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艺术爱好者,你认为创作艺术与欣赏艺术,两者之间,哪个更容易些?

影影圈圈


这是两个不同次元的存在,为什么这么说呢?文化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根据不同的社会阅历,教育层次、眼界开阔、知识广博等,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所以我们中国古人早已放有定论:“文无第一,武不从二”。

先说艺术创作

首先这个世界上没有那种事情更容易一说,都不容易。所以作为创作这一块,都是一点一滴慢慢成长起来的。文化艺术的创作过程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这里面有着你坚持的执着,专业领域知识结构不断地丰富,对事物的独到看法和见解,当然还需要有一点点与之相关的天赋,这样相对就更容易一些。

对世界的看法

那到底什么是艺术创作呢?说到“创作”我们脑袋里面首先浮现出的就是绘画、音乐等等。其实创作就是“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简而言之就是把它用某种方式完美表达出来的。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怎么表达出来,那你就要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有文字、有绘画、有唱歌、有音乐、有舞蹈等等。其实,从人类自己来说,从出生、生存、成长,其实每个人都在创作“一种”艺术,用着自己独特的方式。

为什么

说到创作,就有必要谈谈你的“目的”。就是因为什么你要从事这样的创作?好的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洗涤人类的灵魂”。让别人领略到真正的“美”。纵观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文化艺术创作作品,无一不是体现着这一点。只有这样,你创作的作品才有存在的意义。才能影响更多的人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好的创作,就能净化好多人类的思想灵魂。

所以“创作”真的很不容易。

再谈艺术欣赏

有些人可能会说艺术谁不会欣赏,觉得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孰不知中国成语“对牛弹琴”说的是什么?说的就是这个。要论欣赏,你得先有与之相当的“境界”。否则就是“鸡同鸭讲”,你在“弹琴”,牛在“吃草”。这就存在一个欣赏水平高低之别。

用我以前文章中的一段作此回答:

譬如说,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你能欣赏此字吗?

恕我汗颜,若不是了解相关背景情况下,在我眼里就是一副毛笔写的字。

你也会觉得好,但是你说不出来。此时何谈欣赏。

没有同此相当高度,如何能契入颜真卿在祭侄灵前写下此稿时,是何等的极度悲愤。

怎能领略 “长歌当哭,泣血哀恸,一直至末行‘呜呼哀哉尚飨’,令人触目惊心,撼魂震魄。”之境界。

所以欣赏水平是和人们自己的修养相符的,只有这样。有些东西才能引起你的共鸣。

不同修养见识的人看相同之东西,欣赏的意境是不同的。

再譬如,中国国画的意境是跟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文学修养一脉相承的。

所以想要感受国画的意境你得有这方面的造诣或者最起码要多了解与之相关的知识信息。

而西方艺术更为注重体现的是宗教信仰禁锢和个人思想的解放方面的表达。

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内涵,不同之内涵表述不同之境界。

故,能创作和能欣赏都是非常不易之事,不管那样都要多多去积累自己生命的厚度,才能为之。

千古知音

附历史上“创作”与“欣赏”最完美的例子以结此答: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以上是为拙见。若有异,望求同存异,互通有无。谢谢。


南途北寻


当然是创作艺术的更难!

大学时,我曾经到一家饭店的后堂去勤工俭学。主要是洗洗碗筷,但有时候前堂客人多了,忙了,我也会帮着打荷——就是切切菜,装装盘。再后来,与后厨的师傅们熟了,偶尔也会掌勺、颠锅做工作餐。



掌勺、颠锅后,我才切身感觉到做一名厨师多么累,多么难——十几斤的铁锅,且都是没有把子的双耳锅,这种锅本身的分量就很重,再加上猛火灶的催促,你得不停地颠锅,否则,锅里的菜很快就糊了。一顿工作餐做下来,两只胳膊酸痛无比,再加上大夏天,天气炎热,靠近猛火灶,温度都在60度以上,其工作环境之恶劣,可想而知。

我做工作餐时,没有客人催菜,可以慢慢地做;而大厨们为客人炒菜、烧菜则紧张得多,在这样争分夺秒的情况下,大厨们还得保证菜品的口味和质量。不然的话,客人便会投诉甚至退菜。

我觉得,饭店的大厨就是一名艺术创作者,而食客们就是艺术欣赏者,谁难谁易,是明摆着的。

饭店的大厨与艺术创造者虽然不是一个行当,但其间的道理是相通的。

如果说,用大厨作比喻有些牵强附会;那么咱们再来看看达芬奇创作他的著名油画作品——《蒙娜丽莎的微笑》。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的微笑》光画一个唇线便花去了10年多时间,为此,达芬奇还发明了“晕涂法”这一绘画新技巧,可谓匠心独运。为了让模特微笑,达芬奇想尽了办法去解开模特的心结。


而对于欣赏这幅油画的人来说,看一遍看不明白,你回来后,可以去读一读相关的评论文章和简单地学习一些有关西方油画鉴赏方面的知识。欣赏者学习一些的艺术普及知识与画家在一张白纸上创作一幅名画,怎么可能同日而语呢?



