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的特征

谈到中国式教育就免不了要与西方教育进行一番对比,关于中西方教育的优劣,很多专家都进行了充分的比较,这种比较应该不是孰是孰非谁对谁错的问题,而应该是弄清楚中西方教育各自的特征与优劣,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笔者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性。

中国教育的特征

1、教育观念的差异。中国教育更加注重知识的传输。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甚至一直到了大学,老师都将知识的灌输看得很重要,“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早已经深入人心。受此影响,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材都是由浅入深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各年级内容注重衔接,甚至努力做到无缝对接,很多民间教育机构专门从事幼小教育衔接、小升初教育衔接、初升高教育衔接的工作,在这样的教育观念的引领下,中国学生的知识积累普遍较高,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掌握知识这方面。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有较大改观。

反观西方教育,他们更加注重的恰恰不是知识,而是能力的培养。而西方教育的目的是努力提高学生高层次的认知能力,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问,批判性的思考,建构、挑战知识。例如对于某一个问题中国的教师会让同学们进行讨论,目的是偏重于得出正确的答案,而西方教师同样会让同学们进行讨论,他们却把讨论的过程看得非常重要,有时会让同学们反复讨论,而对于讨论的结果不太在意。这就充分说明了西方的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从而为进入社会作准备。

总体说来,而我国的教育重视文化基础课,学生学到的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比大多数国外学生多,难怪西方教师到中国参观学校时看到五六年级的学生珠心算表演时瞪大了眼睛。中国学校的管理相对严格,要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精神集中,这种教育理念在继承优良传统、掌握知识、规范行为等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中国教育的特征

2、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

当代的中国教育,大都是围绕着学历教育而进性,文凭显得格外重要,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努力培养孩子们的竞争意思,要求孩子们要刻苦努力,客观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学生长久的发展,例如有一些学生到了大学便停下了奔跑的脚步,无所事事虚度光阴。西方教育更加注重人性的自由、平等和发展的理念,他们不会强迫孩子们做不喜欢的事情,更加注重对孩子天性的呵护。中国式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而西方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例如美国教育从学生上幼儿园的第一天起,到大学毕业,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中国教育的特征

3、中西方教育观念和理念的差异反应在课堂上差别就更加明显。中国学校的课堂要求的是遵守纪律和听话,教师教学的目的是“解惑”,把学生的问题都解决掉,教育出来的是一批批没有问题可问的学生。而西方教育恰恰相反,教师追求的不是问题答案本身,而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他们更加强调学生的质疑和提问,如果哪个学生能提出一个让老师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就觉得很成功。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中国学校的课堂要么是老师在津津乐道的讲,要么就是自习课的鸦雀无声,而西方学校的课堂教师很少要求学生坐的笔直,也很少要求课堂鸦雀无声,学生可以随时发问,这种课堂看似轻松其实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其值得学习的地方。

4、中西方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的差异性表现在家庭教育方面也非常明显。中国的家庭教育很多的是要求孩子要听话、守纪律、孝顺、吃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来讲知道拼搏努力,肯吃苦,愿意付出,在社会上也比较顺民,一般不会主动挑事儿;西方家庭更注重孩子在自由、平等、独立、创新等方面的品质。两种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不能够简单评价哪个好哪个不好,应该是各有各的长处,我们了解西方教育的目的也是要取长补短,是我们的教育更好的发展。

应该说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国教育有其一定的特色,2015年英国教育大臣伊丽莎白•特拉斯来上海考察中国学校,她认为中国的教育做法值得英国效仿,随后在2017年,中英两国更加强了相互借鉴和交流活动,上海1至6年级学生目前使用的数学课本,被英国翻译引进,出现在英国部分小学,在课堂使用。

中国教育的特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