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面粉颗粒达到一定浓度,遇到一丝明火,也会发生爆炸?

穷极一生拼搏


面粉尘爆炸,是指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粉尘云雾,在外界条件的作用下,形成快速燃烧。小麦粉、类似于小麦粉的糖、木屑、植物纤维尘等都可以产生燃烧引起爆炸。因为它们都具有可燃性和扩散性。

爆炸原理。纤维素性质的面粉易发生爆炸燃烧的原因是因为它们含有较高的C、H、O、N等元素存在。在干燥天气情况下,这些物质颗粒由于与机器或空气摩擦、互相碰撞产生静电累积,静电又不易散失,当达到一定量时,就会产生火花放电。温度高、明火也是爆炸的火源。在密闭的空间中,温度较高,面粉颗粒比较细,其表面吸附有大量的空气中氧,也越易发生爆炸。面粉颗粒越细其着火点越低,爆炸浓度的下限也就越低。

面粉爆炸有多次爆炸的特点。第一次爆炸的气浪,会把沉积在设备或地面上的面粉吹扬起来,同时,在短时间内爆炸中心会形成负压,使周围的新鲜空气向爆炸中心移动。与扬起的面粉混合,短时间内会引发二次爆炸。二次爆炸时,面粉的浓度会更高,其威力更大。

预防面粉爆炸,可以采用有效的通风和除尘;严禁吸烟和明火作业;对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实行严格的防爆技术等级设计;经常湿式打扫车间地面和设备,防止面粉微粒飞扬和聚集;必要时对密闭空间或管道充入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以稀释氧气的含量,抑制面粉的爆炸;安装温度监视器、传感器及时报警;利用现代化的高压离子雾化水和超声波雾化水设备 ,使水雾颗粒与面粉颗粒碰撞,形成团聚物,自然沉降,达到消除粉尘的目的。

扑救面粉爆炸事故的有效灭火剂是水,尤以雾状水为最佳。它既可以熄灭燃烧,又可湿润未燃面粉,驱散和消除悬浮面粉,降低空气浓度,忌用直流喷射的水和泡沫,也不宜用冲击力大的灭火器材,冲击力大会提高面粉颗粒的浓度引起二次爆炸。堆积的面粉,明火熄灭后其内部可能有阴燃。谢谢阅读。增长见识,离不开阅读。


理性科普者


“为什么面粉颗粒达到一定浓度,遇到一丝明火,也会发生爆炸?”首先来说,面粉是一种有机混合物主要由碳、氢元素构成,自身也是可燃物,当颗粒状的面粉分散在空气中后,面粉本身和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当空气中面粉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遇到明火往往会发生剧烈的燃烧爆炸反应。

粉尘爆炸

粉尘爆炸是指在有限空间内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后,当可燃粉尘的浓度达到爆炸下限后,在点火源的作用下会发生剧烈的燃烧,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从而引起气体体积膨胀爆炸。由粉尘爆炸的定义可知,粉尘爆炸需要满足至少三个条件,既粉尘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达到爆炸极限、需要点火源触发。

面粉是小米或者玉米等农作物经过研磨后的产物,也是人类身体获取能量的主要物质,面粉主要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各类有机物组成,其自身也是可燃的。如下图所示:

虽然面粉是可燃物,但是为什么只有漂浮在空气中后才有可能造成爆炸呢?这是因为面粉飘散到空气中后,面粉和空气的接触面积相对于块状面粉来说大大增加了,从而使更多的氧气参与到面粉的燃烧中来,大大增加了面粉的燃烧速率。但是如果空气中面粉的浓度非常低,也是无法产生爆炸效果的,这是因为当我们用点火源点燃空气中漂浮的面粉微粒后,由于面粉浓度较低,燃烧的面粉微粒无法通过自身的能量去点燃周围的面粉微粒,所以粉尘类爆炸是有浓度下限的,面粉的浓度下限大约为60g/m³。

能造成粉尘爆炸的物质不仅仅有面粉,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看起来根本不会燃烧的金属在粉末状态下也有可能发生燃烧爆炸。这是因为和大块的金属相比,体积较小的粉末状态金属具有较高的表面能,更容易通过理化反应将自身的能量释放出来。我们知道把块状的物体变成更细小的粉末颗粒需要进行粉碎,而粉碎实际上就是以搅拌、破碎等形式输入能量来破坏物体内部化学键的过程,所以把一块铁变成铁粉后,虽然质量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其拥有的总能量却变大了,这也相当于把能量储存在增加的物质表面积上,所以也被称为“表面能”。根据能量最低原理,粉末状态的铁相较于铁块来说是不稳定的,也更容易通过理化反应释放能量。

