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8億!麥當勞中國又被“後爸”甩了

36.98億!麥當勞中國又被“後爸”甩了

“剛剛,麥當勞中國被‘後爸’甩了。”

曾經風靡全球的洋快餐麥當勞,在中國又將面臨一次“人生”抉擇。

2020年1月8日,北京產權交易中心發佈一則公告,中信股份旗下Starry Dream Investments Limited擬轉讓Fast Food Holdings Limited 42.31%股權,轉讓底價21.72億元人民幣,幷包括一筆附加債務, 購買方需支付至少36.98億元人民幣。

公告顯示,轉讓方Starry Dream Investments Limited是標的企業Fast Food Holdings Limited最大股東,第二大股東為中信資本。

這意味著, 入股麥當勞中國3年的中信股份開始選擇退出。

2017年,麥當勞做了個大膽的決定,把中國內地和香港業務脫手,並與中信股份、中信資本、凱雷投資集團合作成立新公司,那次交易完成後,中信股份、中信資本在新公司中持有52%控股權,凱雷投資集團、麥當勞分別持有28%、20%的股權。

36.98亿!麦当劳中国又被“后爸”甩了

麥當勞中國就這樣成為中信股份間接非全資附屬公司。誰曾想到僅3年時間,麥當勞中國彷彿又回到了起點,剛被“親爸”賣了,現在又要被“後爸”出售。

對於本次股權轉讓, 麥當勞中國回應稱,“純屬商業決定”,交易完成後中信股份仍將持有合資公司10%股權,不會影響正常的運營和發展。

為什麼運營3年就著急出手?中信股份減持麥當勞中國還是引來外界無數遐想,那個俘獲男女老少的麥當勞,本土化後,是不賺錢了,還是有什麼別的原因?

2017年,已經完成交割的中信系發佈了一個宏偉的計劃,名為“願景2022”, 其計劃在交割日起的未來5年,使麥當勞中國的銷售額年均增長率保持在兩位數,餐廳數量從2500家增加至4500家,開設新餐廳的速度從每年約250家提升至500家。

時任麥當勞總裁兼CEO史蒂夫·伊斯特布魯克當時認為,“ 中國將在不遠的未來成為麥當勞在美國以外最大的市場。我堅信此戰略合作將進一步釋放我們在中國市場的潛力。”

計劃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如果從麥當勞中國業務易主後,幾年間的銷售業績看,這個願景似乎沒有那麼容易實現。

據北京產權交易所公告披露數據顯示, 截至2019年11月30日,Fast Food Holdings Limited的營收為243.9億港元,淨利潤為8.6億港元,相比2018年營收247.8億港元,淨利潤11.5億港元,出現較大幅度下滑。

有業內人士向投資家網透露, 麥當勞中國業績疲軟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其一是,中國餐飲行業版圖發生巨大變化;其二是,出售中國業務的麥當勞並沒有真的“本土化”,“麥當勞中國並沒有真正放開手腳,核心供應鏈仍掌握在外國人手中。”

過去洋快餐之所以能風靡中國,主要有好奇、嚐鮮、洋氣等原因,除了完全不一樣的食物風味外,還有其標準化、制度化、規模化連鎖模式的以及全新的管理理念,都在吸引消費者。然而,隨著創業創新的火爆及本土品牌的崛起,洋快餐在中國市場的空間正被擠壓。

特別是在食品安全問題爆發後,包括麥當勞在內的洋快餐在中國更遭受沉重打擊,而在口味、口感上,麥當勞與本土品牌相比,存在單一性。

一位長年報道餐飲行業的媒體人向投資家網表示, “消費者對口味、口感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在消費升級的作用下,服務也十分重要,這些是很多洋快餐所不具備的,它們在創新環節上並沒有做出多大改變。”

業內人士認為, 造成麥當勞中國疲軟的主要原因仍在其並沒有真正的“本土化”,“所謂中信接盤麥當勞中國不過是在租用一個有期限的牌照而已。”

他口中的“牌照”說法即 麥當勞中國的20年特許經營權

36.98亿!麦当劳中国又被“后爸”甩了

如此來看, 中信等公司興致勃勃的掏出20.8億美元不過是給麥當勞提供了一大筆租金,這筆錢的期限是20年。“核心的東西還在別人手裡,誰願意持續為一個租來的業務,在市場環境風雲變幻下,投入巨大成本?”該業內人士表示。

那麼,中信系接盤麥當勞中國是虧了還是賺了?

這就要看, 買入麥當勞中國3年,中信系手中的股權有沒有升值,如果按照當初20.8億美元的總對價,該部分股權買入價約為4.5億美元,折算成人民幣約31.5億元,本次轉讓總金額為36.98億元人民幣,如果能按此價出售,中信系投資麥當勞中國3年會獲得17%的增值。

雖然,麥當勞中國2019年淨利潤比2018年下滑,但就8.6億港元的收益來說,仍是比可觀數字, 龐大的門店覆蓋量,在三四線城市的緊密佈局,如同一個巨大的線下流量池。若未來交到餐飲巨頭手中,可爆發出的能量無疑非常巨大。

中信的特色就是以投資著稱,當年那筆20.8億美元的交易方案的參與方, 除了麥當勞本身外,其它都是資本玩家。

投資幾年,資產增值,然後擇機退出,正是資本擅長的操作模式。

其實, 在這個交易中,並沒有一方虧損,麥當勞賣的是特許經營權,這是它們一貫常用的核心盈利模式,用20年換回20.8億美元,輕鬆就把未來的錢賺到手中,這是最高明的賺錢手法;中信非常像二房東,毛坯房又裝修一遍再以更高的價格出售給下一個金主。

越往後接盤的人越虧,擊鼓傳花,最後到期了,資產又迴歸到麥當勞手裡,還省去了諸如水電費等其它成本, 3年就出手的中信才是這場資本遊戲中的另一個聰明人。

不僅賺了淨利潤,還賺了資產增值的錢,這也是為什麼它要大力擴張線下門店的原因,輕資產有輕資產的好處,重資產有重資產的優勢, 對於餐飲行業來說,只有門店數量眾多,資產才能得到保值或升值,中信很明白這個道理,早點脫手,才是明智之舉。

中購聯成立於2002 年 , 是中國成立最早的購物中心行業服務組織,擁有權威的

會展、研究、培訓、智庫、傳媒等多個行業領導性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