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龍江好人”榜揭曉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日夜奮戰,廣大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守望相助,廣大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員、社區工作人員堅守崗位、日夜值守,廣大志願者真誠奉獻、不辭辛勞,廣大善舉人士慷慨解囊、熱心捐助,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傳唱著龍江大愛、弘揚著好人精神,深刻地詮釋了“龍江精神”,為疫情防控作出了積極貢獻。為了謳歌英雄的感人事蹟,激勵全省人民增強必勝信心、責任之心、仁愛之心、謹慎之心,勇當先鋒,敢打頭陣,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省文明辦開展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龍江好人”推薦評議活動。經過基層推薦、媒體公告、社會評議、相關部門審核把關,王志偉、原野、張海燕、李永剛、張景道、李廣華、於水平、綏化應急救援隊、馬彥巍、沈廣濤等10名同志榮登“龍江好人”榜。

“龍江好人”榜人員事蹟

王志偉同志事蹟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龍江好人”榜揭曉


王志偉,男,1967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犧牲前任尚志市公安局國內安全保衛大隊二級警長。

從警30年來,先後曾榮獲嘉獎3次,多次被評為先進個人。2020年2月18日13時許,王志偉同志在尚志市亞布力鎮前進社區執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任務時,突然感覺心臟不適,隨即被送往醫院搶救,當日下午15時30分,連續堅守崗位25天的王志偉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年僅52歲。

“告訴隊長一聲,找人替我,咱守的卡口千萬別漏了。”這是王志偉生前留下的最後一句話。

2月的亞布力,寒風凜冽,不管白天夜晚,山風掠過臉龐、鑽進褲腳,冰冷刺骨。這些天,在亞布力前進社區空曠的道口,總有一輛閃著警燈的警車停在那裡。這是尚志市抗擊疫情的一處前線陣地,也是王志偉同志連續堅守的地方。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1 月 25 日,大年初一,王志偉毅然放棄節日休息主動返崗,每天深入轄區檢查落實疫情防控和消毒工作。

“立即趕赴亞布力鎮,佈設卡點,防控疫情!”2 月 6 日,因出現確診病例,一道緊急增援令下達到王志偉所在的大隊。

“我去守卡點!” 王志偉主動請纓。

“王哥,這一去不知道多少天才能回來,還是讓隊裡的年輕人去吧。”大隊長李治國當時有些猶豫。他深知,50 多歲民警的身體可比不了年輕人。

“沒事,我能行!”王志偉一再堅持。

就這樣,王志偉成了第一批增援到亞布力戰“疫”的民警。

每天在出村的必經路口,王志偉和戰友們勸導村民不要出社區,同時也嚴防外來人員進入。剛開始,很多村民不理解,王志偉就耐心細緻地做解釋勸導工作。時間久了,村民們都認識了這位一直在路口值守的“大個子民警 ”,大家也願意聽他的。

王志偉與戰友們在卡點築起了一道堅固的防線。在他倒下前連續 5天,前進社區內再未出現確診和隔離病例。2月 18 日,王志偉在抗疫前線已經堅守了25天。這天中午,他剛剛去午餐派發點取回大家的午餐,還沒來得及換班吃一口,突然覺得心臟不舒服,只說了句 “我胸口疼得厲害 ”,就已經站不住了。民警姚尚玲趕緊把他扶到車上,給他喂下了配發給卡點的速效救心丸,並立刻開車直奔醫院。

眼見著離開了卡點,王志偉跟姚尚玲說:“告訴隊長一聲,找人替我,咱守的卡口千萬別漏了。”誰也沒想到,這竟成為這位鋼強鐵漢生前留下的最後一句話。堅守——這是王志偉臨終前給戰友們的殷殷囑託。

王志偉是盡忠職守的人民警察,也是父母眼裡的好兒子,是妻子口中的好丈夫,是女兒記憶裡的好爸爸。

這個春節,回深圳工作的女兒,沒能等來送行的父親。她萬萬沒想到,2月6日,她送爸爸走出家門那一刻,竟是父女倆今生的永別。

就在王志偉倒下的前一天深夜,他還通過手機視頻教妻子給家裡換煤氣罐。這對恩愛夫妻,羨煞了一起執勤的戰友,如今卻天人兩隔。端詳著夫妻二人的合影,一遍遍撫摸著照片上丈夫的臉龐,劉桂貞哭成了淚人。

這個春節,老父親王世凱本來想和兒子喝上一杯。兒子 “接班”當了警察,年過七旬的老爺子心裡特別驕傲。藏了好幾年的老酒都啟了封,可兒子卻再不能回來。白髮人送黑髮人是真痛啊!老伴兒已經哭幹了眼淚,王世凱緊攥著老伴兒的手說了一句:“他是警察,他光榮啊!”

王志偉的犧牲,給朝夕相處的戰友們帶來巨大的悲痛,同時也極大地激發起戰友們眾志成城戰勝疫情的鬥志和決心。戰友們表示,一定要牢記王志偉臨終前的囑託,危急關頭衝鋒在前,困難面前決不退縮,牢牢守住陣地,以抗擊疫情的全面勝利、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寧,來告慰戰友的英靈!

