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孩子学会20以内的加减法?

夏天-向日葵在微笑


大家介绍的方法都很好,但是如果一味地把这些运算口诀教给孩子,孩子虽然背熟了,但孩子根本没有理解数学运算的思想,也无法体会到数学之美。中国家长对数学的理解很多是基于应试教育的印象,除了在学校做过数学题,生活中接触的不多,对数学缺乏一个系统的理解。其实孩子天生有数学能力,只要家长引导得当,小学前熟悉100以内的加减法不是问题。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主要是培养三个思维:数算思维、空间几何思维,以及测量对比思维。

一、数算思维:理解数字和运算

数算思维,重点在于理解数字和运算能力,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他们数数,算术的能力。

很多人的数学启蒙就是背数字,1-100,背的滚瓜烂熟不等于理解数字本身。数数最重要的是要理解“数”代表的“量”,一个孩子对着一堆苹果,一个一个地数,数到5的时候,他知道这一堆的总数是5,这时候才能说明他会“数数”了。如何简单地理解“数”就是“量”呢?很简单,可以这样教给孩子“数到几,就是几”。不要让孩子机械地背数字1,2,3.....,1+2=3,这没有意义。而是让孩子理解数字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空间几何思维

空间几何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提升孩子的空间和几何思维能力,本身就能有效地提升数学能力。

具体如何做呢?对于比较小年龄的宝宝,平时父母跟他们玩的时候,可以多用一些描述形状、空间的词语,引导孩子感受生活中各种物品的形状特征。比如,桌子是长方形的,碗口是圆形的,一些玩具如积木,磁力片,七巧板都是很好的引导工具。孩子大一些,出去玩的时候,鼓励做各种图形联想,比如:“宝宝你看,这个冰激凌像一个什么形状加什么形状啊?”也可以借用玩具引导图形转换,比如两个三角形的磁力片(七巧板)可以组合成一个长方形。

三、测量和对比思维

测量和对比思维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培养这种思维,不需要刻意准备材料。数学即生活,重要的是要给孩子更多探索周围物品的机会。

对于比较小年龄的宝宝,平时父母跟他们玩的时候,可以多问问他“这个比那个多吗”、“那个比这个少吗”、“这两个一样多吗”这类问题。比如我们家喜欢吃豌豆,每次买回来都是给姐姐一堆,妹妹一堆,剥的过程中会数数,剥完会比较谁剥的多。又或者吃苹果的时候,削成小块,分两堆,让孩子来决定要哪个,哪个多之类的

平时在家我和女儿经常使用“大小”、“轻重”“高矮”这类的词语,比如“咱们家最高啊”“咱们家谁最矮呀”“咱们家谁最胖(重)”。孩子回答的时候,有意识地加上单位,比如妹妹11公斤,妈妈162厘米。让孩子知道数字是有意义的,可以用来代表物体的重量、身高等。

数学可以从小抓起,不过要讲方法,不要急于教孩子数数,做运算。而是要教会他们数学的规律。


有了小孩以后


二十以内的加减法,我家儿子是在游戏中学会的,包括26的英文字母都是我和他在游戏中慢慢学会的。

儿子在上了幼儿园后,回家就很喜欢玩卖东西的游戏。可是单纯的买卖东西学不到什么,我就用纸剪成了一个一个的小长方形上边写上数字。刚开始写的1-10的数字,现在已经写到了30。买东西呢时候,我会问他多少钱,我给你他多少钱,应该找我多少钱,或者是我买两样一共多少钱。慢刚开始是数指头告诉我一共花了多少钱,需要找给我多少钱,慢慢的就开始口算不用数指头了。反正得陪他玩,你可以陪他玩玩这个试试。

至于26个英文字母,是我和他玩牌的时候学会的。玩够了超市就打牌,牌是自己做的,上面写的字母,先交给他认牌,让他自己挑选一些自己会的,剩下的下牌的时候你就大声把字母念出来,然后问问他你念的对不对,(牌都念对的有奖励,念错要惩罚)时间长了他就都会了。

