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買一套老兩口住的好房子?

GavinYs


選一個小區裡邊有單元房的房子,小區綠化好有花有樹有健身器材。房屋建築面積70至80的最好要一樓。人老了病多,比如我姐患有糖尿病安過支架進過醫院重症監護室成了醫院常客。風水師和高僧勸她住一樓接地氣對健康有益即使患了病住院治療後也利於康復,她原住電梯房後來每年花13萬租房到一個小區一樓住,她現每天用華為手機上網五小時有空去小區道路走走,現精神很好再沒住過院。



阿鼎AD


我是2013年買的養老房,在成都溫江生態大道旁邊的小鎮上。這裡有上萬畝園林,有三所職業院校以及省高考錄取中心,地鐵17號線一期起點站就在百米之外。

這是學校教職工配套的商品房,當時單價不到三千,有的教師不要,我們就買下了。面積不大,百多平米,但功能齊全,特別是有了一間單獨的書房,可以在裡面讀書看報,練書法,聽音樂,寫文章。

2015年交房,16年裝修。我18年退休,今年初搬到了新居。從客廳望出去,就是這樣一片美麗的風景。



特級在線


[喜歡生活的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前兩年我給老人買了一套兩居室的房子。在買之前我也做了一些功課。我來談談我的心得和體會。

我感覺到既然是給老人買的,就要考慮老人的特點。不僅要考慮到當前,還要考慮到未來。老人要求進出方便,生活便利。我總結的就是“一大一小”。大,就是大的環境 。小,就是小的配置。

一、大的環境。

購買的房子所在的社區,要比較成熟。在房子周圍500米之內最好300米之內,配有超市、便利店、飯店、小吃店、理髮店、銀行及其他生活配套設施。

環境的第二點,就是房子的進出要方便,汽車能直達門口。樓層最好是一樓。即使是電梯房,也要選擇在1樓。我買的就是一樓,老人住進後覺得很好。

環境的第三點就是交通。500米內有地鐵、公交,老人出行方便。

二、小的配置

小的配置,就是指的室內的配置,包括戶型。老兩口兩室一廳,一衛一廚,100平米就行,應該說比較好了。要有陽臺,供老人曬太陽、曬衣服使用。要避免樓間距太小,冬天曬不到太陽。如果你買的房子有暖氣,那是最好了。如果沒有暖氣,建議你裝上暖氣。冬天的溼冷,對老人是非常不利的。

洗手間的地板應該是防滑的。抽水馬桶的邊上應該設有護欄,以防年紀偏大的時候摔倒,手可以扶著,起安全防護的作用。浴缸邊上也要裝有護攔。

地板,最好用木地板,不要用瓷磚。木地板,保溫性比瓷磚要好。當然客廳和廚房可以用防滑地板磚。

電器方面就是牆上插座要多,每個插座最好是多孔插座。便於老人平時使用。

建議家裡安裝網絡攝像頭。孩子們利用網絡可以與老人隨時聯繫,並注意到老人的動靜。我認為這對保護老人是有好處的。

總之,給老人買的房子,要安全舒適,保證採光與通風,通訊暢通。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大家有哪些不同的觀點,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感謝大家收藏點贊轉發文章


NEW生活


老年人買房子,多半是為了老兩口安度晚年。 01、人老了最怕什麼?最怕生病,所以首先要考慮方便就醫。

可以選擇靠近醫院的小區,這樣一旦生病,可以自行去醫院,免得兒女再請假接送。

02、其次是儘量離兒女近一些,方便兒女經常過來。

現在城市裡堵車嚴重,離得遠了,兒女來一趟路上要很長時間,大家都很累。另外,離得遠了,老人偶爾去看孫子孫女也不太方便。

03、房子不必太大,60平米左右的一室一廳足矣。

房間最好精裝修,電器齊全,方便生活。

04、房子最好離超市或菜市場近,方便老人的日常生活。

年紀大了,好多人不會網購,所以還是周圍有超市和菜市場方便。

具體建議:1、在兒女同小區或隔壁小區,買一套小戶型。

2、在離醫院最近的小區,買套小公寓。

3、在交通最便利的小區,買套小戶型。

老年人不要把所有積蓄都用來買房,買個小點的,留一些錢好好生活。


快樂魚K


我是個老年人,很想買一套養老的房子,可最近老伴有病需要做手術,所以暫時打消了這個念頭,過了這個坎再考慮。即便買也是難買個合適的,首先考慮位置離孩子近一點,有個照應。離醫院近點能及時看病,還有就是買生活用品離超市近點。還想考慮安全散步的地方,有個公園就更好了。說了半天還沒說到房子的具體情況[捂臉]


靜美678


頤養天年的父母,到底應該享受什麼樣的住宅壞境?

父母為子女操作、為生活操勞,年逾半百之後,子女也不會忍心他們蝸居一隅,這個時候買的養老房,並不是剛需的存在,而是享受生活的體現。年輕的朋友現在都在忙著剛需住房或者投資用房,年長一些的,很多人已經開始為父母物色養老房了。

不是危言聳聽,社會老齡化其實一步一步向我們逼近,養老壓力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很大的。今天益鳥君就來和大家說說給父母的養老房,應該怎麼選擇?關注益鳥維修,更多“房事”早知道!