原野同志事蹟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龍江好人”榜揭曉


原野,男,1977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二級警督,現任海林市公安局第一派出所副所長。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警察丈夫與醫生妻子一同上“戰場”,始終堅持在抗擊疫情第一線,面對湖北返鄉疑似感染人員,不懼危險,深入到居民家中走訪調查,積極穩控,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警察丈夫與醫生妻子一同上“戰場”

鼠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向我們襲來,給原本歡慶喜悅的節日籠罩上一層陰影。公安民警和醫護人員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是絕對的主力。牡丹江海林市就有這樣一對警察丈夫和醫生妻子,海林市公安局第一派出所副所長原野和海林市人民醫院發熱門診工作的王靜,“警察藍+天使白”義無反顧衝上前線,共同成為這座城市的光和暖。為了輕裝上陣,夫妻二人把年幼的女兒獨自留在家中,囑託年邁的父母時常去探望照顧一眼,全身心的投身到了抗疫行動當中。雖然辛苦,但夫妻倆都說:“工作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群眾都積極配合,大家眾志成城很令人感動,苦點累點都值得”。

始終堅守抗擊疫情第一線

抗擊疫情期間,原野同志始終堅守在抗擊疫情工作第一線,對轄區內的返鄉人員逐人排查、逐人登記,防疫工作開展至今,共計排查返鄉人員200餘人,對本轄區35個有湖北返人員家庭的基本情況、成員身體狀況如數家珍。1月25日晚20時第一派出所接到市局指令:在海林市中醫院有人不配合醫護人員檢查和治療。接到指令後,副所長原野立即帶領民警趕到海林市中醫院,對一名發燒(38.5℃)並且疑似感染的女子進行穩控。經瞭解,該女子51歲,1月21日曾接觸過一名1月12日從武漢市返回海林的人員。該女在其丈夫陪同下到海林市中醫院檢查,症狀疑似新型冠狀肺炎,但夫妻雙方不配合醫院醫護人員的檢查且情緒非常激動。為了穩定夫妻二人情緒,原野一直勸說二人五個多小時,該女終於在1月26日凌晨1時許,表示願意配合醫院及民警進行血液採樣,也將其接觸過的武漢市返鄉人員姓名及聯繫方式告知派出所民警。原野深知武漢返鄉人員存在重大疫情傳播隱患,便立即與疾控中心專家組對其進行問卷詢問,26日凌晨2時許在海林市疾控中心和中醫院工作人員工作下,該女血液樣本被送到牡丹江市疾控中心檢測,夫妻二人也立即進行了隔離,幸運的是女子經檢測未受到感染。

耐心勸解返鄉人員強化防範

原野所在派出所轄區的居民在湖北省務工人員較多,時值春節返鄉季,外出務工人員紛紛返回家中團聚,考慮到返鄉人員存在較大的安全風險,原野同志與社區工作人員密切協作,確保轄區內不發生疫情傳播。一輛警車就是一座燈塔,一名警察就是一個標兵,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疫情不退,警察不退。疫情不退,警察藍+天使白也將一直用光暖守護這座城市。

張海燕同志事蹟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龍江好人”榜揭曉


張海燕,女,1969年出生,中共黨員,現為佳木斯市樺南縣樺南鎮雙合村村醫。

村醫是最基層的醫療衛生工作者,是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守護人”。張海燕從事鄉村醫生工作已經25年,疫情防控以來,今年52歲的她一直蹲守在疫情防控的後方戰場,以護佑生命的大愛和舍已為人的奉獻,築起了守護全村百姓安全的“防護牆”。