孩子小,要记得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这样孩子学习起来会更容易,更愿意学。


古韵晨曦


这个其实挺简单的就看你有没有耐心了,我女儿2岁半的时候,先教的是凑整法,等学会凑整了,我就和我女儿玩卖东西的游戏,我把她的玩具摆一地,分上她一些扑克牌不要花色,然后我来卖她来买,他问我这个多少钱,我告诉她16块钱,然后我拿她两个10问她应该找她多少钱,算对了玩具归她在找她钱,说不对就没收了,就这样和她玩从20以内到50再到100,女儿4周岁的时候100以内的加减法都是口算,你可以借鉴一下[灵光一闪]


为鱼疯狂521


对于小孩子来说,刚接触加减法,是很难理解的。建议主要在平时生活中渗透给孩子。

比如去买水果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一起,妈妈买了2个苹果,2个香蕉,那妈妈一共买了几个水果呢,这样应该孩子从熟悉的数数,过渡到加减法


为学教育为为老师


一位教小学十年的女老师偷偷告诉我一种速算20以内的加减法,这种方法告诉我有一二年级小朋友的同事们,都反馈很好,小孩易学易记,准确率大幅度提高,很少出错。下面我也分享给你,希望对你小孩有所帮助。

幼儿园学过10以内的加减法,基本都是从数手指开始,熟能生巧,经过学前班的训练,基本都会掌握十以内的加减法。出错率也很低。因为只是简单的数数,小朋友们很容易学会,记忆又好,背下来都是一件容易的事。既然掌握了十以内的加减法,对学20以内加减法也不在话下,当然要有方法。

进入小学后,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20以内加减涉及的等式太多,所以难度大大加大了。很多老师和家长们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凑十法和破十法。刚学一种方法,孩子还好,后来再学破十法时,就容易混淆,经常出错。所以规矩不能太多,简单易学的方法就好。

这种方法就是“数字找朋友,好朋友像一家人”,这样很好记吧。我们把10以内的5对好朋友请出来。

两个数加起来等于十,我们称之一对好朋友,再和十住在一起,成为一家人。好朋友手拉手,和十一起住。

几加0等于几,十加几等于十几。帮单个数字大的找好朋友。

例题:10+8=18,10+2=12

先看进位加法:

如9+6,数字9大于6,所以帮9找好朋友1,1从6中来,一对好朋友相加就等于10,6被借走1,剩5,再与10相加,等于15。如下图分析法。

接下来就是退位减法。

如15-8,5小于8,帮8找好朋友2,2从哪来,当然从家里来,10里有2,所以15=5+10,10-8=2,找到了。然后5+2=7。

学会方法之后,多加练习,慢慢地就在心里算了,不用写出来。

相信两个星期就会完全掌握了。


太二数学课堂


个人写的图文感觉蛮适合的

女儿刚好5岁,之前“20以内加减法”教了无数遍,但一来计算太抽象,二来教授方法不对,孩子一直没有学会。经过呕血数月终于发现想学会“20以内加减法”,孩子要了解这两点:

第一,是明白什么叫做“数位”,第二,得会10以内数字的拆分。

教孩子什么是“数位”

用数学教具向孩子直观展示

之后,其实孩子就会隐隐约约在观察中感到,哦,原来每个数字在不同位置上,代表的数也不同。这就是感性认知。

10以内数字的拆分

孩子喜欢的一定不是成人眼里逻辑化的数学,而是能动手操作的、直观具体的、互动的有趣好玩儿的数学游戏。

让孩子边摆弄数棒边验证(再次强调这一点很重要,算式是抽象的,孩子不容易懂,必须通过眼睛实际看到10根数棒的拆分与组合),10除了能拆分成1和9,还能拆分成2和8,3和7……

接下来 对于小孩子来说,最重要、也是最难理解的概念就是

进位制,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满十进一”。

从玩儿中理解“满十进一”

给孩子一堆散乱的小数棒。问问孩子:这是多少个?

