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文化」木兰花开


「渭南文化」木兰花开


「渭南文化」木兰花开


党柏峰

万籁俱静的夜晚,城市没有了一丝的喧嚣,静谧得似乎可以听得见窗外花草生长的声音。思绪连连,几欲入梦,往事顿然涌上心头。

夜雨春风催生发,千枝万叶争相艳。这个非比寻常的季节,春天的行程未曾改签,该绿的已经绿起来,该开的已经满枝头,只是少了踏青赏春人。世有百花,桃红杏粉梨白,好者不一,我尤喜木兰花。言及此花之故,也许与我十余年与妇联往来的缘由吧。

结缘木兰,皆因十年前的一次勉县之行。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听闻该县有一个纪念中国古代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武侯祠,出于对这位忧国忧民故人的仰慕,其《出师表》喟然入脑,拜谒一下自是必然的。

那天恰好是三八前,知我的工作与妇联有关,县上友人特意给我讲了一株古树的故事。这株古树叫旱莲,属木兰科木兰属植物,树龄据专家推测,盖约400余年前的明万历年间栽植,寓意蜀汉诸葛亮高洁的品质,是取旱莲为念。进得一院,只见此株古旱莲,高约4丈有余,树干需伸臂环抱之。更为称奇的是此树每年三八前后开花,当地又称“女儿花”。盛开之时,满树红白相间,宛似莲花。没有一片绿叶陪衬,似莲花,呈蝶状,馥香之气扑鼻而来。

今日,历经一夜春雨的滋润,我家窗外的几株木兰花已悄然绽放,形似莲,颜如玉,娇艳多姿,临风摇曳,傲然于枝头。所幸无人亵玩也,独我一人远观之,甚是窃喜。

玉兰别名有玉树、望春、白玉兰、迎春、应春、玉堂春等诸多雅称,古之文人骚客多以其毫无杂色之纯白圣洁借喻女性高尚的灵魂。

“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如此诗赞木兰花。好一句“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诗人此处由花及人,借用了古代传说,用一股柔弱的霸道将我的思绪拽入到久远的历史记忆,巾帼女英雄花木兰如梦而来。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相传花木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位巾帼英雄,对于她的故事,无论是这首《木兰诗》,还是戏剧电影动漫,中国的老百姓耳熟能详。因其勇敢纯朴,千百年来,花木兰成为令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巾帼不让须眉的她,已然成为众多女性的楷模,激励她们勇赴国难,续写着感天动地的家国情怀故事。

战必召,召必回,回必战,战必胜!

国之有难,谁说女子不如男。在这一次危险的战“疫”中,她们告别亲人,剪去长发,披上白色战袍,将自己的容颜包裹起来,伤痕累累,惟愿祖国山河无恙,人民生活静好。她们不就是一朵朵高洁的木兰花,令人陡生敬仰之感乎。“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又是一年木兰花开时。今夜,我独恋那一群可亲可敬可爱的战地木兰,她们才是这个春天最美的花,与武大烂漫的樱花交相辉映成鹦鹉洲头最美的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