樺南縣樺南鎮雙合村有常駐人口518戶、1346口人,這次共排查出12名武漢返鄉人員。今年春節,這12人成了張海燕最牽掛的人,從武漢返鄉回來的12個務工人員,儘管隔離在家,但剛開始還是在村裡造成了恐慌,為了不讓村民擔心,保障大家的安全,張海燕每天穿著防護服,拿著聽診器、溫度計和“返鄉人員情況摸排表”,穿梭於村中,為返鄉人員測體溫、錄數據,給村民宣傳防護方法。期間,武漢返鄉人員吳某某找到她,說自己咳嗽幾天也未見好轉,讓張海燕幫忙來看看。聯想到近日在網上看到的武漢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的新聞,醫生的敏銳性告訴她,這件事必須引起重視。在缺少防護物資的情況下,張海燕顧不上那麼多,多次往返吳某某家中,量體溫、看症狀,並第一時間向鎮衛生院報告,鎮衛生院立刻協調縣疾控中心為吳某某診療診斷,最終確定其未感染,是慢性肺炎引發的咳嗽。事後,大家都問張海燕:“你不害怕麼?”張海燕說:“怕,怎麼不怕,但我是醫生、是黨員,群眾需要我,我必須上,這是我的責任”。全村12名武漢返鄉人員隔離14天后,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經縣鄉衛生部門同意,村裡對這12名返鄉人員延長隔離時間7天。本來就已經很煩躁的這些人,延長後部分人開始出現焦慮和不穩定,總提出要出來見親人和同學。張海燕發現這一苗頭後,逐戶進行心理疏導,做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地反覆勸說,與此同時,張海燕為了得到他們的理解,開始關心他們的生活起居,由於隔離時間長,有些人的生活用品和食品出現短缺,她就主動提出為其購買和運送,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除武漢返鄉人員外,全村百姓的安危也是張海燕一直放不下的事。疫情防控以來,雙合村村幹部立即進行返鄉人員排查,張海燕也投入一線開始緊張的監測工作。雖然村子戶數較多,但她從不漏走一戶、漏登一人。有的村民勸她,在家裡打電話問問情況就好了,她卻說:“不去看看我不放心啊!我是醫生,會保護好自己,我得讓村民知道有人在照顧他們,密切關注他們”。儘管張海燕這樣盡職盡責地看守著大家,但還有個別人有牴觸情緒,說些刺耳的話。“我也不是外地回來的,也沒有接觸武漢回來的人,你幹嘛就不讓我出門出村,你就看好那些武漢回來的人,少管我們。”面對鄉親的指責,她只能把委屈放在心裡,把眼淚流在人後,依然用微笑和柔情進行勸阻和勸說,直到他們理解。有人問張海燕,這麼堅守圖個啥?她說:“身前是疫情,身後是鄉親,這個關鍵時刻雖受盡委屈但我不能轉身!”

張海燕的母親居住在縣裡面,已是古稀之年,一直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和陳舊性腦梗塞,而且有新發病灶,自己是名醫生,自然知道病情的嚴重程度,所以母親的病一直都是她在親自照顧。疫情防控期間,每天忙忙碌碌的她根本顧不上母親的病,有時通過電話進行詢問,得知母親哪裡不舒服,自己又不能親自在床前照顧,她總是在電話這頭偷偷地流淚。不光是母親,自己的女兒在外地上大學,只有假期才能和家人團聚,然而,張海燕白天入戶走訪,夜間測體溫監測,一家人吃頓飯都成了奢望。女兒雖有些不高興,但看到百姓安全了,她在心裡開始心疼和理解媽媽了。當被問到你這麼做不覺得虧欠家人麼?張海燕哽咽說:“我自己內心肯定是覺得虧欠了家人許多,但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我無論如何也不能‘虧欠’那12名返鄉人員和全村的百姓呀,他們的健康是我這名村醫最大的責任和使命。”

李永剛同志事蹟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龍江好人”榜揭曉


李永剛,男,1962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大慶市第二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李永剛作為大慶市新冠肺炎定點醫院救治中心總指揮、專家組組長,他舍小家、為大家,身患雙側股骨頭壞死,仍堅持奮戰在一線。他誓言:“我會一直站下去,直到倒下的那一天。”

李永剛平時走路,總是很慢很慢,上下樓一定要抓緊欄杆,一步步挪。十年了,雙腿股骨頭壞死的病症始終折磨著他,近兩年愈發嚴重,已經到了影像學診斷4期(股骨頭壞死分4期,4期最重),走得多了、站得久了,踏出每一步都會感到刺痛。他一直想手術,可每次都有事耽擱,一拖再拖。今年,他下了決心:“正月十五過後,必須做!”可疫情一發生,這場手術,無疑又被擱置。不僅是雙腿,嚴重的腰間盤突出症,也使李永剛備受煎熬。細心的人會發現,他站著的時候,身體總是向右歪。“腰疼,還有就是左腿股骨頭壞死更嚴重,只能靠右腿發力撐著。”就是這樣的一副身軀,每天都會在一線看見他忙碌的身影。

作為院長,他衝在前面。從本院的流程再造、物資儲備,到兄弟醫院的醫護人員、物資器材調配,以及收治患者的病情變化,都是他的“頭等大事”。2月7日,李永剛穿好防護服,頭也不回地走進隔離病房。“作為領導,不真正到一線、到隔離病房,就不能更好地發現和解決問題。在隔離病房,能直接接觸確診病例,這樣才能得到更準確、更完整的第一手信息,才能知道我們的診斷、治療是否更精準、合理。”他說,關鍵時刻,領導幹部必須有擔當、往前衝,“只有衝到前面,才能把隊伍帶起來……”。作為專家,他衝在前面。每一次會診,他直接參與、一次不落;每一個病人,他熟悉情況、親自上手。作為黨員,他衝在前面。在ICU病房改造、接診首例確診病例的“戰鬥”中,堅持“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他總是衝在第一線。

