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智库丨一连三次大选,以色列组阁困局为何难破?(下)

东方智库丨一连三次大选,以色列组阁困局为何难破?(下)

东方智库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转载请联系电话即微信号19916759390。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东方网立场。


组阁如何进行?

按照以色列宪法,在议会选举结果公布后的一周内,以色列总统将根据与议会各党派协商的结果,授权议会第一大党的领导人组建新一届政府,并任命其为政府总理。此次入阁的政党共有8个,分属不同的政治派别。选票未达到总投票3.25%的“门槛要求”的政党,则无法获得议席。

东方智库丨一连三次大选,以色列组阁困局为何难破?(下)

图片说明:内塔尼亚胡接受记者采访。(来源:新华网)

按照宪法规定和惯例,显然此次会首先由内塔尼亚胡再次出面组阁。首先是联合议会中的所有右翼和极右翼政党,包括沙斯党 (9席)、联合妥拉犹太教(7席)、去年9月新成立的亚米娜(6席),但合在一起只有58席,无法凑够61席。如果拉拢说服其他政党,棘手问题依旧:其他政党中属于以色列中间派立场的蓝白党,与利库德集团等右翼政党政见不同,特别是甘茨与内塔尼亚胡势不两立。当然甘茨也早就表态了,如果利库德集团摒弃被指控起诉的内塔尼亚胡,双方可以合作组阁,组成以色列全面包容性的新政府,共同管理发展以色列。而利库德集团为首的右翼和极右翼阵营则死保内塔尼亚胡,甘茨的联合组阁梦无法成真。

倘若内塔尼亚胡想与阿拉伯人的“联合名单党”合作,也没有可能,因为双方在政治上尤其是阿以关系上水火不相容,最近内塔尼亚胡为竞选故意对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等国军事袭击,更破坏了这种合作的可能性。内塔尼亚胡与“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党在政治立场上可以协调,但该党领导人利伯曼与内塔尼亚胡不睦,不愿与其为伍,尤其不愿轻易在此关键时刻站到利库德阵营一边。加上该党与利库德阵营中的的极端正统教,在他们的后代是否可以豁免服兵役的问题上立场相左,也组阁不成。

按照宪法规定,获任首先组阁的政党领导人,可以有6周42天的时间优先组阁,当然特殊情况下时间也可调整。如组阁不成,则总统任命其次领先的政党或联盟领导人组阁,时间为两周。如果两者都组阁不成,则只能通过议会投票,解散议会,再次大选。

按照蓝白党的获票率,甘茨在内塔尼亚胡再次组阁不成的情况下就可以组阁,甚至如果甘茨有把握并已协调好相关政党,率先凑满和超过了61个议席,也可以赶在内塔尼亚胡之前向总统要求组阁。

目前甘茨正在跃跃欲试,并放出这样的风声。但甘茨要组阁,同样遇到内塔尼亚胡的棘手问题,因为无论蓝白党还是其本人,与其他几个政党实际都不大可能合作,因此只能在内塔尼亚胡再次组阁失败的情况下,以蓝白党为首的各政党出于共同利益和需要,商议联合组阁。但以色列舆论大多认为,至少目前看这种合理性和可能性都不大。

这样看来,不排除以色列在经过三次大选后,依然组阁不成。

组阁僵局原因何在?

以色列面积不大,人口不过900多万,但政党林立、政斗激烈。以色列为何屡屡走不出组阁不成的政治怪圈,主要有三大原因。

东方智库丨一连三次大选,以色列组阁困局为何难破?(下)

图片说明:内塔尼亚胡计算议席。(来源:以色列时报)

一是源于宪法。以色列宪法规定,凡符合宪法规定条件的个人和团体,均可登记注册政党,提出自己的党纲,践行自己的路线。目前以色列至少有40多个较有规模的政党,而且这些政党的名称经常更换。如此次入围的极右翼政党亚米娜党,是在去年9月以色列大选前才与其他不同名称的党派分化组合后匆匆成立。以前有名的以色列工党,现在也已经改名,而且党员成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最新名称为以色列“工党—格舍尔—梅雷兹”党。因为以色列政党林立,政见不同,政斗也就自然不断。

二是限于宪法。在不少其他国家,联合组阁很普遍,缺少1—2个议席也许可以轻松谈妥,但在以色列不成。宪法明确规定,一旦政党参加了大选并获得了议席,该党党员就不能个人“叛变”,被其他政党拉拢入阁。除非该党三分之一以上的党员都投票表决要脱离该党,参与其他政党的联合组阁方可。也因此,即便内塔尼亚胡在蓝白党、“我们的家园以色列”党甚至在“联合名单党”中,都有人脉关系和个人朋友,也无法将他们拉拢入阁。而各党内部也都有严明的纪律。因此即便相差一个议席,实际上也无法操作。

东方智库丨一连三次大选,以色列组阁困局为何难破?(下)

图片说明:以色列建筑工人戴上口罩防疫情。(来源于社交媒体)

三是彼此政斗以色列自建国以来就因党派林立而组阁艰难,从过往看,任何一党在大选中获得超过38个议席的情况几乎没有。此次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获得36个议席,已经是内坦尼亚胡执政以来,利库德集团获得的最多议席数了。

进入以色列议会的各政党特别是各政党领导人,不仅在内政外交、经济社会、宗教文化等方面各有主张,互不兼容,而且在个人关系上既有历史纠葛、恩怨情仇,也有其他利益掣肘。如现在以色列的几个主要政党的领导人,都曾是当年以色列政府的阁员,有的还当过政府部长,各有一套。不仅有丰富的从政经验,而且有丰富的从军经验,包括内塔尼亚胡、利伯曼和甘茨等。他们之间有的曾是上下级关系,有的曾是同僚,也因此彼此熟悉了解,互不服气,从而决定了彼此间没完没了的历史与现实争斗。

东方智库丨一连三次大选,以色列组阁困局为何难破?(下)

图片说明:“以色列我们的家园”党领导人利伯曼。(来源:以色列时报)

对以色列政斗不断和组阁不断夭折,以色列总统里夫林已经很不满意,甚至公开表达了愤怒。据《耶路撒冷邮报》报道,去年9月22日,里夫林主持了以色列9大政党的领导人会议,讨论谁将被推选为新政府领导人,他奉劝各位以国家利益、安全和发展为重,尽快“建立一个能够再次为以色列及其民众服务的政府”

,并表示将“尽我所能防止另一场大选”。里夫林为内塔尼亚胡和甘茨之间的组阁分歧亲自进行了调停,把他们手拉手拉在一起,但刚一松手,他们之间又分道扬镳了。其实如果利库德集团和蓝白党合作,组阁将易如反掌。

里夫林指出,以色列“目前的僵局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过渡政府严重限制了政府为以色列公民服务的能力,也限制了我们面对政治、安全和经济挑战的能力”。

在今年3月2日再次大选日当天,里夫林公开表示,他为以色列政客之间的分歧变得如此严重、以至于在过去的两次全国大选中未能组建联合政府,“感到不安,甚至感到羞耻……我们不应该走到这一点,我们不应该进行另一场可怕的、肮脏的选举活动,就像今天结束的(投票)那样,我们也不应该得到这种永无止境的不稳定”。可并无实权的里夫林,面对以色列的所谓民主选举和政体,他又能怎样?(本文作者为东方智库首席研究员)



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精彩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