如何降低粉尘爆炸风险

从上文我们可知,引发粉尘爆炸需要至少三个条件,既粉尘具有可燃性、达到爆炸极限,以及存在点火源,因此对于预防粉尘爆炸也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来采取措施,但是显而易见我们对于粉尘的性质往往是无法避免的,起码我们不能用石灰去加工面粉吧,况且石灰也可以引发粉尘爆炸,所以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往往从爆炸极限和点火源两个方面来采取防范措施。

粉尘的爆炸极限分为上限和下限,通常而言粉尘爆炸的上限值非常大,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并无太大意义,因此对于粉尘爆炸来说,其下限值越低也就代表危险性越大。粉尘爆炸下限是指在空气中,遇到点火源后能引发爆炸的最低粉尘浓度,通常单位为g/m³。除了粉尘自身的性质外,影响粉尘下限的因素包括粉尘体积的大小和氧气浓度以及物质的可燃挥发分含量。综上所述,降低粉尘浓度是避免粉尘爆炸的有效途径,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安装除尘系统来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浓度,使其达不到爆炸下限,对于非金属类粉尘,可以通过定期喷洒水雾来消除悬浮粉尘,从而保证安全生产。

在控制点火源方面,实际生产过程中应该避免明火、工作人员在进入含有粉尘车间前必须要进行除静电操作等。

总结

综上所述,面粉本身也是一种可燃物,当面粉飘散到空气中后,面粉和空气的接触面积相对于块状面粉来说大大增加了,从而使更多的氧气参与到面粉的燃烧中来,大大增加了面粉的燃烧速率,一旦遇到明火往往容易发生粉尘爆炸。

感谢浏览,我是漫步的小豆子,谢谢。


漫步的小豆子


不仅仅是面粉,很多气体和固体颗粒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遇到明火都会发生爆炸。

不过大家也不用耽心家里的面粉会变成炸药。因为面粉爆炸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在这里需要首先介绍一个概念叫作“爆炸极限”。它是指可燃气体或粉尘和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范围。

其中气体是按体积比。可燃粉尘按每m³空气所含粉尘的重量,单位是g/m³。例如氢气的爆炸极限范围是4~75%、丙烷的爆炸极限是2.2~9.5%。这就是指空气中的氢气含量达到4~75%,遇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范围越宽危险性越大。而丙烷的范围只有2.2~9.5%,显然丙烷的爆炸危险要相对低得多。

那么越出这一范围会怎样呢?当然在此范围外是不会爆炸的。比如每立方米空气中的氢气含量低于4%,既不燃烧也不爆炸;高于75%只能燃烧不会爆炸。对此上过化学课的朋友都应看过老师做的一个小实验,用明火去点充滿氢气的瓶子,氢气只会稳定燃烧。但在瓶内混入空气后就会发生爆燃。

而可以爆炸的粉尘很多。铁粉、镁粉、铝粉、煤粉、糖粉、面粉等,只要小于10μm和空气混合都有爆炸危险。

面粉的爆炸极限范围下限9.7g/m³。

粉尘爆炸极限范围的上限都在每m³数Kg,一般不会达到故很少标注。

之所以存在爆炸极限范围,是因为每个颗粒周围要有足够的氧气保证其充分燃烧,而且还要把燃烧迅速传递给周围的面粉颗粒。袋子里的面粉由于密度太大缺少氧气,不可能迅速燃尽,但空气中悬浮颗粒的密度过低,无法完成颗粒间的能量传递也不会发生爆炸。

由此可见,无论是可燃气体还是粉尘若要发生爆炸,其浓度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定要“恰到好处”才能发生爆炸。以上是我的回答。


四重奏6028217


面粉颗粒达到一定的浓度,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这是肯定的,不只是这种有机物会爆炸,一些无机物如: 镁粉,铝粉等达到一定的浓度遇到明火也会发生爆炸。

爆炸产生的原因

物质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积聚了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需要短时间内急剧释放的过程就产生爆炸。

引起爆炸的原因是,点燃,压燃,温度过高自燃。比如:汽油发动机是点燃,柴油发动机是压燃,温度过高自燃的物质更多,撞击爆炸就属于压燃或撞击温度过高而爆炸。美国的911事件就是这种爆炸。

