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只是簡單裝飾?非也!看紋飾文化中關於牡丹的演變與發展

在我國傳統特有植物中,牡丹是不得不提的一種,而我國牡丹紋飾的裝潢方式,更是歷史悠久,

牡丹紋飾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徵的美學思想以及藝術表現,更對當代設計的領域發展有著重大的啟示意義。

而牡丹應用最為廣泛的,則是紋飾文化中,同時,紋飾文化中的牡丹,也表達了各朝各代,各種思想的交融,以及文化的淵源,在周敦頤的《愛蓮說》之中,曾經寫道過:“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從上文中,也能看出,菊花是隱士的代表,蓮花是君子,是高尚之士的代表,而牡丹則是代表著富貴、高貴,為統治階級的象徵及喜愛,而牡丹紋飾的應用也極為兩極分化,在宮廷與民間,牡丹紋飾的風格就迥然不同,十分明顯。

鮮明的階級性,與民族文化性一直流傳至今,成為了後世史學家們研究當朝文化的一個切入點,時至今日,中國牡丹紋飾裝飾已經演變為了一套固有的體系,為我國牡丹花的藝術創作提供了詳細的資料,具有著濃濃的參考價值。

牡丹只是簡單裝飾?非也!看紋飾文化中關於牡丹的演變與發展

商周時,紋飾進行貧富分化的區別,具有利於統治的禮治秩序;到了兩漢時期,因為絲路之路上的開放、交流,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學術壟斷,以及董仲舒倡導的“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君權神授思想,使得牡丹紋飾的象徵,變得浪漫且自由,樸質而生動;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傳入,中國本地的文化出現了多元化發展的局面,也帶動了其他不起眼文化的發展,也正由此具有女性特徵的牡丹紋飾在得以發展的同時,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可卻為牡丹紋飾的發展開了一個好頭,到了隋唐時期,國力強大,人民自信繁榮,牡丹由於被皇家推崇,牡丹紋飾具有大氣富麗、雍容華貴的象徵,民間亦有富貴心理的社會風尚;

宋元明清時期,牡丹紋飾風格多樣,富貴寓意莫不認可牡丹吉祥紋飾的具體體現,牡丹,是富貴、吉祥的象徵,被人視為繁榮和平的體現,在我國古代人們意識中的美好之物共有兩件,一是鳳凰,二是牡丹。

人們對於牡丹的喜愛出現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唐代以來,開始受到大眾的歡迎,在宋代被稱為福祿之花,隨處可見,遍地皆是牡丹紋飾,文人之間的對弈,更是十分喜愛用牡丹為題,歷經元明清三代牡丹紋飾經久不衰,在許許多多明清時期的傢俱上,最為常見也是最不可缺少的。

就是牡丹紋飾,經久不衰,並且多用做主要紋飾,在景德鎮瓷器上,牡丹紋是最為豐富多彩,有折枝牡丹纏枝牡丹等等等等,將牡丹的國色天香,雍容華貴,表現得十分詳細,同樣牡丹更表現了一種祝福,對家族美好的祝福,比如富貴長春,富貴平安,又或是金玉滿堂,若是真的翻閱過史料的話,你會發現,這些看起來和牡丹毫不相關的詞,其實都是與牡丹相結合而成的。

而牡丹,也憑藉著他的富貴意義,被稱為國花,成為了文人墨客們追求藝術的理想載體,喜愛花草之人,研究最透徹的便是牡丹,而藝術家們以著墨最多的也是牡丹,而牡丹,同樣是官途的一種祝福,唐代皮日休有詩寫道:“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牡丹被稱為“百花王”,故藉此表示最高官職,官居一品。“十全富貴”,牡丹圖上畫有十個古錢,期盼發財的意思,受到商人的喜愛。“富貴有餘”,鯉魚牡丹圖。或以鯉魚圖為背景寫上“富貴有”三字,“魚”與“餘”同音,也和“富裕”的“裕”同音。

唐代詩人孟郊,在金榜題名之後,起碼飛奔於長安大街之間,並且寫下傳世名篇:“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牡丹只是簡單裝飾?非也!看紋飾文化中關於牡丹的演變與發展

