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汪聖大帝,徽劇傳承後繼有人

婺源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鄉村,令旅遊愛好者,趨之若鶩。山清水秀,景色秀美,是其一。徽派建築,粉牆黛瓦,小橋流水是其二。另外還保留了許多的風俗習慣,是其三。

比如:中雲鎮桃溪村委,坑頭村“抬汪公”習俗就是如此。每到正月十八,汪公誕辰之日。便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潘氏族人,以及旅遊愛好者,民俗愛好者,彙集到坑頭村,觀看這一盛事。紀念這位古徽州的保護神。

今天,農曆正月十八日。我們一行十多人,受潘老師邀請。去往他的家鄉,坑頭村寫生採風,並體驗“抬汪公”習俗的全過程。

來的早,不如來的巧,剛到坑頭村,“抬汪公”的習俗便開始了,在一片爆竹聲中,汪公塑像,被眾人從汪廟中請了出來。

但見汪公的木雕半身像,高兩尺有餘,通體紫紅色,一副武將打扮,四周以紅色綢緞圍繞,安放在一臺前面四人,後面兩人抬的步輦上,身後有黃羅傘蓋,全副儀仗,浩浩蕩蕩,加上圍觀的群眾,更顯得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前面由鑼鼓樂隊,嗩吶開道。尤如古代官員出行,舉“肅靜”,“迴避”的牌子,緊跟在後面的村民,手中舉著的牌子是歷代科舉進士,舉人,尚書等官員的名字,以彰顯家族的榮耀。

我們一行跟在旁邊,隨著汪公緩緩前行。順道考察這裡的民風、民俗、地理、風情等。

但見坑頭村。其選址在一條山谷的起點,也是桃溪的源頭,三面環山,下面還有兩個自然村,分別是孔村和豸峰村,三個村都姓潘,加在一起。組成桃溪村委會。

坑頭村,處在桃溪的源頭。徽派民居沿桃溪兩岸。參差錯落。排列左右。多以橋來連接。據說有36座半橋。為什麼還有半座橋呢?

據村民介紹。那是因為地方上每考中一名進士,便允許他建一座橋,橋上修亭,那半座橋呢,原因是,它的功名是捐錢買的,所以,只允許他建半座橋。

有詩讚曰:”古今志士多修亭。樵農路客避雨晴。公益全靠眾人助,積德民風須傳承。”

可見,坑頭村在歷史上也是文化鼎盛,出過不少名人。也是有名的科舉之鄉。進士之鄉,所謂的一門九進士,六部四尚書,就出自這裡。

此刻。村民的家門口,火紅的燈籠,大紅色的春聯,喜慶又熱鬧。來來往往的遊客,或拍照,或駐足,又或是翹首以盼,每家每戶都為迎接汪公做好了十足的準備,不僅擺上祭品。而且在汪公經過時,都要燃放爆竹或放煙花來迎接。

就這樣,汪公被村民抬著在村莊。巡遊一圈,經過每家每戶的門口。然後再安放在龍山坑頭小學的操場上。接受村民的祭祀與禮拜,整個祭祀過程,由一名道士主持。

只見供床上擺放著汪公的牌位,上面寫著:精忠廣仁武烈英汪聖大帝——神位。鑼鼓嗩吶樂隊伴奏。村民在道士的指導下一一跪拜,祭祀。

根據明朝潘滋書寫的巜汪王廟碑記》記載,汪公名汪華,新安人,在隋末亂世中。以布衣的身傷揭竿而起,武裝割劇,保護徽六卅境內平安。最後,審勢度時,奉表歸唐,被唐王朝封為越國公。

