家長不給買時,就在地上打滾兒、哭鬧,如果此時為了面子滿足了一次,就還會有下一次,如果孩子的要求確實是無理取鬧,可以先利用他感興趣的東西轉移他的注意力,當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後,再明確告訴他你的態度,當然,如果答應過孩子而沒有兌現承諾導致孩子發脾氣就是家長的問題了。

同時,作為家長,尤其是當孩子逐漸長大後,經常會有不順心的時候,在生活中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及時溝通疏導孩子的壓力,避免激化矛盾,一旦養成“壞脾氣”,不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會受到影響。


您的關注與點贊,是觀察號最大的收穫和感動,也是觀察號進步最大的動力!


教育觀察號


怎樣管教愛發脾氣的孩子?孩子愛發脾氣大多都和家長有關,因此管教發脾氣的孩子時,尤其要注意方式方法。

01 做不愛發脾氣的父母

父母一遇到事情就著急、嚷嚷,很容易就會影響孩子。讓孩子誤以為這是處理問題的正常方式。如果孩子已經學會了愛發脾氣,父母就應該反省自己、約束自己、改變自己。

再次遇到事情的時候,讓自己先冷靜。也許一開始很難改變,至少要做到在孩子的面前,不要過多的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憤怒的情緒。


02 做察言觀色的父母

孩子犯了錯誤,或者做了什麼不恰當的事情,不要嘮叨,批評孩子,指責孩子時,要適可而止。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表情和神態,如果孩子已經表現出極度不耐煩,就停下來不要再說了。

當孩子情緒不好時,過多的嘮叨和指責,只能激怒孩子,起不到正面的效果,反而會使事態更惡化。一旦孩子發怒,父母又沒有控制好情緒,不管孩子還是父母都會很難收場。


03 學會冷處理

有時候一件很小的事情,孩子就已經發脾氣了。這個時候就不要去跟孩子爭辯,也不要去指責孩子。而是要保持冷靜,不和孩子發生衝突。如果實在看不慣孩子沒事找事、怒氣沖天的樣子,那就裝作看不見,實在不行就離開,換一個環境去調整自己的情緒和心態。

等孩子平靜了,等大家的心態都擺正了,再好好溝通孩子為什麼發火、改不改發火的問題。

發脾氣是很不好的行為,越早糾正越易於糾正。發脾氣是最不好糾正的行為之一,糾正時切忌以暴制暴,與其說糾正孩子,其實更是對自己心態和情緒的磨礪。


小寧大遠養成記


孩子愛發脾氣,是常見的。

而這,也是優秀父母的必修課之一,怎麼修煉呢?我有好方法。

孩子發脾氣的對面,一定是我們,那麼我們是否也發脾氣呢?這就會產生四種情況:

1、孩子發脾氣你發脾氣;
2、孩子發脾氣你不發脾氣;
3、孩子不發脾氣你發脾氣;
4、孩子不發脾氣你不發脾氣。

仔細一看,這四種情況下,我們都是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進而影響孩子的。


同時,孩子發脾氣可是有對象意識的哦,什麼意思?

就是指,孩子不會對著空氣發脾氣,如果你看到孩子對著空氣大發雷霆,你第一反應是害怕,這娃是怎麼了?

他有情緒要發脾氣時,一定會對著你來發,想想看,這什麼會是這樣呢?

這是因為,他希望你能看到他的需求和想法。

第二點,孩子發脾氣是隨性的,並且與年齡有關。

在一歲時,鬧情緒的背後,是餓了渴了困了不舒服了,或者只是需要抱抱;

二歲時,他需要你的關注和關心,對你的忽略和情緒會特別敏感;

三歲時,他覺得自己長大了,是個小大人,所以他要做證明自己的事情,因此兩至三歲時,他是小魔頭,總是“莫名奇妙”的發脾氣,背後是自我意識在成長;

四歲時,他開始有了跟同學之間的煩惱,入園後有了很多心事和情緒,這些也會在家裡表現出來;

六歲時,適應了幼兒園的他,因為接下來要上學,產生了壓力和擔心,也會有這方面情緒;

七歲到12歲時,他是小學生了,知道不能無理由的發脾氣,任性的發脾氣,這時候更多的精力是跟媽媽一樣,投入在學習上,往往也會因為學習上的問題而發脾氣。

12歲以後,進入青春期,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就更加複雜,我們可以回想我們在那個叛逆期裡,都會因為什麼而發脾氣呢?


這麼一梳理,你發現了嗎?隨著年齡的增長,成長所帶來的發脾氣越來越少,而外界影響(學校、學習、同學)等帶來的情緒問題就越多。

以上都是輔墊,接下來說說做法吧。

1、在孩子幼兒時期,發脾氣更多是一種成長的過程,是一種對父母理解的需要。這時候的我們,一是理解:原來你是在長大的過程中啊。二是接納:你有情緒可以說出來,把你的想法告訴我,我們一起來看看怎麼處理。

在孩子少年時期,我們需要的是良好的溝通:簡單粗暴的責罵不能解決問題,明白他的原因更加重要。


2、調整好自己,明白孩子有情緒並非與我們對著幹

所以我上面為什麼會列出四個象限,很多時候,我們甚至比孩子還生氣:你個小屁孩,有什麼好生氣的,老媽我還沒發動呢?