孩子会一脸懵,这要是数到天上星星都出来了?

于是你神秘的对孩子说:“我有个奇妙的办法。”嘱咐孩子每10根缠成一小捆,不足10的数棒单放,问孩子:“那现在是多少?”

孩子先一捆一捆地数,“哦,一捆是10,两捆是20,剩下的是8。”于是能巩固记忆:哦,满10就是一捆,这就是进位。

前面写了这么多,现在才开始教加减法,有没有种熬出头的感觉?但前面没有一项是浪费的,孩子的思维怎么可能支撑得了直接上抽象算式呢?就像你前面不吃下5个包子,就无法在第6个包子的时候感觉到饱。

给孩子这样列算式:9+6=?

先找能和9“凑十”的数字?经由前面的练习,孩子能说出,答案就是1!于是把6拆成1和5,再加上剩余的5,就是15。 让孩子反复练习这一套算式,直到孩子熟练为止。

孩子早晚都学得会加减法,可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路径,对孩子今后的数学学习才有好处。“凑十法”对孩子来说就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游戏,而不是纯粹形式的加法口诀。 而这正是“数感”的实质。 孩子可以提前学加减法,但是对于4-6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千万别求快,也别求答案正确,要求孩子工整列出每一次“凑十”的拆分,这样才是在理解中把数学学透。


小小思维家


教孩子学习20以内加减法,方法很重要,掌握了这几点,真的很简单?

我家孩子上个月刚刚学了20以内加减法。还记得比较熟练,我总结一下,现在把干货分享给大家。

一.1到10的分解与合成

把这个分解与合成练熟了,十以内的加减法也就熟练了。练习方法,可以写分合算式,也可以结合实物进行练习。分解与合成如下图所示



二.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

这个比较简单,只要教会孩子方法:个位相加,十位不变即可。还可以用实物进行感性的认识。



三.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计算方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十位不变,个位相减;两位数减两位数,十位相减,个位相减。



四.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现在就要用凑十法了,凑十法口诀: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五.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算退位就要用到破十法了,破十法口诀:看大数,分出10,减小数,加剩数。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干活,20以内的加减法。希望我的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位仙女


我整理了4个很好的方法,由易到难,可以帮助孩子从理解到熟练。

1、积木法

为了培养孩子的空间感和想象力,我给他买了积木,不仅可以用来搭各种各样的形状,也可以用来学习数学加减法,可以很直观的表达物品的数量。

比如:先给他7个积木,然后再给他2个积木,问他现在你有几个积木了?孩子可以很快的说出来9个;

然后告诉他你现在有9个积木,妈妈拿走了3个,你还剩下几个?孩子也能很快的反应过来。

对于数字的教学,一定要注意“手、口、眼”要一致。让孩子通过具体的实物来感受数字的含义和变化,比凭空抽象教学要容易理解的多。

2、数楼梯

通过上面的实物教学让孩子明白数字的含义之后,可以带孩子去爬楼梯,用数楼梯的方法帮助孩子理解相邻数的含义。

我们家楼梯是14层,上楼梯的时候我会从1开始数,1.2.3....14,

然后下楼梯从最高处14层开始数:14.13.12...1一直到第一层。

可以在中间的某一层停下来,问他接下来一层是多少?带着多走几遍,孩子就会慢慢理解数字由低到高和由高到低的变化。

3、数轴法

上面两种方法都是偏实物的计算法,但是一直靠实物的话孩子没法取得更大的进步,所以当孩子对实物加减法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就要开始进行抽象的学习了。

对学前孩子来说,理解抽象概念的核心就是:借助可以看的见的东西来理解。

那么数轴是个非常适合的方法,通过上一步“楼梯法”,孩子已经掌握了相邻数和数字高低排序的含义,这时候可以通过“数轴法”来对孩子的季节进行抽象化训练。

比如:

9-3,就是从数轴9这个地方往回数3个数,得到的答案就是6;

7+2,就是从数轴5这个地方往前数2个数,得到的答案就是9。

还能顺便引导孩子学习数的分解呢,比如上面两个例子,9可以分成3和6,也可以分成7和2,是不是还能分成其他的呢?