痛和情,不知在何時何地,會來個突然襲擊。大年三十那天,是抗擊疫情20多天來,李永剛唯一一次請假,83歲的岳母突發疾病,搶救無效去世。他與岳母一起生活了30多年,在老人臨終前沒能看上最後一眼,這對他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嚴峻的疫情面前,大義方為孝。當天,也沒辦任何儀式,也沒通知醫院任何人,他和家人送別了老人。大年初一大早,李永剛又出現在醫院,與同事們一同研究ICU病房建設方案,研究防控工作。掩去悲痛的李永剛,全身心投入到新冠肺炎病患和醫護人員身上。他對待每一位病患,都是細之又細,大到診治用藥,小到飲食起居,甚至連病房內的溫度、幫病患翻身次數都一一詢問記下,“我們要給病人提供全方位的診治,幫助他們儘快康復。” 疫情襲來,衝擊著每一個人,李永剛特別關心愛護一線醫護人員和職工,希望大家放下壓力、輕鬆上陣。“千萬、千萬要做好防護,保護自己。”他不厭其煩地叮嚀,大家記在心上、暖在心間。

58歲的李永剛,從一名普通醫生起步,2018年9月來到市第二醫院任院長。這身白大褂,一穿就是30多年。從醫以來,他參加胸心外科手術2000多例,在省內率先開展食管手術後的早期腸內營養綜合治療;帶領團隊開展的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及食管癌腔鏡手術達到省內先進水平;主持完成大慶首例食管癌拔脫手術、黑龍江省首例跨省DBD肺移植手術……。

如今年近花甲,很多人擔心:“抗擊疫情的過程很艱難、很辛苦,您的身體吃得消嗎?”他說:“在抗擊疫情的道路上,我會一直站下去,直到倒下的那一天。”

張景道同志事蹟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龍江好人”榜揭曉


張景道,男,1934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退休幹部,曾任大慶市第二醫院結核防治所負責人、大慶市第二醫院副院長兼大慶市結核病防治所所長。曾獲全國衛生系統模範工作者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1月26日,已經86歲高齡的張景道,向大慶市衛健委遞交《請戰書》,請求參戰,他被聘為疫情防控顧問。1月29日,他帶著整理好的各類防控知識,主動下社區義務宣講。

疫情無情人有情,張景道主動請纓、誓將自己充實到抗疫一線的身影令人動容。“我雖然歲數大,但我身體好。”他說:“我是黨員,又有豐富的防疫經驗,在非常時期就應該第一時間站出來,爭做打贏這場無硝煙戰爭的排頭兵。抗非典時我沒參加,這次千萬別給我落下”。

大年三十晚上,因為疫情,育有一兒兩女的張景道老兩口,只有兒子張海燕陪伴左右。兩個女兒因為在外地,都沒有回來過年。

張海燕和老父親共同討論疫情。他知道父親的心思,開玩笑地試探他說:“爸,你不是學防疫的嘛,這次正好跟你專業對口。”

當時張景道沒接話,反而轉移了話題。就當家人以為他並不是太關注這場疫情時,大年初二,他卻揹著孩子、老伴,遞上了《請戰書》。

“2003年抗擊非典那會兒,我正在一個診所返聘,就沒參加上。這次,高低不能把我落下。”張景道在《請戰書》中寫道:“全國人民眾志成城為戰勝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而戰鬥,我的同行日夜奮戰在醫療前線,我實在坐不住了。我在崗43年,基本是在防疫戰線度過的,為此我向領導請求參加戰鬥,分配我幹什麼都可以,我以一名老黨員(的身份)向組織保證,一定完成任務。”

“他有這個舉動,說實話,我一點不意外。”85歲的老伴兒於淑琴從事護理專業近40年,夫妻倆一直相互扶持,兩個女兒也都在醫療戰線工作,於淑琴說:“在這個特殊時期,他能用他的專業知識,幫助到更多的人,我們一家人都支持他!”

被市衛健委聘為疫情防控顧問後,考慮他的年齡、身體等原因,組織並未給他安排具體繁重的工作,可張景道卻一刻都坐不下。

“不行,我得主動找點工作幹。”1月29日凌晨2時,翻來覆去睡不著的張景道突然從床上坐了起來,把本就覺輕的老伴兒嚇了一跳:“我知道了,我可以去社區宣講,抓基層防控!”

說幹就幹!張景道爬起來,打開燈,開始伏案寫宣傳材料。

從凌晨2點一直寫到9點,光是講課提綱就寫了密密麻麻兩頁多。眼瞅著手裡東西整理得差不多了,飯都沒來得及吃的他又轉身出門直奔市疾控中心。

張景道沒有手機,他專門跑了一趟市疾控中心說了自己的想法,下午4點多他又跑去看人家寫沒寫完,他怕打擾疾控人員的抗疫工作,靜靜地守在樓道里等著。最後,從市疾控中心拎了十多斤的材料回來。

當天,東風街道黨工委書記羅宏華也主動找到張景道,想邀請他給街道防控小組的成員講講課,倆人一拍即合。

他傳播的不僅是知識,更提振了士氣。

接連熬了兩宿之後,1月31日10時,張景道的“病毒防控小課堂”在東風街道正式開講了,來聽課的都是防控小組的骨幹成員。

“李蘭娟院士團隊病毒毒株分離成功,這說明我們的病情防控很快就會出現拐點。你看那麼多病人都治癒出院了,這都是好現象。各地都在建‘小湯山’醫院,幾天就建成了,這是中國速度。”臨時課堂上,張景道的話語鏗鏘有力:“為啥中國這麼厲害,是因為咱們國家體制好,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能辦大事!”

