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太表姑最终什么都没得到,她当初为何不同意龚家爷爷提出的条件,见好就收?

九世会火


对于《安家》里太表姑奶奶一家人的所作所为,只有五个字可以形容:我劝你善良。



早年间,作为龚爷爷家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太表姑奶奶一家得到了龚爷爷一家的帮忙,在老洋房旁边搭了一间平房让他们居住,结果,如此善心换来的却是胡搅蛮缠。



眼看老洋房要出售,太表姑奶奶竟然也想获得一部分卖房子的钱,一张口还是五千万,这是什么样的思考逻辑?别人收留你,卖了房还要给你钱?



龚爷爷一家确实知书达理,原本也想着分她们一点,从三百万到一千万,已经仁至义尽,但是仍然难以满足太表姑奶奶一家。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对于太表姑奶奶一家,这家人的思路我真是佩服,是怎样的生活让他们占便宜都能心安理得。结果,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其实,闹成这样,龚爷爷一家的太善良也有一定原因,斗米恩,升米仇,这句古话说得不错。对于太表姑奶奶一家,必须要让她们认清自己,才能真正让她们“醒来”。


尬笑天君


这告诉我一个道理,我得赶紧把我家房产土地搞清楚,不能把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再留给子孙后代。遇到这种无赖就得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就是因为一再顾及人情才造成这么麻烦的结局,我们讲人情得和会讲人情,懂得感恩的讲,对于那种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绝不姑息。我爸那代人就是太顾面子,讲人情,而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就是利用他们人性的这一弱点,耍无赖,要钱不要脸,给一家人造成了多么大的困扰。人情我们可以讲,但要对那些值得我们讲人情的人讲,对那些贪得无厌,不懂得感恩的人绝对不讲人情,只讲法律。

驴哥爱剪辑


《安家》中龚家老洋房的故事并没有收尾,龚先生找了拆迁队,跟表姑奶奶一家打了一架,然后表姑奶奶家人报警叫来警察,安家天下的人当面把所有产权凭证出示给了警察,表姑奶奶一家没有产权凭证,就用了坐地炮来证明自己是房子的主人。

然后警察蜀黍表示,你们跟我们会局里,一边喝茶一边聊。

所以说现在还没有到彻底解决的阶段,按照这个故事的原型,这家人到警局处理结果,是和了一通稀泥,让他们一家人自己解决,然后就都放出来了。最后还是龚先生找来真正的拆迁公司,把老洋房彻底给推平了,表姑奶奶一家人才被迫搬进了公租房。

但电视剧估计不会这么演,因为这套老洋房除了地段好之外,真正的价值就是房子本身,这种老式建筑在小圈子里面非常受追捧,用徐文昌的话说就是“这样的孤品不管落到谁手里,下次再回到交易市场,价格就又翻倍了,而且玩老洋房的人,根本不缺钱,嚷嚷再高也有人愿意接盘。”

所以电视剧肯定不会发展到把房子推平的,多半就是龚先生一家跟表姑奶奶家和解,拿了一笔金额不小但也没出圈的钱了结此事,估计金额在1000万左右,因为这是龚先生爷爷的报价,假如事后要彻底和解,金额肯定不能比这个数小。


而表姑奶奶这家人的立场,不存在“见好就收”的选项,她们本来从法律上,跟这房子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但因为龚家一直以来都养着她们,给他们各种经济资助,所以她们才有了这种站着吃躺着要的惯性思维,而且穷人一旦起了歹心,你越是软弱越是退让越是文明,她们的吃相就会越难看。

所以表姑奶奶一家没有见好就收的说法,只有见势不对集体撤退这个结果,或者就是看清了形势,知道自己那点坐地炮的本钱,不可能跟法律上的产权争斗,于是勉强收下一笔钱,保住这个金主亲戚的关系,以后至少缺钱了还可以去要个三瓜两枣的,总比彻底闹崩了落得一穷二白好。


咸鱼茶馆




一千万对太表姑眼里叫“打发叫花子”,与她心里的5千万差之千里,她怎可甘心,她深知龚家爷爷是心善爱面子之人,不会与其纠缠,将事情闹大,看在“一家人”的份上,即使最后可能要不了5000万,3000万也不是毫无可能,她不是善茬,怎么会如此轻易的就同意提出的条件呢?




