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后记中,周芷若最后对张无忌说的那段话,为什么金庸说小弟弟和小妹妹们不会懂,对此你怎么看

每天一点育儿经


古人表达感情的方式都比较含蓄真挚,没有爱来爱去,也很少要死要活。比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说:“我怜惜你……”,再比如《东邪西毒》中的那句经典台词:“在我最美的年纪,你却不我在身边,良辰美景与何人诉说……”

这种国人对于爱情的含蓄之美,在金老先生的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新版《倚天屠龙记》后记中,金老先生是这么写的:

周芷若对张无忌说:“你只管和她做夫妻、生娃娃,过得十年八年,你心里就只会想着我,不舍得我了。”

这种感情,别说是直来直去的小弟弟、小妹妹们不懂,哪怕是人到中年的乐哥,也难以猜透其中三昧。

个人浅见:金老先生暮年之后,与他年轻时相比,看待问题的观点和态度有了很大不同。先是修改了《天龙八部》的结局,让王语嫣陪伴在了慕容复身边,又修改《倚天屠龙记》,让周芷若这个生活在师傅阴影中,错失了人生挚爱和幸福的可怜姑娘,对生活和爱情有了那么一点点念想和烟火气。金老估计是看惯了恩怨情仇,耄耋之年,反而心有不忍,于是修改了慕容复和周芷若的结局,为周芷若可怜的身世,增添一抹暖色。



先简单分析一下周芷若人生悲剧的成因和经过,有助于我们回答题主的问题。

人生若只如初见……

当年汉水河畔,初见那个楚楚可怜的小姑娘,父母被元军杀害,留下她一人孤苦伶仃。姑娘姓周,生在湖南芷江,全名芷若。(芷若,一种香草。《史记》中有记载。

经张三丰引荐,周芷若加入峨嵋派灭绝师太门下。从此,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变化。

白纸一样的单纯女孩,经过灭绝师太积年累月的“熏陶”,全身上下被写满了“光大峨眉,武林第一”。早已不是汉水河畔的那个小姑娘了。

情若连环,恨如流水。

除了灭绝师太的负面强化,周芷若的人生悲剧,至少有一半是张无忌造成的。

张无忌生性善良随和,却也武断多情。除了喜欢周芷若,还曾对蛛儿、小昭、赵敏动过真感情。这一点让从小失去父母,无依无靠的周芷若觉得非常没有安全感。

万安寺中,在师傅灭绝的逼迫下,周芷若发下毒誓,答应色诱张无忌,骗取倚天剑和屠龙刀。

师傅以死相逼,最爱的人又靠不住,终于让她走上了最不想走的路。

最后,张无忌在婚礼上丢下周芷若,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情绪完全失控后,当初爱得有多浓,后来恨得就有多深!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从全书来看,周芷若是一个悲剧人物。我们不难看出,童年的不幸,师傅的逼迫,心爱的人移情别恋,是造成她悲剧的根源。

张无忌爱过的人很多,甚至于有那么一瞬,他想三美齐收。而周芷若从始至终,就只爱张无忌一人。

哪怕,最后明知已经无法挽回,还是放不下心中的那份感情。

从汉水初遇,到势同水火,不管周芷若变成了什么样子,也不管所爱的人已经心有所属,她对张无忌的感情从始至终就没有改变过!

后记中,她不再是冷冰冰的“峨眉掌门”,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武林第一”,仿佛又成了那个汉水河畔的小女孩。他对张无忌说:“过得十年八年,你心里就只会想着我,不舍得我了。”仿佛是撒娇,又好像是威胁,还带着一点点狡黠。

乐哥知道,金庸心有不忍,想让那个可怜的小女孩,再变回原来的样子。于是,留下了那段话,同时,也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如今,先生已经作古,后记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也只能任凭后人去猜测!