在張景道的鼓勵和帶動下,聽課人員心潮澎湃,鼓足了更大的信心和幹勁。

“不僅學到了知識,更提振了士氣,效果太棒了。”羅宏華說,他們下一步會通過這些骨幹力量,將學到的知識和迸發的力量通過小區微信群、入戶宣傳等方式,一層層傳遞給居民。

張景道說,居民們要減少外出,保護好自己,就是給國家做最大的貢獻。他還說,東風街道只是他宣講的第一站,他將繼續深入到基層一線傳播防控知識,而在採訪中張景道總在強調要保持距離,注意防控,特別是在傳遞信息時絕不聚集,他會將他了解的全部傳遞給社區骨幹,通過他們提高大慶市民嚴防嚴控意識、普及防控防疫知識。

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傳承和發揚。正如張景道在日誌中寫道:“武漢加油!大慶加油!只要大家團結一致,定能取勝。”

李廣華同志事蹟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龍江好人”榜揭曉


李廣華,女,1976年8月出生,任饒河縣團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

2019歲末,始料未及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來勢洶洶,並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在新年伊始迅速蔓延開來。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已受到嚴重威脅,抗疫已是刻不容緩!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然而傷害卻是難以預料的。面對肆虐的疫情,時間就是生命。在這個關鍵時期,團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李廣華以巾幗不讓鬚眉之勢帶領中心醫護人員充分發揮基層健康服務體系的“網底作用”,在上級衛健行政部門發出決策部署要求的第一時間,她迅速啟動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成立了以她為組長的團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疫情聯防聯控小組,加強落實各項針對性防控舉措,為更好地抗擊疫情打下了堅實基礎。

不懼危險,義無反顧投入到抗疫一線工作中。在她身先士卒的帶領下,中心全體醫務人員緊跟步伐,自願加入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一線工作,並在抗擊新冠肺炎的請戰書上按下自己的紅手印,齊心協力、全力以赴投入到共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防控工作。針對新冠病毒的以“發熱、乏力、乾咳為首要主要症狀”她在團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特別設立了獨立的發熱門診,同時配有臨床經驗豐富、經過傳染病知識培訓的醫務人員,嚴格執行發熱病人接診篩查流程,認真落實發熱病人登記報告制度,發熱門診有明確標識,保持良好通風,落實消毒隔離措施,防止人流、物流交叉,切實落實醫療廢物管理。同時採取嚴格的消毒隔離措施,做好個人防護,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有效控制疫情。在診治過程中,她要求中心醫務人員堅持實行首診醫師負責制,規範病例發現、報告和處置,接診過程中,時刻注意詢問發熱病人有無兩週內武漢相關市場流行病,認真做好病例排查工作,及時識別可疑病例。發熱門診醫務人員實行24小時值班制。在進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口她還要求設立了體溫預測處,配備體溫槍、手套、消毒液、洗手液等相關醫療、消毒、防護器械,進出患者均測量體溫並進行消毒。並對外來人員進行登記、詢問近期身體健康狀況,發現問題及時彙報。發現體溫異常的患者並及時給予相關處理,把疫情的防控做到完備細緻不遺漏。

事無懼細,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宣傳員。在信息發達的時代,疫情擴散、人人自危的情況下,盲目跟風和謠傳也困擾著人們。對此,她擠出時間先對中心的全體醫務人員進行專業培訓,通過網絡培訓答題等形式,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了更新的認識瞭解和掌握。她連日組織召開了服務中心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培訓會。這是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的重要舉措,不僅提高了醫務人員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認識,更為服務中心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防治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了更好地宣傳和給人民群眾解疑,她不辭辛苦帶領同事們以各種形式積極宣傳預防冠狀病毒肺炎工作。發放有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宣傳單;應用智能外呼電話宣傳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知識;使用智能外呼短信推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知識;室外電子屏24小時滾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知識;在單位門前懸掛條幅,設立宣傳板,借用衛生健康局公眾號定期宣傳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知識等。她從除夕就開始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在她心裡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任何一件事都沒有抗擊疫情重要。

舍小家,為大家,盡顯巾幗擔當。她也是母親,妻子,女兒,她的家人也需要她。她的兒子正在上高三,面臨高考這一人生重要的轉折點,正是需要母親陪伴和鼓勵的時候,她也依然奉獻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依然選擇挺身而出。她說,在疫情危機的時刻總要有人站出來,我要盡已所能為國家為人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她的帶領下,饒河縣團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員上崗,舍小家,為大家,將自己的利益拋在了腦後,決心為抗擊疫情貢獻全部力量。

疫情不停,堅守仍在繼續,她堅信只要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她是一名基層醫務工作者,在國家有難、人民遇險的緊急關頭,用忠誠和擔當體現著一名共產黨員、基層女幹部的神聖責任,用實際行動展現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

於水平同志事蹟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龍江好人”榜揭曉


於水平,男,1970年3月出生,民盟盟員,綏化肇東市嘉億建築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肇東市愛心志願者協會會長、肇東市甜城義警協會會長。

於水平是一位地道的東北漢子,有著肇東人特有的硬漢性格,敢作敢為,敢為人先,越是艱險越向前。應對新冠肺炎上一線、義助病人做康復、抗洪搶險運物資,從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到一次次危難時刻顯身手的義舉,再到與新冠肺炎的戰“疫”,總能看到他一往無前的風姿和他身後堅定的甜城義警和愛心志願者們!