一:樓間距要注意

據相關規定:以最低層的住戶其窗臺以上部分為基準,由每年冬至這天該住戶能有效享受陽光的時間為確定標準。緩中說法就是,冬至這天,北方地區享受陽光至少一小時,南方三小時,中間地帶二小時。

在通常情況下,多層之間最合適的樓間距是6米,在多層和高層之間最合適的樓間距是9米,在高層之後合適的樓間距是13米。這個數據是通過推算的,並不是每一個地區的開發商都可以滿意。但是保證樓間距的意義在於,採光和通風。

對於老人來說,採光充足、室內通透是最好不過的了,而且這並不是剛需住房,居住的環境和條件才是第一要素,千萬別因為價錢或者別的原因,給居住體驗上打折,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二:層高不宜太高,房間不用太大

高層住宅樓也無傷大雅,只要父母不要住的太高就好了,如果有行動不便或者生活半自理折,1-2樓就是最好的選擇,如果不是,8層以下的選擇都很不錯。一些老人並喜歡住高層,或者說住不習慣高層,選低一些的樓層是沒錯的,但是採光和通風一定要保證哦。樓層低不僅僅是為了滿足老人的個人習慣,更重要的是出現消防疏散的時候,可以搶時間。

房間面積不需要太大,父母對於生活空間的要求沒有那麼大。戶型不需要太大,兩個人住,90m²以內的套二足夠使用,太大了對於父母是一種心理上的折磨,如果長時間無人陪伴的話。

三:周邊設施完善,離子女越近越好

有很多朋友說,父母單獨住是肯定不可能的,趁他們還年輕,他們要幫忙帶孩子,等孩子大了,他們單獨住,我們又不放心。現實情況確實是這樣,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美好。但是我們也需要做出一些調整,在養老房周邊,醫院、學校、公園、購物(主要是買菜)、服務類的網點必須要有,這並不難,一個成熟的養老房或者小區周圍,這些設施應該非常完善。

離子女越近越好,方便帶孩子,方便看子女,有什麼事情子女也能馬上到。所以這也是離學校近一些的原因之一。很多朋友還是更傾向於不和父母一起住,但是又不能太遠了,對家庭關係尤其是婆媳關係有很大改善。

四:裝修上該注意什麼呢?

“你們定吧,你們選的我們都喜歡”。這可能是很多父母在面對子女拋出的選擇題之後的回答。上了年紀,沒了主見,或者是在年齡逐漸變大,對未來的擔憂,無法融進孩子的生活,親情上帶來的疏離感造就了這一切。

父母的愛,時間越久越陳,對我們的愛從來沒有變,只是表達的方法再也不是媽媽拉起你的手,爸爸將你放在肩上了,父母少了呵斥,多了關心,我們在無暇顧及的時候,偶然瞥見,父母年華逝去的倦怠。父母小心試探的想參與我們的生活,提醒我們穿秋褲,早點睡,少熬夜,這些力不從心的表達被我們堂而皇之的無視。這些愛意,已經從兒時的大火燉煮變成了小火慢煎。但它從未推薦,只是歲月改變了我們彼此的模樣。

在裝修的時候,素色不要跳躍,避免太高的櫥櫃、置物櫃,即使上層空間浪費一些也不要緊,避免父母拿取不便。在走廊增加一些扶手,房間裡不要有樓梯之類的錯層。符合老人的心意就好,如果父母的身邊不便,那麼適老化的改造就非常的適合了。

環保、簡單、安全、舒適把握這四個關鍵詞,再加上通風號、採光好這兩個特點,你就能得到一個非常舒適的居住環境了。智能家居並不推薦,但是風暖系統、暖氣等保暖設施一定要做好,喜歡養花的老人,一定預留一個大陽臺來滿足老人的愛好。

孝心與愛的傳遞,不止一間養老房。當父母老去的時候,我們用堅實的雙手撐起夕陽的美好!


益鳥房屋維修


歲數大了千萬別往房子上扔錢,有買好房子的錢你就不如找個依山傍水的好地方獨居了,可以享受高質量的生活水平了,參加自助養老比啥都優越。








chaoqian2019


個人認為:決定是否適合居住的因素很多,首先要看老兩口的間見:

外在條件:

如果認為環境我重要,條件允許可選擇戶外環境良好,宜居的康養之所。

如果認為生活條件重要,條件允許可選擇交通便利,繁華的社區。

內在條件:

有無電梯,幾層的採光好,房間的佈局,是否通透,室內戶型大小等都是重要因素。

客觀條件:

是否考慮老人幫帶小孩,是否考慮離診所醫院較近的地方等等。


阿寬AAA


大家都說得很好很全面,不過我的想法有一點與大家不同:我覺得有條件最好房子有三個臥室,因為最好老兩口各住一個房間,有利健康,另外一個客房備兒孫或客人或以後保姆住住。


炊煙


我退休二年,一兒在外地工作。我買了一套八十平米二居室,靠菜市場近,靠醫院近,靠銀行超市近,靠親友近。房選一樓,裝暖氣,生活方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