太表姑是早有预谋的

自己搬出去十几年,且子女在上海都生活得非常幸福,有房有车,日常就餐也比较奢华,据安家房产评估,该小区在上海房产价值1000万以上,一般人都会将户口迁至所住小区,可是太表姑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不能把户口迁出去,就是想着将来龚家爷爷经济危机,好狮子大开口,分一杯羹。



而且还找人时刻盯住该房产的动态,一旦龚家有卖老洋房的征兆,立马出山,这也是为什么龚家前脚找人维修房产,后脚太表姑全家就搬进了“小偏房”,所以对太表姑来说,万事俱备只差龚家卖房,一切都是预谋好的。

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要说剧中最让人咬牙切齿的人还是人物,房似锦妈妈和这个太表姑,我一时间还真分不出谁第一,自己落难,龚家爷爷好心收留,建筑违章建筑给她一片栖身之地,一住就是几十年,龚家爷爷也一直让住着,临搬家前还给了一笔钱在上海买了套房,可谓是对太表姑一家仁至义尽。



说来这个太表姑也是狠角色,恩将仇报不算,下那么大雨,又热、又有蚊子,七个人挤在那个小破屋受罪,还实行打卡制,以后分得的钱就按照打卡的天数来分,让谁也别想偷懒,认为自己住在里面,龚家就拿她没办法。

确实如果不是龚家急需资金周转,绝对不会强拆,于是太表姑气急败坏报了警,还用冷水淋湿了自己,希望博得同情,仿佛龚家一家做了诸多对不起她的事情,让警察为她做主,但是警察只相信证据,结果自己反被带回警察局,让法律去制裁她。



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得无厌惹心烦,贪并不可怕,但贪婪得寸进尺寸才最可怕,就像“饭吃七分饱,酒饮三分醉”,唯有知足,才能无忧,你们觉得呢?


麻辣筱仙女


同志们,这个故事、这个老洋房居然是有原型的!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发微博说明了。

看到了么,这个太表姑得到了我们常人想象力之外的数字,足以改变数代人的命运。

所以啊,她怎么可能接受电视剧中的区区三百万。现实中的市井之心残忍无耻,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

然后这笔钱迅速被败没了,重新返贫。

见好不收的一定是见到了更大的好处!


娱乐锵锵起


因为她贪得无厌,想不劳而获,拿到更多。老洋房原主人由于心善,多年前收留了穷困潦倒的大表姑,在老洋房外搭了个小平房给她家用,想来,当初大表姑刚受到老洋房主任恩惠时内心应该也是充满感激的。但是这一住就是几十年,加上房主心善,素质高又是体面人,对待太表姑及她家人都比较照顾,平时又是生活又是工作全部帮忙安排,她一家过上了甚至比普通人都好对比以往穷困潦倒更是难以想象的好日子,几十年这样下来,难免让太表姑一家忘了本,忘记当初的贫困潦倒,也忘了老房主当年的恩惠,而是逐渐将老房主对她的好视为理所应当,也因此逐渐将老洋房当作自己家而不是寄人篱下。由此上演了农夫与蛇的故事,小贪变成大贪,贪得无厌。

大表姑一家为什么会贪得无厌,主要是因为他们习惯了并且能轻而易举的从老洋房主人得到好处,并不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或者承担多大的责任,对于自身利远大于弊。加之,人的本性就是欺软怕硬,老洋房主人一家,素质高,讲脸面,都是体面人,并不想造成太大的纠纷,伤了和气弄得人尽皆知,于是老洋房主人一家一开始都是求和,好商好量的态度,这就让太表姑一家生了歹意,如同小市民菜场买菜讨价还价样,咄咄逼人,想要个好价钱,白白捞一笔。贪的太过,最终被反噬。老洋房主人由于资金周转问题不得已卖房,而太表姑一家不知道见好就收,反而狮子大开口,只能激起别人的反击,最终一无所得,所谓恶有恶报,大快人心。


木子兮的小世界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在《安家》这部剧中,老洋房主人龚先生是徐文昌的故交。龚家三代单传世代从商,生意一直做得不错。生意辗转到了龚先生手里时,公司资金周转出现了点问题,就打算卖掉家里的老洋房填补一下生意。不料,这时候却被龚家接济几十年当成家人一样对待的太表姑奶一家横加阻挠,后来索性直接住到了老房子里,要求龚先生至少给他们五千万才同意搬走。

看到这一幕,我相信很多观众都要被太姑奶一家活活气死了。要知道,多年以来太姑奶一家,不管是吃穿用度,甚至是孩子工作、结婚,龚先生一家都给予了很大胆帮忙。没想到最后却养出这一群白眼狼,他们居然大言不惭地问龚先生一家要五千万,还直接把对他们一家有恩的龚老先生当场气得病倒。正应了那句古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徐姑姑、房似锦帮助下的“强势反击”

当然,太姑奶一家人的做法于情、于法都是大错特错。当太姑奶一家打定主意要敲龚家一大笔时,徐姑姑、房似锦仗义执言,劝告太表姑奶一家时,他们一家凶神恶煞,直接要对房似锦动手。就凭这个细节,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一旦有工人来拆掉违建的平房,太表姑奶一家一定会坐不住,肯定会和工人发生冲突,动动手,一旦主动动手,那就对了——那就是他们好日子的“尽头”了!

