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村易迁安置点:“挪出穷窝”共筑美好新生活

沿河村易迁安置点:“挪出穷窝”共筑美好新生活

沿河村易迁安置点:“挪出穷窝”共筑美好新生活
沿河村易迁安置点:“挪出穷窝”共筑美好新生活

沿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位于天星镇沿河村,是大关县内最大的安置点,总共安置了19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925人,在安置点有绿化,有路灯,每家门头还挂了一面小红旗。

沿河村易迁安置点:“挪出穷窝”共筑美好新生活
沿河村易迁安置点:“挪出穷窝”共筑美好新生活

过了桥,一座垃圾热熔处理器正在建设中。记者走进初心街,看见地面干净,绿化树下的波斯菊,白一朵红一朵粉一朵开得正艳,小孩在门前收拾启蒙书籍,老人悠闲地散步,迎面向我们走来的黄德松老人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聊起以前的生活,他感慨万千。他说,以前他们住在老高山,高得很,经常有雨,不是党的政策好,是搬不下来的,感谢党和政府。

沿河村易迁安置点:“挪出穷窝”共筑美好新生活

村民杨先禄以前一直在外务工,因脚受伤,被迫回家养伤,村里给他安排了护林工作,每月有了固定工资,他有时间就在附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散活,一年下来也能挣两万来块钱。他很讲卫生,有时间就把自己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的。他家厨房的地面墙上都贴了磁砖,定做了厨柜,买了抽油烟机和冰箱,一切炊具应有尽有。一切家具干净整洁,摆放整齐有序。问到以前的条件,他深有感触,说不想回到从前,晴天一声灰,雨天一身泥,生病就医,赶集都很远。

沿河村易迁安置点:“挪出穷窝”共筑美好新生活

脱贫致富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最终目标,这一点,村民的心里清楚。村民也明白,脱贫致富不能全靠政府,要提高内生动力,主动想办法、积极找路子、勤劳实干才能实现脱贫致富这一道理。

沿河村易迁安置点:“挪出穷窝”共筑美好新生活

银厂村民小组村民李显良的记忆中,通往老家银厂的路很烂,逼不得已才上街买点生活用品。修房建屋是天大的难事,一吨水泥光运费就要200多块,300多块钱一方的沙子,没有一家敢动修新房的念头。李显良一家搬到沿河安置点后,在沿河街上租了一间门面,做起了卖猪肉的生意,日子过得非常惬意。

沿河村易迁安置点:“挪出穷窝”共筑美好新生活

沿河村安置点的198户村民,以前住在边远高寒的山区 、晴通雨阻交通条件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粮食和蔬菜都要到沿河街上采购,还靠人背上去。上学、就医、上村委办事极不方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村民的生活方便了,稳下来,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信心坚定了。

沿河村易迁安置点:“挪出穷窝”共筑美好新生活

搬得出、稳得住的目标已经实现,至于怎么致富,镇村两级早有规划,并正在推动实施。先进行摸排,对劳动力作精准分类,能外出务工的,经过劳务培训后输送到广东对口帮扶企业务工,这样既提高了组织程度,村民的合法权益也有了更高保障。不能外出务工的,镇村两级正在规划建设扶贫车间,实现就近就业。当然,致富的根本在产业,镇村两级正在大力盘活村民的“三块地”依托传统竹产业优势,进一步实施退耕还林,把竹产业做大做强,做成沿河村致富的支撑产业。

沿河村易迁安置点:“挪出穷窝”共筑美好新生活

沿河村竹产业发展起步早,在十年前就开始种竹,最近两年在县镇村三级的指导下,又大大面积种植方竹和筇竹。全村现有筇竹和方竹3万多亩,已见效的有8000多亩。村民们很重视竹产业,即便是全家外出务工,也要请人管护好自家的竹林。今年春秋两季的竹笋产量在500吨左右,户均收入在3至5万元之间,竹笋产量正以30%的增长率逐年上升。竹产业进一步坚定了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他们紧跟镇村两级的步伐,大步迈向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沿河村易迁安置点:“挪出穷窝”共筑美好新生活

记者:申知铭 陈绍金 马博

编审|罗 珩

沿河村易迁安置点:“挪出穷窝”共筑美好新生活沿河村易迁安置点:“挪出穷窝”共筑美好新生活
沿河村易迁安置点:“挪出穷窝”共筑美好新生活沿河村易迁安置点:“挪出穷窝”共筑美好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