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中,越是討好別人,越是不被別人尊重”,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平等交流、平等溝通,“平等”才是社交的基礎。上級對下級叫做“指導”,下級對上級叫做“彙報”。

首先,社交中討好別人已是自降姿態,喪失了平等,得到的就是上位者對下位者的態度,固然被看輕,如何得到更多的尊重?

沒有必要去討好別人,做人不要有傲氣,但要有傲骨!過度的遷就反而越會被看輕,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評價和看法,不要試圖在別人面前營造善良、謙卑等“好形象”,要樹立自己的原則和形象。有原則的人會被看得起,會被尊重。

在成年人的社交中,對方會如何看待你,如何尊重你,取決於你的價值,你對別人任何討好行為,讓別人認為你廉價,遭到嫌棄,還有一些人為了突出自己,故意貶低他人,極其下作,這就是別人踐踏你尊嚴的理由。

當樹立了自己的原則,擁有足夠的價值,就會贏得尊重,停止討好,停止貶低,做回自己!


阿拉叄


首先你去討好別人就已經是放低自己的姿態了,你把自己的姿態都放低了,怎麼讓被人看得起你,別人不會因為你太有禮貌就看得起你,更不會因為你遷就他就看得起你,只有先愛自己,別人才會尊重你。這讓我想起了一件事,高中同學聚會吃飯,一女同學站起來,繞了大半個桌子走過來,到我這兒拿了一瓶可樂。我當時還有點納悶,因為她原本可以說一聲讓我幫她拿,就在我腳邊,舉手之勞的事兒。我後來問她,她說不願意麻煩別人。當時她說這句話時,我是理解的,因為我過去也是這樣的人。總把自己想得很低,稍微勞煩一下別人,心裡都會愧疚得很,恨不得把世界上最耀眼的讚美詞都送給對方。到後來我才明白,這就是自我的低價值感。因為不認同自己,在內心深處否認自己,所以覺得自己配不上別人的幫助。別人幫一下下,彷彿就是天大的恩惠。所以寧可把自己累死,也不拖累別人。人際交往中,把自己看得比別人重要,是自私。把別人看得比自己重要,是自卑。把自己看得和別人一樣重要,才是一種恰到好處的平衡。

沒有必要去討好別人,做人活得要有尊嚴,要有骨氣,如果你付出越多,越會被人看不起,越不被人尊重和善待,不要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不要試圖在別人面前營造出善良、平和、大度等好形象,大多數人往往為了迎合別人的期望,獲得別人的認可而去做一些不適合自己做的事,你要樹立自己的底線和原則,在成年人的社交關係中,對方會如何看待你、如何對待你,本質上只是取決於你個人的價值,你對別人的任何討好行為不僅不會令你和對方的關係變得更好,反而會降低你在對方心目中的價值。社交關係絕不僅僅是你對別人好,別人也會對你好,你要記住,你對別人的付出能否獲得別人的回報,最根本的是取決於你是誰,你是否有足夠的價值。

你擁有了足夠的價值,別人自然會尊重你,或者說在這個時候你為別人的付出才能得到別人的重視,你希望別人滿足你的需求才能得到滿足;你沒有足夠的價值,再多的討好不僅沒用,反而會令別人在心底貶低你。要想被別人看得起,那就停止你的討好,做回自己。


愛鳴芒A狼


題主你好!我是閒來娛樂GG,我不贊同你的觀點,我認為“社交中討好別人是正常的,是否被尊重要看你的誠意能否打動對方”。


社交中討好別人是正常的,誰又不是被逼著和你“社交”?

