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买一套老两口住的好房子?

GavinYs


选一个小区里边有单元房的房子,小区绿化好有花有树有健身器材。房屋建筑面积70至80的最好要一楼。人老了病多,比如我姐患有糖尿病安过支架进过医院重症监护室成了医院常客。风水师和高僧劝她住一楼接地气对健康有益即使患了病住院治疗后也利于康复,她原住电梯房后来每年花13万租房到一个小区一楼住,她现每天用华为手机上网五小时有空去小区道路走走,现精神很好再没住过院。



阿鼎AD


我是2013年买的养老房,在成都温江生态大道旁边的小镇上。这里有上万亩园林,有三所职业院校以及省高考录取中心,地铁17号线一期起点站就在百米之外。

这是学校教职工配套的商品房,当时单价不到三千,有的教师不要,我们就买下了。面积不大,百多平米,但功能齐全,特别是有了一间单独的书房,可以在里面读书看报,练书法,听音乐,写文章。

2015年交房,16年装修。我18年退休,今年初搬到了新居。从客厅望出去,就是这样一片美丽的风景。



特级在线


[喜欢生活的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前两年我给老人买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在买之前我也做了一些功课。我来谈谈我的心得和体会。

我感觉到既然是给老人买的,就要考虑老人的特点。不仅要考虑到当前,还要考虑到未来。老人要求进出方便,生活便利。我总结的就是“一大一小”。大,就是大的环境 。小,就是小的配置。

一、大的环境。

购买的房子所在的社区,要比较成熟。在房子周围500米之内最好300米之内,配有超市、便利店、饭店、小吃店、理发店、银行及其他生活配套设施。

环境的第二点,就是房子的进出要方便,汽车能直达门口。楼层最好是一楼。即使是电梯房,也要选择在1楼。我买的就是一楼,老人住进后觉得很好。

环境的第三点就是交通。500米内有地铁、公交,老人出行方便。

二、小的配置

小的配置,就是指的室内的配置,包括户型。老两口两室一厅,一卫一厨,100平米就行,应该说比较好了。要有阳台,供老人晒太阳、晒衣服使用。要避免楼间距太小,冬天晒不到太阳。如果你买的房子有暖气,那是最好了。如果没有暖气,建议你装上暖气。冬天的湿冷,对老人是非常不利的。

洗手间的地板应该是防滑的。抽水马桶的边上应该设有护栏,以防年纪偏大的时候摔倒,手可以扶着,起安全防护的作用。浴缸边上也要装有护拦。

地板,最好用木地板,不要用瓷砖。木地板,保温性比瓷砖要好。当然客厅和厨房可以用防滑地板砖。

电器方面就是墙上插座要多,每个插座最好是多孔插座。便于老人平时使用。

建议家里安装网络摄像头。孩子们利用网络可以与老人随时联系,并注意到老人的动静。我认为这对保护老人是有好处的。

总之,给老人买的房子,要安全舒适,保证采光与通风,通讯畅通。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大家有哪些不同的观点,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感谢大家收藏点赞转发文章


NEW生活


老年人买房子,多半是为了老两口安度晚年。 01、人老了最怕什么?最怕生病,所以首先要考虑方便就医。

可以选择靠近医院的小区,这样一旦生病,可以自行去医院,免得儿女再请假接送。

02、其次是尽量离儿女近一些,方便儿女经常过来。

现在城市里堵车严重,离得远了,儿女来一趟路上要很长时间,大家都很累。另外,离得远了,老人偶尔去看孙子孙女也不太方便。

03、房子不必太大,60平米左右的一室一厅足矣。

房间最好精装修,电器齐全,方便生活。

04、房子最好离超市或菜市场近,方便老人的日常生活。

年纪大了,好多人不会网购,所以还是周围有超市和菜市场方便。

具体建议:1、在儿女同小区或隔壁小区,买一套小户型。

2、在离医院最近的小区,买套小公寓。

3、在交通最便利的小区,买套小户型。

老年人不要把所有积蓄都用来买房,买个小点的,留一些钱好好生活。


快乐鱼K


我是个老年人,很想买一套养老的房子,可最近老伴有病需要做手术,所以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过了这个坎再考虑。即便买也是难买个合适的,首先考虑位置离孩子近一点,有个照应。离医院近点能及时看病,还有就是买生活用品离超市近点。还想考虑安全散步的地方,有个公园就更好了。说了半天还没说到房子的具体情况[捂脸]


静美678


颐养天年的父母,到底应该享受什么样的住宅坏境?

父母为子女操作、为生活操劳,年逾半百之后,子女也不会忍心他们蜗居一隅,这个时候买的养老房,并不是刚需的存在,而是享受生活的体现。年轻的朋友现在都在忙着刚需住房或者投资用房,年长一些的,很多人已经开始为父母物色养老房了。

不是危言耸听,社会老龄化其实一步一步向我们逼近,养老压力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很大的。今天益鸟君就来和大家说说给父母的养老房,应该怎么选择?关注益鸟维修,更多“房事”早知道!

