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后,这10本书助你快速找回工作状态

近期,很多企业陆陆续续开始复工了。很多小伙伴回到久违的工位,看着日程表里的无数代办事项,顿时焦虑重重。


如何从提升效率、放松心情、追求成功等方面减轻焦虑感呢?有一些书可以带来启发。


复工后,这10本书助你快速找回工作状态

《奈飞文化手册》


复工后,这10本书助你快速找回工作状态


提起奈飞,很多人都会想起那部著名的剧集《纸牌屋》。2018年,21岁的奈飞市值超过了90岁的迪士尼,达到了1500亿美金。另外,奈飞还一举拿下了112项艾美奖提名,让曾经的老大HBO失去了18年的霸主地位。

那么,奈飞对职场人的启示是什么?

《奈飞文化手册》由奈飞前首席人才官——帕蒂·麦考德撰写,将奈飞文化的精髓总结成了八条文化准则,其中包括:


准则1:我们只招成年人。小孩子才发脾气,而成年人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准则2:绝对坦诚,然后获得真正高效的反馈。不管对基层员工还是高层管理者,奈飞都要求公开讨论问题,帮助员工清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消除意见与分歧。


准则3:员工与岗位应该是高度匹配,而不仅仅是匹配。最好的公司不断在积极引进新人;最好的人才总是在寻找有挑战的机会。工作的幸福感,应该来自和优秀的同事一起解决问题,创造出让用户满意的产品或服务。


复工后,这10本书助你快速找回工作状态

《人生十二法则》


复工后,这10本书助你快速找回工作状态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写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可以对另一个人的伤痛感同身受。你万箭穿心,你痛不欲生,也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我们在遇到困境时,总希望出现一个盖世英雄,踏着七彩祥云来帮你解决问题。但事实是,虽然下坡路比上坡路好走,但一个上升,一个却是下降。

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临床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教授,总结出《人生十二法则》,带你走出绝望,获得向上的力量。其中包括:


法则1:当痛苦到想诅咒一切:批判世界之前请先整理你的房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抱怨前,不如先问问自己:


观察周围环境,从小事开始。你是否充分利用了所有机会?

你主动承担责任了吗?

你做了那些能够做到,也能够让生活变得更好的事了吗?


法则2:假设你聆听的人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事。很多困难你之所以无法解决,是你所因为已知的东西是不够的。所以,你需要聆听那些未知的事,以一颗空杯的心态,从“我知道”走向“我不知道”。


法则3:当你在街上遇到一只猫时,摸摸它:关注存在的善。生活的压力不会因为你遭受了不幸就停止出现。当你感到无所适从时,就外出散散步。也许你会看到一只猫,那么在接下来的15秒里你也许会想到:存在的美好也许可以平衡生命中无法消除的痛苦。


复工后,这10本书助你快速找回工作状态

《转机》


复工后,这10本书助你快速找回工作状态


现在,很多企业都已经复工,在家呆了半个多月的你,有没有感觉回到单位后浑身倍感无力,迟迟进入不了工作状态?在疫情影响下,很多企业为了自救,选择裁员或者降薪。这一切,让职场人感慨工作不易。或许这时候,你需要一个转机。


转机,是工作状态的转机,也是职业生涯的转机。

现年40岁的萨拉在职场上顺风顺水,她曾担任耐克公司的总经理、佳得乐全球总裁,被《福布斯》评为“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但在辉煌的背后,是曾经的艰辛。20多岁时,萨拉曾经3年内两次被雇主炒鱿鱼,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还差点因为没有工作签证被遣返新西兰。

那么,是什么因素驱动萨拉化危机为转机,从平凡到卓越?


第一,想清楚老板到底需要你做什么。因为萨拉之前负责过多年的市场营销工作,所以她将很多时间花在策划战略、塑造品牌上。但是,萨拉曾任职的维珍大卖场,是一家零售商,它更需要更细节、更具有战术性的零售技能。所以,你不能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而是要做公司需要的事情。


第二,最糟糕的事情不是失败,而是恐惧。一些职场人在失业后,投了很多简历、面了很多企业,都找不到合适的。于是,好不容易有家企业伸出了橄榄枝,就欣然接受。担心如果不接受,之后找不到了怎么办?这是——恐惧在作祟。仓促入职,会仓促离职。只有想清楚——你能为公司带来什么价值,公司所做的事情是否在你的能力圈内,才能找到更匹配的工作。深思熟虑的选择,才最有可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复工后,这10本书助你快速找回工作状态

《巴拉巴西成功定律》


复工后,这10本书助你快速找回工作状态


爱因斯坦就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没有在30岁以前达成科学上的最大成就,那他永远也不会有(这一天了)。”2020年,90后已经30岁了。这是不是意味着——人到中年,大局已定,可以选择不努力了?