总而言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创作一幅作品或者某一个艺术精品是非常难的;而欣赏者要理解艺术品,可以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二者的难易程度不在一个层面上。


老梅寻梦


你好亲,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

创作艺术,欣赏艺术,哪个更容易?

大家普遍以为,欣赏艺术很容易,欣赏一件艺术品,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就行了

而创作艺术的艺术家,要创作一件艺术品是相当不容易的

对于绘画创作而言,创作一幅大型油画,是很不容易的,耗时间,耗精力,耗光脑细胞

要创作一件经典流传,流芳百世的经典名画,更是难上加难,比登天还难

创作一幅经典传世画作,不仅仅是画家基本功扎实深厚的体现,更是画家几十年文化底蕴,基本功的沉淀

最重要的是,每一件经典传世画作,都有创新之处,开拓了前辈没尝试过的一种新画风,引领了一个艺术时代

创新何谈容易,创作完成后还不一定能成为传世作品

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画作很创新,如果不是去世后被弟媳挖掘自己的艺术品,估计梵高的作品就会很可惜地淹没在西方美术史历史的长河中

所以,创作一幅经典传世作品,并不仅仅是画得好,有想法,有新意这么简单,更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因素

欣赏艺术,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

如果你仅仅是一个欣赏艺术的观众,欣赏艺术很简单,欣赏一件艺术品,欣赏不来的艺术品,比如抽象油画,不欣赏也罢

如果你想成为美术评论家,美术理论家,美术史学家,那么欣赏艺术就不是简单的事了

美术评论家,不仅仅是欣赏一件艺术品,而且还把这件艺术品带给自己的艺术感悟,结合自身的文化底蕴,艺术修养,艺术品味,撰写许多篇艺术类评论的文章,艺术鉴赏方面的文章

如果一个美术评论家,对美术作品没什么艺术感想,视觉观感的话,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如果一个美术评论家,自身文化底蕴很浅薄,艺术知识很狭窄,艺术品味不高雅的话,写出的文章也不会有深度



所以个人拙见,画一幅画也许不是很难,技法成熟即可,但是要创作一幅传世经典作品,不仅仅是技法成熟那么简单了

艺术欣赏,如果自身文化底蕴不高,艺术知识不丰富,艺术审美品味不高雅的话,你也欣赏不出一件艺术作品最深沉的境界

回答完毕

我是艺术狂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如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疑问,欢迎私信

粉丝们,头条朋友们,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高见呢?


艺术狂人2


创作艺术与欣赏艺术是实践与感悟的对比,首先,创作艺术也是人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的表现,人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景象产生联想而得到创作灵感,它可能是个人思维创作的成果,是经过长时间历练的,而欣赏艺术可能相对来说,可能是单纯的欣赏,在作品上感受作者的内心想法,更深一层,很难说明谁更容易。

创作者要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感受,也要表达出艺术精神,引起观者的共鸣,其实,对于一个不懂得欣赏艺术的人来说更难理解其中的含义,懂得艺术欣赏的人,会通过自己的猜测,尝试去了解这作品的创作理念,创作者要表达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的方式表达出来,好的作品需要懂得欣赏的人,其实也是不容易。例如在毕业创作展览,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作品,即使自己也是艺术爱好者,也会以自己的眼光去看,面对好的作品,我们也会觉得很难得;创作艺术是创作者的实践,而欣赏艺术是他人的感官欣赏,这两个不在同一方面,但是,这是一个作品的实践成果,好的作品需要创作者的匠心创作,需要欣赏者去评价,去欣赏,这也是一个实现价值的过程。

创作艺术与欣赏艺术这是一个实现艺术价值的过程,没有真正清楚明白其中,哪个更容易一点,用心创作,用心欣赏,挖掘出作品的灵魂价值。


六月小夕


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既独立存在又相互关联,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画家与美术评论家,画家能依靠娴熟的技艺创作出雅俗共赏的绘画,但美术评论家大多数不会画画,只会品评绘画作品的好坏,还可以对画家提出一些宝贵意见,促使画家改进创作方式和提升创作能力。

