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群英譜】戰鬥在發熱“疫”線的“排雷兵”

【一線群英譜】戰鬥在發熱“疫”線的“排雷兵”

【一線群英譜】戰鬥在發熱“疫”線的“排雷兵”

在戰場上有一種兵,他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遇雷排險,為大部隊掃除前進道路上的障礙,他們是工程兵、排雷兵。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就有這麼一群“逆行”人,奮鬥在清江醫院(民營醫院)發熱病人留觀點,他們中有主動請纓參戰的“白衣戰士”,有市衛健委駐清江醫院發熱留觀點工作人員,在組織最需要、群眾最需要的時候,這群最可愛的人,義無反顧,“疫”往無前,投身於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


【一線群英譜】戰鬥在發熱“疫”線的“排雷兵”


2月14日,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決定啟動清江醫院發熱病人留觀點,準備在該院設置發熱病人隔離留觀點。清江醫院院長羅建國先生接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指令後,立即付諸行動,騰出了住院部四層樓共200餘個床位,作為發熱病人隔離留觀用病房。


【一線群英譜】戰鬥在發熱“疫”線的“排雷兵”


廣大醫務工作者也弘揚“救死扶傷,醫者仁心”的職業擔當精神,衝鋒向“疫”線,用使命擔當之勇、科學防控之智,發揮醫務所長,彰顯民營醫院的為民情懷和責任擔當!76名醫護人員主動請纓要求去“疫”線戰鬥,紛紛按下鮮紅的手印。


【一線群英譜】戰鬥在發熱“疫”線的“排雷兵”


隨著留觀點發熱病人日益增多,各種問題也逐漸增多。2月16日,發熱患者顏某到留觀點住院觀察,經專家組會診後,考慮到顏某具有間接疫區接觸史,且有發熱症狀,慎重起見,不宜在清江醫院留置,經報請市應急指揮部同意,迅速轉入閣山救治點。2月21日,患者唐某,年近80歲,發熱,肺部感染,有冠心病,並具有間接疫區接觸史,經專家組會診後轉入市人民醫院隔離病區治療。鑑於病例複雜多樣,診療專家組每天都吃住在醫院,並且對每一病例都認真梳理分析,科學研判,確保每一個病例都得到精準施治,化解隱藏的風險。


【一線群英譜】戰鬥在發熱“疫”線的“排雷兵”


視“雷”不躲“雷”,化“擔心”為“熱心”。一件白大褂、一個一次性口罩是清江醫院發熱病人留觀點工作人員的標配,他們每天都要深入病區,瞭解情況,解決問題,指導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


2月24日清早,清江醫院120接診送來了由市人民醫院篩查後的一家三口,年輕的媽媽帶著兩個發熱的孩子,滿臉焦灼,不停流淚。女兒13歲,兒子11歲,相繼發熱、咳嗽,媽媽既擔心倆孩子身體又無力承擔住院費。對此,市衛健委黨委委員、計生協會辦主任餘小紅和工作人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一起耐心勸慰年輕媽媽不用太擔心,醫院有專家團隊會對孩子們的病情作出綜合診斷評估,會提供規範合理診療,也許三五天就出院了;至於費用問題,除醫保報銷外,個人僅自費一小部分,困難是暫時的,孩子才是家庭的希望。同時,細心瞭解到一家人還沒吃早餐,立即安排食堂送餐,叮囑清淡飲食,利於病情的康復。年輕媽媽感動不已,連聲道謝......

【一線群英譜】戰鬥在發熱“疫”線的“排雷兵”


由於疫情期間的嚴格管控,痊癒病人能否順利回家,又如何與屬地鄉鎮(街道、場)銜接,做到管理服務上的無縫對接,也是駐清江醫院發熱病人留觀點工作組同志關注的問題。義成的鄒某,昌傅的周某,在經清江醫院治癒出院時,回家困難,駐點工作人員隨即與當地鄉鎮聯繫,使其順利返回原籍地,並得到妥善安置。


【一線群英譜】戰鬥在發熱“疫”線的“排雷兵”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正是這樣一群“排雷兵”的勇毅與奉獻,保障了清江醫院收治的200多例發熱病人安心舒心接受留觀治療,治癒後一個個回到了自已溫馨的家庭,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和學習中去....

【一線群英譜】戰鬥在發熱“疫”線的“排雷兵”

這群“排雷兵”仍在堅守,他們堅信疫情結束的日子不遠,他們立下錚錚誓言:“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