顺便介绍一下能源的逐步升级过程。

物理爆炸:是一种物理过程;在爆炸时,介质只发生形态变化,没有原来物质数量的改变,不改变原来物质的性质这类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较小。

化学爆炸:物质发生高速放热过程,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是新物质,爆炸所放出的能量较大。

核爆炸:某些物质的原子核发生聚变或裂变反应,直接变成了新的物质,瞬间放出巨大能量而形成的爆炸。释放出来的能量特别巨大。比如,U-235和U-239,就不是同一种物质。

反物质(H-1)能源: 反应后直接没有任何生成物,是绝对的“啥也没有”,全部以能量形式表现出来,释放出超巨大的能量;可能释放中微子什么的,以后再讨论。

反物质能源成为人类的最终能源。

二 粉尘爆炸产生的条件

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明火或温度,火焰瞬间传播于整个粉尘空间,发生化学反应就是粉尘爆炸。要求要有一定的浓度范围,还要有充分的空气作为氧化物。

容易发生爆炸的有面粉,木粉,塑料粉等;金属的粉尘如镁粉,铝粉等,都容易发生爆炸,粉末越细危险性越高。

三 预防措施

经常通风或用风扇抽出,工人禁止烟火或穿戴防静电服装,最大限度的避免粉尘爆炸形成的条件,才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韩氏粗口


先给你看一个案例:2010年2月24日16时许,河北省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淀粉四车间发生爆炸。昨天下午2时30分,该事故已造成19人死亡,49人受伤(其中8人重伤)。专家现场初步分析,事故原因可能是车间粉尘爆炸所致。事故地点为该公司4号车间包装工段,4号车间建造时间为2000年,建筑结构为排架结构,建筑面积为6182.4平方米,高19米,长87米,宽48.5米,主体1层,部分3层。3号车间和4号车间的淀粉乳在该车间干燥和包装,从该车间输出成品。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系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淀粉行业糖行业前20强企业、中国食品行业百强企业,是中国淀粉及淀粉糖行业中生产能力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重点骨干企业之一。现有员工3330人,总资产10亿元。

粉尘爆炸,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在人类历史上,粉尘爆炸伴随着工业化的进展而越来越频繁。最先一波爆炸,都出现在较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比如美国、英国、日本。其实,在我国发生粉尘爆炸的案例有多起,是有血的教训。

一、燃烧与爆炸的三要素

可燃物、氧化剂和点火源,称为燃烧三要素,爆炸是剧烈燃烧,爆炸是能量(物理能、化学能或核能)在瞬间迅速释放或急剧转化成机械功和其它能量的现象。一般说来,爆炸现象具有以下特征:

(1)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

(2)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多数爆炸伴有温度升高;

(3)周围介质在压力作用下产生振动或受到机械破坏;

(4)由于介质振动而产生声响。

其中,压力急剧升高是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

造成爆炸的条件是:(1)温度;(2)压力;(3)爆炸物的浓度。也即爆炸的三要素:反应的放热性、反应过程中的高速度和生产大量的气体产物。

二、粉尘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呢?

粉尘是指分散的固体物质。粉尘爆炸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触及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时发生的爆炸现象。最常见的可燃粉尘有煤粉尘、玉米粉尘、土豆粉尘、铝粉尘、锌粉尘、镁粉尘、硫磺粉尘等。比如电子产品如果普遍使用铝材,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就属于典型的可燃粉尘。

可燃粉尘爆炸一般应具备三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粉尘的表面积与同量的块状物质相比要大得多,故容易着火。如果它悬浮在空气中,并达到一定的浓度,便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一旦遇到火星,就可能引起燃烧。燃烧时,气压和气压上升率越高,其爆炸率也就越大。而粉尘的燃烧率又是与粉尘粒子的大小、易燃性和燃烧时所释放出的热量以及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等因素有关。由于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燃烧,而形成的高气压造成了爆炸。

三、粉尘爆炸形成的条件

可燃粉尘爆炸的原因是,空气中有一定浓度的可燃粉尘,在能量源作用下,即会发生爆炸。通常认为,粉尘爆炸应具备以下四个基本条件:

1、粉尘具有可燃性

粉尘具有可燃性是粉尘爆炸形成的基础,这从粉尘爆炸的反应历程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粉尘爆炸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悬浮在空气中的可燃粉尘表面接受点火源的能量,迅速提高了表面温度;

(2)粉尘粒子表面的分子发生热分解或干馏作用,产生可燃气体从粉尘离子表面释放到气相中;

(3)释放出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等助燃气体)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随后被点火源点燃产生了火焰;