乐之者电影


金庸先生的这段话,是来自他在2003年对《倚天屠龙记》的第三次修改之后,在后记中谈到自己为何做大修改的一个原因。



周芷若对张无忌说:“你只管和她做夫妻、生娃娃,过得十年八年,你心里就只会想着我,不舍得我了。”这种感情,小弟弟、小妹妹们是不懂的。所以我(金庸先生)不主张十三四岁的小妹妹们写小说。新修版《倚天屠龙记后记•2003年7月》

金庸先生在后记中谈到,《倚天屠龙记》一书,因为结构复杂,情节纷繁,漏洞和缺点也多,因之第三次修改中大动手术。最主要的更动是:张无忌最后没有选定自己的配偶。金老说他一直相信,历史并非命定,充满了偶然因素,人事也是这样。张无忌最后与赵敏前往蒙古,从此不回中土,但如出现其他偶然因素,周芷若可能去蒙古找他,他可能和赵敏同去波斯找小昭,可能为了明教而不得不独自回中土办事,也可能在西域遇到殷离……

这样一修改,就让张无忌日后的结局和感情归宿充满了变故。金老说世事主要是人为的,而张无忌只记得别人对他的好处,于是,人人都是好人,人人都很可爱……因此,张无忌最终有可能与赵敏双宿双栖一辈子,也有可能是与周芷若、殷离或者是小昭,甚至还有可能在他独自回中土办事时还遇到了别的女子,毕竟他选择归隐时,也只有二十二岁而已。


张无忌在处理自己感情上的心性,跟自己的年龄一样,远没有那么成熟。他不像郭靖那般单纯,有个蓉儿就已足够,说要与华筝完婚,全是因为要履行自己的承诺,但郭靖始终知道他自己爱的是黄蓉。张无忌也不像杨过,虽然身边一样有那么多红颜知己,但杨过的心里始终就只有一个小龙女,小龙女跳崖之后,杨过为了夫妻之情,马上就能快刀斩乱麻,在绝情谷与程英陆无双结为金兰,断了彼此的念想。张无忌纯属还是在自己天性的驱使下,去支配自己的情感,这一点跟杨过初时到处的撩妹倒有些相似。

他的天性就是只记得别人的好,换句话说,任何一个真心对他好的女子,他都有可能为之动心倾心,然后为之付出自己的真心。周芷若明显是知道张无忌的这个心性的,因此,她才会跟张无忌提出最后的那个要求。

周芷若缓缓地道:“一报还一报!那日在濠州,赵敏不让你跟我成亲。此后你到蒙古,尽管你日日夜夜都和赵敏在一起,却不能拜堂成亲。”……“你们尽管做夫妻、生娃娃,过得十年八年,你心里就只会想着我,就只不舍得我,这就够了。”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终章》

周芷若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就是想一辈子栓住张无忌的心。张无忌这样的人,带他一起回蒙古的赵敏,或许都不可能一辈子的栓住他在身边,也不可能完全得到他的心。周芷若让张无忌多了一个念想,即使得不到他的人,但依旧能一辈子得到他的心。周芷若或许也明白,世界上最让人揪心的一个假象就是,得不到的似乎永远是最好的。


很多时候大部分人确实就是这样,在身边或在眼前的,早已拥有的不珍惜,触手可及的不去争取,却对那虚无缥缈、若有若无的情感事物,牵肠挂肚朝思暮想,甚至会想方设法处心积虑的去得到,得不到的烙印在心,一辈子都可能会遗憾不已。在感情的归宿上,有多少人认为,自己娶的或者嫁的,都不是自己最爱的那一个,又有多少人在婚后还会后悔当初自己的选择呢,太多太多了。

这种情感是在任何人的初恋时期,都不可能体会得到的。初恋时,头脑发热,爱情只是一种朦胧的美,有多少人能清醒到去为未来的生活做后计的。张无忌对四美的爱,与其说他多情,倒不如说他其实就是在初恋时期头脑发热的表现,他甚至能梦到一人娶了四女,他并没有很负责任的去考虑到,他们婚后生活可能会出现的后患。也因此,当他现实中,不能一并娶了四女,唯独只有赵敏陪伴在侧时,再经周芷若的这一个牵引,他的心不要说依旧会分成四半,也至少会分一半到周芷若的身上。


金庸先生会修改《倚天》的结局,改动张无忌最后没有选定自己的配偶,就是张无忌退隐的时候太过于年轻了,对情爱的处理并不成熟。现实中的金老,或许也是同样经历过得不到的爱情,有过一段揪心的情感,他才在小说里留下了如此的念想,给张无忌的情感归宿留下了一个悬念,也给自己的那段情感经历留下一个可能的“梦”。

