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人民電影院


漯文 ||漯河人民電影院

人民電影院馬路街上的大門 攝影:田紀昌


漯河的人民電影院,位於馬路街東段,離街道還有7-80米。當時也是漯河放映質量和條件最好的影院,一是因為這是一家專業放電影的影院,設備、音響都很好,雖說漯河還有不少放映場所,但都不是專業的,放映效果肯定不如人民電影院。二是夏季還有“空調”侍候著!就是用風機把人防工程地下的冷氣通過管道送入影院,儘管是土空調,在炎熱的夏季影院內還是很涼爽的。

從上小學開始,我們學校就在人民電影院包場電影,一二年級時就排著隊,一個老師領一個班,走老遠的路,從學校步行來到電影院看電影,現在回憶起很多看電影時的場景還都歷歷在目。電影“小鈴鐺”“平原游擊隊”“永不消逝的電波”“董存瑞”“上甘嶺”“小兵張嘎”“李雙雙”“青松嶺”“山間鈴響馬幫來”等等都是在這裡看的。


漯文 ||漯河人民電影院

人民電影院 攝影:田紀昌


長大後的文革期間,八個樣板戲的電影也都是在這裡看的。

在毛澤東的年代,很多行業的前面都有人民兩個字,聽起來非常親切。像人民電影院、人民劇院、人民醫院、人民郵電、人民法院、人民日報、等等。那個年代無論幹什麼講的都是人民。

漯河人民電影院是作為人們受教育和娛樂的地方,不是為了單純的賺錢。電影票價一般是一毛到一毛五分錢,有上下集的片子是兩毛錢,小學生也就5分錢。當時三四十元的工資能看近300場電影。現在看一場電影一張票要40元到60元左右,按一般三四千元的工資只能看上70場左右。

後來的八幾年,有不少外國片子進入中國市場,對年輕人影響很大,一時掀起了外國電影熱。50、60後的漯河人都還記得,如果有新片子上映,能在電影院售票口買一張票,沒有一定的體力那是根本不可能的,為買一張電影票要人扛人,人馱人,擠上半天,累的滿頭大汗,有時還不一定能買上。


時過境遷,一晃幾十年過去了,作為我們這個年齡的人,現在很少看電影了,先不說這電影拍的咋樣,對這幾十塊錢的電影票價都很難接受。自人民電影院拆了以後,再沒進過現代化的電影院看過電影。前年,兒子買票,看了一場網上炒的不得了的一部電影叫“芳華”,進場一看,諾大的一個電影院,不瞞你說全場也就十幾個人,當場就後悔了,真不該來。

自去年才知道那些明星、導演都在大把的撈錢,動輒幾千萬,幾個億,買豪車,買豪宅。還好我沒給他們捐款,想想心裡還是比較坦然。

我還是喜歡那些老電影,懷念那些老演員,懷念那座陪伴我度過青少年時期的人民電影院。


漯文 ||漯河人民電影院


文 ||孫愛國
通訊員 ||許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