(4)依靠这种火焰产生的热量,又促使周围的粉尘发生分解,持续不断地在气相中释放出可燃气体,又与空气混合,使火焰不断传播,从而导致粉尘爆炸。

从某种程度上讲,可燃粉尘—空气混合物的爆炸是一种气固非均相燃烧现象,从燃烧本质上看,也可以认为是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爆炸,只是这种可燃气体“储存”在粉尘中,受热后释放出来参加了爆炸反应。但应引起注意的是,某些发生表面燃烧的物质如铁粉、钛粉、铝粉等粉尘发生爆炸过程中,不发生分解或干馏过程,这些粉尘接受点火源的作用,直接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放热反应,炽热的粉尘或粉尘的氧化物加热周围的粉尘和空气,使高温的空气迅速膨胀,从而导致粉尘爆炸的形成。但无论是哪种爆炸反应历程,粉尘具备可燃性都是爆炸形成的基础,不具备可燃性的粉尘不可能发生化学爆炸。

2、粉尘必须悬浮在助燃气体中

从粉尘爆炸的反应历程看,若可燃粉尘没有悬浮在空气中,则形成沉聚粉尘,即使与助燃物混合均匀,有点火源的作用,但由于可燃粉尘和助燃物充分混合的数量有限,其受热分解或干馏分解的可燃气体量(或直接与助燃气体发生剧烈氧化还原反应的粉尘量)有限,反应产生的能量会被快速释放到空气中,能量难以聚集,则持续反应的能量不足,不会发生爆炸。

3、可燃粉尘在助燃气体中的浓度处在爆炸浓度极限范围内

可燃粉尘在助燃气体中的浓度处在爆炸浓度极限范围内,这是粉尘爆炸形成的另一重要条件。当粉尘悬浮在助燃物中浓度过高时,可燃物的数量过大,助燃物的数量过小,两者反应的剧烈程度小,反应产生的能量会被很快释放到空气中,难以聚集,不会发生爆炸,反之也一样。只有当可燃物和助燃物的数量混合较为均匀,反应比例恰当时,两者反应剧烈,放出的能量大,大量的能量聚集在一起瞬间释放,形成化学爆炸。因此可燃粉尘能爆炸必须在其爆炸浓度极限范围内。

4、存在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点火源

从粉尘爆炸形成过程可以看出,可燃粉尘爆炸是点火源导致可燃粉尘受热分解或干馏分解出可燃气体,或点火源导致可燃粉尘与助燃物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使高温空气迅速膨胀,从而导致粉尘爆炸的发生。因此,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点火源是粉尘爆炸形成不可或缺的因素。

四、粉尘爆炸事故预防措施

粉尘爆炸是可燃粉尘、助燃物(主要是空气中的氧气)、点火源三者互相作用的结果,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控制粉尘爆炸产生的原理就是控制可燃粉尘、助燃物、点火源三者相互作用,预防粉尘爆炸事故安全措施有以下三类:

1、控制可燃粉尘在助燃物中的浓度

控制可燃粉尘在助燃物中的浓度,在生产、加工、储存场所可以采用密闭性能良好的设备,尽量减少或避免粉尘飞散;对难以在密闭场所完成的作业,如有发生粉尘爆炸危险性,应安装有效的通风除尘设备,加强清扫工作,及时消除悬浮在空气中的可燃粉尘,降低了可燃粉尘在助燃物中的浓度,确保可燃粉尘不在爆炸浓度极限范围内,从根本上预防可燃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

2、控制作业场所空气相对湿度

提高作业场所的空气相对湿度,也是预防粉尘爆炸形成的有效举措。当空气相对湿度增加时,一方面可减小粉尘飞扬,降低粉尘的分散度,提高粉尘的沉降速度,避免粉尘达到爆炸浓度极限;同时空气相对湿度增高会消除部分静电,相当于消除了部分点火源,并且空气相对湿度的提高会导致可燃粉尘爆炸的*小点火能量相应提高;此外空气相对湿度增加后会占据一定空间,从而降低氧气浓度,降低了粉尘燃烧速度,抑制粉尘爆炸的发生。

3、消除作业现场的点火源

作业现场常见的能引起粉尘爆炸的点火源有明火、焊接火弧、电气火花、吸烟、撞击明火、静电火花、高温设备等,对这些点火源,相关企业应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能消除的给予消除,确应生产作业需要不能消除的应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避免点火源与可燃粉尘、助燃气体相互作用形成爆炸。


油气话坛


相信大家现在都知道面粉会爆炸这个事情了,这在我小的时候还是一个非常冷的知识,所以我在百科全书中看到后非常兴奋,到处和其它小伙伴吹。

那为什么粉尘会爆炸呢?多数人可能还不是很清楚,或者说只能大概说出个“因为面粉可燃”,今天就让本鱼来细细说说吧!