疫情無情人有情。2020年春節,本是舉國同慶的日子,可新冠肺炎來了,於水平作為肇東市愛心志願者協會、甜城義警協會會長快速做出反應,向肇東防控指揮部請戰,帶領志願者們隨時待命,願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貢獻一份力量。1月28日下午,在等待指揮部指令的同時,他緊急召集志願者們,用實際行動為肇東抗擊疫情獻出一份力,籌集第一批防疫物資:口罩2000個,醫用酒精100桶(10斤/桶)。次日早上,他就帶領志願者,分組將這些防疫物資送到了一線的民警和社區工作者手中。他表示,協會還在繼續籌集物資,將陸續發放到一線工作人員手中。

他向團隊發出了“帶頭加強防護、依法有序參與、加強正面宣傳、助力排查治理,為堅決遏制疫情傳播擴散,奪取疫情防控鬥爭勝利貢獻更大力量”的倡議,作出了“疫情不滅,愛心不退”的莊嚴承諾。近一段時間,於水平帶領他的團隊協助西園區東順社區管轄的無物業的老舊小區、西園區興順社區管轄的糧食小區、教育大廈等小區200多個單元進行整體消毒;協助肇東市公安局、派出所、社區懸掛宣傳條幅、安放廢棄口罩垃圾收集箱,進行疫情防控宣傳,提高大家安全意識,不造謠、不信謠,傳播正能量;協助交警實施交通管制,每天帶領30至40名志願者參加協勤,分散到12個管制點,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配合市公安局管制車輛,一直到交通管制結束。在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他帶領志願者、義警衝鋒到了第一線。

病魔無情人有情。當一個偏遠農村的普通農民家庭為年僅6歲的腦腫瘤患者求助無門的時候,於水平站了出來,他身後的團隊跟了上來。2016年1月,肇東市尚家鎮6歲男孩田璐嘉扁桃體切除手術後,又被發現腦部有腫瘤,手腳活動不協調需要康復治療。錢從哪裡來?醫院怎麼去?這個家庭一籌莫展。於水平和他的團隊來了,“錢我們幫著籌一點,接送孩子去醫院我們全包”,於水平率先捐出了1000元錢。三九嚴寒沒有擋住志願者的熱情,58次往返接送理療,小璐嘉神奇地肢體康復了,能夠正常的行走玩耍了。孩子媽媽激動地拉著於水平說:“真的太感謝三哥你了,要是沒有你,孩子到現在不知道會成什麼樣子?”於水平說:“這麼長時間的相處,我已經把小璐嘉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以後只要孩子有什麼需要我的地方,就儘管來找我。”

洪水無情人有情。宣化鄉的幹部群眾永遠也忘不了2017年8月2日這個日子,這是一個極端天氣,僅一天時間當地的降雨量就達到了187毫米,有人說:“那雨下的,倆人離著一米遠,互相都看不見。”宣化鄉是肇東市的最低點,周邊的雨水都向這裡彙集。黨委政府一邊組織搶險,一邊組織群眾轉移,極需人力物力。於水平站了出來,他身後的團隊跟了上來,僅3天時間就募集到10餘萬元的搶險物資,80多位愛心志願者冒雨把這些物資及時運送到了抗洪一線。在他的影響帶動下,肇東社會各界人士和愛心企業募捐100多萬元資金,有力支持了黨委政府抗洪搶險,把災害損失降到了最低。

這就是於水平和他的團隊——愛心志願者協會和甜城義警協會,他們用赤子之情和博愛之心不斷點亮互助之火,傳遞志願精神。他們堅信:手拉手就能匯流成海,心連心就能築起長城!

