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中国哪位书法家的字体比较受欢迎?

安徽农村广播听评员


从古到今,我们的历史上留下了众多书法家的身影,并且留下众多宝贵的作品。哪位书法家的字体比较受欢迎呢?我们从他们的影响力来说的话有下面这些人:

魏晋时期:

王羲之、王献之和钟繇,“二王”与钟繇几乎是历代书家必学的对象,甚至后世有言“书不入晋终是野”的说法。因此后世书家不论是学谁家书体入的门,最终都以追求魏晋风韵,为终极目标。钟繇的楷书虽然是变了隶书的古法,但笔画之间仍有很多的隶意,因此后世学习钟繇也是为了让自己的书法看起来有些古意。

二王的书法是属于雅俗共赏的,因此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收获了众多的粉丝,形成了后期以“二王”为一脉的帖学。所以要说中国哪位书家字体比较受欢迎,首推王羲之,然后是王献之,再者是钟繇。

盛唐时期:

唐代是中国书法发展的一个高峰期,高手太多,很多不起眼的书家,如果让他穿越到别的朝代,没准就是顶尖人物了。举个例子,《灵飞经》的作者,到现在都不知道确切的是谁,但《灵飞经》作为小楷中的精品,自问世后,就被历代书家重视。

大唐对后世影响力比较大的书家,首推颜真卿,他是字与人品的完美结合。他的书法后世习之者众多,例如北宋的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四大家,明代和清代的一些名家等等,都是深受颜真卿的影响。

还有一个是柳公权,与颜真卿一起号称“颜筋柳骨”,知名度非常的高。但因为他的楷书太难学了,虽然喜欢的人多,但学的人比较少。还有一个欧阳询,这几年欧楷风靡大江南北,欧公泉下有之,一定会非常欣慰。当然欧楷的风行,也要感谢一下“二田”老师的推广。

唐代还有虞世南和褚遂良,也是被后世书家所重视,这两位大家都属于二王一脉的继承者,因此后世书家希望通过学习他们的书法,而能够深入到二王的殿堂里。这也使得后世学习他们书法的人不必学颜学欧的少。

北宋四家

宋四家“苏、黄、米、蔡”的影响力,对于后世书家来说还是很大的。整个大宋拿得出手的也就这四家了。宋徽宗的“瘦金体”自成体系,当代学习瘦金书的人还是蛮多的,但过去学习者寥寥无几。

宋四家中最被后世重视的当属米芾了,米芾的书法非常的个性张扬,率真洒脱,号称“集古字”,对二王的笔法运用非常娴熟,因此给到后世书家非常多的启发。黄庭坚的书法对后世影响也蛮大的,特别是黄庭坚的草书,后世学者众多,明代的文征明晚年就深受黄庭坚的影响。

苏轼的书法虽然排在宋四家之首,但后世直接学习苏轼书法的人不多,估计都不喜欢他那种“石头压蛤蟆”的书体,但苏轼的书法深得晋人神韵,这可能跟苏轼的性格有关。因此后世书家希望通过研究苏轼的书法,而能够得到晋人的风韵。

元赵孟頫

元代的书家影响力最大的就是赵孟頫了,他的影响力有多大呢?可以负责任的说,非常大,影响力从元到明,从明到清,再到现在。他的书法也属于雅俗共赏的,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百姓都十分喜欢赵孟頫的书法。

赵孟頫之后,明清到现在,基本没有能达到这种影响力的书家了。文征明、董其昌、傅山、王铎等等,虽然都是书法的高手,但真正的影响力与上述这些人相比,差了很多了。


翰墨今香


每个人喜欢的书法风格都不一样,所以说哪一位书法家的字最受欢迎真的不好说,但是每一个时代都有那么几位书法家流传后世,被后人记住,写入书法史,这些人就是当时最受欢迎的人。

在古代,只有你书法被欢迎,书法作品才会保存下来,在几百上千年的时间里经历战争、洪水等等天灾人祸,仍然有人把它奉为珍宝,甚至有人认为这比生命更重要。

这些是一个时代的引领者,他们影响了这个时代,被人们所记住,这样我们就知道古今哪位书法家最受欢迎了,当然非“书圣”王羲之莫属。

而由于风格的不同,每一个时代都有几个代表人物,比如唐代以写楷书著名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以写狂草书著名的张旭、怀素二人。

宋代被公认的书法的四位大师就是“宋四家”了,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元代有赵孟頫、明代有明四家、清代有王铎、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邓石如、郑板桥,近现代有启功先生。

要是只选择一个,那就是书圣王羲之了。


不二斋


中国的书法博大精深,历经几千年的发展,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碑帖,有许多经典影响至今,但却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如甲骨文、大篆、汉之前的隶书等等,都没有留下作者姓名。所以,我们仅从留下姓名的里面筛选一下。只代表我个人的意见。先分书体说一下:

篆书:邓石如。为什么不是李斯?因为李斯篆书的影响力确实有限。李斯之后,真正称得上篆书大家的,屈指可数。唐朝的李阳冰算一个,之后就到了邓石如。在邓石如之前,都认为小篆为“不可作之书”,及邓氏一出,“则三岁竖童,仅解操笔,即可书篆”。更影响了后世如吴让之、赵之谦、徐三庚、吴昌硕、王福庵、齐白石等人。如果没有邓石如,篆书会不会在书法五体之中,值得疑问。就算是保留在书法五体之中,恐怕也会像甲骨文一样,成为专家学者的研究对象,而不会像现在这般景象。

