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版纳:最纯正的傣味藏在雨林里、小河边、火塘旁


风味版纳:最纯正的傣味藏在雨林里、小河边、火塘旁


梦幻、遥远、神秘是多数人对版纳的印象,对于这里饮食的印象好像同样如此。


版纳拥有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热带雨林,森林覆盖率高达80%,傣族是这里的主体民族,在网红美食层出不穷的今天,傣族的特色美食却依然保持着它的本真和质朴。


风味版纳:最纯正的傣味藏在雨林里、小河边、火塘旁


生活在热带雨林的民族,无疑会获得大自然格外的馈赠,热带雨林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出各种各样的食材。


美味野菜

野菜是傣族人餐桌上最常见的食材,雨林里、田地里、小河边,随时随地都能采集到野菜,种类繁多,据统计,版纳的野菜多达300多种,所以在傣族集市上出售的野菜往往比种植的种类要多的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竹笋、蕨菜、苦凉菜、鱼腥草、臭菜、刺五加等。


风味版纳:最纯正的傣味藏在雨林里、小河边、火塘旁


傣族人生活中的食材主要靠采集和渔猎为主,所以在傣族的村寨里,几乎没有任何一户人家有菜园子,因为眼前的热带雨林就是他们最大的菜园子,随便出门走一趟,食材就回来了。


野臭菜是版纳的特色野菜,更是傣族人招待贵客的一道特殊美食,其实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羽叶金荷欢,至于为什么还叫臭菜,大概是因为它有着一种独特的气味,这种气味主要是原料上繁殖的一种霉菌形成的,具有开胃助消化、增进食欲的效果,它属于豆科多年生植物,不属于蔬菜,样子细细长长的,还长着细细的小叶,倒像是一种蕨类。


风味版纳:最纯正的傣味藏在雨林里、小河边、火塘旁


春天是吃野臭菜最好的季节,现在正是野臭菜嫩芽抽条的时候,山林里随处可见,傣族人吃野臭菜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和鸡蛋一起吃,野臭菜炒鸡蛋、野臭菜蒸鸡蛋,野臭菜鸡蛋饼。


风味版纳:最纯正的傣味藏在雨林里、小河边、火塘旁


野臭菜的蛋白质含量高达8.95%,与鸡蛋一起烹调相得益彰,野臭菜鸡蛋饼是招待宾客的常见菜品,黄绿相间的配色,让菜的意义变得一下子隆重起来。


野生菌天堂


野生菌是云南饮食中的一大特色,据统计,在中国可食用的真菌有900多种,而云南的野生菌就约占其中的89%,野生菌多长在山林里,版纳的热带雨林便是野生菌生长的最佳之地,独特的气候非常适合野生菌生长,当地人喜欢称野生菌为菌子,读音“见子”,这是一种在地面上繁殖的真菌,雨后的雨林随处可见各种野生菌,尤其是在雨季,野生菌的数量更是多,像鸡枞菌、大红菌、青头菌、牛肝菌、松茸等。


风味版纳:最纯正的傣味藏在雨林里、小河边、火塘旁


每年6月,版纳的雨季就开始了,这个季节的山林是宁静而诗意的,一切都氤氲在细雨里,但是这样的季节并不会让人心烦,反倒会有一种空山新雨的清爽,而这个时候的雨林里,万物生长,就像童话世界一样,而各种各样的野生菌就是童话世界里的蘑菇房子。


风味版纳:最纯正的傣味藏在雨林里、小河边、火塘旁


雨后,当地人便三三两两进山去拾菌子,对于当地人来讲,菌子并不显得那么珍贵,就像是菜地里的普通蔬菜一样,每一个进山拾菌子的人都不会空手而归,常常收获颇丰。


鲜菌之王


鸡枞菌是当地人最喜欢的野生菌之一,也是当地野生菌中比较著名的品种,有“菌鲜之王”之称,鸡枞菌别名又叫“蚁枞”,主要是因为它的生长方式很神奇,与白蚁有着共生的关系,它们多生长在山林上的白蚁窝上,它们从白蚁窝及周围汲取养分,白蚁在筑巢的时候还为他们传播菌种,而白蚁同样从鸡枞菌里获取营养,所以鸡枞菌至今都无法进行人工培植,它们刚出土时呈圆锥形,菌盖微黄,菌褶呈白色,等成熟之后,肉厚肥硕,质细丝白,味道清雅。


风味版纳:最纯正的傣味藏在雨林里、小河边、火塘旁


鸡枞菌最佳的吃法便是煮汤,不需要过多香料的修饰,削去鸡枞菌身上的泥土,清洗干净纵向撕开,然后加上适当的配料煮汤,最简单朴素的做法就可将它原本的鲜味激发出来,喝上一小口,他的鲜美便充盈整个味蕾,吃鸡枞菌吃的就是鲜美。