实际上,有能力进行艺术创作的人,必定拥有较高的艺术欣赏能力,要不然,他无法站在欣赏者的角度,进而创作出让欣赏者产生共鸣的作品。

从这个角度来讲,艺术创作要比艺术欣赏的难度更大一些,它综合了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是一个人全面能力的展现。

艺术创作的难度在于,首先,艺术家要刻苦训练自己的基本功,当基本功非常熟练时,才有能力进入创作层面。再者,在创作时,艺术家既要忠实地体现个人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还要考虑欣赏者的接受能力,甚至还要讨好欣赏者的审美趣味,要不然,创作出来的艺术很难得到大多数观者的认可。

最后,艺术创作跟工业流水线生产完全不一样,每创作一幅作品都要避免雷同性和重复性,这就需要艺术家不断改变艺术技巧,艺术语言,以及艺术视角,要把颠覆自己从前的艺术作品当做常态,对大多数艺术家来说,坚持这样做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们会看到,许多艺术家多多少少都有重复自己的影子。

相对来说,艺术欣赏就要简单多了,艺术欣赏不需要欣赏者去掌握复杂的创作技巧,只需要具备必要的美学理论知识和艺术常识就足够了,它们是标准化的,在欣赏时,可以套用。

艺术欣赏就像检验员检验产品的质量,用质量标准去衡量产品,若某些方面没有达标,就可以认为不合格。


鸿鹄迎罡


这个问题就好比,站在台上演戏的人轻松,还是坐在台下看戏的人轻松?估计99%的人都会说肯定是坐着看戏的人轻松啊,那1%的人就是台上演戏的,并不是很轻松啊,当然了,一切的前提都是以创作出好作品,欣赏懂好作品为主,这也是我们讨论创作艺术与欣赏艺术两者之间,哪个容易些的核心,

创作艺术与欣赏艺术

从古至今,艺术经历了很多个时代,每个时代背景下的艺术都有关联又有不同之处,本身艺术就是一个继承传承的过程,然而,艺术发展到现在,可以被称之为“名作”的作品越来越少,旷世杰作更是为零,既然名作少之又少,旷世杰作已经为零,那么就可以说明,艺术创作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



至于现在为什么艺术名作那么少,说起来,话就多了,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只好简单的一句话概括:没有艺术名作,那都是当代艺术家的责任,毫不客气的说,当代艺术界乱象丛生,以“炒作”为潮流,谁的名气大作品卖的价钱就高,也就是好作品,“金钱”成为了衡量艺术作品好坏的唯一标准了,可悲!


那么为什么说欣赏艺术作品要显的比较容易呢?这分析起来,就简单了,因为古代有很多的名作存在,当代作品与古代作品两者之间做个对比,就知道孰优孰劣了,或许有人会说,时代不一样了,艺术的风格肯定也不一样,这不能对比,如果有这样的想法,那艺术认知、审美能力就太低了啊,

任何时代的艺术都要有传统文化的基础,当艺术完全没有文化属性,那又还有什么意义呢?艺术要反映哲学、科学、时尚等元素,必然要有文化底蕴,而作为一个只欣赏艺术的人,只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以及艺术基础知识,就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也就可以判定一件艺术作品的好坏如何,好作品是有很强烈的感染力、征服力、震撼力的,



诗夜城主


当然是欣赏艺术作品更难!我的理由如下:

1、谜语与谜底

艺术品首先是由艺术家完成创作,然后才会让喜爱艺术的人观赏,这一过程顺序就天然得把创作者和欣赏者分隔开来,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就像是他抛出的谜语,观赏者须猜得出谜底才会与创作者共鸣,才会理解艺术命题。

要想猜得出谜底,不光要理解面前艺术品的艺术命题,还须具备对所观赏艺术品类的起码认知,而偏偏艺术的品类又不计其数,欣赏者又如何统统都能掌握?

2、时间

创作艺术作品时间不限,可以控制,期间可以充分揉进艺术家的艺术才华,不满意还可重新来过,而观赏艺术品的人只有一次机会,看不懂就真的是看不懂了,再看也还是不懂。我曾经看过一次书法展览,大厅里上百幅作品,我就只看懂了一两副作品,这当然不能说人家书法家们造诣不到位,实在是我的欣赏水平有待提高。

3、爱好与职业

一旦掌握了某种艺术,创作其实是一件很容易、很惬意的事情。我想大多数搞艺术的人都会有这个感觉。我本人一天创作十幅作品不成问题。可是我发现许多人都看不懂我的书法,有的甚至说我是天师画符,这足以说明欣赏艺术的确要难于创作。