一:楼间距要注意

据相关规定:以最低层的住户其窗台以上部分为基准,由每年冬至这天该住户能有效享受阳光的时间为确定标准。缓中说法就是,冬至这天,北方地区享受阳光至少一小时,南方三小时,中间地带二小时。

在通常情况下,多层之间最合适的楼间距是6米,在多层和高层之间最合适的楼间距是9米,在高层之后合适的楼间距是13米。这个数据是通过推算的,并不是每一个地区的开发商都可以满意。但是保证楼间距的意义在于,采光和通风。

对于老人来说,采光充足、室内通透是最好不过的了,而且这并不是刚需住房,居住的环境和条件才是第一要素,千万别因为价钱或者别的原因,给居住体验上打折,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二:层高不宜太高,房间不用太大

高层住宅楼也无伤大雅,只要父母不要住的太高就好了,如果有行动不便或者生活半自理折,1-2楼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不是,8层以下的选择都很不错。一些老人并喜欢住高层,或者说住不习惯高层,选低一些的楼层是没错的,但是采光和通风一定要保证哦。楼层低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老人的个人习惯,更重要的是出现消防疏散的时候,可以抢时间。

房间面积不需要太大,父母对于生活空间的要求没有那么大。户型不需要太大,两个人住,90m²以内的套二足够使用,太大了对于父母是一种心理上的折磨,如果长时间无人陪伴的话。

三:周边设施完善,离子女越近越好

有很多朋友说,父母单独住是肯定不可能的,趁他们还年轻,他们要帮忙带孩子,等孩子大了,他们单独住,我们又不放心。现实情况确实是这样,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美好。但是我们也需要做出一些调整,在养老房周边,医院、学校、公园、购物(主要是买菜)、服务类的网点必须要有,这并不难,一个成熟的养老房或者小区周围,这些设施应该非常完善。

离子女越近越好,方便带孩子,方便看子女,有什么事情子女也能马上到。所以这也是离学校近一些的原因之一。很多朋友还是更倾向于不和父母一起住,但是又不能太远了,对家庭关系尤其是婆媳关系有很大改善。

四:装修上该注意什么呢?

“你们定吧,你们选的我们都喜欢”。这可能是很多父母在面对子女抛出的选择题之后的回答。上了年纪,没了主见,或者是在年龄逐渐变大,对未来的担忧,无法融进孩子的生活,亲情上带来的疏离感造就了这一切。

父母的爱,时间越久越陈,对我们的爱从来没有变,只是表达的方法再也不是妈妈拉起你的手,爸爸将你放在肩上了,父母少了呵斥,多了关心,我们在无暇顾及的时候,偶然瞥见,父母年华逝去的倦怠。父母小心试探的想参与我们的生活,提醒我们穿秋裤,早点睡,少熬夜,这些力不从心的表达被我们堂而皇之的无视。这些爱意,已经从儿时的大火炖煮变成了小火慢煎。但它从未推荐,只是岁月改变了我们彼此的模样。

在装修的时候,素色不要跳跃,避免太高的橱柜、置物柜,即使上层空间浪费一些也不要紧,避免父母拿取不便。在走廊增加一些扶手,房间里不要有楼梯之类的错层。符合老人的心意就好,如果父母的身边不便,那么适老化的改造就非常的适合了。

环保、简单、安全、舒适把握这四个关键词,再加上通风号、采光好这两个特点,你就能得到一个非常舒适的居住环境了。智能家居并不推荐,但是风暖系统、暖气等保暖设施一定要做好,喜欢养花的老人,一定预留一个大阳台来满足老人的爱好。

孝心与爱的传递,不止一间养老房。当父母老去的时候,我们用坚实的双手撑起夕阳的美好!


益鸟房屋维修


岁数大了千万别往房子上扔钱,有买好房子的钱你就不如找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独居了,可以享受高质量的生活水平了,参加自助养老比啥都优越。








chaoqian2019


个人认为:决定是否适合居住的因素很多,首先要看老两口的间见:

外在条件:

如果认为环境我重要,条件允许可选择户外环境良好,宜居的康养之所。

如果认为生活条件重要,条件允许可选择交通便利,繁华的社区。

内在条件:

有无电梯,几层的采光好,房间的布局,是否通透,室内户型大小等都是重要因素。

客观条件:

是否考虑老人帮带小孩,是否考虑离诊所医院较近的地方等等。


阿宽AAA


大家都说得很好很全面,不过我的想法有一点与大家不同:我觉得有条件最好房子有三个卧室,因为最好老两口各住一个房间,有利健康,另外一个客房备儿孙或客人或以后保姆住住。


炊烟


我退休二年,一儿在外地工作。我买了一套八十平米二居室,靠菜市场近,靠医院近,靠银行超市近,靠亲友近。房选一楼,装暖气,生活方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