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抒情”之淮劇:一點水差出十萬八千里 她是“淮劇”不是“準劇”

“為人民抒情”之淮劇

“为人民抒情”之淮剧:一点水差出十万八千里 她是“淮剧”不是“准剧”

光明網訊(記者 趙豔豔)淮劇,又名江淮戲、淮戲,是一種古老的地方戲曲劇種,發源於今江蘇省淮安市以及鹽城市裡下河一帶,發祥於近現代的上海市,現流行於江蘇省、上海市以及安徽省部分地區。常演劇目有《趙五娘》、《三女搶板》、《一江春水向東流》、《舍妻審妻》等。

“为人民抒情”之淮剧:一点水差出十万八千里 她是“淮剧”不是“准剧”

管燕草,上海淮劇團副團長,國家一級編劇。近年來,由管燕草編劇、上海淮劇團出品的淮劇《半紙春光》、《大洪流》、《紙間留仙》、《畫的畫》等陸續登上淮劇舞臺,其中小劇場淮劇《孔乙己》、《畫的畫》、京淮合演的《烏盆記》等,為淮劇市場注入了一股清流。

“为人民抒情”之淮剧:一点水差出十万八千里 她是“淮剧”不是“准剧”

“我們以前去一個北方城市演出,我看到海報上面還寫錯了,就淮劇團寫成準劇團。就少一點水,你知道吧?可想而知他就不知道淮劇,他才會寫成準劇團。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就覺得普及工作是必須要有的。”管燕草說,有感於此,上海淮劇團經常舉辦戲曲進校園、戲曲進社區之類的宣傳普及活動,“首先你需要知道有一個劇種叫淮劇,這一點是基礎。”

“为人民抒情”之淮剧:一点水差出十万八千里 她是“淮剧”不是“准剧”

儘量的多用淮劇來講述上海的故事,體現海派精神和海派氣質,這是淮劇人在新劇創作方面努力的方向。近年來,淮劇推出一批具有上海當地特色的優秀劇目,如《浦東開發》、《海港的早晨》等,在不流失原本觀眾的基礎上,努力讓當下的觀眾越來越喜歡。

由中央網信辦移動網絡管理局指導、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支持、光明網主辦的“為人民抒情”中國傳統戲曲科普訪談系列短視頻共20集,該系列短視頻以向網友科普我國各地方戲曲劇種為目的,邀請不同劇種的院團領導、演員、導演、專家對各劇種進行講解對各劇種進行講解,介紹各劇種特點、歷史、知名演員及代表劇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