不是的。

东北大学复杂网络研究(CCNR)中心主任,哈佛大学客座教授巴拉巴西教授和他的团队经过研究发现,决定成功的并非年龄,而是以下三个因素:


成功要素1:优先连接

如今的职场,不缺埋头苦干的人,缺少能为公司带来“资源”的人。支配真实网络的两大定律——生长机制和偏好连接表明,新的网络节点倾向于连接那些连接度高的节点。所以,资源多的人会吸引更多资源,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在职场上似乎总能找到他想要的任何资源、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熟人。当工作需要找一个合作方时,他总能调动多方资源,找到关键联络人。

成功要素2:社会适应度

任何一家优秀的企业,一个优秀的产品,一个优秀的个体,都具有一种天然的品质:他们更具活力,能更好的适应当前的挑战,能及时调整战略赢得与竞争对手的较量。

成功要素3:未来的成功 = 初始的成功 × 社会适应度

好想法本身并不值钱,将想法执行下去,转化为一个有用的产品,至关重要。从另一方面,如果执行力很难提升,想取得更大的成功,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想法的价值。


复工后,这10本书助你快速找回工作状态

《脑力升级手册》


复工后,这10本书助你快速找回工作状态


在职场中,你有没有以下困扰:

你费尽心力设计的运营方案,在活动开始后,用户参与度却死气沉沉?

你通宵达旦、绞尽脑汁写的文章,在发布后,看的人却寥寥无几?

你开了无数会、写了无数需求的产品,在上线后,用户还是diss体验太差?


这时候,你需要看看成功者是怎么做的。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杰夫·布朗和加拿大圭尔夫大学任心理学副教授马克·芬斯克经过走访几十位不同领域的成功者发现,成功者的大脑具有以下几个特质:


特质1:更擅长保持专注:专注再投入,正念训练。将一项任务的步骤刻意练习到大脑自动执行的程度,让大脑不需要浪费注意力资源来思考每一个精细的步骤。


特质2:调节情绪: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预测在某个情境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反应;根据目标调整情绪。


特质3:重视记忆质量:尝试新事物,让大脑存储相关的信息并与已有的信息进行整合,在需要时将它提取出来。


复工后,这10本书助你快速找回工作状态

《你的幸福曲线》


复工后,这10本书助你快速找回工作状态


相信小时候,我们的父母都曾在我们耳边说过,现在的你,可能觉得学习既辛苦又难熬,别担心,等你考上清华北大了,你会感到一切都值了。


另外,在工作中,也许你会将你的不开心归因于没有获得晋升,领导总是找你麻烦。

但事实上,当你考上清北,工作获得晋升时,你依旧不见得会幸福,你会感到幸福是一种假象,陷入“接下来,我应该往何处去” ?的迷茫。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所以,你需要重塑幸福观:


复工后,这10本书助你快速找回工作状态


我们无法改变时间,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处理时间的方式与心态,从个体和社会两方面适应它。


随着不断成长,我们需要对自己,对自己的弱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真切认识,进而加深自我意识与自省,对未来抱有更简单、更天真的乐观展望,即使我们知道,这种展望需要无视生活中的现实。


复工后,这10本书助你快速找回工作状态

《情绪是什么》


复工后,这10本书助你快速找回工作状态


当我们在职场中受到不公平待遇时,我们会很愤怒、委屈,有时候我们会将这种情绪带给家人,对着爱我们的人,肆无忌惮地发着脾气。情绪的背后,体现的是格局。

能掌控情绪的人,才能掌控人生。了解情绪,才能掌控情绪。

在《情绪是什么》这本书里,欧洲新锐神经科学家乔瓦尼·弗契多用理性的分析与感性的情怀,探讨了愤怒、内疚、焦虑、悲伤、共情、快乐和爱这7种情绪,以及这些情绪带给我们的真实与力量。