我跟一個朋友聊天時,朋友抱怨到:‘’這個甲方客戶很難相處,老是為難我,讓我上午九點過去他們公司聊業務,我準時到了,他又說改為下午五點,已經好幾次了,真的不想跟他有任何交流了。”我就安慰他:“首先對方是甲方,你討好對方是正常的,其次他也是打工的,工作也忙,也有壓力,如果不是工作需要不會特地讓你過去聊的,這個看他經常改期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所以誰又不是被逼著和你社交呢?還是跟客戶好好溝通吧。”因此社交中想跟對方“處得好”,討好別人非常正常。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想讓別人喜歡你,先要喜歡上別人”。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我們通常喜歡的人是那些也喜歡我們的人。例如:一個新來的實習生,稱讚你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老司機”,表示能跟你學習很榮幸。你肯定也會喜歡上這個對你有仰慕之情的小夥子。所以,社交中想討好別人,一定要讓別人感受到你的真心實意。”想讓別人喜歡你,先要喜歡上別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了。


社交中我們不免會跟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適當的討好別人,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但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前提必須要真心。要做到跟人交往真心的,我們要學會站在對方的位置上想問題。

如果答案有用,請多多關注、點贊!#閒來娛樂GG


老閒講故事


你好,我是鋼鐵直男王大炮,為您解答是我的榮幸。


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交,有社交的地方就是江湖

首先去討好別人就已經是放低自己的姿態了,你把自己的姿態都放低了,怎麼能讓別人看得起你呢?就像戀愛的情侶一樣,做舔狗的那一方終究是輸的最慘,人際交往中也一樣,別人不會因為你有禮貌,因為你遷就,就會看得起你。


社交裡,把自己看的比別人重要,是自私;把別人看得比自己重要,是自卑;把自己和別人看得一樣重要,才是勢均力敵,恰到好處的平衡。


沒必要去討好任何人,做人要有尊嚴,要有骨氣,樹立自己的底線和原則。


在成年人交往中,對方如何看待你,對待你,本質上取決於你的個人價值,也就是你的核心實力,與其委屈自己討好別人,不如提升自己的實力。


你擁有了足夠的資本價值,別人自然會尊重你。


這是我的答案,希望能幫到您,謝謝。


鋼鐵直男王大炮


這應該是一個從古到今,亙古不變的真理吧!

一般而言,人性潛意識中,都有欲優於他人,強於別人的心態,爭強好勝,一枝獨秀,亭亭玉立,讓人仰視欽佩,也是人之常情。‘’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實乃至理箴言。

鑑於人的上述心理,有的人慾急功近利,急於求成,於是,便自以為是,他們在社交圈中,痴迷於達官貴人,位高權重,名人名星者,欲從中獲取更多更好的資源,他們施展技倆,阿諛奉承,趨炎附勢,溜鬚拍馬,巴結討好,企圖借‘’高人‘’的一臂之力,以達到自已目的。

殊不知,這些人的行為,愚蠢荒謬至極,只是一廂情願而已,他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須知,社交朋友,從本質上來看,應是名利交換,互惠互利,而且基本對等的,所謂純粹的鐵桿朋友,也只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說法罷了。

試問,那些佔有資源,風光無限者,難道不想再佔有更多的資源嗎?難道不想再名利雙收,勇奪桂冠,遺世獨立,讓自已更加璀璨奪目,魅力四射嗎?要實現這些,他們一樣需資源的,倘若你一無所有,手長袖短,毫無資源,人家憑什麼視你為座上賓,待你彬彬有禮!

所以,你的巴結討好,都是徒勞的,人家只是敷衍應付,逢場作戲而已,假如你還不知趣識像,恐怕招來的只是嗤之以鼻,不屑與厭惡,一個沒有自知之明,沒有人格尊嚴的人,有誰來尊重?




