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選用馬謖,為擺脫劉備的安排,天數難敵命運還是失敗

諸葛亮第一次率大軍出征魏國,想打個魏國束手不及。在後路防守,在街亭位置這個守將的人選方面,諸葛亮出人意料地選擇了當時名頭不太響的參軍馬謖。諸葛亮似乎在刻意模仿當年劉備出人意料的選擇魏延為漢中守將一樣,而放棄了當時已經成名的魏延和吳懿。其實這也是諸葛亮想擺脫劉備安排的一次人選。

諸葛亮選用馬謖,為擺脫劉備的安排,天數難敵命運還是失敗

馬謖可不是個簡單的人物、是諸葛亮帳下的一流高參。幾年前諸葛亮南征南蠻時,就採取了馬謖提出的“攻心為上”的戰略方針,結果大獲成功。所以諸葛亮對馬謖格外看重,絲毫不顧及劉備臨死時說得那句話:“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只是讓諸葛亮沒有想到的是,這次用馬謖是他軍事生涯中少見的大敗筆,直接導致了第一次北伐的全面潰敗。

諸葛亮選用馬謖,為擺脫劉備的安排,天數難敵命運還是失敗

接下來的故事我們已經耳熟能詳了,京劇有出出名段“失空斬”,這“失”指的就是馬謖的失街亭。馬謖最大的問題不是他的智力水平,而是他的實戰能力,也就是能不能將紙面上的優勢在現實中表現出來。馬謖飽讀兵書,但卻有些泥古不化,屬於紙上談兵的典型人物。

街亭位置險要,依山傍水,諸葛亮在馬謖臨行前應該是給馬謖下過命令,但馬謖卻認為兵家所云:置之死地而後生,“違亮節度”拉著隊伍上了山,諸葛亮要求馬謖將部隊駐紮在河邊,這樣可以保證蜀軍人畜的水源供應。而馬謖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至於軍的飲水問題,估計馬謖是讓士兵一擔擔往山上挑水。

諸葛亮選用馬謖,為擺脫劉備的安排,天數難敵命運還是失敗

與馬謖同行副將王平雖然識字不多,是個粗獷武夫,但王平卻理解諸葛亮的作戰意圖,勸幹萬別玩火,小心燒著了自己華麗的屁股,驕傲的馬謖瞧不起王平,不聽勸。敵人的失誤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馬謖的對手張部是一代名將,一眼就看到了馬謖的用兵失誤,立刻抓住戰機,將蜀軍趕出街亭。張郃先掐斷蜀軍的水源應,從心理上沉重打擊蜀軍的鬥志,然後魏軍大舉國山,“大破之”。

諸葛亮選用馬謖,為擺脫劉備的安排,天數難敵命運還是失敗

雖然蜀軍的傷亡可能並不算重,只不過“士卒離散”,但張郃奪取街亭的戰術目的已經達到從蜀漢的角度看,街亭的丟失對諸葛亮的北伐成果幾乎造成了致命的傷害,魏軍可以長驅直入關西,諸葛亮蠶食隴涼的計劃已經沒有實現的客觀條件了。葛亮萬般無奈之下,只好拔軍南撤,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北伐就這樣虎頭蛇尾地收場了。諸葛亮除了收穫一場慘重的教訓,什麼也沒得到。

諸葛亮選用馬謖,為擺脫劉備的安排,天數難敵命運還是失敗

因為馬謖嚴重違反軍紀,按律當斬,諸葛亮也判了馬謖的死罪。不過馬謖應該不是死在諸葛亮刀下的,而是先畏罪潛逃,丞相長史向朗知情不報被免官。後來馬謖被緝拿歸案,踢到大牢準備殺頭,馬謖運氣好,沒等吃刀頭面的時候,就病死在獄中。馬謖是一流的前線高參,但他在守街亭之前從來沒有單獨領兵作戰的經歷諸葛亮選擇馬謖是一個天大的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