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拆分成好几个解读:

1、什么是爆炸?

2、什么样的物质可以爆炸?

3、为什么小麦不会爆炸但是面粉可以?

▲开放空间的面粉爆燃

燃烧就是爆炸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爆炸,其实爆炸的定义非常简单,就是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的急剧燃烧及其衍生现象。在气体爆炸中,极短时间内释放的热量会让气体的体积膨胀,产生巨大声音与冲击。而在固体与气体的混合爆炸中,因为液、固体燃烧会产生额外的气体,所以体积膨胀更快,威力也比气体爆炸要强。

▲央视的气体爆炸实验

最强的是自分解或自带氧化剂的液、固体炸药,因为它们的体积会从固体直接膨胀为气体,比如黑火药的爆炸,6分子的固体燃烧后形成1分子的固体与4分子的气体,而气体平均体积是固体的10000倍,所以在不计算热量的情况下反应前后的体积也膨胀了有差不多4万倍,非常可怕。

需要氧气的爆炸与不需要的

第二个问题——什么物质可以爆炸。只要是可以燃烧并产生气体的物质理论上都可以爆炸,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要知道前两种爆炸需要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外部供氧,而大气中的氧含量并不是很高,所以有很多可燃物只能在空气中燃烧而不是爆炸。能直接燃烧到爆炸的就只有轻汽油、白磷等少数相当活跃的化学物质。

▲这可不是橘子罐头,而是浸泡在煤油中的白磷(所以也叫黄磷)

而第三种爆炸因为不需要外部供氧,所以只需要先提供一点能量,突破反应启动的能量势垒后才能持续放出能量,这点儿能量被称为化学反应活化能。有些物质的活化能非常低,比如令清华博士殒命的叔丁基锂与诺贝尔改良前的硝化甘油,它们只要在室温下就有可能发生燃爆,非常危险。

面粉虽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燃料,但是组成它的淀粉与蛋白质都是可燃的,所以它具备了作为爆炸物的基础。

▲被点燃的粉丝

化顽固为烈焰的表面能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小麦不会爆炸但是面粉可以。这其中有两个重要因素,第一个相信大家多少可以想到,那就是淀粉与蛋白质本身不能提供氧化剂,所以只有磨成粉后才能与空气充分接触。但不仅如此,还有一个多数人不知道的知识点——表面能。

▲表面能与疏水材料的原理也有关

我们知道多数可燃物都有燃点,有些物质的燃点很低,比如白磷或三异丁基铝,但是有些物质的燃点就非常高,比如柴油,它需要至少75℃的基础温度为活化能,再加上300℃明火才能点燃,无烟煤则至少需要550℃~700℃的高温才能点燃。

制成面粉的小麦主要由淀粉与蛋白质组成,而淀粉与蛋白质的燃点都接近400℃,所以就算提供给面粉足够的氧,按这种理论来说也并不那么易爆的。但事实上粉尘爆炸的危险比想像中的要严重得多,在面粉厂中不能穿有钉子的鞋,衣服与包装代都必须要有防静电的功能,这是为什么呢?

▲真正的粉尘爆炸

当物质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总能量会更低一些,所以粉末状的物质总是倾向于凝结。那么相反的道理,将小麦打磨成面粉其实也是一种储存能量的方式,破碎机中的能量变成了表面能储存在了面粉颗粒上。

▲现在流行搞石磨

不要小看了这些你没有注意到的能量,表面能甚至可以让原本几乎不能燃烧的物质大变样。比如说铁单质就算是在熔化的状态下依然不会大量地与氧发生反应,但是极细的铁粉与面粉一样可以引发剧烈爆炸。还有高中学过的铝热反应,其中的还原剂就是极细的铝粉。多数金属的粉末都是非常危险的易爆品,但是只有碱金属才会在空气中直接燃烧。

▲爆躁的铝热反应

面粉也是因为表面能的加持,化学反应活性能大大降低,只需要一点点火花就可以引发燃爆,所以在多数存在粉尘的工厂,对爆炸的防范都是重中之重。

我是酋知鱼,一条喜欢吃面的科学作者,欢迎关注!


