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985高校毕业,月薪12万却撑不起孩子一个学期

疫情逐渐减缓,各大中小学也将相继开学,大V们开始怒刷焦虑感了,我相信家长们最近的朋友圈里充斥着以下标题:

《月薪X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学期》

《海淀家长对不起,顺义妈妈的生活才叫做“不配有梦想”》

《香港孩子赢在射精前,北京孩子赢在妈妈身上》

《全国的高考状元们,他们的家庭教育如此惊人的相似!》

作为一名10年经历的教育行内人,我亲眼目睹了过去几年这种套路的愈演愈烈,同时作为一名负”贷“前行的平民老父亲,我从内心深处反感这些标题和内容,越看越觉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对不起!我985高校毕业,月薪12万却撑不起孩子一个学期

所有焦虑文剖开来看,无非就是围绕“剧场效应”和“阶层固化”这两个点翻来覆去地炒。

“剧场效应”的确存在,其他孩子在各种荤鸡素鸡战斗鸡,你家孩子散养走地鸡,在某些阶段的竞争中的确会处于相对劣势,所以你也被逼得不得不适当鸡血一把,大环境使然。

“阶层固化”在教育焦虑文里面,它被拆解成两句话,“寒门难出贵子”,以及“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前面这句似乎让一部分家长产生了一点点“好像自己上岸了”的安全感,后面这句却让这些家长们越来越焦虑。

对不起!我985高校毕业,月薪12万却撑不起孩子一个学期

光是这几个概念,就足以把家长们的心态拿捏得死死的,而这些躲在屏幕后面散播焦虑的人,甚至可能根本就没有为人父母!

为了博人眼球,他们肆无忌惮消费家长们焦虑的同时,也在这种焦虑中,拼命灌输一个观念:由于家长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地位不平等,所以孩子接受到的教育资源也必定是不平等的。

鱼sir今天要旗帜鲜明地diss这个观念!

从2004年“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曼·可汗在Youtube上传了第一支教学视频开始,到2019年初媒体热议的四川大凉山里的“一块屏幕”,过去15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教育平权”早就沁入生活中,不知不觉彻底改变了孩子接受教育和知识的方式了!

对不起!我985高校毕业,月薪12万却撑不起孩子一个学期

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2001年我念高中时,外教在我们当地还是个珍稀动物;2004年我刚进大学,周围不少同学假期专门跑到北京去上新东方,为什么呢?因为名师都在北京,是垄断的,是无法跨地域的;2008年毕业后我开始创业做教育培训机构,那会儿还不存在“线下机构”这种说法,因为机构就是线下的,就是家门口的补习班;时间到了2019年,我3岁半的儿子在家拿着ipad上的是在线北美外教课!

在这个互联网教育平权时代,就我所知,事实上现在的中小学生还会通过B站学物理课,小朋友在网上学美国小学生学的内容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对不起!我985高校毕业,月薪12万却撑不起孩子一个学期

所以,在这个时代,在很多教育资源的获取上,垄断被打破了,而门槛也已大大降低。家长们大可不必“临渊羡鱼”。

你说“月薪8万撑不起孩子一个学期”,你大概的意思是你给孩子报了个在贵族私人学校;而我却说,几百块义务教育一学期的花费,孩子一学期期间也能把英语练得666。毕竟做了这么多英语学习资源的测评,看我给大家支些招。(先做个申明:文章里面出现的所有学习资源,并非鱼sir家长圈的广告,是否适合孩子,需要家长根据孩子学情进行尝试和斟酌。)

1、关于听 /

如果觉得孩子一个学期的期间在听力能力需要攻破,那我给出的建议是:

刚刚英语起步的孩子

可以尝试ABCtime、叽里呱啦、ABCmouse等能够提供大量听读资源的APP或者学习网站,因为孩子在这个阶段只能跟读,因此大量的听是重点。

ABCtime有儿歌动画,提供了很好的寓教于乐的素材;叽里呱啦有独立的自然拼读课程,教学部分采用了中外教结合的形式,比较生动;ABCmouse是美国的孩子使用的APP,难度较高、体系强、内容多。

对不起!我985高校毕业,月薪12万却撑不起孩子一个学期

能够进行简单交流的孩子

可以搭配斑马英语,蛋糕英语,叮咚课堂,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提升听说能力,同时拓展词汇。

斑马英语用绘本阅读形式让孩子听说读;蛋糕英语的单词绘本课拓展词汇,蛋糕英语的自然拼读课提升孩子的拼读能力;叮咚课堂可进一步强化单词学习。

对不起!我985高校毕业,月薪12万却撑不起孩子一个学期


2、关于说 /

孩子口语表达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持久战,想要帮助孩子提升开口说英语,在一个学期期间,

一定要让孩子继续保持英语语感和交流习惯。

我建议家长暑期试着给孩子搭配一些“AI+真人外教”的直播课,这些AI直播课会设置游戏pk互动,通过良性竞争的方式提升小朋友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在课堂上充分互动、加强表达。

对不起!我985高校毕业,月薪12万却撑不起孩子一个学期

毕竟学的开心,玩的也开心,也不失为一个开心的假期了。

3、关于读 /

关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光靠一些线上课程是不太现实的。毕竟几十分钟的线上课,既要兼顾听说还要培养读写,对阅读的培养很有限,特别是很多机构的外教课,会在较高等级的时候才会着重进行阅读的培养,梯度跨越比较大,基础薄弱的孩子跟起来会更吃力。

而即使你选择了动辄几万块的阅读课,万一碰到教学能力弱一点的老师,就只是领着孩子读课件,性价比要打个问号了。

家长如果想在一个学期着重培养好孩子的阅读能力,比砸钱上课更重要的是家庭环境,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材料灌溉,因此亲子共读是比花多少钱更重要的一件事。

陪伴阅读这件事,没有家长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市面上有现成的英文分级阅读类读物,它们把诸多绘本按照不同难度、年龄做了分类,孩子可以像练级打怪一样一级级往上爬,给家长了一个很好的参考,善用分级阅读的家长,对孩子的学情能够熟悉的掌握,也更知道孩子每一步要朝什么方向走,比如名气很大的RAZ(Reading A to Z)和牛津树。(传送门 从0到哈利波特,使用牛津树时,家长要注意孩子自主阅读路上的这四个节点!)

以上我所提到的这些学习资源,一个学期的花费都不会超过500块,就算二胎也没什么压力呀,你说对吧?

今天这个小小攻略算是抛砖引玉,本意更多还是想跟家长们分享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教育平权“这个观念。毕竟2020年了,毕竟迈入5G时代了,如果还在被焦虑文刷屏,“见群就加,见资料就存,见卡就打”,不妨花更多的心思研究对比,互联网上有哪些合适的方法和合适的课程可以提升孩子。

读到这里的家长们,不妨算算,你为孩子的一学期花了多少钱?都花在了哪里?花得值不值?如果有孩子学习上或者选课问题都可以头条留言置顶处找到我,或者头条私信和我聊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