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家是过年的中心,父母不在了,过年兄弟姐妹们还能聚会吗?

大美农村绿水


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都可能不太一样。对于比较重视亲情的家庭,即使父母不在了,手足情也还在,会聚在一起过年过节,而对于亲情比较淡泊的家庭,或者距离比较远的家庭来说,可能就会各自在家度过年节。

发小的父母去世比较早,她家大哥很有家长风范,这么多年,他们都是在大哥家过年过节的。都形成了习惯,每到年节几家人齐聚他大哥家。也是热热闹闹的。大嫂很朴实,待弟弟妹妹们都很好,有老嫂比母的感觉。子孙辈也相处的不错。我妈常和我们说,如果哪天她不在了,希望我们能像她在世时一样,不要断了兄弟姐妹的情分。

也有不在一起聚会的例子。父母留下一套房产,给了最后赡养他们的唯一的女儿。其他二个兄弟嘴上什么都没说,心里不开心。大哥大嫂干脆从此不来往,断了情分。后代谁都不认识谁。原本是一大家子人,现在几乎都不太来往。

父母在,连接亲情的纽带就在。父母不在,看兄弟姐妹的情分。但是,我更欣赏的是亲情永在。


缺席的审判长


父母都不在了,过节是各过各的,还是兄弟姐妹一起过?

这真是一个有点伤感的话题呢。我想说说先生家这边的情况,供大家参考。

婆婆一生养育了先生和哥哥姐姐三人,先生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抛家弃子,有了自己新的家庭。所以八十年代初,婆婆独自抚养三个孩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婆婆是一位坚韧、善良的母亲,据说当年很多人劝她改嫁,她都为了孩子们,苦苦坚守着这个家。她的善良,遗传给了孩子们,先生和哥哥姐姐们,一辈子没红过脸吵过架,这也是婆婆在世时,颇为自豪的事情。

许是姐弟三人从小见惯了人情冷暖,所以更加珍惜亲情,自家人相互扶持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后来,哥哥姐姐都在城里安家,工作,婆婆也随着哥哥生活在城里。婆婆在世时,逢年过节,我们都在哥哥家团聚,平时遇到家人们的生日,也会在酒店搓一顿,其乐融融。

我们结婚前一个月,婆婆因为突发急症,不幸与世长辞,这成了姐弟们心里最深的伤痛。

婆婆去世后,我们三家变得更加亲密了,周末、节假日,轮流在几家聚餐,嫂子学会了沸腾鱼,我们一起去品尝,姐姐做了菜馍,大家一起去吃,我学会了做凉皮,一大家子一起美美的吃个够!哥哥家是三胞胎侄子侄女,所以每次聚餐,家里都热热闹闹,好不幸福。

当然,遇到过年过节,尤其是婆婆的生日,清明,母亲节,端午,中秋这些特殊的日子,我们会一起开车回老宅去祭拜,给婆婆带去自己家做的婆婆在世时最喜欢吃的东西。大家在老院子里,一起回忆小时候的场景,既心酸也幸福。相信婆婆在天有灵,看到一大家子其乐融融,也会很安慰吧。

平日里,我们几家谁家有好吃的,都会想着分成三份,一家一份,有时间会一起去旅游,我跟先生回来这几年,也从来没有和嫂子,姐姐红过脸,她们都比我大不少,所以都很宠着我,有一次先生说想吃菜馍,姐姐一大早做了,六点多就送过来给我们,让我们能跟得上吃早餐。我去外地回来时,也会给大家带礼物或者纪念品……诸如此类,多不胜数……

所以,我们遇到节日,基本不会各过各的,除了情人节,哈哈。那天我对先生说快七夕了,咱们出去玩吧。先生说,七夕哥哥姐姐想回老宅看婆婆,我们就赶紧商量好了出发的时间,到时候带着孩子们一起回去。

有人说,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就成亲戚了。这是普遍存在的吧。我很庆幸,自己成为这有爱的家庭里的一员,并以此鞭策自己,作为娘家的长女,在我的父母百年之后,一定要带着弟弟妹妹把我们的家守护好。有爱的家庭,才会真的幸福长存,福报满满,您说呢?

我是宇见美丽,遇见我,遇见一段美丽人生!