下午,汪公的神像,被遊行隊伍。抬回到水口汪廟前的廣場上。在廟前廣場,據說有一場演出,可能是要請汪公看戲。

中飯後,我們一行只花了半個小時。對著徽派民居寫生。然後,前往水口汪廟前的廣場上看演出。

當我們一行開車,從村莊出發。來到村口廟前廣場時,見舞臺已經搭好,舞臺是由一輛汽車改裝而成,把他的貨箱部分打開,便是一個舞臺。是專門的那種送戲下鄉的汽車。

部分演員正在化妝,都是一群年輕的演員,有的梳頭,有的在打粉底,有的在描眉,畫眼線,還有的在扎靠,著裝。

化好妝的演員,帶著妝容,偷空摸閒地健身器材上玩耍,童心未泯。

不多久,一陣絲竹之聲傳來,好戲就要開場,我們圍攏過去,只是臺上的電子屏幕已經點亮,並打出幾個大字“發展全城旅遊,建設美麗鄉村”,婺源縣“文化下鄉”,徽劇傳承人實習演出。旁邊的字幕顯示器顯示,演出劇目名《竹林記》。

劇情大意是:餘洪圍宋太祖趙匡胤於壽州,高懷德出城迎戰,餘洪施妖木擒高懷德,勸降不從,灌迷昏藥酒,高懷德叛宋,懷德之子高君保聞訊與妻劉金定大戰餘洪,餘洪欲騰空逃走,被劉金定打下,匆忙鑽入竹林藏匿,劉金定焚竹林,餘洪狼狽逃走。

這是一出旦角戲。不僅演員是清一色的年輕人。連樂隊也是由年輕人組成。

隨著指尖在月琴琴絃上有節奏的跳動。悠揚的琴聲,在手指間緩緩流淌,緊接著鑼、鼓、嗩吶、鐃缽等,節奏慢慢加快。一出轟轟烈烈的武戲開場了。

已經化好妝,穿戴整齊的演員,手執兵刃,粉墨登場。敵我雙方廝打在一起。觀眾遊客,村民圍在舞臺前方,紛紛喝彩叫好,不遠處,汪公也在注視著這一切。

就這樣,你方唱吧我登場。大戲持續了兩個多小時,直演到劉金定火燒竹林,餘洪狼狽逃走,觀眾哈哈大笑,隨即劇情進入高潮。

整場演出,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之中,進入尾聲。演出十分成功。觀眾依依不捨離場。我們也收拾行裝,準備返程。

”抬汪公”的習俗和和戲曲一樣。也需要大力的保護與傳承,不僅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還原歷史的風情,風貌,風俗習慣,還是返鄉遊子,鄉情寄託之所在,更是一項重要旅遊資源。

希望當地政府重視起來。通過旅遊資源的開發,來吸引更多的遊客。

隨著遊客的增多,增加土特產的售賣,以及民宿旅店的發展,為當地百姓脫貧致富,作出貢獻。

今天的寫生採風十分愉快。不僅觀看了民俗表演,而且還看了一場地方戲。

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想當年,在康、雍、乾年間,徽班進京,撐起了京劇的一片天。

這兩個題材,在陶瓷上也可以表現,不僅有歷史的厚重,而且還有文化的內涵,可以不斷地深挖下去,這也是我們寫生採風的收穫。

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我們作為畫瓷手藝人,應該深入生活。通過深入細緻的觀察、思考、提

美麗鄉村汪聖大帝,徽劇傳承後繼有人


美麗鄉村汪聖大帝,徽劇傳承後繼有人


美麗鄉村汪聖大帝,徽劇傳承後繼有人


美麗鄉村汪聖大帝,徽劇傳承後繼有人


美麗鄉村汪聖大帝,徽劇傳承後繼有人


美麗鄉村汪聖大帝,徽劇傳承後繼有人


美麗鄉村汪聖大帝,徽劇傳承後繼有人


美麗鄉村汪聖大帝,徽劇傳承後繼有人


美麗鄉村汪聖大帝,徽劇傳承後繼有人

煉,才能畫出與眾不同,獨具個人風格的陶藝作品。

大勇撰文,謝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