风味版纳:最纯正的傣味藏在雨林里、小河边、火塘旁


鸡枞菌并不是一年四季都有,过了雨季便很难再找到了,为了留住它的美味,除了将它们晒干储存还有一种储存方式就是做成油鸡枞,类似于酱豉,可作调料,也可做下酒小菜,用油鸡枞炒饭,味道极其鲜香。


河上青苔


青苔,是版纳一道特有的美食,说到吃青苔,很多人会感到惊讶,但是,青苔对生活在雨林旁的傣族人来说,是餐桌上很常见的一道菜。


傣族是一个生活在雨林里的民族,有雨林的地方就有水,每个傣族村寨旁都会有一条河流守护着他们世代生长,他们从小就在河里嬉戏玩耍,游泳捞鱼,除此之外,还有一项活动就是在河里捞青苔。


风味版纳:最纯正的傣味藏在雨林里、小河边、火塘旁


捞青苔一般是在非雨季,因为在非雨季的时候河床都裸露出来,河水也非常清澈干净,河中的石头上就会长着长长的青苔,捞回来的青苔可以鲜吃,还可以加工成干片保存。


风味版纳:最纯正的傣味藏在雨林里、小河边、火塘旁


鲜吃青苔主要是做成汤或是加上肉、鸡蛋等作料来蒸着吃,还有一种吃法就是凉拌,由于地处热带,凉拌是傣族人最喜欢的一种饮食方式,青苔汤味道鲜美,一般在配上聚果榕的嫩树尖,撒上葱花、芜荽等调味,颜色青翠,气味清香,正是森林与河流的味道。


风味版纳:最纯正的傣味藏在雨林里、小河边、火塘旁


青苔干片的吃法很容易让人想到吃海苔,它主要是将青苔晒干成片然后用油炸,炸后脆脆的,口感虽不及青苔汤清香,但绝不会感到腻,是一道很别致的小菜,还可以当零食。


火塘美食


火塘,是傣族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版纳的冬天虽然并不寒冷,但是也会有丝丝凉意,冬天的傣族寨子里,家人、朋友围坐在火塘旁烤火或是烹饪晚餐时很常见的一件事,而这个画面总会让人心生一股暖意。


风味版纳:最纯正的傣味藏在雨林里、小河边、火塘旁


火塘的历史是非常久远的,在进入农耕文明之后,我们的祖先有了稳定的居所,也有了可以炊煮的陶器,而取暖和烹饪食物的篝火也搬到了室内,火塘就由此而来,它就是用泥土和天然石块搭建成有一定形状的火坑,大概是因为这里路途遥远和环境闭塞,火塘一直保留至今,在寨子里依然可以看到人们围在火塘旁烹饪食物,无论是煮、蒸还是炒,都可以在火塘边完成,而最有特色,最有原始趣味的吃法就是在火塘里烧东西,烧土豆、烧辣椒、烧茄子,用火灰焖食物,在火塘烧烬的火恢里焖上番薯、苞谷,每一样都有着来自远古的味道。


万能芭蕉叶


生活在雨林的民族,除了食物来自雨林,烹饪食物的餐具也是取自自然。


比如芭蕉叶,它可以作为餐具用来盛装食物和水,还可以用它直接包住食物作为炊具在火上烧烤,芭蕉叶包烧就是傣族最古老的一种烹饪方式。


风味版纳:最纯正的傣味藏在雨林里、小河边、火塘旁


在傣族,芭蕉叶可以包烧万物,最著名的要数芭蕉叶包烧猪肉,剁碎的猪肉加入葱、芜荽、香茅草等各种热带香料,然后分成若干份用芭蕉叶包好蒸熟即可,蒸好后打开芭蕉叶,清新美好的香味扑鼻而来,包烧的猪肉肉质软嫩可口。


竹香馥郁


像芭蕉叶一样,竹子在傣族也可以作为餐具和炊具,竹筒饭就是最好的证明,制作竹筒饭的竹子要用香竹,将泡好的糯米或紫米装入竹筒里,再用芭蕉叶把两旁堵住,放在火上烤,竹筒的外皮烤焦的时候就证明竹筒饭已经熟了,在食用之前敲一敲竹筒的外壁,让内壁的粘膜贴在饭上,拨开竹筒,竹膜与米饭连在一起,就是竹筒的形状,而味道自不必多说,米饭的香味和竹子的清香交融在一起。


风味版纳:最纯正的傣味藏在雨林里、小河边、火塘旁


结语

傣族人的食材多半取自自然,而烹饪方式也是简单质朴,不做作,不张扬,没有过多的修饰,而这种由内而生的原生态生活方式常常会唤醒人们基因里对祖先的记忆。


风味版纳:最纯正的傣味藏在雨林里、小河边、火塘旁


如果来到版纳想要感受最纯粹的傣族风情,那不如从味道开始,选择一个原始的村寨住上一段时间,在雨林旁,在小河边,而勐远仙境就是绝佳选择。


只有把风景都看透的人,才会发现这里就是细水长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