宇见美丽


如果关系不错,平时都各忙各的,春节还是聚一聚好,显示大家庭的氛围,团聚有很多方式,轮流坐庄,AA制,老大挑头,条件好的岀面都行,关系不好怎么聚,不各过各的咋办,我兄妹四个,我和两个姐姐在外地同一座城市居住,我多想三家老少聚在一起过年,哪怕是都到我这里来都行,因为我是弟弟娘家人,两个姐姐不对劲,不见面,年年分开来,吃几天,这不左天大姐一个人和一个外生在我这里过三十,今天二姐又要带着一个外生一家过来拜年,后面还有几个外生,外生女要夹,我说大家都忙,又上班还有做生意的,来不了也没啥,我能理解,他们都说平时忙来不了过年一定要来,我也还要去看他们,不去也不行,大家聚在一起过年多好。


用户6339111154


我们兄妹5人,我今年76岁,哥哥比我大8岁,我下面有3个妹妹,大妹73岁、二妹70岁丶三妹63岁。我父亲是1975年1月7号病故的,我母亲1999年11月4号病故的。

我父亲在世时,我家有个传统,初二大聚会。父亲病故,母亲还在,仍是初二聚会。那时都到母亲家,就我在120里距离的佳木斯市。母亲病故后,改到哥哥家。一奶同胞都念手足情,各自带着配偶,儿女及孙辈。现在哥哥84岁,他有儿子,二个女儿,一个孙子,重孙子4岁了,四代人了。除哥哥一大家子,三个妹妹家的外甥丶外甥女及孩子也都参加,多半在家里,最多时摆3桌,侄子侄媳上灶,凉热菜10多个,喝白洒的少了,哥哥前几年得过脑出血不喝了,大妹夫大侄女婿不在了,二妹夫前几年最能张罗喝白酒,改喝饮料了,我还坚持喝白酒,侄子外甥喝二三两,也不敢多喝。菜上齐,老少四辈二三十人齐声祝"过年了,拜年了“,欢声笑语共祝健康,热热闹闹谈论,述亲情,充分体现老范家传统,老范家家风。


用户6096一帆风顺


父母都不在了,过年是各过各的,还是在一起过呢?我来说两句。

父母相继老去,经历了丧父丧母之痛后,更会丧失的,是一个家庭的凝聚力。

原来时,过年过节,父母生日,老人家里有活儿,身体不适等,只要父母一声召唤,那是争先恐后,纷至沓来。大家欢聚一堂,是多么的快乐。

父母离去,大家没有了,分散成几个小家。谁家里有事,都是亲姐热妹的去看看,孩子辈呢,就不大去参加了。尤其是过年过节的只是当亲戚走动一下就完事了,那里还有当年的团结与和谐。

为了加大兄弟姐妹之间的联系,巩固血浓于水的情谊,就要尽量多的往一块凑伙。过年过节的,或轮流坐桩,或实行aa制,或有钱的独挡,让兄弟姐妹们能象父母在时一样,互相关心,欢聚一堂。享受天伦之乐。

人老了,心内更加孤寂。往一块凑凑更加必要,毕竟兄弟姐妹之间有更多的旧事是值得回味与怀念的。

我同事的奶奶,九十多岁了,还经常想念在西安的一百零四岁的哥哥。每打电话,都是互相邀请。可是孩子们可是不敢让他们再出门了,但为此老太太还闹过离家出走呢。你说这种兄弟姐妹之间的情谊,是一般的友谊能相比的吗?

过年了,兄弟姐妹们有实力,有感情,还是在一块聚一聚好。




石韮花开放的季节


我们家里公公不在了,婆婆身体实在不行送去护理院了,过去的三年,老公兄弟姐妹都在我家里过年,因为我们房子宽松一点,还有家里有阿姨帮忙。大哥大姐他们各自住,小叔一直跟我们住,所以我们家里方便,说真的要是没有阿姨帮忙 我一个人弄一桌,估计真的累的够呛,毕竟都是六十多了,只是其乐融融那种感觉好很好,大家一起吃团圆饭,给孩子们发红包,大哥大姐也会带一点礼物过来,至于预备年夜饭的酒菜,我老公和小叔两个人都会搞定。期待这样的聚会可以一直延续下去,一代一代的。

今年,我不想弄了,我很多年没有回去娘家陪我妈妈过年了,所以今年大家说好了,他们在家里的聚,我老娘毕竟已经九十开外了,所以不能够再说明年了,因为我害怕……


餪餪


我说说我家的情况,说的是我的姥姥,各家情况不同,仅供参考。

我姥姥命薄,刚年过60就走了,姥姥姥爷在世时一直跟我三舅一起生活,姥姥走后我姥爷还是跟着三舅过。我妈兄弟姐妹共7人,过年都是聚在三舅家,因为姥姥姥爷在哪我们去哪过,我大舅不来因为大舅生了5个孩子现在孙子孙女重孙子一大堆他们一家有二十几口过年单过,剩下6个家庭在我姥姥姥爷在时都聚在三舅家,我二舅做饭手艺很好,一般都是他主厨做两大桌,男一桌女一桌,一年难得聚齐一次,大家都很开心的。

