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赤壁之戰後曹操不再主動進攻劉備?

歷史紅塵


首先必須說明下,曹操在赤壁之戰後不是不主動進攻了,而是沒法進攻,沒法再打了。很多人總認為赤壁之戰後劉備變得多厲害,從經濟、軍事、謀略各種分析,但他們卻忽略幾個重要的問題,他們不知道赤壁之戰後曹操再想進攻劉備有多難。

死亡崩潰點

這裡先講下古代軍隊在打仗時,士兵所面臨的崩潰點,也就是說當一支軍隊的死亡率達到多少時,這個軍隊就會崩潰,然後開始喪失鬥志、逃跑等。

在宋朝時,受過專業訓練的正規軍,死亡率達到15%的時候軍隊就會失去鬥志;南宋的民兵,只要死亡率達到5%,就會立馬奔潰,換句話來說即使有二十萬的民兵,但軍隊死亡人數達到一萬人,剩下的19萬人就會掉頭就跑。

因此,我們在玩遊戲的時候總以為當死亡率達到100%時,才會導致部隊滅亡,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運輸難

古代的交通沒有水泥路,到處都是顛簸不平、如果遇上下雨天更是坑坑窪窪,車輪陷入坑裡無法出來是常事,而當時的車軲轆是沒有輪胎的,所以不能裝太重的物資,一旦太重車軲轆就是散架。

赤壁之戰的記載中當時曹軍有15萬,我們推算從許昌運糧到赤壁,最簡單最省力的方法是走水路,曹操肯定也知道。但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當時的曹操還未收攏蔡瑁、張允,所以曹操沒有水軍,沒水軍只能走山路,然後結果就可想而知。走山路運送15萬人的糧草,從許昌走到赤壁要一個月多的時間,運糧的兵也要吃飯吧,這這一路過來運糧兵都要吃掉一半以上的糧食。

徵兵難

大家要知道古代徵兵跟現在比,難的不是一點半點。東漢許昌號稱天下第一大城,但全部加起來不夠十萬百姓,這跟現在一個低級縣城差不多。古代的參加率很高,但是這裡要知道一個問題,徵兵跟主動參軍是有區別的。

古代參軍率高是因為東漢時期生靈塗炭、戰亂四起,百姓活不下去,如果參軍的話朝廷管糧食,所以很多人會主動參軍。但是呢,按許昌這個天下第一大城來算,100人裡就有5個人來參軍,就是為了來吃飯,所以就算許昌有人願意當兵,也最多5000人而已,而這些來參軍的戰鬥力可想而知。

徵兵難就在於那時候群雄割據,兵力不夠,很多諸侯都在拉壯丁,但是拉的壯丁是被強迫的,消極怠工比比皆是,有時候戰剛開始打人就跑沒了,因此說想在外地徵集15萬大軍是非常難的。

所以三國時期打戰率領的兵都是原來自己領地的兵,都是經過長久的系統的訓練之後跟隨部隊出發,很少將領會到一個地方之後再去徵兵。

綜合以上所有問題來分析

古人打仗動不動就號稱百萬雄師,但是在東漢時期年年戰亂,哪還有那麼多人口,曹操的赤壁之戰從新野到江夏,實際部隊也就是15萬人,這已經是曹操一統中原後苦心累積起來全部家當。

上面說過當正規軍的死亡達到15%的時候就會面臨崩潰,而當時曹操的部隊死亡率高達27%,這是什麼概念?這說明曹操當時的部隊除了死的,剩下的都在逃。

因此,曹操在撤回之後,想要再攻打劉備前提條件是要緩幾年時間湊集15萬兵力以及足夠供應這個部隊的糧草、軍械物資等。劉備在赤壁之戰後,整合出的大軍已經跟孫權差不多了,再加上他自稱漢室血脈,願意跟隨他的人日益增多,大概有七八萬人左右。

所以,在赤壁之戰後曹操損失如此重大,想要在一兩年內攻打劉備,那麼請問曹操拿什麼去打擁有七八萬兵力的劉備?並且巴蜀之地,一直以來都是易守難攻,就算曹操率領二十五部隊過來,劉備也可以用手上的幾萬兵力阻擋曹操的部隊,而前提是曹操要有二十五的部隊。

東漢沒有百萬大軍

說道這裡肯定有人會說我胡言亂語,古代說是百萬大家,雖然有誇張成分但還不至於最大的都城許昌才10萬百姓。這裡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大家,東漢末年經歷一次次戰爭後,全漢人口加起來都不到一千萬人,赤壁之戰曹操跟守財奴一樣才憋了15萬大軍;官渡之戰袁紹最大兵力沒超過8萬,所以在當時不可能動不動幾十萬的部隊出征。

綜上所述,曹操不再主動攻擊劉備不是他怕,也不是覺得打劉備不划算,而是簡單的一個答案:曹操在這場戰之後,他的兵力只夠做防守用,沒能力再南下,因為“窮”。


大國布衣


在赤壁遭受重大挫折的曹操,為了穩住自己的勢力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而在和孫吳勢力達成赤壁這一史詩大捷後的劉備則將目光轉向到了西南的川蜀地區。211年劉備受張松的影響向川蜀地區進軍。與此同時,在211年曹操認為此時最大的威脅是在西涼地區的馬超、韓遂等人。並派出心腹鍾繇、夏侯淵出征,隨後自己又親率兵馬征討。花了兩年的時間才得以成功。

隨後曹操又認為此時最大的威脅是孫權。於是又將目光放在了東南方向的孫權。213年曹操率領大軍,號稱四十萬征討孫權。但這次征討卻虎頭蛇尾。眼見無力取勝的曹操只好收兵北撤。

與此同時,劉備在川蜀地區的進展很順利,並招降了許多人才。214年劉備還奪去了益州。這這讓曹操開始把劉備視為自己的一個重要威脅。為了防止劉備進一步奪取漢中,曹操招降張魯,取得漢中。並集中了重兵。

而劉備一方在暫時穩定了孫權和擊敗了張郃後,於217年將進攻的矛頭指向漢中。

就在217年,曹操的注意力還是一度被東吳的孫權所吸引,並再次親率兵馬征討,這次比213年較有成效,雖然沒有滅了孫權,但卻迫使孫權想要乞降。曹操在安頓了孫權後,又將目光放在劉備身上。在217年和218年,漢中之戰的前半段,劉備作為進攻方多次被曹軍挫敗攻勢。

但從219年開始,隨著夏侯淵的戰死,曹軍在漢中之戰開始喪失優勢。曹操於219年親自來到漢中抵禦劉備。但在隨後的漢水之戰被劉備軍扭轉局勢,曹軍開始處於不利地位。最終還是讓劉備取得漢中。雖然劉備一方損失不輕,但在漢中之戰折損許多糧草和士兵的曹操加之多方勢力的牽制一時之間無力主動征討劉備。

而在220年曹操病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