愤怒是什么?愤怒的本质,是价值与选择的博弈。易怒的人,价值观往往自我意识过强,过分追求完美。古希腊哲学家塞内卡认为,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合我们心意,计划赶不上变化。愤怒不会打压别人的气焰,也不会让事情变得更好。重要的不是争论,而是你对待争论的方式。

抑郁和压力是一回事么?NO!很多职场人上班996,好不容易下班后,还不得不转4趟地铁,回到出租屋,一个人,感叹着“我好抑郁”。但,其实你只是有点“悲痛”,而不是抑郁。大部分的悲痛会慢慢变得陈旧,初期的悲痛很强烈,然后慢慢会变得更为平静和不明显。


比如,你和同事有所争执,也许刚开始你会感到很伤心、委屈,但是这种情绪并不会一直伴随你的工作,你和同事依旧要合作,要“一笑泯恩仇”。所以,不要动不动就把“我抑郁了”挂在嘴边,而是要接纳情绪,继而走出情绪。


复工后,这10本书助你快速找回工作状态

《成功与运气》


复工后,这10本书助你快速找回工作状态


相信小时候,我们的老师都曾谆谆善诱,用成功=99%(汗水)+1%(运气),激励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事实真的如此么?让我们先来看看三位商业精英是怎么说的:


复工后,这10本书助你快速找回工作状态


由此可见,努力固然重要,但是运气也不可忽视。对此,罗伯特·弗兰克在《成功与运气》给了我们三个建议,告诉我们如何正视并把握机遇。尽管我们无法掌控运气,但我们却能选择对待运气的方式。


第一,我们承认

运气的重要性,绝不是否认努力。


第二,感恩,是一种我们可以自由消费而不用担心破产的货币。


第三, 一时的成功靠运气,一世的成功靠认知。


复工后,这10本书助你快速找回工作状态

《自愈力的真相》


复工后,这10本书助你快速找回工作状态


据统计,癌症中,有1/3是吓死的,1/3是过度治疗死的,有1/3是病死的。所以,情绪干预有时比医学技术更有效。

著名科学记者乔·马钱特通过走访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近30所世界名校,采访了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20多个领域的世界专家,揭示出自愈力的十大研究成果,通过自我治愈抵抗疾病。

其中包括:

远离负面思维——能防止患者“越想越病”

大脑预防疲劳——比患者本身更有先见之明

情绪干预——有时比医学技术更有效

压力转移——能防止免疫系统和自我修复能力受损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修复身体基因缺陷


复工后,这10本书助你快速找回工作状态

《杀不死的必使我强大》


复工后,这10本书助你快速找回工作状态


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因为遭到了指挥官阿伽门农的背叛而拒绝作战,导致希腊军队损失惨重。挚友帕特洛克罗斯为了提振士气,穿上了阿喀琉斯的战甲,以假乱真去迎战特洛伊军队,最终惨死在赫克托尔手下。

对此,阿喀琉斯懊悔不已,悲痛欲绝,甚至无法自控。这或许是神话传说中有关创伤的最早记录。据统计,世界上75%的人都曾经历过创伤,比如疾病、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等,这些创伤即使愈合,也会在心里留下永久的痕迹。

但是,创伤并不会摧毁一个人。这时候,你需要自助指南——THRIVE模型,包含6个步骤:


自我评估。客观评估情绪对你日常行为的影响,分析做哪些事情可以走出现状。


孕育希望。每一次创伤的背后,都可以通过“目标设定”、“动力思考”和“路径思考,化危机为转机。


讲述新的故事。记忆是可以修复的,寻找记忆中被忽视的亮点。从“受害者”到“幸存者”,最后变为“成长者”。


发现变化。密切关注自己每日的积极变化,比如学习了新的技能,如书法、绘画、做饭等等,可以用“晨间日记”来记录。一点点小的变化,都可以带来巨大的影响。


评估变化。发现变化后,要继续培养、放大这种积极的改变,记录是什么行为赋予了人生新的意义。


以实际行动表明成长。将产生变化的因素整理为方法论,并记住积极情绪所带给我们的感觉,指导日常实践。


内心有什么信念,注意力就会集中在那里。有什么信念,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