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學:成功的孩子離不開成長型思維模式

在斯坦福教育理念中,關於“成長型思維”與“固定型思維”的概念,被公認為近幾十年最有影響的心理學研究之一。

什麼是成長型思維&固定性思維?舉個栗子。

老師在黑板上寫了一道小有難度的數學題,固定型思維的學生會因為題目很難,默默地低下頭,不敢嘗試,害怕失敗。而成長型思維的學生,雖然認為題目有難度,但繼續努力思考,把題目當成是一次挑戰,哪怕失敗了也關係。


斯坦福大學:成功的孩子離不開成長型思維模式

固定型思維與成長型思維的區別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做事不易放棄,他們認為“努力”比“天賦”更重要,在遇到困難和挑戰時更加樂觀積極,他們相信自己的不懈努力,能夠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最終走向成功。


成長性思維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它可以通過後天的引導和培養來獲得。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的思維方式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所以想要培養孩子的“成長性思維”,家長在平日與孩子交流過程中,要做好“成長性思維”的代言人。

比如,

當孩子遇到困難說:“這太難了,我不會。”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換個思路

“問題有很多種解決方法,這個不行,再換個方法試試?”

當孩子犯了錯誤說:“我又做錯了。”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換個思路

“雖然這次錯了,但以後我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斯坦福大學:成功的孩子離不開成長型思維模式

引導孩子換個思路

當孩子想要放棄時說:“我不擅長這個,我做不好。”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換個思路

“只是訓練不夠而已,不如堅持練習一段時間看看。”

思維模式決定行為方式,當孩子能以更積極的態度看待挑戰與失敗,就更能從努力的過程中享受到樂趣,更容易尋求幫助,更樂於接受挑戰,人生也就增添了更多成功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