龚先生一家也是看透了他们的人品,才会痛下决心,一切按法律办,一切按政策来,那么大表姑奶到头来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天雷娱乐


你好,我是泽允君说电影。

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关于你的问题《安家》太表姑最终什么都没得到,她当初为何不同意龚家爷爷提出的条件,见好就收?

首先我们先不讲这个事情的本身,我们讲一讲思维模式的问题,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这里并不是要贬低什么人或者说歧视什么的,只是单纯的讲一下思维,穷人看到的是眼前,甚至会被表象迷惑,所以见钱眼开,这个话不错,他们不去想他们能不能够承受得住突然而来的意外之财,不去想自己能有有这样能力拥有这笔财富。贪得无厌,说的就是这种思维模式了。那么富人模式是怎么样的呢?见好就收,他们知道及时的收手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同一样的一个事情,事情的开始都可以那么去做,但是事情的结束,什么时候结束,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这个就是富人思维的妙处了。

好了我们说回剧中,太表姑一家就是典型的这样的穷人思维,最后落得个人财两空也不是意外的事情。

但是我们也不好怪人家,因为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我们是否还能表现的如此淡定呢?

以上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泽允君说电影


看到这个问题,突然想起一句话: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贪心不足蛇吞象

太表姑“鸠占鹊巢”这个故事其实是源于现实生活真实故事改编的。太表姑一家六口人都住在院子里搭建的一个三十几平的房子里,跟老洋房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在得知老洋房能卖2.2亿时,狮子大开口要五千万。她就是欺负龚家爷爷面善心慈,能多敲诈一点就是一点,从来不会去想人家对她的帮助。

太表姑一家人只想不劳而获

从太表姑一家六口人一直挤在小房子里,可以看出这一家人只想不劳而获,从别人那里获取利益,当得知老洋房要卖时,肯定就会无所不用其极的想捞一笔,从而改变自己贫困的生活。人性的贪婪啊!


垚垚爱唠叨


民间常说:贪得无厌的人,见了苍蝇都想扯条腿。

太表姑就是这样的人,龚家花园老洋房的主人想要卖掉房子,她非要恬不知耻的让房主给他们家一笔巨款,否则赖在老洋房里不走。

生活中这样的人也很多啊,记得某个钉子户,打算和政府多要很多倍的钱,最终,政府要修的那条路改了道,不从他家走了,最终他一分钱没得到,还得住在大马路边上,成为了一道特别的“风景”。

安家里这个故事是有原型的,真实故事的结局,比电视剧还要精彩。


灏泽先生,家祖上曾是清末中枢大员,解放前来到上海,买下了位于宋庆龄故居旁边的大洋房。一九五几年,太表姑奶奶当时一个寡妇带着孩子,度日艰难。灏泽先生的太爷爷怜其孤贫,就在自家祖宅花园边上给她搭了一个小屋。到2013年整整六十几年,灏泽先生家,从来没有收过她一分钱的房租。

太表姑奶奶的大儿子成年后成了灏泽爷爷画廊助理,后因偷画被赶走。二儿子给灏泽先生的二爷爷开车,后来被发现偷主人的钱。即便如此,看在亲戚面上,老太太的两个儿子成家时,主家还出了车子、房子和钱。

2015年灏泽家因资金问题要卖房子,当时已经找好了接盘的下家,这时候老太太跳出来了,说要卖可以,8千万(比电视剧里的5千万更狠),一分不能少。她威胁房主,如果他们想着把房子租出去,像淮海路上大多数老洋房那样改成餐厅,他们就天天报警,让工商局、卫生局、警察三天两头来,还要晚上开大会,扰民。

故事至此还未完。拿到钱后老太太的两个儿子迅速而猛烈地翻了脸。争夺家产过程中几次把老太太气到住进医院。


2018年,据说大儿子因为在外耍横,被人打断了腿,老太也因此瘫痪在床。灏泽先生的父亲在我爷爷劝说下,依然托人送去了五千红包。

听说,拿到钱之后大儿子拿所分到的钱投了股票,二儿子拿钱投了P2P。15年股灾,接着P2P暴雷,上海人想必记忆犹新。于是这家人的钱以惊人的速度被败光。现在一家人挤在60平不到的小窝里,每天争吵不休。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看了真实故事的结局,观众们也可以安心看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