雨落起漣漪


因為你太好說話了。什麼事情,別人一找你就答應;什麼東西,別人一給你就要。這樣你就變得沒那麼珍貴了。做人除了說YES之外,還是要經常說一下NO。親和力雖然很重要,但是人的價值,卻是靠拒絕而來的。拒絕,可以讓你變得更珍貴。

對你突然發火的人,你不知道他在心裡忍了你多少次;看起來決絕果斷的人,你不知道他在心裡下定了多少次決心,才能真正做到不回頭;閃閃發光如同信仰存在的人,你不知道他背後付出的代價和努力,讓他看起來毫不費力。別怪他們太冷漠,別羨慕他們很果斷,別說他們不付出,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人生需要“歸零”。每過一段時間,都要將過去“清零”,讓自己重新開始。不要讓過去成為現在的包袱,輕裝上陣才能走得更遠。人的心靈就像一個容器,時間長了裡面難免會有沉渣。時時清空心靈的沉渣,該放手時就放手,該忘記的要忘記。扔掉過去的包袱,時時刷新自己,這樣必能收穫滿意人生。

不要帶給自己煩惱,也不要帶給別人困惱。對自己好,就要用心;對別人好,就要關心



寫詩的痞子


“社交中,越是討好別人,越是不被別人尊重”,你怎麼看?

很高興為您回答問題我的看法是未必不受尊重,我覺得尊重是建立在互相看中的基礎上,是互敬的結果。我的看法如下:

1、辦事求人

我們生活中基本上都經歷過託人辦事,如果這個人是朋友還好說,如果不熟悉人家把事情給你辦好了,你總要請人家吃個飯之類的,要不心裡也過不去啊,是不是。但總不能說我讓人家幫忙,人家會不尊重我,我覺得還可能成為朋友呢。

2、朋友之間

朋友之間也有互相討好的,但是未必不會受到尊重,遇到事情總是覺得不好意思、張不開嘴,那麼估計是太內向了,往往去討好別人才能把事情辦成,當然了要看你看重過程還是結果,再說揣摩別人的心思也太累了。

3、工作上

有些工作就是需要去討好別人,比如銷售,你不討好別人你怎麼賺錢養家呢,再說好多銷售往往做到極致是令人刮目相看的,何來不尊重,面子其實是一面擋在面前的牆,看你肯不肯把它推到,我在想一個好的銷售也就是金牌銷售不光受到尊重,會成為偶像也不誇張的。總之:什麼朋友之間淡如水、君子坦蕩蕩之類的話我也同意,但真的融入到社會誰又能做到呢,再者有些事情做了可能會有少部分人覺得你做的不對會讓別人不尊重你,但往後想要是為了集體的利益反而會讓大多數人尊重,這也許就叫做忍辱負重吧。


射石飲羽


為什麼別人越來越不把你當一回事情,因為你太好說話了。什麼事情,別人一找你就答應;什麼東西,別人一給你就要。這樣你就變得沒那麼珍貴了。做人除了說YES之外,還是要經常說一下NO。親和力雖然很重要,但是人的價值,卻是靠拒絕而來的。拒絕,可以讓你變得更珍貴。

對你突然發火的人,你不知道他在心裡忍了你多少次;看起來決絕果斷的人,你不知道他在心裡下定了多少次決心,才能真正做到不回頭;閃閃發光如同信仰存在的人,你不知道他背後付出的代價和努力,讓他看起來毫不費力。別怪他們太冷漠,別羨慕他們很果斷,別說他們不付出,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人生需要“歸零”。每過一段時間,都要將過去“清零”,讓自己重新開始。不要讓過去成為現在的包袱,輕裝上陣才能走得更遠。人的心靈就像一個容器,時間長了裡面難免會有沉渣。時時清空心靈的沉渣,該放手時就放手,該忘記的要忘記。扔掉過去的包袱,時時刷新自己,這樣必能收穫滿意人生。

不要帶給自己煩惱,也不要帶給別人困惱。對自己好,就要用心;對別人好,就要關心。看別人,煩惱起;看自己,智慧生。體諒別人,就會做人;清楚自己,就會做事。人經不起考驗,故不要輕易考驗於人。走入人心很難,走入己心更難。心未定,故一切不定;若確定,則當下就定。心靜則智生,心亂則愚起。。