牡丹紋飾的演變與發展

、因為芍藥引發的牡丹文化

牡丹文化的發展最早起源於商周時期,而誰都沒有想到,牡丹文化的發展卻是從芍藥開始的《詩經·鄭風·溱洧》雲:“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這裡的“勺藥”即“芍藥”,歌集中男女相愛而贈之以芍藥。

這與當今世界戀愛中的男女贈送玫瑰以表達愛情相近,這表明芍藥(或許牡丹),超越了單純的藥用價值,具有審美價值和特定的文化內涵。憑藉著時間的記載本為芍藥的牡丹,它的意義超過了藥用價值,被人看作是美與愛情的體現。

開始做維穩式,出現於裝飾之中,到了春秋時期,隨著各諸候國的不斷改革,一個又一個國家開始變得強大,每一天都發生著新生的諸侯國凸起,舊的諸侯國滅亡,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文化的興盛。

百家爭鳴”的出現,預示著思想層次的大爆炸,使得人文思想越來越受到重視,諸如人物、花草、植物紋飾逐漸增多,而動物紋飾則越來越少,失去了神秘的性格,由此,牡丹紋飾開始出現,可作為大多數紋飾中的一種,它並沒有顯得有多神秘,只是稀疏平常的一種,沒能引起人們的重視。

牡丹只是簡單裝飾?非也!看紋飾文化中關於牡丹的演變與發展

二、由藥物轉變為紋飾

到了漢朝時期,牡丹依舊是作為藥物的一種,記載在冊東漢的藥物學著作《神農本草經》中載:“牡丹,味辛寒,主寒熱,中風,瘈瘲,痙,驚癇,邪氣,除症堅,瘀血留舍腸胃,安五臟,療癰創,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

吳普曰牡丹。神農、岐伯:辛。李氏:小寒。雷公、桐君:苦,無毒。黃帝:苦,有毒。葉如蓬相植,根如指,黑中有核,二月採、八月採,日干可食之,輕身益壽,名醫曰生巴郡及漢中,二月、八月採根陰乾,案雲白 ,牡丹也。

直到漢武帝時期,絲綢之路的打通使得東西方的文化有了直接的交流,在西方物品的紋飾中,花草紋飾顯得尤為漂亮,而在中國,許許多多的花草樹木都尤為漂亮,牡丹更是其中的一種,於是乎,卷草紋飾開始出現了。

而有了絲綢之路的出現,東西方的交流愈發的頻繁密切,兩地互通有無,西域藝術中的孔雀,葡萄,鴕鳥等新題材的傳入,使得東方的工匠們將這些吻樣打磨研究,再結合本體的特色,最終演變出了牡丹紋飾的組合寓意,

曾經出土了許多這樣紋飾的銅鏡以及裝飾品,成為了一件又一件無價之寶。

牡丹只是簡單裝飾?非也!看紋飾文化中關於牡丹的演變與發展

三、佛教盛行,帶動牡丹紋飾發展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時局混亂,政權更迭,每時每刻都有著新的國家建立,每時每刻也有著舊的國家滅亡,然而,就在這個社會發展幾乎停滯智的時期,

佛教開始由印度,傳入到了中國,佛教的傳入,使得佛教開始盛行。

關於佛教的美術發展,絢爛繪畫藝術開始得到了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停滯,卻造成了美術的發展,畫家輩出,他們積極參與寺廟、廟宇壁畫的製作,因為佛教講究因果循環,善惡有報,加之人們的封建迷信。

那個時期,因為佛教的傳入,無論是何種政權都比較尊重佛教,所以為寺廟製作壁畫,不僅不會受到迫害,還會受到良好的待遇,尊重,於是牡丹紋裝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藉著佛教的盛行,開始發展了起來。

那個時期,牡丹紋飾主要有兩種,分別是纏枝牡丹紋以及新創的折枝牡丹紋。纏枝紋,又稱“唐草”和“藤蔓紋”,南宋時古稱“萬壽藤”,之後稱之為“纏枝”,主要點是構成靈活自由,在波狀曲線的基線上,可以各種方向任意組合成各種形式,多數為二方連續紋樣或四方連續紋樣等,工藝美術開始發展。

而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然混亂,可它卻上承兩漢,下啟隋唐,起到了一個非常好的過渡作用。