虽然听上去欣赏艺术品的确更难,但创作艺术与欣赏艺术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缺一不可。作为艺术爱好者,更需要自觉去提高自己在这两个方面的知识素养。

回答就到这里,随文附上我的近期书法作品三幅,请列位方家点评,永书谢过。



永书101


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是相互联系和对立的统一,有艺术创作就有艺术欣赏,也就是艺术家和欣赏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结合的统一。作为艺术爱好者来说,艺术欣赏比较容易,艺术创作却很难。



一、艺术家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应该是艺术价值高、审美欣赏性、对社会和人们影响很大的艺术作品,为人们提供了艺术上的精神享受。艺术家应具备过硬技法功底,过硬的艺术技法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艺术创作具有很大难度的复杂性,是普通人难以胜任的专业技能,所以艺术创作比艺术欣赏难度要大的多。



二、作为艺术爱好者来说,艺术作品的欣赏相对于艺术创作比较容易,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的专长,是艺术家专业之事。对于艺术爱好者来说,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要有一定的艺术专业的理论知识、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审美感受力等,才能欣赏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艺术家是传递艺术主张、审美情感、艺术风格具有反映时代风格的审美理想。艺术欣赏者是以自己的审美情趣、思想情感、欣赏能力,理解和品味出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无限的艺术风格。


黄智637


我认为欣赏更难些,但是,这里不包括那些不懂装懂的人。



即便是书法家也不一定是一个最优秀的书法欣赏者,作为一个优秀的书法欣赏者,不仅需要有丰富的书法实践,还需要拥有高超的书法理论作为欣赏的强大后盾,不然,你的欣赏就是空中楼阁,水月镜花,经不住有水平的人推敲。



不要小看书法欣赏及评论,从每个字到整篇的作品,笔法,章法,墨法那个不熟识能行啊,从牵丝呼应到飞白气韵自己都没有弄明白就哇喇哇喇地议论,现代社会,百姓都可以参与的媒体,即使这个人不成,那个人也不行,终究还有行的吧!只有底气足的人,才能让人心诚悦服!


欣赏书法是有层次的,最端的欣赏,评论,需要高端的技法及学识,理论,没有底蕴,只能是一个低端的议论者!


一笑貫长天


两者比较,个人认为创作艺术较为容易,欣赏艺术较难一些。

欣赏艺术是需要灵魂的共鸣

首先,我认为,欣赏艺术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我们以绘画作品为例。

第一阶段,我们欣赏的是画作的绘画技巧,绘画特点。因为,画有不同的种类,更有不同的绘画手法。

当我们面对一幅画作的时候,我们先是大致观赏一遍,然后指出它是哪种风格、哪种流派,然后,我们再去分析这幅画创作者用了什么样的绘画手法,绘画技巧。

其实这一阶段相比较起来较为容易一些,而第二阶段才是最难的。

第二阶段是灵魂的共鸣,是我们个人的灵魂与艺术家灵魂的共鸣,而这一切都要发生在艺术作品中。

比如,在我们欣赏完一幅画作的风格特点以及画家的绘画技巧后,我们需要的就是感受这幅画传递了画家怎样的情感。

对于画家来说,或许他们所有画作的绘画技巧都是一致的,但是他们每幅画所表现出的思想情感是不一样的,或者高兴、或者失望。或者乐观、或者抑郁,等等。每一幅画作都是画家情感的表达,更是画家灵魂的寄托。

欣赏绘画技巧容易,但是欣赏画作所流露出的画家感情、情绪就相当困难。并且,最困难的还在于每一个画家、每一幅作品所孕育的感情都不一样。

总之,从绘画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当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找到与艺术家的共鸣是最难的。

在我看来,艺术之所以是艺术,不仅仅是因为神奇的技巧,独特的表现形式,而更是艺术家本身情感的一种表达,通俗地讲,就是,艺术家是将自己的情感、思想通过一种“独特的美”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创作艺术是融入自己的灵魂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创作艺术,其实,创作艺术,我在上文已经说了,就是以一种美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给自己的灵魂寻找一个寄托,在一件东西或者一种表现形式上烙上属于自己灵魂。

创作艺术其实也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与欣赏艺术差不多,一是学习创作技巧,二是融入自己的情感。通俗地讲就是以自己的创作风格融入自己的情感。但是,做不同的就是,自己创作的艺术是融入自己的艺术,而不是他人的。

在我看来,没有融入自己情感的艺术不是真正的艺术。

总而言之,创作艺术与欣赏艺术就好比一个是自己为自己的作品注入灵魂,而一个是通过其他人的作品与其发生灵感的共鸣。

因此,我认为创作艺术较为容易一些。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