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巧不成書!執行幹警恰好下沉到雙方當事人所在小區,並發現……

無巧不成書!執行幹警恰好下沉到雙方當事人所在小區,並發現……


當前,疫情防控仍處於關鍵時期,寧波兩級法院大批幹警持續下沉到基層,參與疫情防控工作。他們在奔赴一線之餘,利用輪休時間抓緊做好本職工作,努力實現“一手抓防疫,一手抓辦案”。

當然,有的下沉幹警會更“幸運”一些,因為,他下沉的社區,正好住著他承辦案件的雙方當事人,那個案件還恰好是讓他頭疼的案件,於是,“兩手抓”的故事順理成章地上演了……


老鄰居因借貸糾紛打官司

從去年10月開始,一起執行案件,就一直懸在寧波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人民法院執行幹警張科士心頭。該案的申請執行人張靜與被執行人王梅本是鄰居,兩人低頭不見抬頭見,卻因一起借貸糾紛鬧得不可開交,大有老死不相往來之勢。

王梅從2017年開始,多次向張靜借錢,因相識多年,又住對門,每次借錢都是有求必應。2018年,張靜無意間得知王梅除了向她借錢之外,還在好些人處有借款,她覺得有些不對勁,再一打聽,竟聽說王梅可能在賭博。


張靜決心不再出借,不僅如此,還再三催促王梅歸還尚欠的十萬餘元借款,並於2019年2月訴至高新區法院。該案審理期間,王梅從未現身,故無法主持調解,法官只能作出缺席判決。


執行幹警“追蹤”到社區

2019年10月,張靜向高新區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負責辦理該執行案件的張科士數次召集雙方到法院調解,可兩人只要一碰面,就開始大吵大鬧、互相指責,每次都鬧得不歡而散。期間,王梅還因未如實申報財產被拘留了15天。

儘管如此,王梅還是不願意還錢,解除拘留後,她幾乎每天都到法院來找張科士,不是控訴法官判決不公,就是哭訴自己的悲慘遭遇。除夕前一天,張科士還在耐心開導她,溝通還款事宜,但仍無果。

農曆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洶洶而至。張科士主動請纓下沉到一線參與疫情防控。巧的是,他所在的小區正好是張靜、王梅居住的小區。

忙碌的防疫執勤之餘,張科士還心繫辦案。因疫情防控期間需儘可能避免面對面交流,他就通過電話分別與兩人聯繫,問一問兩家人防疫的情況,再試探性地聊一聊還款方案,還教會六零後的她們使用移動微法院,溝通交流更方便了。

無巧不成書!執行幹警恰好下沉到雙方當事人所在小區,並發現……

張科士在小區樓前指導申請執行人使用移動微法院並做調解工作


特殊時期的“冰雪消融”

令張科士意外的是,兩位當事人看似冰封三尺的關係竟然在這些日子裡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自從在法院打完這場官司,住對門的張靜和王梅早已互不理睬,即使碰巧開門撞見也視若無睹。但由於疫情期間,各小區實施出行管制,一戶家庭每兩天只准許一人出門,實在是因為生活所需,兩家人不得不互幫互助。

轉機出現在一次“倒垃圾”事件。王梅一開門,看到對門的張靜也拎著垃圾袋要出去。“你別去了,我幫你丟了得了,不然又得浪費一口罩。”王梅一面說著,一面拿過張靜手中的垃圾袋往樓下走去。就這樣,你幫我扔個垃圾,我替你帶點蔬菜,你向我借壺油,我給你送袋米……兩人的矛盾就這樣在一點一滴、一來二去的善意中漸漸消弭。


防疫辦案兩手抓

注意到這一點之後,張科士果斷抓住契機,藉著上門發放出入證明、辦理甬行碼的機會分別給兩人做調解工作。

無巧不成書!執行幹警恰好下沉到雙方當事人所在小區,並發現……

防疫執勤間隙,張科士通過移動微法院聯繫當事人

這一次,張靜與王梅不復當初的敵對。一個主動表示理解,對方有困難可以晚一點還錢;另一個則表示,這錢必須還、立刻馬上還。

3月3日中午,在小區門口給出入居民測量體溫、詢問登記的張科士收到一則來自移動微法院的消息,打開一看,是張靜發來的:“被執行人已經全部履行了法律義務……”

無巧不成書!執行幹警恰好下沉到雙方當事人所在小區,並發現……

申請執行人在移動微法院中請求結案

沒等看完,只見張靜疾步走來,笑逐顏開地高聲說道:“張法官,錢已經都還我了,您可以結案了,我等不及,想著應該親自跟您來說一聲!”

這時,張科士的手機響起。“感謝張法官這麼關心我們,給你添麻煩咧。”王梅在手機那頭說。(當事人均為化名)


無巧不成書!執行幹警恰好下沉到雙方當事人所在小區,並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