阿東啊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如果我們可以剝開任何一個“討好者”的內在,都會發現其中有一個過度敏感和脆弱的小孩。

我接觸過不在少數的來訪者都有著討好別人的傾向。

幾乎每一個討好者都清楚,討好別人會令自己很累,會令他受很多委屈,會令他喪失自我,會令他變得軟弱。

討好別人不僅是一件很沒有必要的事,而且還會對他自己造成很多的損失。

但是儘管他們在理智層面是很清楚討好行為的負收益性,卻在實際生活中卻無論如何都無法停止對別人的討好。

為什麼會這樣呢?

討好型的人必備的一個特質就是敏感。

他們非常的、超乎常人的心思細膩,這種對於別人感受與想法的洞察力似乎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天賦。

他們總能十分敏銳的覺察到別人的需求,並隨時都準備、並能夠無條件的去滿足對方。

他們總是非常的無私,幾乎難以拒絕任何人的請求。即便是一些無禮的、過分的要求,他們也根本難以反駁。“委屈自己,成全別人”這種事情經常在他的身上發生。

“討好者們”似乎是沒有需求的人。他們幾乎從來不會提出自己對別人的期望,要求,喜好,或不贊成。他們好像也從沒有什麼想要的東西。

他們非常過度的害怕和別人起衝突。他們總會本能的避免一切可能會引起和別人的爭吵發生的事情,本能的會逃避和別人的衝突,和別人的競爭。

即便是和別人起了衝突,他們絕對會是最先道歉的那一個。他們似乎根本不知道該怎樣生氣,在和別人起衝突時非常輕易的就會妥協。

即便是別人的過錯,他們也會向別人道歉。哦,說到這裡又引申出了另一點——討好者不知道“是不是別人的錯,自己【該不該】生氣”。

討好者總是會無時無刻都試圖去營造一種【很溫馨,很和諧】的氣氛。

如果不是通過心理諮詢的話,我想絕大多數的討好者們只有經歷過一次甚至多次「徹底的絕望」之後才能夠放下對別人的討好。

但是對於絕大多數的討好者而言,他們往往窮其一生都無法走出討好別人的困境。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討好者想要擺脫討好會是如此的困難呢?

最根本的原因在於:討好者們對於安全感、別人的愛、別人的關注有著超乎尋常的渴望。

早年時期,討好者們往往是在一種充斥著“不安全感”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倒也不一定是說討好者就一定有一個一言不合就開打的父親、一生氣就將他丟下不管的母親。

其實幼年時他在童年玩伴中的地位,他在學校裡面時是否遭受過不良少年的欺凌,很少得到別人的照顧等等,這些都會令他形成一種膽小、時常擔驚受怕的心態。

一個人如果在童年時期有過和別人起衝突後被打、被侮辱,和別人爭吵後被拋棄、被孤立,和別人意見不一致就被指為怪胎、異類等創傷的話,那麼他就會對「和別人發生衝突」這件事情變得異常的敏感,他們竭盡所能的試圖避免一切和別人衝突的發生,這樣就能夠不用面對那麼衝突會給他們造成的“巨大”傷害了。

所以討好者們總會難以拒絕別人的要求,因為他們害怕拒絕的話會和別人發生衝突;

出現了矛盾他們總會先去道歉,因為他們害怕衝突升級;

他們也不敢提出自己的需求,因為害怕自己的需要會為別人帶來麻煩、造成別人的不滿;

所以他們會如此熱衷於維持一種表面上的和諧與溫馨的氣氛,只有在這種氛圍當中,他們才會感覺到安全。

在討好者所有的討好行為之後都有一個非常強烈的目的,或者說是信號:我對你這麼好,你能不能也對我這麼好呀?

