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从管理思维到经营思维的跨越?

huangcaiting


如何实现从管理思维到经营思维的跨越?

回答:

管理思维是指与管理行为相伴而生的思考活动,亦即管理者在履行管理过程中的思考活动。

管理思维是过程管理,经营思维是对结果负责

企业效益好的时候,通常过程管理好了,结果就会好。

企业效益不好的时候,过程管理好了,结果不一定好。

所以,经营思维极为重要。

经营思维的核心:

  • 对结果负责
  • 有成本意识

如何实现从管理思维到经营思维的跨越?

1、首先想好企业的盈利模式,靠什么赚钱,如何赚钱,利润率。

2、制定年度预算机制,每一笔钱花出去,都有预算和结果。

3、建立考核体系,结果考核,成本考核。

4、企业文化建设,经营思维宣贯,全员提升经营意识。

5、建立每月经营例会制度,汇报总结经营结果。

推荐一个概念-老板思维

所谓“老板思维”,就是从“资源效率”的视角来看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它关心的是如何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来满足客户和消费者的内在需求。

与一般思维方式不同,“老板思维”的思维起点不是利润,而是想方设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终达到利润最大化。


转化能力


我就仅从财务人如何实现从管理思维到经营思维的跨越来讲。

ACCA报告指出,对于财务组织和财会专业人员,驾驭不断变化的经济格局需要新的思维模式,其中涉及以下方面的能力:

1. 系统性思考。财会人员在企业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数据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了解企业系统运作以及如何作为系统的组成部分创建价值将非常重要。

2. 了解如何捕捉和评估新的价值来源。增强对新型价值的认知,是一种不断提升的核心竞争力,其中的技能和方法正不断发展,并且变得更加精确。对于这些正在创建的新型价值,建立衡量、报告、监控和评估等能力十分关键。

3. 建立创造力,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目前,算法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为了使新技术真正受到信任,合乎道德地进行部署和设计,所有利益相关方都需要更好地理解其潜力与影响。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超越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能力。真正地创造价值、解决未来的问题,将需要更多地聚焦于人和社会这两大因素。

4. 采取长期思维方式。鉴于不确定性加剧的近期问题,采取更广泛的视角和长期方法无疑在加大难度。但顺利应对不确定性的核心是保持适应性,同时建立弹性恢复机制和吸收冲击的能力。此外,长期思维还可以通过打破传统边界,在未曾发现的机遇中释放隐藏的价值。

此外,要实现思维方式的升级,也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关注财资一家,阅读我们的专栏内容也许能帮助您。


财资一家


经营思维是当代企业中高层必须具备的核心理念


问题一:企业为什么要从管理思维转向经营思维

1、中国的市场格局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展遇到挑战

过去几十年,我们都处在一个需大于供的年代,绝大部分的企业管理只要做到结果管理,标准模块管理即可高速发展,而在今天,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各地产业主要的问题

2、消费者的需求在变化

今天的消费者的需求已经进入多元化时代,比如吃一种食品,不仅要好吃,还得好看,最好还有情怀,如果是自己偶像代言,价格又合适那真是极好的

在如今的商业时代,能解雇你的,只有消费者,需求在变,你的管理模式是否还匹配?


问题二:企业如何转向经营思维


1、企业战略思维的转变 - 以客户为导向

以客户为最终导向构建所有的管理体系,大多企业的管理有一半以上是无效管理,而构建以客户为导向的管理体系,对结果的论证更为清晰,管理的细节更容易对标,考核的征对性就更强,从而构建企业自身的客户护城河


2、领军人物的思维转变 -推动改革

中国的企业以及企业文化大多还是依附在老板思维,大多职业经理人是无法推动此类的管理模式的改革,经营思维的一个核心点就是管理下沉、思维下沉。老板的思维再也不是顶着上帝光环,只把控结果,不注重过程的人。你不了解整个经营架构、一线思维就无法组织出系统得经营思维架构


3、全职能部门的思维转变

管理就是管人,而经营思维就是推动全公司的职能部门向运营思维的改变。举个栗子,在以前销售就是销售,和我人力行政有何关系?你公关部的活,我财务部不需要知道,也不需要参与,所有职能部门是分支化管理。

再打比方讲,在企业中能以效能结果量化的一般来说只有销售部,而人力、行政、财务、企划等各部门的工作很难以效能量化去评价。到底为公司的贡献值有多少?

而运营思维就想一条新的准则线,把公司的前端、中端、后端连接成一条线,一个服务准则,各部门的配合就减少了踢皮球,扯皮。

职能部门从以前单一管控的角色,变成了服务、支持、配合的角色。

这种管理模式最终产生的效果是,目标精准、压力分担,人人自驱。


总而言之,经营思维是未来企业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小公司靠管理,大公司靠文化,企业文化是什么? 其实就是无形中的一种思想准则,驱动全体员工一起为共同目标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