这也是金老说小弟弟、小妹妹们不懂的原因,他们没经历过这样揪心的情感,也体会不到这种患得患失的感觉。或许金老是认为,没经历过的人,对爱情的认识,始终还是会停留在对爱情的憧憬上,简单认为爱情就只是王子与公主童话故事般的美好。金老说他在第一次写《倚天》时都不懂,可能这就是他不主张十三四岁的小妹妹们写爱情小说的原因吧。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还记得倚天屠龙记中周芷若与张无忌最经典的对话:

周芷若冷笑道:“咱们从前曾有婚姻之约,我丈夫此刻却是命在垂危,加之今日我没伤你性命,旁人定然说我对你旧情犹存。若再邀你相助,天下英雄人人要骂我不知廉耻、水性杨花。”

张无忌急道:“咱们只须问心无愧,旁人言语,理他作甚?”

周芷若道:“倘若我问心有愧呢?”

这一段堪称倚天屠龙里最令人心碎崩泪的点,萦绕心间的不是那刺的一剑,不是那唇上留红,就是这生生的“问心有愧”。

恨即是爱到刻骨

爱情之于人来讲,永远是最难割舍的,人们口中时间能消磨一切,大多是你瞒我瞒的借口,试问谁能真正放下那令人悸动的澎湃感呢?

难讲,难讲。

不过是一场酣酒过后,诉了衷肠,依旧思量,偷偷给自己一些难过的余地。

想忆那日喂食之恩,再忆那时弃婚之恨。无人能跳出爱情的怪圈。

周芷若嫁给宋青书,必是真心。她心里有一块阴影,自己也不去涉及,只是没人的时候可以悄悄一场感伤,余下的天地容纳了与宋青书的平淡夫妻之乐,骨气让她面对张无忌的时候胸怀坦荡。

“倘若我问心有愧”

这句话若是换了人,必是道不出,可当对象是那个和她青梅竹马的无忌哥哥,她心里自是不怕的,他人笑我如何?问心有愧又如何?还不是浑浑噩噩这些年,只求来世缘。

周芷若应该明白,爱没有公平,即便心里有愧,即便当日有情,他没选择她,就不必再求。那些个什么赵敏的愿望,若是不爱,张也不必成全。若是成全,想必魂早就被勾走了。

芷若很多时候是自私的,而赵敏聪明的让张无忌看到了她的优点,芷若的被动、被选择的困境导致她屡屡被赵敏压制。

若是安安稳稳的一生,想必都能在原有的轨迹上平淡过活,但谁又能拒绝改变的诱惑。不然便没了明教教主,不然也没了峨眉掌门。

说白了,今日的一切都与昨日的种种陈陈相因。有愧与无愧之间也只是芷若自己导致的环境改变,做出的心态改变。







剪辑匠


在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的后记中,金庸是这么写的:

周芷若对张无忌说:“你只管和她做夫妻、生娃娃,过得十年八年,你心里就只会想着我,不舍得我了。”这种感情,小弟弟、小妹妹们是不懂的。

为什么金庸会这么写呢?居士我认为,这只是金庸对于七年之痒的一种含蓄表达。其实张爱玲也说过类似的话: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对于张无忌来说,赵敏与周芷若恰似红玫瑰与白玫瑰。赵敏娇艳明媚,如同热烈的红色,而周芷若虽然是个心机婊,但却楚楚可怜,像是静谧的白色。

无论张无忌最终跟谁在一起,时间都会磨平所有的激情。如果张无忌选择了与赵敏一起隐居于蒙古草原,作夫妻、生娃娃,那么当年那个足智多谋、敢爱敢恨的赵敏最终会归于平淡,成为墙上的一抹蚊子血。

再加上新修版的结尾处,周芷若让张无忌兑现承诺,答允自己一个要求,这个要求就是不同赵敏举行正式的婚礼。张无忌虽然与赵敏作夫妻、生娃娃,却没有正式的夫妻名分。那么久而久之,当激情平息后,张无忌难免再想起周芷若,而且还没有道德负担,因为毕竟没有明媒正娶。。虽然周芷若做了不少坏事,但毕竟没有伤害人命,而张无忌又是个宽容的人,会只记得周芷若的好,忘记她的坏。

其实,世间的夫妻又很多都是如此,相处得久了,陷入生活的柴米油盐、鸡毛蒜皮之中,便遭遇了七年之痒。痒在心头,抓不得,挠不得,却时时勾着你的心。于是很多人就有了别样的心思,开始想初恋,想老同学,想年轻同事,想“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

当然,这些只是周芷若的一厢情愿,十年、八年后到底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但是这一情节却显示出周芷若是个彻头彻尾的心机婊。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欢迎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梦露居士


周芷若与张无忌最后的对话,是这样的:

“咱们从前曾有婚姻之约,我丈夫此刻却是命在垂危,加之今日我没伤你性命,旁人定然说我对你旧情犹存。若再邀你相助,天下英雄人人要骂我不知廉耻、水性杨花。”张无忌急说:“咱们只须问心无愧,旁人言语,理他作甚?”周芷若说:“倘若我问心有愧呢?