酋知鱼


面粉导致的爆炸事故常有发生,一般发生于环境较为局限的面粉加工厂和空间较小的小饭店。面粉粒径很小,分散在空气中和氧气的作用十分迅速,是爆炸的原因。

面粉爆炸只是粉尘爆炸的一种,粉尘爆炸是指可燃性粉尘(面粉、煤粉等)或者是可以和氧气发生较为迅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粉尘(铝粉),较为均匀地扩散在空气中,有刺激燃烧等化学反应迅速发生的明火、高温、电火花等因素时导致的剧烈爆炸。面这东西为了便于食用和加工,一般粉颗粒很小,如果分散在空气中面粉周围则充满了充足的氧气,遇到明火的时候,在充足氧的供应下面粉就会迅速地燃烧,并且持续引发周围飘荡着的面粉的燃烧,形成了迅速的连锁反应,短时间产生了大量的热,使得空间内的气体迅速膨胀,于是就形成爆炸。而且面粉粒径越小,面粉颗粒中充斥的氧气就能更迅速地使面粉燃烧,爆炸也更剧烈一些。在一些空间较为局限的小饭馆内,有时候也因为在明火旁倾倒面粉等导致的爆炸事故。

粉尘爆炸通常发生在空气中的可燃性粉尘在爆炸极限之内,爆炸极限有上限和下限,上限是指可能发生粉尘爆炸的最高浓度,高于这个浓度的时候,可燃性粉尘抢夺氧气,难以形成充分的燃烧,产热等效果较为有限,而且空气中的氧气可供应的燃烧也更有限一些,难以造成爆炸,爆炸下限之下的粉尘浓度,会因为粉尘过于分散,难以形成连锁的粉尘燃烧,也难以发生爆炸。面粉的燃点是低于火焰的温度的,所以如果空气中的面粉浓度在上限和下限之间,只要有明火就会引起迅速的面粉燃烧,加上环境比较局限,气体急速的膨胀结果就是爆炸。而且粉尘爆炸也常发生多次爆炸,是因为第一波爆炸激起的粉尘再次爆炸。

粉尘爆炸在很多工业场所时常有发生,近现代的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一般都需要在工作场所设置除尘的措施,一方面是避免工人吸入太多粉尘导致肺部疾病,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粉尘爆炸等事件的发生。


来看世界呀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面粉爆炸,是指面粉颗粒遇明火产生爆炸的现象。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面粉的极细的粉尘,当这些粉尘悬浮于空中,并达到很高的浓度时,比如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9.7[1]g面粉时,一旦遇有火苗、火星、电弧或适当的温度,瞬间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猛烈的爆炸,其威力不亚于炸弹。粉尘之所以会成为“炸药”,是因为粉尘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与块状物质相比,粉尘化学活动性强,接触空气面积大,吸附氧分子多,氧化放热过程快。当条件适当时,如果其中某一粒粉尘被火点燃,就会像原子弹那样发生连锁反应,爆炸就发生了。

希望以上建议对你有所帮助!





迷彩的玲子


粉尘的爆炸可视为由以下三步发展形成的:

第一步是悬浮的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干馏或气化而产生出可燃气体。

第二步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

第三步是粉尘燃烧放出的热量,以热传导和火焰辐射的方式传给附近悬浮的或被吹扬起来的粉尘,这些粉尘受热汽化后使燃烧循环地进行下去。随着每个循环的逐次进行,其反应速度逐渐加快,通过剧烈的燃烧,最后形成爆炸。

这种爆炸反应以及爆炸火焰速度、爆炸波速度、爆炸压力等将持续加快和升高,并呈跳跃式的发展。


红掌拨清波Bonny


爆炸是一种剧烈的燃烧,燃烧的条件:(1)有可燃物;(2)有空气(氧气)助燃;(3)达到着火点。

面粉是可以燃烧的,古代破坏敌方粮草多用火烧,比如曹操火烧乌巢。有人也烤过玉米、麦穗等,有时掌握不好,玉米、麦穗就会燃烧一部分。面粉是很小的颗粒状,在空气中与氧气充分接触,一遇有明火很容易燃烧。

少量的面粉燃烧,释放的能量有限,不会产生爆炸性的效果。一旦面粉颗粒达到一定浓度,就会发生雪崩式的燃烧,一处面粉颗粒燃烧,迅速引燃周围的面粉颗粒,几乎是在一瞬间就引起大范围空间里的面粉颗粒的燃烧,突然之间就会释放出巨大的内能,进而引起空气急剧膨胀,发生剧烈振动,发出巨大的响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