討好這種表面上看起來是“利他”的行為,其最根本的動機還是為了“利己”。

討好者渴望別人對他好,渴望別人能夠關注他,能夠覺察出他的需求,能夠欣賞他,幫助他,關心他,甚至——保護他。

討好者從骨子裡就認為自己是沒有價值的,認為自己一文不值,不可能有人會愛他,不可能有人會無條件的關心他,他幾乎從沒得到過、也不相信會有無條件的愛,會有人僅僅是因為他自身的一些特質就欣賞他、就對他好。

對於討好者而言:「我必須做得很好——別人才會對我好」,「我必須成為別人所期望的人——他們才會愛我」這種信念已經從他們的意識至潛意識之中都根深蒂固。

所以他們認為,必須通過討好別人,通過滿足別人的需要,別人才會欣賞他,愛他,關注他。

討好者們的內心之中永遠會有一種從未向別人表達過的潛臺詞:我這樣對你好,我希望你也能這樣對我。

假如一個討好者不喜歡工作的時候被打擾,他就不會在別人工作時打擾別人;

假如他不喜歡被嚴格的要求,他就會對別人的要求非常寬鬆;

假如他希望在出現衝突時別人能夠理解和接納他,他就會先去理解和接納別人;

討好者們很難親口向別人表達自己的需要和要求,他們總是會試圖通過自己行動的方式來“暗示”對方:我在你難受的時候陪伴你,是希望當我難過的時候你也能走過來陪陪我;

我在你發言無人響應時回應你是希望當我出現這種尷尬局面時你也能幫我解圍;

但無論多少次孤獨時無人陪伴的失落,起衝突時對方的寸步不讓,一次次的在認真工作時被打擾,討好者們始終難以明白:為什麼?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他會這樣對我?

於是他會陷入強烈的沮喪,失望,委屈,被背叛,被忽視,被拋棄,被不尊重的痛苦情緒之中。

那麼,究竟該如何改變討好型人格呢?

歸根結底,討好型人格的根源在於三個錯誤的核心信念:

1.我很弱(我還像一個小孩子一樣脆弱)

2.我必須要做些什麼別人才會愛我

3.我不配提出自己的需求

討好者在潛意識中還是將自己認定為是一個“孩子”。

也許是早年創傷與恐懼的影響太過巨大,他的被拋棄的害怕,被忽視的失落,被打罵的傷痛,這些深刻的留存在了他的潛意識之中,這種創傷泛化到了他人際交往的方方面面,導致他一旦和別人出現一點兒衝突,就會馬上“退行”到童年時的狀態。

有非常多的問題和病症其實本身並不是多麼的嚴重,而是有這些問題的人自己將問題和病症看的太過嚴重和恐怖,並十分堅定的認為自己受到了非常重大的傷害,於是問題就被誇大到“無法解決”的程度。

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當事人本身逃避問題的一種手段。

“這個問題太難了,我解決不了。”給了自己這個放棄的理由,就能繼續輕鬆地生活,而不用自己解決問題,或是可以讓別人為自己負責,讓別人來幫自己把問題解決了。

所以討好者想擺脫討好睏境的第一步就是要意識到:“我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脆弱的孩子了。”

你不是那個要依靠別人才能活下去的小孩,也許你現在還靠父母的經濟支持在讀大學,但即便沒有了父母的經濟支持你也不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你是一個成年人,你擁有足夠的自理能力。任何一個超過十八歲,沒有身體殘疾或病症的人只要認為“沒有父母我就活不下去”這絕對都是在逃避責任和過度的軟弱。

最不濟的去飯店打工,去做些體力活,你也不至於餓死。

既然你擁有足夠的自理能力,你也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了,所以即便是和別人發生衝突,即便你被別人拋棄,即便你不去滿足別人的需求,你也不會死。

你知道為什麼你會不由自主的討好別人嗎?你知道為什麼你害怕和別人起衝突嗎?你知道你為什麼不敢拒絕別人嗎?