这么一句“我问心有愧”倒出了周芷若内心无形对张无忌的爱意和一直割舍不下的爱情,这也是侧面反馈张无忌对女人的爱是见一个爱一个,内心并没有唯一,也有能理解张无忌有很多未婚妻的现象,加上封建社会三妻四妾的正常,都是武林女子也不会太在意这些个名分。

这般周芷若也是忍痛割爱,避免遭人口舌,对两人各自影响都不好,也算是为两人长远考虑。

为什么小弟弟妹妹不懂,因为爱情里爱而不得,为爱舍弃一些东西的感受,是很难言语形容的,所以在成人后很多人还是觉得金庸的小说耐人寻味,细节中透露着很多人世间的故事。

张无忌与杨过比最大的差别就是用情不一,优柔寡断,对男女关系藕断丝连的处理方式,出现到处留情,出现多个女子为妻的状态,自身内心都是矛盾不知到底选谁,又都想要留下。


月亮上的张弓长


周芷若对张无忌说了什么

金庸对《倚天屠龙记》进行过三次修订,三次修订的幅度,都可谓不小。

题目中谈到的周芷若最后对张无忌说的那段话,其实出现在2003年进行的第三次修订版中。

在前一版中,《倚天屠龙记》的故事,是写到张无忌为赵敏甜蜜蜜画眉,周芷若突然出现,提醒张无忌“你可曾记得答应过我一件事”,张无忌悚然一惊眉笔落地,戛然而止的。可以说,这是一个留下无限遐想空间的开放式结局

而到了2003年的这个版本里,结局部分,金庸安排周芷若“不合时宜”地出现,还张口,和盘托出了她要张无忌答应她的那件事——

可以和赵敏在一起,却不可以结婚

对此,张无忌的反应其实很欠抽:就算不能结婚,我们也一样要做夫妻,生娃娃。

周芷若并没有垮下脸来,而是嫣然一笑,说出一段话——

“你们尽管做夫妻、生娃娃,过得十年八年,你心里就只会想着我,就只不舍得我,这就够了。”

故事到这里,算是结束了。要明白这句话的深意,就需懂得:真实的生活,其实并不会结束。

张无忌这样的“中央空调”,真的懂爱情吗?

这句话的深意究竟在哪里,先要从张无忌这个人说起。

用今天的流行词汇来表达,张无忌往好里说,是个只念着人好处的暖男,往坏里说,是个见妹子就动心、顺便撩骚的渣男,相对不偏不倚的表达,大概是——对谁都供暖的中央空调

与金庸小说中很多心念专一、态度果决的经典男性角色相比,张无忌这个人,更像是一个被命运洪流无意卷到漩涡中心、不得不站上C位的男主。

他无意追求地位权势,却福缘际会,修得盖世神功,成为明教教主;

他对爱情懵懵懂懂,却先后有赵敏、殷离、小昭、周芷若四个人间难逢的女子,从他的生命中经过,并且从此都将他刻在心中,一辈子不忘。

他大战光明顶、冠绝武林的时候,只有20岁;他放弃一切、归隐江湖的时候,只有22岁。他的心性,其实远远跟不上他的经历。过尽千帆,仍是少年。

在看《倚天屠龙记》的时候,我也相信,天性温纯善良的他,对四个女孩付出的感情,都是真的。然而这分明真挚的感情,又因为他的温吞、犹豫、逃避,而显得是那样的不对等。因为四个女孩,托付的都是全部的真心。

他真的懂爱情吗?金庸说:他到底最爱哪个女孩,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唯一知道的或许是,赵敏是因缘际会,与他匹配度最高、相处起来最不负累的那一个,所以他选择了与她携手归隐。

周芷若的嫣然一笑背后,藏着多少苦涩?