牡丹只是簡單裝飾?非也!看紋飾文化中關於牡丹的演變與發展

四、牡丹紋飾在宋元明清的應用領域

牡丹紋飾的應用領域頗為廣泛,尤其是宋元明清時期,經過了南北朝時期的過渡,到了隋唐時期,牡丹紋飾開始了穩定的發展,到宋代達到了頂峰,宋朝因為經濟強盛,從而導致了文化領域的快速發展。

首先是,陶瓷,據

《中國牡丹全書》,宋代陶器上的牡丹紋飾主要集中在三彩罐、枕頭上,其所飾牡丹,花朵碩大、色彩明快,在宋代,瓷器主要用於生活用具,在民間廣泛應用,元代的瓷器則是以青花和釉為主要裝飾特點,牡丹為主要的裝飾題材,一直延續到明清兩代。

其次,在針織、衣物上,也有著許多的牡丹紋飾,深受大眾喜愛,尤其是女子恨不得每件上,都有牡丹。

五、牡丹在隋唐時期的應用領域

牡丹,發展與隋唐時期,並且開始走向成熟,那在隋唐時期,牡丹的應用領域都在那呢?

首先是金銀器,隋唐時期,牡丹紋飾主要應用於金銀器,在這個時期,牡丹紋飾的主要表現形式為團花、纏枝花紋,同時又與其他的紋飾結合。金銀器都運用鎏金的技法,使器物表面金碧輝煌,牡丹紋與其他紋樣的組合和諧統一,寓意豐富。

其次是銅鏡,唐鏡多采用自由體,生動活潑,富有變化,如對稱式,也多系相似對稱,在規則中又有變化。牡丹紋是常見的裝飾題材,或作花枝環繞狀,或作散點。團花格式團花一般佈置六朵,

稱為“簇六”。

牡丹只是簡單裝飾?非也!看紋飾文化中關於牡丹的演變與發展

牡丹的美好寓意

牡丹是詩經中的愛情之花,它就是東方的玫瑰,體現著男女之間的愛情,與生存繁衍的保障,牡丹,在隋唐時期開始發展,而後武則天廢唐立周,將牡丹定為國花,使得牡丹實現全民敬仰、推崇。

就這樣,牡丹徹底發展了起來,被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眾,發展到清代,舉國上下都對牡丹紋飾有著特別的鐘愛,十分認可,認為它是美好寓意的象徵,牡丹是中國的特有植物,起源於東方,而牡丹紋飾從一開始的初嶄頭角,到慢慢的演變,成為了一種特有的藝術,這一路的艱辛是有著相當的不容易的。流傳至今,牡丹紋飾依舊佔據著紋飾中的主流,在木製品傢俱,銅鐵製品上,隨處可見。

而拋去這些不談,與其說,牡丹紋飾是一種裝飾文案,是凸顯藝術美的一種方式,倒不如說,它是一種精神,是源於我國古代文人,古代畫家,古代藝術家們,對於傳統文化,鍥而不捨的精神,他們藉著古代記載,將牡丹紋飾,從最初的愛情寓意,到後來的一味良藥,再到後來的初顯鋒芒,一直到現在,那個隨處可見,含義悠久的牡丹紋飾。

牡丹只是簡單裝飾?非也!看紋飾文化中關於牡丹的演變與發展


而或許,正是因為南北朝時期的政權混亂,使得中華民族在另一個層面得到了突破,也正是因為社會動盪,讓報國無門,居安思危,扼腕嘆息的文人、藝術家們,藉著壁畫雕刻,抒發自己胸中的憤慨,鬱悶,以及一腔熱血吧,總之,或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正是因為與此,才為後世提供瞭如此深遠的牡丹紋飾。

它具有鮮明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徵表現,它的藝術思想和美學表現,對當代藝術設計的諸多領域都具有著可貴的啟示意義,中國牡丹紋飾是中華民族留傳下來的豐富而動人的裝飾藝術,具有中國傳統特色。對中國牡丹紋裝飾特徵的演變的研究,就是探索中華民族的人文思想與審美觀念。

而同樣,誰又能想到,擁有如此意義的牡丹紋飾,在四千年前的周朝,會是那樣的不起眼,那樣的不受人重視呢?就好比是金子都會發光,牡丹紋飾就是這樣的一顆金子,在日曆時的長河中,爆發出了它的光芒,闖入了世人波瀾不驚的歲月,裡成為了難難以磨滅的文化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