因為你真正害怕的是——死亡。

死亡是最強烈、最根本的恐懼來源。

在你幼年時期,你認為如果不討好你的撫養者,你就可能被拋棄,對於沒有獨立生存能力的小孩子而言,被大人拋棄就意味著死亡。

這一原始恐懼是你今後所有人際關係中恐懼的根本模型。你害怕和別人起衝突所真正畏懼的也是怕被別人打死,怕別人都拋棄你——這一切都和對死亡的畏懼有關。

而你是錯誤的把童年時對死亡的恐懼帶入了你成長中所有的人際交往裡,你也一直還把自己當成了那個要依靠別人才能活下去的脆弱的小孩子。

而現在你必須徹底認識到這一點:你不再是一個脆弱的小孩子了。

所以即便別人拋棄了你,即便你和別人發生了衝突,即便你向別人表達出了你的不滿,你也不會死。

第二點你要意識到的是:追求別人對你的愛或者關注是一件無意義的事。

人在童年時期能否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這是會對一個人的一生造成巨大影響的事情。

區別就在於,得到過父母無條件的愛的孩子就能夠得到滿足,他們在成年後就不會始終處於一種對愛極度匱乏的心態之中,他們就不會對別人的愛有太多的執念,不會太過的在乎別人是否愛他關注他。

而沒有得到過父母無條件的愛的孩子,則會由於童年時對愛的需求未被滿足而對別人的愛有一種超乎尋常的執念,他們會拼命地尋找機會試圖彌補童年時的遺憾。

就像是性一樣。那些在青春期性慾有得到良好的滿足與釋放,曾與異性發生過多次性關係的男孩,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能夠對性滿足了,性對於他們而言就變成了一種很正常的生理慾望的一部分,轉而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事業與追求上。

而那些性慾未在恰當的時機得到良好滿足的男孩可能以後許多年都會始終處於一種“性匱乏”的狀態之中,他們會不停地尋找與異性發生性關係的機會。

強烈的性慾未被滿足的時期使他們產生了非常多的對於性的過度美化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們不停地試圖尋找能夠將過去的那些幻想滿足的機會。

你現在對於別人無條件的愛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滿足你童年時未被滿足的遺憾,和你的那些過度美好的幻想。

但是對於現在的你而言,無論怎樣,過去的遺憾都是不可能被彌補的。

而且,你也不可能再得到別人對你無條件的愛。

沒有人會無條件的對你好,沒有人會無條件的愛你,沒有人會無條件的包容你的一切。每一個人都是自私的,包括有時候你自以為的“對別人無條件的好”其實這背後也是有條件的——你希望對方也能給予你同樣的好。

你已經錯過了得到無條件的愛的年紀,就像十歲的女孩喜歡玩芭比娃娃,你小的時候從沒得到過娃娃,現在你賺了錢給自己買了一整間屋子的芭比娃娃,但你不可能滿足十歲的你的遺憾的,你不可能讓30歲的你再因為得到了芭比娃娃而感到滿足。

我知道這一點對於你而言很艱難,因為過去很多年裡你可能不知不覺間都是在以追求別人對你的關注和愛為你在社交關係中的目標,現在要你接受“我不可能得到別人無條件的愛”這一點的確可能會令你不願意面對這一點。

不過你當然可以選擇是否要接受這個現實,是否要放棄對於別人對你的關注和愛的追求,因為你接不接受和別人沒有絲毫的關係,也不關我屁事。放棄了就能輕鬆下來不再去討好別人,繼續維持自己的幻想,那你就繼續痛苦。

第三點你要明白:你必須尊重自己的需求。沒有人會主動過來滿足你的需要。

對於討好者而言,直接講出自己的需求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討好者們特別嚮往那種人際關係很和諧、別人都對他很熱情,很照顧的環境。