4、破十法

破十法就是,当个位不够减时,就用10减去减数,剩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因为孩子刚学的时候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还是容易理解,但数字超过10之后就容易犯迷糊了。

比如:17-9,个位上7-9不够减,就把17分成7和10,用10-9得到1,再和剩下的7相加就得到的就是答案了。

如果上面的方法能够帮到你,就帮我点个赞鼓励下吧!感谢~

我是王老师,专注儿童早期教育,喜欢分享育儿知识,可以关注我,一起交流进步!

早教王老师


一、20以内数的加法。

1、要想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加法运算,必须熟练10以内数的,加法,也就是不进位加法。如:5+4=9,6+2=8等,尤其要记住相加等于10的两个数:如5+5=10,6+4=10等。(10以内的加减是20以内的加减的基础,请各位家长一定在家帮助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这个基础是以2--10的分成为基础的,所以家长可以采取用10根小棒,来幼儿来自己摸索来掌握,这样幼儿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一些,毕竟是通过自己实践得来的,所以也不会要求孩子去死记硬背,其实是在游戏中掌握了10以内的分成)

2、在进行进位加法时,刚开始学习可以采用数一数的方法或者是接着数。如8+5=,可以从8后面接着数五个数,9,10,11,12,13。所以8+5=13(这个是在刚刚开始的时候,以后就不用这种方法了。

3、通常是采用“凑十法”。运用凑十法能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转化为学生所熟悉的10加几的题目,从而化难为易。还是8+5=,我们是这样教孩子的,:“胡老师,我想的是5,5可以成2和3,8+2=10,5分了2走,还剩3,10+3=13,所以这道题等于13.”(在幼儿刚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把这段话说出来,因为就是要让孩子知其然还要知期所以然,不管运用那种方法,都需要学生在计算时,说出算理,学生在熟知算理的基础,慢慢将算理内化到心里,形成口算的基础。

2。“凑十法”需要注意先看大数如9+6=,就要看9需要凑几构成十。我在网上搜到一首儿歌 :

小朋友,拍拍手, 大家一起把十凑, 9凑1, 8凑2, 7凑3来 6凑4, 两5相凑刚好够!

3.需要幼儿掌握的一些识记的东西:第一个需要识记的是:10加几就等于10几,例如:10+1=11 10+2=12,一直加到9,第二个需要识记的就是1+1=2 2+2=4 3+3=6 4+4=8 5+5=10 6+6=12 7+7=14 8+8=16 9+9=18 10+10=20

二、20以内数的减法

1、首先看个位够不够减,如果够减,可以直接从个位中减去,如:15-4=11,要求孩子会说,我们是这样说的:“胡老师,我想的是先把十位上的1移到等号后,再把5-4等于1,所以这道题等于11(同样的刚刚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求孩子要说出是怎么样做的),

2、个位不够减,就要看这道题的减数,如果减数是9,8等各数,可以采用破十法。用被减数的十位数先减去减数,再加上被减数的个位数。例如:12—9=3。(9和1合起来是10,1加上2等于3,所以这道题等于3)

3,关于连加连减,20以内连加连减,我们要求孩子先看题,先找有没有可以凑成10的,如果有,就先凑成10,再来加,或者再来减,例如:8+5+2=,就可以就8和2合成10,再用10加5,再例如:8+3+1,就可以让幼儿直接先算8加3,再算11加1,减法也是如此,例如:17-7-2,就先让幼儿算17减7等于10,再用10减去2,所以等于8,再例如:15-2-3,这道题就直接算15-2等于13,再用13减3等于10,当然20以内的连加连减,只是为让幼儿有这种意识,不是重点,家长可以稍加练习就行。