周芷若嫣然一笑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心里真的是坦然又平静的吗?

在答主看来,显然不是,只不过是一个女人的自尊和骄傲,在撑着她不要留下一个萧索惨淡的模样在张无忌的心底这一面,或许从此江湖永诀了。

被张无忌那般辜负过,她心里依然没有忘却这个人,深深记着这个人。她要求张无忌答应的事情,其实是一个悲切的念想罢了——

你既要遵守与我的约定,就永远不能娶了眼前的心上人。想到不能给她名分、心生歉疚的时候,也不得不同时想起我来。

十年八年之后,眼前的深情终于被生活的琐碎给全部抻平之后,你对我的种种辜负,我对你的种种情深,定会浮上你的心头吧。

我相信到了那时,你才真正懂得爱情,遗憾你如此错过的,是怎样的一个周芷若。

在少男少女的心中,爱情往往是确切的、甜蜜的、不会被残酷的生活所左右的。《倚天屠龙记》中这样混沌纠缠、界限模糊的感情,少年们没有切切经历过,又如何去理解?因此,金庸才说,小弟弟和小妹妹们不会懂。

只有八年、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之后,当少男少女们同时经历过甜蜜与苦涩、铭记与遗忘,理解爱情的两面之后,他们或许会懂。


饮水君


问题:《倚天屠龙记》后记中,周芷若最后对张无忌说的那段话,为什么金庸说小弟弟和小妹妹们不会懂,对此你怎么看?


这番话是历经千帆后的周芷若对爱情的大彻大悟,没有感情经历的小弟弟和小妹妹们确实不会懂。


彼时,张无忌要随赵敏去蒙古。临行前,周芷若以张无忌答应过自己一个要求为由,不许张无忌与赵敏拜堂成经典台词”你只管和她做夫妻、生娃娃,过得十年八年,你心里就只会想着我,不舍得我了。”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周芷若还是很了解张无忌的。甚至于可以说,她是最了解张无忌的。因为张无忌伤她最深。


初看《倚天屠龙记》时,被男主光环所蒙蔽。只是觉得张无忌老实忠厚,赢得一众美人青睐。
现在在回想起来张无忌,怎一个博爱了得。



原著中倚天四美赵敏,周芷若,小昭,阿离他都喜欢,见一个爱一个,但因为不够果断的性格,爱一个伤一个。之所以最后选择了赵敏,也不过是因为赵敏性格强势压制了他的游移不定。其余三美没有这股子狠厉,所以无法与张无忌走到最后。



不过本来就有一种说法,说男人心中都住着个孩子。而张无忌冠绝光明顶、踏平武林的时候,他才刚二十岁;他抛弃过往随赵敏前往蒙古时,也才年仅二十二岁。他的心理年龄追不上他的所作所为。过尽千帆,仍是少年。用句网红用语:他还只是个孩子啊。



正如阴阳,正如明暗。张无忌刚好碰到了赵敏与周芷若这两位性格截然不同的美人。再加上若不是赵敏搅局,周芷若早已是张无忌的妻子。依着张无忌犹犹豫豫的性格,事后怕是在心中暗暗认定周芷若是自己的人。与赵敏在一起,却还说要满足周芷若一件事。现在的诸位女士哪一个能接受张无忌这样的做派。


而且每个男人心上都有两个女人,一个红玫瑰。一个白玫瑰。在张无忌心中,赵敏就是他热情似火的红玫瑰,周芷若就是心上一直有愧的白月光。

当张无忌日趋于成熟,不再喜欢被赵敏一味压制的时候。怕是也会遥想当年的白月光。这时,赵敏就成了他干净衣服上一抹蚊子血,而周芷若依然在他心上温柔依旧、美丽依旧,幻化成心中最圣洁的白月光。再加上他两人险些成婚、他本就对周芷若心怀愧疚,这过往种种使得他更是难以忘怀周芷若。



其实,周芷若的这几句话,也是金庸老先生借周芷若之口表现自己的爱情观。他认为男人心中皆是有两位女性,红玫瑰与白玫瑰。得此失彼,便会想着没得到的那一位。失去的总是最美好的,这便是人的根性。

说回周芷若,她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她认定了张无忌忘不掉自己。并且,她此番作为就是为了让张无忌永生忘不掉自己。


每当张无忌与赵敏闹脾气时,在他们七年之痒时。那时,就是张无忌最想念周芷若的时候。周芷若不仅懂张无忌,她更懂男人。所以才有了上面那一段话。

以上,周芷若说那番话就是为了不让张无忌忘记自己。因为张无忌犹豫不定的性格,她知道张无忌对自己依然留恋、且心存愧疚。而之所以没经历过的小弟弟小妹妹们不懂,则是因为,没谈过感情,便不知道其中这其中曲折。

欢迎大家一期讨论,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


有影club


《倚天屠龙记》后记中,周芷若最后对张无忌说了什么?