因為處在這樣的環境中,他不需要開口別人就能夠理解和回應他了。

但討好者所渴望的在本質上是一種“邊界混亂”的相處模式,即他能為別人負責,別人也能為他負責。

不清晰的邊界只存在於父母和未成年的幼兒之間,討好者的這種渴望也是一種對於童年時安全感的渴望。

成年人的一個主要標誌就是建立起了一個完整的邊界,能夠獨立的為自己負責。只有孩子才會不停的在意別人有沒有關注他,才會要求別人來滿足他自己的需要。

所以你要意識到,如果你不親口說出來,別人就很難知道你的需求。因為別人沒有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你的身上。

就像五歲的你很想吃冰糖葫蘆,但又不好意思和你爸爸說。你們走出好遠之後你一直在撇嘴,但你父親可能根本就沒看到你在撇嘴。即便是看到了,他也不可能知道你是因為吃不到糖葫蘆才撇嘴。

在成年之後,如果你還是試圖通過撇嘴來告訴別人你想要什麼的話,這就更是不可能得到結果。因為別人不是你的父親,別人也沒有必要去在意你的需求。

但同樣你也應該明白,別人不在意你的需求,父親看不到你的撇嘴,這絕對不意味著的你的需求就是不重要的,你的需求就不應該被滿足。

你也不在意你其他朋友的需要,這也不意味著他們的需要就是不應該被滿足的。

因為你想滿足自己的需求的話,這根本就不需要任何的理由,也不需要任何的條件。

你就是想吃糖葫蘆,你就是想讓男朋友把你抱在懷裡,你就是想在難過的時候不和任何人說話。

不要試圖給自己任何的理由來論證你提出自己需求的合理性,也不用拼命地試圖論證清楚對錯認為自己是對的之後你才敢去做什麼事情。

不需要理由,不需要條件,你想要什麼,你去做什麼,只是因為你想,僅此而已。

在認知的層面上我們已經針對三個核心的信念找出了針對的措施。但你必須在行動層面上執行了之後你才能真正的將這些信念內化。

即便你現在非常清楚,你想要什麼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你完全可以理直氣壯的去提出、去滿足你的需求。但是當你在和別人起衝突的時候還是會感到害怕,你在想拒絕別人的時候還是難以說不,你希望伴侶對你更好一些的時候還是無法說出口。

那你要怎樣才能從行動上逐漸改變自己的討好行為呢?

其實說起來也非常簡單,從現在開始不再討好別人就可以了。你可以找出一張紙,把你的所有討好行為全部都列出來,然後逐條停止就可以了。

那有些人可能會問:道理我都懂,我也知道該怎麼做,但我就是做不到怎麼辦?

我的回答是:不知道。你能不能做到和我沒關係,這不是我的事。

那有的人可能就會說了:哎你怎麼這樣說話呢?還是諮詢師呢,怎麼這麼冷漠呀!

但我所闡述的只是一個客觀事實罷了。

我的意思是,你所說的“我做不到”這是一個偽命題,沒有人拿刀逼著你不讓你改變,改變行為也不是違反基本公理不可能實現,你只是“不想”去做到罷了。

有很多人習慣了一種逃避問題的思維,他們所希望得到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其實是:很輕鬆的什麼都不用做,問題就自己解決了。

所有在客觀情況下能夠實現,但偏說“我做不到”的人,本質上都是屬於這種不願意付出努力和麵對困難的人。

想改變,就去做;不願意做,就改不了。

如果你把討好別人的精力都放在自己身上,也許你早就已經成長到不需要討好別人的程度了呢?

與其討好別人,不如討好自己。

自己權衡吧。

改變,就從改變開始。

開始,就從現在開始。



大阿拉盛


實力贏得尊重,並不是一味的討好別人就可以,往往您越討好對方,只會讓您顯得更廉價,有那麼多花著心思,去討好別人,為何不去努力提升自己,不要問自己能討得多少人喜歡。而是能贏得多少人的尊重,一個人往往首先要想到的是如何提升自己,讓自己值錢,才是最重要的,但是不是說一味的自己埋頭苦幹,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閉門造車,使不得,要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