似乎孩子小,就不能生氣,就不應該生氣,你個臭脾氣對著誰呢?

如果你不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對立面,而是認可他能發脾氣,同時我們一起看看背後是什麼原因,那麼我們的角色就從對抗,變成了合作。


3、以我們的情緒,去帶動孩子的情緒

如果我們不先入為主:孩子就是故意來搗亂的,我們知道他一定是有什麼需求和想法。那麼我們有很大機會保持平和的情緒,這種情緒會讓我們在面對孩子時,能更好的引導他,安撫他。而不是相反,因為他發脾氣,結果我們也跟著發脾氣,甚至發更大的脾氣去壓制他。

4、使用EQ情緒處理法

這個方法建立在上面的幾個前提上,比如相信孩子是有需求的,同意孩子有表達自己情緒的權利,也能讓自己有平和的情緒。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可以運用好EQ情緒處理法。

這個方法關鍵點在於,先接納,再描述,最後是安撫。

看到孩子因為玩具不見了而大發雷霆,媽媽這樣說,寶貝,媽媽看到你非常生氣,你是因為玩具找不到了而生氣嗎?(平和的看著孩子,眼神對視),

媽媽小時候玩具要是丟了,也會這樣呢!真的好擔心小熊啊!(孩子這時候往往會聽我們繼續說,情緒緩和很多)

不過媽媽可不喜歡你這麼大叫大嚷的哦!你可以跟我說,媽媽,我的玩具小熊丟了,我好難過。(指出孩子不應該這麼做,正確的做法告訴他)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去找到丟失的小熊呢?(引導他關注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果你願意嘗試,這些方法是有效的,關鍵一定是要多用,多實踐,並且在與孩子的互動中不斷的調整。

如果這方面有興趣,可以關注我,或者留言討論。


庭爸,7歲女兒的奶爸,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青雲計劃獲獎者,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70後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轉發、點贊和評論。如果想要育兒乾貨,可以關注我後私信:育兒秘籍,我將送你一份落地和實用的育兒秘籍。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育兒更輕鬆,讓教育更有效!

庭爸談育兒


您好!怎麼管教愛發脾氣的孩子?我認為父母要挖掘出孩子發脾氣的背後原因,由針對性地予以根治。

1. 如果父母本身性格急躁,經常在孩子面前發脾氣,孩子就會不自覺地模仿大人,養成愛發脾氣的習慣。

所以,不要急於“管教孩子”,而是您應該反省,自己有沒有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

2. 家裡有沒有長輩比較縱容孩子,小時候有求必應,長大一點後由於要求過高家人無法滿足,孩子就容易激動易怒,常常大發脾氣呢?

對於這種情況,我建議家長應該抓住機會,先讓孩子發完脾氣,冷靜下來後,再帶他到一個安靜的房間,平心靜氣地和他溝通。

要和孩子一起分析,他的要求為什麼父母不能滿足,哪些地方不合理,一一指出,讓孩子自己思考判斷。

這樣教育幾次,孩子會變得明事理,也會慢慢減少發脾氣的次數。

3.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強,無法明確地表述自己的想法,而其他人又不理解並誤會他,次數多了,孩子就會以發脾氣或哭鬧的方式來宣洩內心的情緒。

這是一種容易被忽略的原因,如果不是親自撫養孩子長大的,很多父母其實不是很瞭解自己的孩子。

這種情況,父母要保持耐心,剋制自己,慢慢和孩子溝通,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想法或發脾氣的原因,如果是合理的,應該予以支持。如果是不合理的,參考第二點處理方法。

同時父母也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可以讓他進行專業的口才訓練。

總之,小時候愛發脾氣的孩子,不要粗暴地管教,而是找出原因,耐心引導,樹立榜樣。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一些幫助和思考,謝謝!



青絲媽媽


答:我是兒科醫生魚小南,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不知道你家孩子多大了,一般來說,小寶寶愛發脾氣的話,有這幾個原因:

1、 做事不會像大人那樣對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全憑興趣和情緒來。

2、 當需求沒得到滿足,語言表達能力又跟不上,寶寶就會在2歲左右迎來生理上的第一個反抗期,也就是爸媽眼裡的愛發脾氣。

3、 爸媽以及其他長輩過於溺愛寶寶,無原則滿足他的一切需求。

怎麼管教:

1、 首先,熊孩子的背後都有熊大人,爸媽要堅持原則,也就是隻滿足正當需求。

2、 當寶寶哭鬧得厲害、脾氣發得很大時,要做適當安撫,但不能滿足他的不合理要求。

3、 不建議冷處理,這招是成年人玩的,寶寶們還小,還不懂什麼叫規矩,一旦冷處理,他們只會有挫敗感和不安全感——爸媽是不是不愛我了。

4、 不要被他人觀念或眼光綁架,比如家裡的老人心疼、公共場合路人們的看法。

5、 一般來說,只要事先制定規矩並提前約定好,寶寶多半還是會遵守的,但爸媽一定要言而有信。同時,寶寶如果遵守規矩,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

今日頭條年度優秀自媒體品牌、頭條健康金處方作者,年度健康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