綏化應急救援隊事蹟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龍江好人”榜揭曉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龍江好人”榜揭曉


綏化應急救援隊於2017年3月在綏化市北林區成立組建,現有志願者1700餘人,主要開展城市救援、水域救援、全民救援培訓等志願服務活動。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當下,為確保居民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2月2日起綏化市北林區採取了嚴格的交通管制措施,機動車、電動車被限制通行。綏化市應急救援隊的隊員們挺身而出,他們冒著疫情風險穿梭在綏化市區城鄉,用私家車義務接送急需幫助又沒有車輛可用的急需幫助的民居群眾,成為這座城市最美的逆行者。

不停歇的救援熱線

北林區秦家鎮梨樹村村民張強撥打了綏化應急救援隊的求助電話,她家的孩子被狗咬傷,急需到醫院打狂犬疫苗。像這樣的電話,綏化應急救援隊隊長楊川平每天要接100多個。

這次疫情,應急救援隊精選有醫療救助經驗的志願者100餘名,從正月初五開始24小時輪班帶車值守,接受綏化市防控疫情指揮部應急車輛保障大隊的統一調度指揮,對城區內急需幫助的人提供免費的出行服務。志願者自行承擔車輛燃油費和必須的衛生防護裝備費用,只要群眾一個求助電話,志願者的車就會在最短時間到達。深夜腦梗患者、臨產的孕婦 .....在交通管制期間,志願者車隊對需要救助的患者來說就是雪中送炭。

透析患者的救命車

徐永安是綏化海倫市共和鎮的腎病患者,需要每週三次到北林區長生醫院透析。客車通勤車都停了,因為城內交通管制,他家的車只能開到北林區北環檢查站,為此,他向綏化救援隊求援,令徐永安感動的是,一到北環檢查站就看到了等候在那裡的愛心車輛,在志願隊員的護送下他及時到達了醫院。徐永安說:“隊員們又接又送的,真的特別感謝他們,沒有他們的話,我們透析的話就特別麻煩了,像我們這種特殊患者,沒有透析的話我們的生命也沒有辦法保障了。”

救援隊在防疫期間負責城區120名透析患者的就醫接送工作,有的需要坐輪椅,大家就幫著家屬抬上抬下;有的住在農村,隊員們就下屯去接。雖然是輪班值守,可有的時候過了飯點,幾個小時才能吃上一口飯。

哪裡需要他們就到哪裡

2019年的夏季,綏化城區突降暴雨,城區多處低窪地段積水嚴重,車輛被淹,市民被困。救援隊及時出動救援車輛,對事發地市民以及車輛展開救助。打撈落水救援、幫助尋找走失老人兒童、協助處理交通事故救援、病患救援、愛心送考、走進學校普法宣傳...,留下他們串串身影,他們讓愛的車軌鋪滿了北林城鄉!

馬彥巍同志事蹟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龍江好人”榜揭曉


馬彥巍,男,1979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齊齊哈爾客運段杭州車隊K50次一組列車長。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在 “戰疫”過程中,大病初癒的馬彥巍決然投入乘務工作第一線,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他的事蹟被經濟日報、中國交通廣播電臺等多家媒體報道,在社會上產生了強烈反響。

面對生死考驗,毅然選擇衝鋒在前

2020年2月2日,列車長馬彥巍冷風中登上齊齊哈爾開往杭州的K50次列車,再次踏上“戰疫”征程。這已經是他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第三次擔當乘務。

2月4日20時25分,K48次列車鎮江站剛開車,對講機就響起急促的呼聲,12車一名中年男性旅客腹痛。剛一量體溫時,測溫儀顯示37.4度。參與救助的列車紅十字救護員李海亮就提醒馬彥巍,是不是啟動疫情應急處置預案。看著頭上直冒虛汗的旅客,在確認旅客沒有疫區旅行史後,馬彥巍視頻撥通了妻子劉冰的電話。最終,在妻子的遠程指導下,通過熱敷和服用藿香正氣水,半小時內降低了旅客體溫,止住了旅客疼痛。虛驚一場,旅客向馬彥巍豎起了大拇指。

列車上需要有人為旅客測溫,這是與旅客接觸最密切的工作。馬彥巍主動承擔起來,領著乘務員一人一人的測溫,有時全列旅客測完,得一個多小時。他從不曬自己的工作量,但只要趕上乘務,他手機中顯示的步數就會超過2萬步。換算一下,每天馬彥巍會在編組17輛的列車上往返走行20多趟。生死麵前,馬彥巍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承諾。

面對良心質問,決然選擇負重前行

馬彥巍曾經在特大連車隊、北京車隊、滿洲里車隊、丹東車隊、天津車隊和成都車隊工作過,先後擔任過列車乘務員、列車值班員、列車長等職務。他認為,列車長是“兵頭將尾”,是最基層的管理者,只有自身站得直坐的正,光明磊落,嚴以律已,才能樹立良好的形象。

2019年7月,馬彥巍參加單位體檢,檢查出甲狀腺惡性腫瘤。他永遠忘不了,妻子劉冰拿到化驗單時,那強忍悲痛的面容。病魔沒有摧毀他的信心和意志,他於12月6日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第四醫院成功接受了甲狀腺切除手術,術後修養3個班次,就張羅著恢復了乘務工作。

他說:“面對困難,挺一挺就過去了,只要你不丟掉戰勝困難的勇氣,困難啥也不是。”

面對親情抉擇,坦然選擇犧牲小我

1月27日乘務中,15時45分,馬彥巍完成了全列532名旅客的測溫工作後,才看到妻子劉冰的留言和3個未接電話。原來她的愛人劉冰正在徵求她是否參加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組建的疫情防控梯隊。當他正準備回覆時,微信又跳出一條信息:“老公,我已經報名了第一梯隊。”