周芷若对张无忌说:“你只管和她做夫妻、生娃娃,过得十年八年,你心里就只会想着我,不舍得我了。”

我怎么看?

我觉得周芷若说的很对。

人都是喜新厌旧的

人都是喜新厌旧的,尤其是男人。

俗话说“人无百日好,花无千日红”,就算赵敏再好,张无忌再喜欢赵敏,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两人之间越来越熟悉,当初那些吸引他的特质也会逐渐被时光磨平。

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即使是浓情蜜意的小情侣也免不了经常拌嘴。感情深的时候,无理取闹在对方眼里都是情趣,他只看得到她有多可爱,她生气的样子让人心直痒痒。

当最初的激情褪去,那些没被发觉或被刻意忽略的小缺点就会越来越明显。这时候只要其中一方对这段感情有了一点负面情绪,对方身上的缺点就会被无限放大。

原来乐此不疲的小别扭成了摧毁爱情的一根根稻草,当初她可爱的摸样如今看起来竟然有点面目狰狞,当初看着她就会心痒,如今却渐渐有了厌恶之感。

张无忌本来就是个多情的人,见一个爱一个,他和赵敏在一起,也不是因为他在所有备胎里最爱赵敏,如果不是赵敏用了心机,张无忌真未必能跟赵敏归隐。

聪明如张无忌,怎么可能看不出赵敏的心机?但是那时候的他心甘情愿,因为对一个男人来说,能被一个美如天仙的郡主这么费尽心机的追求,可以极大的满足他的虚荣心。

加上张无忌本来就是个优柔寡断的人,赵敏耍心机得到他,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解脱,他不用每天再为到底选择谁而发愁。

可再好的山珍海味,天天吃也一样会腻的。等张无忌对赵敏已经熟悉的如自己的左右手一般,所有的新鲜感都消失不见。

她所有的付出都变成理所当然,她吸引张无忌的那些优点也变得毫无光彩,她在张无忌眼中也就变成了墙上那一抹蚊子血。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得到了心理就会有满足感,满足欲达成了,心理上就会觉得这个任务完成了,就已经不重要了,这个时候得不到的自然就变成了最好的。

张无忌当初在小昭、蛛儿、周芷若、赵敏中纠结了很久都没得出自己最爱谁的结论,如果不是小昭和蛛儿走了,周芷若被赵敏使计淘汰了,张无忌可能十年八年后还在纠结到底选谁。

赵敏跟他在一起,不是他自己的选择,虽然他自己心里对这个结果也不排斥,但这不代表他对其他人就会遗忘。

跟赵敏在一起的时间越长,他对周芷若等人的思念就会越深。朝夕相处只能对对方的缺点越来越在意,而不在身边,常年见不到一面的人,想起时却只会对她的闪光点念念不忘。

周芷若对张无忌来说,不仅仅是情窦初开时的对象,他们之间还有小时候的共同回忆。人的年纪越大就会越怀念自己的过去,所以和赵敏在一起时间长了,会想起周芷若是丝毫不会奇怪的。

张无忌本来就贪心

张无忌有着所有男人的缺点,见到长得好看的女人就走不动路,朱九真、小昭、蛛儿、周芷若,倚天里他唯一相处过却没有动心过的女子恐怕就是杨不悔了。

估计是因为杨不悔样貌不佳,所以张无忌才会对她无动于衷。本来可以在花花世界里见到各种各样的鲜花,最终却只能守着赵敏这一颗带刺玫瑰,张无忌如何能甘心?

柴米油盐是磨灭爱情的最佳武器

闯荡江湖的时候,他们只需要快意恩仇,可真正过日子了,就要考虑油盐酱醋茶。越是琐碎的事情,越容易磨灭彼此之间的感情。

每天谁做饭,谁洗碗,谁洗衣服都可能引发一场争吵。生活习惯不同、饮食习惯不同,更是无法勉强的事情,摩擦会越来越多。

如果再有了孩子,谁半夜起来给孩子换尿布,谁每天给孩子喂饭,谁无时无刻陪着孩子?