楷书:颜真卿。别看现在学习欧体的似乎比较多,我的记忆中,十几、二十几年前,学习颜体的人比学习欧体的人要多。或许是时代有关,现在学欧体的,其实更多的学习了欧体的变体,像田氏的欧体一样,端庄秀丽有余,险峻不足。

隶书:我更看好没有留下作者姓名的汉隶。

行书:当然是王羲之了。别管唐朝之前王羲之的地位是否比得上儿子王献之,也别管是否因为历代帝王将相的吹捧,才使得王羲之有了“书圣”的地位,反正王羲之的地位摆在那儿,历代只要学行书,必是王羲之,这影响力是无人能比的。

草书:怀素、毛泽东。对草书缺少研究,但毛泽东的字看的还是比较多,特别前些年到处都有。看的最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向雷锋同志学习”、“人民日报”、“新华书店”等,其气势之雄伟,无人能比。

究竟谁能影响以后,我不是预言家,也不做推测。但纵观历史,就其影响力来说,应该还是王羲之。因为行书太普及了,也太大众化了。有这种先天优势,是它书体不能比拟的,所以还是王羲之的影响力最大、自持久。



王效钧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书法家的字有很多评判标准,因为存在大众接受的问题,写得最好的却不一定是最受欢迎的,最受欢迎的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

不过最受欢迎的,肯定是形态优美、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字体。我举一例,大家一定会喜欢:”吴中四才子”、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明代书法家文征明的行书,大家不妨一起来看看:


看,文征明这书法,真是字字珠玑,温润如玉,让人看了爱不释手啊!

各位读者朋友以为呢?喜欢的请点个赞呗!

更多书法技巧与精彩内容,请关注【麓风轩】

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麓风轩


我是一人。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有三位书法家的字比较受欢迎。

王羲之、欧阳询、赵孟頫三位书法家的字,非常的受欢迎并且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

书圣王羲之,他的字确立了书法审美的标准。

说到书法或者写字,避不开书圣王羲之,自唐太宗极度推崇王羲之之后有两个结果:

一、后世皆以王羲之的行书、草书为评判“好”的最重要标准。

二、书法逐渐成为一件全民都觉得重要的事情,而不只是少数人的爱好。

尤其是第二点,唐太宗加上王羲之让书法成为古代有价值的事情,字如其人和字因人贵都是因为书法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于行书方面,有很多人的困扰。《圣教序》和《兰亭序》都太优秀了,行书到底是以哪个为最高标准。

楷书典范,古往今来欧阳询。

首先我个人并不很喜欢欧阳询的楷书,不过还是承认欧阳询的楷书非常适合用于日常生活。

欧阳询的字一直很有地位,尤其是明清馆阁体(台阁体)的使用,欧阳询的楷书受到了极大的推广。

因为馆阁体,学习楷书由欧阳询开始,再学一些赵孟頫,成了书法中的一套标准流程。我们当代田英章田蕴章两兄弟为首的欧阳询楷书教育,能够做到如此大也是有迹可循的。

田英章和田蕴章两兄弟褒贬不一声望很大,不管喜欢不喜欢,我们现在书法教育中最受欢迎的就是欧阳询楷书。

元代冠冕,书画双绝赵孟頫。

历史上书画双绝有两人,一是宋徽宗,二是赵孟頫。后人称宋人书法尚意,直接点说就是字不够“端正”。唐之后,楷书有且仅有一个赵孟頫的楷书能够达到唐朝水平。


很多人都非常喜欢赵孟頫的字,灵动娇媚。我们当代书法除了欧阳询以外,学习赵孟頫字的人最多。

一人有感

我个人非常喜欢柳公权的楷书,王羲之的行书草书,张旭的草书。但是一个人是不可能楷书写得像柳公权,行书像王羲之,草书像张旭。

书法是一件非常有趣,有意义的事情,我们都会喜欢各个人的书法,但是人不能太贪心,不可能学会你喜欢的所有人。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一人笔记


古往今来,最受欢迎、影响最大的书法家,莫王羲之莫属。

王羲之诸体皆能,其中以楷书和行书最精,尤其是行书,对后世影响极深,并成为书法的主流。

王羲之对书法的贡献,在于他与其子献之一起,增损古法,创立了书法今形,并流传至今。

后世行书,莫不出于二王,即使是风格与二王明显不同的颜真卿,也是在研究王羲之的基础上,融入其他元素形成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天下行书,莫不出于二王,二王是源,而后世诸家是流,各门各派皆出自王羲之。

当然,历来也有人对二王书风存在异议,认为其略显纤瘦媚俗,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丝毫不影响他成为最受大众喜爱的书法家。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水乡l954


二王体系的字一般比较受欢迎


BJ


要说书法家首推“二王”,其次乃张旭。张长史的楷书压盖唐四大家、虞、欧、褚、陆。郎官石記就没有疑议,字形宽博伟岸用笔出规入矩,笔笔精到没有败笔,真是不食人间烟火啊!再看张旭传下来的草书更是令人叫绝,草书是一种纯艺术的书体,书写的是人生经历和阅历。也只有怀素和尚的草书能与张长史并论,自叙帖看上去象和尚们在作功课,一个个大光頭悲哀呀!真正写出了人生就是悲剧啊。谢谢书家教正。


无为大圣o


仔细看一下,这个版本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