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孙武传奇》第二十章 子胥搭桥 阖闾初识《十三篇》

第二十章 子胥搭桥 阖闾初识《十三篇》

孙武对伍子胥的意图洞若观火。

他虽隐居山中已有一年有余,但除潜心精修兵法外,对吴国局势也密切关注。良禽择木而栖,良将选明主而事,他思谋长驻吴国之心。但兵书虽在齐地早已成型但尚待修缮,就此搁笔下山,兵书之事难免半途而废,加之吴国国事纷乱,唯恐鲁莽行事陷入政事漩涡——出游前齐国的四族纷争至今仍令他心有余悸。

他以微微的一笑和微微的摇头婉拒了伍子胥。

伍子胥深感失望,但他也明白深潭藏蛟龙,而蛟龙是不会轻易出水的。五年的苦苦等待和忍耐磨练了他足够的耐心。

正在此时外面一阵嘈杂。原来家丁们也循着灯光急急赶来,见到伍子胥稳坐屋中才长长出一口气。

家丁的到来也化解了伍子胥的尴尬,“孙先生,那我们就讨扰了。”此刻已近深夜大家都饥肠辘辘,家丁们一阵忙乱,将猎获的野兔和野鸭收拾停当,借着屋外的炉灶烹炙。孙武也在茅屋前自种菜园中采摘新鲜菜蔬,汲取几罐清泉,又从床下搬出几坛清酒。茅屋后的竹林中有青石桌椅,正好可以点起松明围坐长谈。

伍子胥和孙武心照不宣不再论及出山之事,加之两人惺惺相惜,促膝而坐畅饮至晨曦初露。

二人依依惜别。

伍子胥赶往吴宫,力荐孙武,“孙氏家族多名将良卿,接连八代在朝为官,辅佐齐国兴盛,孙武聪慧过人,深谙文韬武略,十八岁与司马穰苴五日之内击退燕晋五万虎狼之师。此人周游列国,洞察历代兴衰,观万物机变,现入吴隐居罗浮山。孙武所著兵法集古今谋略之大成,暗藏鬼神之妙天地之玄。如今来到吴地,实乃天降英才于大王。若得此奇人奇书定可使吴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众人皆有惊异之色。这时阖闾的胞弟夫概按耐不住,满是讥讽地说,“既然有这样的神仙,伍大人何不把他请到殿前,我们一起瞻仰供奉一下如何?”

伍子胥不语,看了看阖闾。

阖闾面露喜色但也半信半疑,“这样的才俊岂能埋没?伍大人领我旨意,前去罗浮山请孙先生出山。”

孙武依然谢绝。

“我深知吴王颇有进取之心,但大王请我出山是为解一时之急还是真心用我?”

“吴国初兴,大王素有重图霸业之志,广纳天下英才,仰慕先生已久,故派我请先生出山。”

“为何不屈驾亲临,反而让伍先生代劳?”

伍子胥怏怏而归,回复说孙武一心修缮兵书不愿出仕。

其实孙武还需要观望。倘若阖闾只为搜罗人才而不知人善任,自己处处受掣难以施展,如鲲鹏剪翼,如猛虎进笼,况且进身易而退身难,轻率应下之后难保全身而退。

但伍子胥无法直言让阖闾亲自上山拜请。

阖闾求贤若渴,但倘若亲临拜请也心存顾虑。自己是堂堂国君,若孙武是将相之才,自己亲自上山拜请尚算礼贤下士;若孙武只是空有虚名之徒,自己如此兴师动众岂不令天下人耻笑?

一个古老而又复杂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伍子胥苦苦思索。

又过几日,伍子胥前往罗浮山拜见孙武,这次对邀请出山之事只字不提,只谈兵书,细细研读孙武的兵法。

下山之后,伍子胥凭记忆将孙武兵法的前两章誊抄在竹简上进献阖闾。

阖闾细读不禁击节而叹,“绝妙之极,书中既有兵法又有兵道,若我军将士深谙此道即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过伍大人,此篇似乎言犹未尽。”

“大王,孙武所著兵法十三篇,此篇仅为开端,尚未深及精髓之处。”

一旁的夫概摇了摇头,他勇猛善战,但重勇武轻谋略,对孙武的“小儿把戏”嗤之以鼻。

伍子胥视而不见,他关注的是阖闾的反应。

正如他所预料的。读完前两章兵法之后,阖闾暗自佩服孙武,一直思谋伍子胥所言“精髓”之处,遂萌生亲自上山之意。

但让他真正下决心要即刻动身的是随后接连发生的三件事。

【本文是原创长篇历史小说,首发于《黄河口晚刊》,分50期连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