谁负责养家糊口?凭什么你挣钱就可以不做家务不照顾孩子?

等孩子长大点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又可能发展出一场大战。

等家里的颜如玉终于变成了黄脸婆,得不到的白月光会让男人越来越心向往之。

总结

真正刻骨铭心的爱情都是悲剧,没有哪段美好的爱情不会被时间冲淡,能够白头到老,是因为爱情都变成了亲情。


钱小刀娱乐


在金庸的众多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倚天屠龙记》,我喜欢赵敏,但很讨厌张无忌。回顾周芷若跟张无忌说的那段话,“你尽管和她做夫妻,生小娃娃,十年八年过后,你心里一定会想着我。”这段话,用在张无忌身上,可能会成为事实。

因为张无忌是一个很犹豫的人,他的是生命中,有过很多令他心动的女人,最初结识的朱九真,为了屠龙刀的下落欺骗他,他差点就上当。再到后来遇到的初恋发小周芷若,波斯圣女小昭,表妹殷离,还有蒙古郡主赵敏,这些女人都能牵动他的心。

张无忌其实没有特别想选谁,周芷若为了师门夺屠龙刀,害谢逊诬赖赵敏,张无忌痛心之余,仍然不忍心伤害她。殷离可怜没有家庭温暖,他也很怜惜她,愿意娶她。若不是小昭要回波斯,我觉得他可能连小昭也不放过。这就是他犹豫的结果,不是他选择了赵敏,而是情势帮他选择了赵敏。

在若干年以后,以他这么犹豫不定的性格,一定会重新怀念起和周芷若的感情,或者是其他女人的感情,那么届时他可能抛弃赵敏,即使不离开她,心里也会挂念其他女人。这是男人的劣根性。

刚刚接触情爱的小弟弟,小妹妹,可能仍然相信这个世界是一心一意,专情所属的。不会明白其实人很复杂,我们的感情也很复杂,不是一句我爱你,可以解释的。所以,不建议他们读,免得对爱情失去信心。


阿楚故事


个人觉得就像是一个是初恋的样子,一个是爱情的样子,而初恋与爱情之间差了一个未来。

当年赵敏让张无忌答应她三件事情,虽然每一件事都是不违背道德信义的,但是每一件却都是让人内心艰难抉择。不过其实这都是建立在他本人意愿喜欢的前提下,而周芷诺最后的那段话其实就是在映衬着张无忌曾经答应她的一件事情,里面交杂的其实还有这段恋情里面三个人复杂的情感。

张无忌幼小的时候受助于周芷诺,青年时重见是初恋的内心欣喜

初恋,顾名思义是说,人的爱情萌发的最初部分。也可以说是人第一次尝到“情”的滋味,不一定是真正的爱情。比如一个人喜欢上另一个人,他不一定要爱她,但是他对她的喜欢是独一无二不能被别人轻易替代的。初恋的发生和年纪没有关系,无论是少年还是老年都可能有初恋。


赵敏与张无忌是相遇相知相爱,一段相互理解相互扶持的爱情

初恋与爱情差了一个未来,假如在初恋过程中能理解爱的真谛并且付之以行动,你们就会得到完美的爱情。可世界上哪有完美的东西,何况是爱情?我们的初恋大多数是在初中那个年代,我们根本不可能理解真正的爱情。所以初恋总不会长久。不过初恋的感觉总是能留下美好的回忆。正因为我们那个时候纯真。

爱恨情仇,风风雨雨,总有一段缘。

张无忌道:“芷若,这件事我在心中已想了很久。我似乎一直难决,但到今天,我才知道真正爱的是谁。”周芷若问道:“是谁?是……是赵姑娘么?” 张无忌道:“不错。我今日寻她不见,恨不得自己死了才好。要是从此不能见她,我性命也是活不久长。小昭离我而去,我自是十分伤心。我表妹逝世,我更是难过。你……你后来这样,我既痛心,又深感惋惜。然而,芷若,我不能瞒你,要是我这一生再不能见到赵姑娘,我是宁可死了的好。这样的心意,我以前对旁人从未有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