我姥爷高寿走时93岁,距今也有8年了。自从姥姥走后,我们回姥姥家就从大年初二挪到了大年初三,初三到姥姥家先去坟上烧纸放炮,前几年开发商占地把村里的坟集体迁走了上坟大概开车要半个小时。虽然姥爷也走了,但我们还是习惯上完坟以后聚在三舅家吃饭,三舅二舅家因为占地搬迁都到外面租房子住了,地方没有原先大了再摆两桌有点挤了,再加上占地搬迁开发商给过渡费搬迁费啊经济条件好太多了,这三年都没有在家开火都是在家附近定的饭店,饭店档次还都不低,肯定比在家做花费大,但图个方便省心。今年过年是二舅定的,很少二舅张罗这事,因为我二舅妈很早就不在了姥姥姥爷也没跟着二舅过,二舅今年张罗的也很不错,大家一边吃一边照相很高兴。

过年还是在一起过,老人虽然不在了,但生活压力大平时大家难得聚齐,春节是个难得机会坐一起说说话,我妈说每次过年前,我二舅或者三舅就会通知今年去哪,我们听通知就行了,我是独生子女我也就生了一个女儿,再往后大家庭聚在一起机会就越来越少了,珍惜吧1


苏苏11729


亲戚有远近,走动才情深。这是年迈的父母离世后我对平辈亲情最真切的感受。

我们兄弟姐妹多,都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相间距离不远,可平时忙于工作,很难聚到一块。就是母親健在时,除了春节和老人生日,也是少有齐全的时候。

近几年随着各家相继又有了孙辈,增添了乐趣,也分散了精力,整天忙于买菜做饭带孩子,基本上也抽不时间相互走动。

后来我哥提议,咱平时可以个别来往,小年之前和清明节扫墓集中一个日子,小聚一下,每年春节轮流组织一次家庭聚会。这个不成文的规距就这样形成了。

老人不在了,兄弟姊妹聚到一起问寒问暖,分享各自家庭一年耒的收获与变化,互通有无,相互切磋交流,这种气氛在三、五口人的小家里体会不到。

大家一起动手做出了可口的饭菜,频频举杯,祝老辈们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孩子们学习进步、事业有成。在情不自禁的推杯换盏中拉紧了距离、抒发了情感,每次聚会结束都难舍难离,回味无穷。

后来有了家庭微信群,大事小情及时反馈,收获成长真诚点赞,倾心相祝,一家人亲密无间,非常令人羡慕。

我有个表哥在广东做生意,有一次春节回老家登门看望我哥,正赶上我们家庭聚会,老人们拉着家常,孩子们又唱又跳,气氛非凡,表哥很受启发和感动,对我们兄弟相互走动,凝心聚力,和谐友爱的氛围予以认同。

后来听说,他回家召集几个弟妹一起商量,家庭聚会也搞的挺有声色的。

兄弟姐妹一奶同胞,血脉相连,虽各有小家,只有紧密联系,经常走动,就会心心相印,大家庭的底蕴就会更加坚实,成为永不分离的一家人。


角落kkdsbxjd


感觉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人,父母不在兄弟姐妹是个亲戚。我老公家4兄弟,父母亲在逢年过节全部集中在父母家,热热闹闹,好开心,如果是过年,4兄弟,我们4个妯娌一直要玩到上班头天才回各家,南京远点担前一天走。婆婆2012年走了,大家说好轮流过年,坚持了3年,因老三儿子在深圳成家立业,生了小孩他们一家就了深圳,我女儿在北京生孩子,我俩去北京过年,渐渐的兄弟相聚少了,感情也淡了,虽然同在一个地级市几乎没什么来往了。再说我自己娘兄弟姐妹六个,我和大姐,小妹,小弟都同在一个市里,两弟在农村,前几年全部到市里安了家,每家都做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了,我们以前都听大姐安排的,有时会聚下,兄弟姐妹会走动,现在大姐(70岁)做上老太少了外婆,她一家其乐融融,基本不太来往了,春节也难得聚下,只有清明节那天,兄弟姐妹们才能聚齐,感觉兄弟姐妹们不那亲了,下一代有的不认识,更没什么来往。


知音146806081


多子女家庭父母不在了是否要经常联系还是要具体分析,因人而异。子女中有一枝独秀的,自然有凝聚力,比如柳传志家,一个小区被他家包了,自然常聚。如遇战争、自然灾难,人们出于恐惧的本能自然抱团,否则难以生存。大多数人是混的不咸不淡,自己每日疲于奔命,兄弟姐妹谁也没有希望,各自为战或许能活,凑到一起互相伤害,那不如不见。血缘是感情的基础,不代表必然要怎样。还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爱护方能维持常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