馬彥巍十分清楚這個報名的含義,妻子將會更直接的面對大量伴有發熱、咳嗽等症狀的患者。可他還是在微信一字一字敲下:“好樣的,我同意”。“可兒已經交給爸媽了,你安心工作。”微信裡,妻子的話語慰藉著馬彥巍的心。“這是女兒給我畫的畫,放心,可兒非常乖!我們約定,每天視頻通話。”

馬彥巍知道,女兒還是得交給爺爺奶奶,他們夫妻必須接受自我隔離的事實。那一刻,他的心疼的厲害,但他同時知道,大愛面前,必須有人犧牲。

沈廣濤同志事蹟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龍江好人”榜揭曉


沈廣濤,男,1976年1月出生,中共預備黨員,現任中華志願者協會副秘書長、黑龍江省代表處主任、中華志願者雜誌社黑龍江省聯絡處社長、哈爾濱陸軍預備役防化團政治處副主任、呼蘭區青年聯合會常委、副主席。

2020年1月,庚子年伊始,正當全國人民張燈結綵、辭舊迎新的時候,一種新型病毒從武漢爆發,一路蔓延到全國。工廠停工、商鋪停業、居民區封閉,一時間,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護和消殺用品成了最緊俏的“年貨”,價格飛漲,“一罩難求”。正月初五的晚上,一條接龍信息在志願者圈被不斷的轉發,是他,在別人圍坐在電視機前看晚會合家歡樂之時,與省委宣傳部共同發起“抗擊疫情 志願同行”主題志願活動,聯合社會組織、愛心人士、青聯委員為堅守在一線的工作人員籌集防疫物資。國難當頭,危急時刻,志願者、青年企業家、愛心人士紛紛慷慨解囊,6個小時,籌集口罩6萬餘隻,酒精、消毒液等2000餘斤。20萬餘元款項有了,可是,多數工廠尚未復工、具備資質的廠家都在南方、政府訂單優先等等因素都使口罩的北歸之路異常艱難,一夜之間,沈廣濤急得滿嘴大泡。

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在志願者們的共同努力下,6萬支口罩陸續運抵哈爾濱。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人員聚集就增加了互相傳染的風險,為了更多人的安全,口罩分裝、清點、打包這些本應該十幾個人共同完成的工作,沈廣濤自己全部承擔了下來,兩整天在辦公室都是他一個人孤單忙碌的身影,閒下來時他還不忘苦中作樂,自嘲地說,以後又可以接個工作——快遞打包!聽者心酸,他卻樂在其中。

接下來的又一個難題是如何送到一線去,對冠狀病毒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接觸、飛沫是主要傳染途徑,大家勸他別去送了,讓各單位安排人員來取吧。這個建議當即被他否定了,他說:“一線的同志已經很辛苦了,他們為我們守住病毒傳播的第一道大門,給他們送點防護用品又算得了什麼呢?!”。儘管有多名志願者報名參與,但考慮再三,沈廣濤只允許兩人與他同行,在他心裡,每個人都有家,不能讓他們的家人擔心,志願者們的健康安全也是最重要的,不能讓任何人冒風險!當我們宅在家中抱怨無聊的時候,他卻奔走於機場、高速關卡、火車站,社區、鄉村等人員最密集最危險的地方,將一包包口罩、一桶桶酒精、一箱箱消毒液交到一線工作人員手中,當我們看電視、吃水果的時候,他的午餐和晚餐只是一桶方便麵。

在得知我們的志願者參加了青年志願者突擊隊上街執勤,更有請纓馳援湖北的醫生,他自費購買了測溫儀、防護服、護目鏡、酒精棉片等防護用品,驅車送到他們手中。他說,他們“不計小家得失,義無反顧守護大家”,是衝鋒陷陣無畏的戰士,我們必須為他們做好後勤保障!

這些衝在一線逆行者是在用生命守護我們祖國和人民安全,我們能為他們做哪些保障?為此沈廣濤積極聯繫華夏保險公司為全省各戰線的一線工作人員免費申請了10萬份防疫險,單筆保額20萬元,總額高達200億元。他欣慰的笑了!

疫情嚴重,他不怕嗎?說不怕是假的,他也有家人有孩子,也是血肉之軀。但人的一生可以輕於鴻毛,也可以重於泰山,既然選擇了志願之路,就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從火車站回來的路上,沈廣濤說:“我們戴一會兒口罩,都會覺得呼吸困難,那些工作人員卻要長時間穿著防護衣,全副武裝,不敢多喝水也不能休息,當負責人接過口罩握著我的手連聲說謝謝的時候,其實說感謝的應該是我們,我覺得這麼做人生才有意義,才是值得的,將來才值得我們去回憶。

是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志願者是精神文明的引領者,志願行為更是這個社會向上向善的充分體現。這個時代需要志願者,更需要無私無畏、甘於奉獻的帶頭人,心繫社會、情繫群眾,初心不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