江边鱼儿说故事


20以内的加减法,实际上不需要怎么教的。之所以这个问题让很多孩子和家长痛苦,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太急于求成了。而且,片面地追求准确率和速度,让节奏慢的孩子逐渐对数学产生恐惧感,慢慢失去对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的数学学习,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首先你不能忧虑

一年级的数学知识,实在是太少了。折腾一年的时间,依然在100以内打转,而且100以内的加减还没有讲完哟。

这些知识孩子学不会吗?肯定不是。我们经常在菜市场看到一些阿婆,口算能力飞起。是阿婆的智商高,还是因为她数学好所以来卖菜?实际上都不是。是因为需要用到,有目的性,然后熟能生巧。

一年级的数学每个孩子都能掌握,这是家长必须认识到的。


你的忧虑是因为害怕孩子以后跟不上,所以一定要推着孩子赶上进度。然而实际上,有些孩子你是越推着ta,ta出错的几率就越多。更让你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自己的孩子还可能越练出错率越高!


2、孩子需要做好铺垫,游戏让孩子计算飞速提升

有些孩子学前已经做好了铺垫,一年级的计算就很容易上手。有些孩子没有在学前学过计算,那么一年级一开始就会有点跟不上老师要求的进度。这是正常的!

10以内的加减法,不管孩子是用手指算还是用实物来摆,都需要一段时间的操作练习,这是让孩子大脑形成一个对应关系,一个操作的逻辑。


孩子理解了加法和减法的含义之后,你可以用一些游戏帮助孩子记忆这些算式,方法很简单。我推荐你几个基本的游戏,一定可以让孩子的计算飞速提升:

方法一:加法拳

两人游戏,每人单手或者双手,各出一个数,把两个数字加或者减,规则自己定。让孩子快速地做加减即可。注意一开始速度要慢一些,让孩子体会到乐趣和成就感。

方法二:扑克牌加减

扑克牌是练习20以内加减的好道具,可以练到孩子的反应能力。选取1-10的扑克牌,每次各打一张,把结果算出来。抢到并且答对的会赢得扑克。

同时,扑克牌可以很好的练到数的分解与合成,比如:

5的分解:请找到2张扑克,使得它们的和等于5.这就是5的分解,其他的数字同理。

凑十法:找到两张扑克,使得它们之和等于10.

这个练习,同时也在练习孩子的思考能力,其实它相当于是这道题:

4+()=9,空格里面填什么?实际上玩这个游戏之后孩子就会了。

难度升级之后,你可以让孩子玩3张扑克的连加,甚至是4张或者更多。

方法三:轮流连加,难度升级,心算实力提升

从一个数字开始,比如5,每次加7,两人轮流报数。

比如第一个人报5+7=12,另一人报12+7=19,接着换人19+7=26.....


3、凑十法和破十法是学习的重点内容

尽管很多同学计算已经很快,但是面对凑十法和破十法依然是不理解。甚至有些家长也认为,孩子的计算已经很快了,何必再学这么啰嗦麻烦的方法呢?

确实,对于计算既快又好的同学来说,学习这些方法似乎意义已经不大。但是事实上,这些练习能够提升孩子的数感。

比如,我的孩子也是一年级,昨天晚上我给她算一道题:10个12等于多少?

她是这么做的:

方法一:

她把12拆成10和2,然后10个10是100,10个2等于2个10,所以是20.结果就是100+20=120.

方法二:

10个12和12个10相等,12个10就是120.

方法一利用了拆数,方法二利用了乘法的转换。这些都是平时对于一些小问题的练习之后,积累下来的数感。


再举一个例子:我的孩子在计算24×4的时候,她是这么做的:

4个24,先把它们分成2堆,每堆是2个24,。接下来先算2个24等于48,2个48就是96.


所以不要觉得凑十法和破十法麻烦,其实这对于未来的学习还是有帮助的。因此,一定要孩子体会好这两个方法:

凑十法:

破十法:


好了,以上就是我给您提供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家庭可以开展的活动。相信只要多点耐心,孩子一定可以把20以内的加减法学得又快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